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685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14大最擅长防守的悍将 守城名将大全Word下载.docx

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

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

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编织草器),立则仗锸(执锹劳作)”(《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亲自巡视城防;

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

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

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

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

乐毅投奔赵国。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

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

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又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

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

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三十六年,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

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

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

随后,迎法章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特点:

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局:

死后葬在安平故城。

点评:

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

排名13、臧质

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

公元450年9月,魏太武帝拓跋珪自领大军南征。

415年春,魏军回军途中攻到盱眙城,宋国大臣臧质守城。

拓跋珪在城外要尝尝南国美酒。

臧质从城上吊下来两大坛屎尿送给魏军。

臧质给拓跋珪写信,辱骂他是自己来“送死”;

又给魏军写信,说谁能斩了拓跋珪,“封万户侯,赐布帛各万匹”。

气得拓跋珪做了一个铁床,装上铁铲,发誓一旦攻下盱眙,捉到臧质,定要将他铲死,碎尸万段。

拓跋珪派钓车、冲车攻城,均不能破城。

术穷之后,拓跋珪不惜人命,派兵士轮番肉搏攻城,后面立有鲜卑督战队,士兵前后都是死。

最后,杀伤万计,死尸堆得与盱眙城墙一样高,仍然被勇敢顽强的南朝军民打退,坚城三旬不拨。

春天疫病频发,魏军水土不服,拓跋珪便烧掉攻具退走。

地点:

盱眙

攻方:

拓跋珪兵力:

10万

守方:

臧质兵力:

不详

坚守时间:

9个月

451年(元嘉二十八年)正月,拓跋焘从广陵返回,全力攻打盱眙,并向臧质索要酒水。

臧质便将自己的尿封好,送给拓跋焘。

拓跋焘大怒,在一夜之间筑起长围攻城,并用东山土石填堑,在君山造浮桥,切断了盱眙的水陆通道。

盱眙大战——拓跋焘还给臧质写信道:

“我如今所派的兵马,都不是我们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对我只有好处。

”臧质则回信道:

“你可知道王玄谟与申坦为何兵败?

童谣曾说‘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

’如今还不到卯年,所以二将兵败,让你饮马长江。

我正要消灭你,你却自动上门送死,那我怎能让你活着回去!

你难道比得上苻坚吗?

斛兰氏当年深入彭城,遇到几天雨水,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怎么你不记得了?

春雨马上将到,我们的援军将要四面会集,你尽管安心攻城。

如果你们粮草不够的话,尽管告诉我,我会送给你粮食。

现在你送我一把战刀,难道是想叫我砍在你身上吗?

大家各自努力吧。

拓跋焘大怒,做了一个铁床,上面放上一些铁镵,道:

“攻破城池,抓到臧质,就让他坐在这上面。

”臧质又给魏军各族士兵致信道:

“拓跋焘写给我的信在这里,你们都是中国百姓,何必为敌人如此出力,男子汉大丈夫怎么不知道转祸为福呢!

能杀死拓跋焘的,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一万匹。

魏军用钩车钩城楼,宋军便在城内用粗麻绳系住钩子使钩车不能退回。

夜晚,宋军用木桶将士兵吊出城外,斩断钩子把钩车拉进城来。

次日,魏军又用冲车攻城。

但城墙坚固,冲车每一次冲撞的地方也不过掉几升墙土。

于是魏军又赤膊登城,轮番而上,死尸堆积的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两军鏖战三旬,魏军战死过半。

这时,彭城王刘义康截断魏军的退路,朝廷也派水军由海上进入淮河,而且魏军很多将士都死于疾疫。

二月二日,拓跋焘被迫撤围退走。

战后,沈璞将首功归于臧质,臧质因功被封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开国子。

评价:

最令我震撼的是《臧质传》里面的那句“死者与城平”。

引用毛主席的话:

此是欲战法,激之使战。

臧质豪杰之士,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眙之敌,三克刘劭之逆。

毛主席都欣赏的人,能不让他上榜?

排名12、于谦

于谦,明代名臣,名将,民族英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

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

也先押着英宗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

北京城里能打仗的人都已跟着皇上出征了,留守的士兵也就只有一万人。

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有钱的富贵人家都收拾细软,做好了逃跑准备。

在留守北京的大臣中,只有于谦临危不乱。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太后采取果断措施,令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皇帝位,即景帝,年号景泰。

这样做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而且还要让外界知道大明朝有君有国,挫败也先挟持英宗、迫明投降的企图。

针对当时的迁都之议,于谦又以宋朝迁都成祸为例,主张以抗战来保卫京师。

这些主张得到了景帝的支持。

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开始了京师保卫战。

他一面派人到京外调兵,一面派人急调军粮充备京师,同时又多方招集作战人员,日夜打造兵器。

很快,京城能够打仗的人达到二十余万。

北京城外周边居民也被动员起来,准备参加保卫北京的战斗。

也先带着瓦剌军队扎营西直门外。

于谦分兵京师九门,然后与副总兵范广率兵亲往德胜门迎战。

战斗中,于谦造功赏牌激励军民。

手中并无兵器的居民也蹬上屋顶,揭下自家房子上的砖瓦扔向敌人。

一连五天,京城里喊声接天。

结果瓦剌军队死了一万余人并损失九万骑兵,在这种情况下,也先不得已带着英宗北撤。

于谦率兵出城追击,终于打赢了这一仗。

北京

半个月

瓦剌也先兵力:

5万

于谦兵力:

1万左右(刚开始)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于谦,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一般人守城,都是将守兵缩在城内,据险而守,而于谦毅然将大军不在城外,关闭城门,背水一战,最终杀退也先大军,于谦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是,他不愧于名将的称号。

只是,于谦的结局太过悲惨。

京师保卫战之后,也先议和,送回了英宗。

景泰七年,景卧病,英宗在宫中宦官策应下行“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

英宗复辟后,派人勒死生病的景帝,又将于谦谋反罪治死。

于谦留给我们的,还有那句“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排名11、张辽

东汉末年人,五子良将之首,最著名的莫过于合淝之战。

公元215年孙权举倾国之力(十万大军),对合淝志在必得。

而曹操率曹魏主力远在汉中与刘备的大军相持,远水救不了近火,合淝总兵力不过七千人,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

1,合淝之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开帷幕。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主动出击。

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

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

激战半日,吴军为之胆寒,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

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围攻合淝十余日,却因士气低落,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只好撤退。

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

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

合淝

十多天

孙权兵力:

张辽兵力:

七千

玩《三国志八》的时候,除了赵云之外,就最喜欢选张辽了,全能的虎将啊。

赤壁战后,孙权亲临前线十一次,以此次的形势最好,但也败得最惨。

这一战,张辽威震江东,名扬天下。

最搞笑的是,曹操死后,张辽抱病随曹丕南征时,“权甚惮焉,敕诸将: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见张辽成了孙权心中的梦魇。

排名10、朱文正

元末明初人。

朱元璋的侄子。

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征伐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

朱元璋给洪都的最高长官朱文正下达了命令:

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接到这道命令后,一改平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作风,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作战。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

再之后朱元璋才空出手来,在鄱阳湖大战中彻底击败陈友谅。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

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

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将朱文正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洪都(现在的南昌)

陈友谅兵力:

60万

朱正文兵力:

四五万左右

三个月

说实话,也是看了《明朝那些事》,才发现朱文正的犀利。

平时吃喝嫖赌,一到关键时候,就是不掉链子。

然而,他的结局更是令人惋惜。

用当年明月的话说:

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的将领就这么结束了他的光辉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

他的悲剧源自于他的性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的人,却不懂得怎么为人,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惹祸。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排名9、华元

春秋时期宋国人,官至宋国大夫,为宋国六卿之一。

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担任宋国右师,掌握国政。

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候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其指挥的宋都守卫战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守城战役了。

公元前595年,宋国杀楚国使者,楚庄王伐宋。

当时晋国刚刚战败,无力救援,宋国被楚国攻击长达9个月,城里已经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交换孩子来吃,用人骨做柴烧)的地步,楚国基本上也弹尽量绝了。

这时华元居然深夜潜入楚国的军营,偷偷来到楚国大将子反的寝室,把他叫起来说:

“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

退三十里。

宋及楚平,华元为质。

盟曰: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就这样,华元以其出人意料的行为结束了这场艰苦的持久战,结束了宋国的危难和困苦,自己又到楚国做了1年的人质。

宋国国都(商丘)

楚庄王亲征兵力:

不详,很多

华元兵力:

不详,很少

时间确实早,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兵书看,能被司马迁当做第一个防守战写入史记,也是难得。

虽有妥协,但以弱敌强,不辱国威,在当时晋国都不敢和楚国正面冲突的情况下有此表现,华元和的宋国一战赢得了普遍而长久的敬重。

此外,还有华元留楚,华元送琴,华元说亲等典故。

不过这一站算不上完胜,感觉华元的口才盖过了军事才能。

排名8、司马懿

三国时期魏国人,西晋的奠基人。

众所周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失利除了内因之外,绝大部分是因为司马懿的防守。

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

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缺粮,求战心切,加之诸葛亮足智多谋,难以对付,于是据险扼守。

诸葛亮求战不能,果然引兵退回。

魏将张郃请求截击蜀军后路,司马懿不允,只是尾随观察。

到达祁山后,诸将纷纷请战,司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

众将当面指责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会。

5月,众将向司马懿施压,伺机进攻蜀军,结果战败,只得退保营寨。

6月,诸葛亮退军,张郃追击,结果中伏身亡。

司马懿从此更加坚信防守策略的正确性,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进攻,从来不与争锋,甚至在诸葛亮赠送妇人首饰羞辱他时,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负重,仍旧按兵不动。

无奈的诸葛亮终于在壮志未酬的忧伤中死去。

失去诸葛亮的蜀国,再也无法对魏国构成严重威胁。

司马懿的防守政策取得了重大胜利。

卤城(以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为准,司马懿从此次开始成为魏军前线最高指挥官)

不到一年

诸葛亮兵力:

司马懿兵力:

不到10万

《新三国》里面,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魏国第一防守大将”。

其实不光是在军事战争中,在政治战争中,司马懿同样善于防守、能保防线不失,这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丢,至于朝内的政治斗争则多次采用以退为进的战术,并在关键时刻发起致命一击,实现重大成功。

毕竟,连诸葛亮的进攻都能防守的住,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排名7、耿恭

东汉名将,名族英雄,开国名将耿弇的侄子。

公元74年,耿恭耿恭为戊校尉,驻屯于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境内),屯田兵数百人,守护着车师这个汉匈战争的前沿阵地。

汉明帝18年,北匈奴单于果然派左鹿蠡王率两万骑兵前来攻打耿恭。

耿恭以逸待劳,先发制人,以所募数千人直冲敌阵,敌兵顿时七零八落,无力攻城。

但匈奴人狡猾地切断了水源,城边的山涧干涸了。

在这种绝境,耿恭不仅身先士卒,“榨马粪汁而饮之”,同时率众于城中掘深井取水,在他的鼓舞和激励下,当井深达到十五丈以上时,终于井水涌出。

匈奴人万没料到城中竟有水源,以为神助耿恭,无奈再次撤围而去。

然而此时整个西域的情势都异常严峻,朝廷因汉明帝驾崩而无暇发兵救援,本已遭受匈奴重压的车师国终于再次背叛朝廷,与匈奴连兵进攻耿恭。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严重局面,耿恭与将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数月后,耿恭数千士兵只剩下几十人,粮食也吃光用尽了,匈奴开始了劝降攻势,以“封王,嫁公主”诱之。

但耿恭越是绝境志弥坚。

他手刃匈奴劝降使者以示誓死不降,“煮铠弩食其筋革”以示誓与疏勒共存亡。

在公元75年那个大雪封山的冬季,耿恭和几十个饱受冻馁之苦的弟兄们,就是凭着为国尽忠的一腔热血,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还使疏勒城成了匈奴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之后,耿恭退回玉门关,仅剩13人!

4个月

北匈奴兵力:

2万

耿恭兵力:

数百

在《汉书》中,耿恭被放到《苏武传》中,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坚强的信念下与敌人做抗争。

与他的伯父不同,耿恭的对手是汉高祖刘邦都无可奈何的北匈奴。

卫青,霍去病依靠西汉强大的国力,在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支持下,追击匈奴。

而耿恭,在内无强兵,外无支援的情况下,依靠着对祖国的忠诚,守住了疏勒城,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排名6、韦孝宽

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人。

韦孝宽,广读经史,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

在战胜东魏、攻灭北齐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人生最著名一战,便是守城的教科书一般的存在--玉璧之战。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大军攻玉壁,连营数十里。

他奉命领兵坚守。

高欢军于城外堆土山围攻,他加高城垣,使其不能入;

高欢军掘地道欲入城,他截断地道,潜伏士卒,擒杀进入地道的东魏军。

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

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玉璧

东魏高欢兵力:

13万到20万之间

韦孝宽兵力:

不过万余

50天

玉壁之战中,从高欢攻城使用的战术到韦孝宽守城使用的战术看,可谓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都达到古来战争中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这或许是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战役所涉及战术内涵最丰富最齐全的了。

再借用一下在网上看到的评价。

韦孝宽驻守边城多载,屡抗强敌。

他头脑不拘一格,所有的计谋筹划,布置之初,大家都莫名其妙;

到成事时,方才惊服。

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个人认为他用间的能力堪称中国军事史上前三名,其事迹可以作为孙子兵法的教学案例)。

虽在军中,仍广读经史,老年得眼病时,仍叫学者读给他听。

他早丧父母,对兄嫂很孝敬,所得俸禄的不入私房。

对亲族的孤遗必加振赡。

是一个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则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的阴谋家型角色。

排名5、谢玄

东晋名将。

公元383年八月,前秦苻坚亲率90万大军,在东西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水陆并进,南下攻晋。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决意奋起抵抗。

任命谢玄为前锋都督,统率“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遏制秦军主力的进攻。

十一月,前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

谢玄知己方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遣使者激将苻融说:

“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

如果您能让前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吗?

”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劝苻坚不可上当。

但是苻坚却说:

“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便可以取得胜利。

”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

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

朱序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

“秦军败了!

秦军败了!

”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遂纷纷狂跑,争相逃命。

东晋军队在谢玄等人指挥下,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

前秦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晋军乘胜追击。

前秦军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堵塞大河。

活着的人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兵追来,更没命地拔脚向北逃窜。

是役,秦军被歼灭的十有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仓皇逃至淮北

淝水

十一月

前秦苻坚兵力:

90万

排名4、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人。

李牧的防守分两个阶段,第一,抵御匈奴。

李牧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

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

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

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

他和军民约定:

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

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牧。

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代之。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

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

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

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

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赵地。

李牧则设奇阵,用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人。

接连又灭掉蟾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

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谢玄兵力:

八万

以前上历史课,对淝水之战也就只有一个风声鹤唳的印象。

后来看了《边荒传说》,才对淝水之战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天才一般的谢玄,在淝水之战之后不久就病逝,促使其手下刘裕成为东晋最后一位权臣,最终建立南朝宋。

谢玄在淝水之战的出色发挥,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也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第二,抵御秦国。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樊於期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

公元前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

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秦军大败。

樊于期仅率少数亲兵冲出重围,畏罪潜逃燕国。

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樊于期之首。

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

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之后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李牧出击,秦军败逃。

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

赵国派李牧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

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

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人取代李牧。

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

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

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篇幅介绍李牧,是因为李牧的军事才能在战国末期无人能及,在长平之战过后赵国衰弱的情况下,面对强悍如匈奴,如强秦,丝毫不弱下风。

他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