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962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地理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它随区位主体而变,随时间而变(同一区位主体)

区位因子:

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成本因子运费因子

经济因子非运费因子:

劳动力、能源、用水、税金、资本

区位因子分类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自然条件、政策、决策者行为、军事安全等

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落实到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具体来说就是土地。

1.土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两个方面决定

空间位置影响气候条件

(1)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形态(大小、地形、地貌等)

地表物质构成(土壤、岩石、植被)

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

反映影响

(2)土地所处经济位置土地利用价值土地利用的可行性

2.对于不同经济活动影响作用不同

1、对于农业:

土地不仅仅是劳动场所,也是劳动对象,土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劳动的产出,土地就象农业生产的原料一样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对于工业

土地是作用一个活动场所,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作用。

不同工业类型一般来说,重工业部门,如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冶炼、生产规模大,要求土地的面积大,地势平坦,而且土地承压力强。

而轻工业部门,如服装、印刷、出版业等,回报较高(高额收入回报),且不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建筑,可以放在市区,称城市区位型工业。

城市区位型工业是那些空间收益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而积聚下降,因而只有在距市中心较近的区域布局才可能获得收益的那些工业类型。

矿物原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种类及组合不同矿种满足不同工业部门的需要。

2、储量3、质量(品位)4、矿物原料的赋存条件5、矿区地理条件矿区的地理条件对原材料的可运性、费用的大小等有很大影响。

矿区的地理条件包括:

1

交通运输条件影响可运性、运费

②.与主要用户的关系影响市场、运费

③.与邻近区矿种结构及分布组合

④.矿区自然条件影响开采的可能性及成本

⑤.矿区经济基础影响开采的可能性

能源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1、直接影响

提供能源供应,特别是对一些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如有色金属冶炼、炼合金等。

要求在区位选择中接近廉价电力供应地——水电站附近。

2、间接影响

影响区域产业经营成本、效率;

影响环境;

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态度。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任何产业部门的发展都是如此。

区域能源供应保证程度是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金融资本(资金)

资本

固定资本(厂房、设备)对于不同的企业,资本的影响方面不同。

1对于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原有固定资本沉淀的地区)

即需要大型的厂房、设置的企业,如钢铁、化工、重型机械生产。

企业初创时期固定资本的投入较多,需时间也较长。

为了节省资本及时间,对于那些原来已有基础的地区,称为原有固定资本沉淀的地区,对企业有较大吸引力。

2对于小型企业(融资条件好的地区)固定资本的影响较小,而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

3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资本)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三高”特征,因而,风险资本的影响特别大。

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2劳动力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对经济区位的影响,由数量多变为质量高。

工业也装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3劳动力成本影响到生产的总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区位有很大影响。

4劳动力移动交流生产技术等,人的思维、观念、意识也有影响。

“智力倒流”

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

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等和其他自然和人文环境。

其中产业集聚影响最大。

产业集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

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④有利于改善信息环境。

⑤利于形成区域特色,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⑥共同利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市场。

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的影响

1政府购买形成庞大市场

2政府对特定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对区位选择有重要引导作用

3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保证良好的竞争环境

4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引导经济活动区位

1交通网的密度

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2.2交通网的结构

(1)连结度(connectivity)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B=E/V

(E是边的数量;

V是顶点的数量)

BBB

ACDACDACD

EEE

连接度4/5=0.85/5=1.07/5=1.4

通达指数A点2+1+2+3=81+1+2+2=61+1+2+1=5

B点2+1+2+3=81+1+2+2=61+1+2+2=6

E点1+2+3+3=92+1+2+2=71+1+2+1=5

分散指数8+8+5+6+9=306+6+4+7+7=305+6+4+6+5=26

(2)通达度(accessibility)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农业区位论

杜能提出

目的:

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理论前提

前提假设

作用

孤立国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排除几个市场中心的干扰,市场价格(V)在一定时期内是常数

没有可通航的河流,运输方式只有马车

排除了不同运输方式的影响

地形为一广阔平原,土壤肥沃程度均一

各地农产品生产条件完全一致,生产成本(E)为常数

各农场规模、管理、技术、装备、劳动力素质都相同

排除了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追求利益最大化

以合理为目的

在上述前提下,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农产品的纯收益为市场距离的函数

●追求利益最大化

2.2形成机制

(1)地租收入公式:

R=PQ—CQ—KtQ

R=V(价格)-E(生产成本)-T(运费)

R+T=V-E=K

根据杜能假设,只有一个市场,市场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V是个常数。

又由于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完全一致的,生产E也是个常数,V-E也是常数。

因此只有把运费T压缩到最小,才能将利润增加到最大,杜能区位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农业合理布局来节约运费,最大限度的增加利润。

(2)耕作极限:

当地租收入为0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在经济上不合理,称为作物的耕作极限。

地租曲线:

在市场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称地租曲线。

每一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当超过耕作极限时,就要让位于地租收入比其高的另一种作物。

即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被另一种类型所取代,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的圈层结构。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一定地方生产的农产品应当是获得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

运费随着市场距离的增大而增高,耕作某种作物的经济地租就会下降,直至为零,该作物就要让位于其它地租收入高的作物,由此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呈由内向外的圈层结构。

第一圈“自由农业带”,紧靠城市,生产不易运输的,容易腐烂的农牧业产品,如蔬菜、鲜牛奶,又称“新鲜蔬菜牛奶等”。

第二圈,林业带,生产体积大而不宜远运的城市烧柴及木料。

第三圈,轮作带,是集约经营的谷物轮作带,实行六年轮作制。

第四圈,谷草带,是有休闲制的谷物轮作带和乳畜牧业带。

生产较粗放。

产量大约只有第三带的1/2。

畜产品以易于保存的奶油,奶制品为主。

第五圈,三圈带,是带有牧场和休闲地的三圈轮作制的谷物耕作带,每年有1/3的农田休闲。

第六圈,畜牧带,是粗放畜牧业带。

以生产动物脂肪,肉、毛为主。

第七圈,畜牧带以外,是皇帝狩猎带。

意义:

(1)早在160多年前就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理论性、系统性的研究。

(2)采取的研究方法“单因子孤立化法”对农学、经济学等有广泛影响。

(3)开创了把数学方法应用到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先河。

(4)杜能理论在现实世界中仍有反映。

2不足(局限)

(1)杜能设想的农业布局模式是理想主义的,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2)杜能主要考虑运费对成本的影响,但随生产力的发展,运费的影响作用已大大减弱。

(3)现实生活中出现辛克莱尔“逆杜能圈”现象。

越近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的价值越低,生产经营越粗放。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区位论一方面与杜能相同,考虑运费对区位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空间机制。

前提:

原料基础条件的地理构成一致。

消费地域已知,其位置、地理构成一致,产品需求量不变。

劳动力供给地已知,供给量是无限的。

运输方式一致,均为火车。

基本概念1)区位因子:

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得到的利益。

一般区位因子:

对所有工业区位都有影响的

特殊区位因子:

对特定工业区位有影响的

区域性因子:

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是形成工业区位基本格局的基础。

●一般区位因子

影响工业生产与分配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7个方面:

Ø

布局场所的土地费集聚

原料、燃料费运费

运输费用

劳动成本

固定资产费

固定资产折旧率

资本的利率

●因此,决定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区域性因子主要有三个:

运费最小运费区位

劳动费运费定向区位发生第一次偏离

集聚运费定向区位发生第二次偏离

在运费、工资和集聚三者之间寻求最佳区位,这就是韦伯工业区位论体系的基本思想。

意义:

(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应用于工业区位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3)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有指导意义。

2局限性

(1)运费单纯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忽视对其它因素的分析。

(2)主要关注成本最小,而对企业家来说,更多的是追求最大利润。

(3)随着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运费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地域政策因素、决策者的行为等的影响则越来越大。

胡佛的区位理论

1运费结构与运输方式

(1)运费结构主要包括:

场站作业费、途中运输费、时间费用、运输机构费用、服务于用户的费用、其它费用。

胡佛认为,一般运费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足按等比例增加,而是呈递减的趋势。

把运费分为两种:

场站作业费与运输距离无关线路运输费与运输距离有关场站作业费在运费中占的比重很大,运输距离越长,每千米(单位距离)分摊的场所作业费就越少。

因此,运输布局特别要注意避免中转,经济活动尽量布局在大中转场站,接近交通枢纽。

(2)运输方式与运费运输方式不同运费率不同运费优势

单位重量的货物每单位距离的运费

场站作业费低高

短途运输长途运输

线路运输费高低。

公路短途运输

铁路中长途运输

水运长途运输

2.2送达价格与市场区域

胡佛最初是以采掘工业来分析的。

送达价格=采掘费+运费

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伴随生产的增加而上升

意义

(1)指出运输布局应避免倒运,即应布局在大中转站或枢纽。

(2)认为运输改革关键在于降低场站作业费,从而促使集装箱运输兴起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1.2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及分布规律”的规律

2、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2.1中心地

中心商品:

在中心地生产、供给,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职能:

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

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

2.2中心性

从中心地供给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C=B1-B2

其中:

B1: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

中心地供给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2.3补充区域

中心地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2.4商品服务范围

上限:

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决定;

商品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补充区域的边界)

下限:

由中心商品的供给决定;

中心地内最小限度的消费者的空间边界。

(最小必要需求量或门槛需求量)

2.5中心地职能的等级

高级中心商品:

服务范围上限、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地职能

低级中心商品:

服务范围上限、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低级中心地职能

2.6中心地的等级

高级中心地: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

低级中心地:

具有低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

3.1中心地空间分布的均衡模式

(1)中心地是均匀分布的平原。

(2)有统一的交通系统。

(3)消费行为一致。

(4)相同商品在任一中心地的价格和质量相同。

(5)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

(6)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

3.2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1)市场原则

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1+1/3*6=3

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比其低一级的中心地市场区域大3倍。

各等级中心地市场区域数:

1,3,9,27,81,243,…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

1,2,6,18,54,…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2)交通原则

1+1/2*6=4

1,4,16,64,256,...

1,3,12,48,192,...

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3)行政原则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7的中心地系统。

1,7,49,343,...

1,6,42,294,...

3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1)市场原则是基础

(2)高级中心地交通原则作用大;

中级中心地行政原则作用大;

低级中心地市场原则作用大。

(3)新开发区、产业及人口密集区

聚落呈线状分布区交通原则作用大

自给性强的区域等行政原则作用大

4、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4.1意义

(1)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因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被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2)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4.2存在问题

(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对下限分析不够。

(2)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

(3)把消费者看作为纯“经济人”。

(4)忽视了集聚利益。

(5)对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及人口移动等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没有论述。

1.1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

企业经营成本固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工资)和可变资本(原材料费)

(2)实现交易内部化

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而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

(3)有利于技术优势:

发挥技术转化为产品,技术开发的资金保障

一方面,为克服市场不完善,而使技术在企业内部使用来获取较大收益。

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开发需大量投资,从而需要大规模生产支持。

(4)来自竞争的压力:

通过扩张增加企业实力,增加市场地位,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战略包括一体化战略即横向一体化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样化扩张

方法:

内部发展:

合并和外部发展合资合并及兼并

2.1横向一体化战略

(1)概念:

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市场份额的扩大。

(2)增长方向: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向国际市场或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3)好处规模经济效益;

较容易实现。

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

2.2纵向一体化战略

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2)类型●后向一体化:

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

●前向一体化:

企业介入原客户公司的生产活动

(3)好处:

实现交易内部化

2.3多样化战略

企业的扩张不仅在与原生产活动相关的产业,而且扩大到无关联的产业。

(2)产生原因:

对市场风险和环境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经济现象经济现象的地理扩散规律

企业空间扩张组织行为决策行为、组织网络、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散规律

接触扩散——地理扩散过程由近及远进行

等级扩散——沿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扩散

(2)企业空间扩张规律——依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不大——接触扩散——在服务型公司中尤为典型

大——等级扩散——按市场规模扩散

最大市场(大城市)—次大市场(中等城市)—较小市场

(3)我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1.传统文化的影响2.行政干预的影响

通道扩张——公司空间扩张是沿一定的通道延伸。

人际关系通道、机构(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等等

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主要内容:

规模不同生产成本差异

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成本低,具有初始竞争优势会得到扩张发展兼并较小规模的企业。

1限制条件

(1)生产规模经济大于规模不经济

(2)市场区为理想化的连续向外扩张

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1公司在扩张中,不同部门的风险是不同的

生产机构风险最高,仓储、销售机构风险次之,销售代理机构风险最低

2公司发展的基本策略市场进入市场拓展生产发展

跨国公司:

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1产品周期论(弗农)

1新产品阶段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通过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2成熟产品阶段发达国家开始更多关注生产成本,关注比较利益。

3标准化产品阶段生产区位选择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原则。

跨国直接投资形成的必要条件:

别国生产成本+运费<

本国生产成本

2折衷理论(邓宁)

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通过转让获取收益

2内部化优势内部转化取得优势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

3区位优势通过利用别国的区位优势获取收益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跨国直接投资

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1成本取向

2利润取向利润取向关注的是最大收益,而成本取向关注的则是最小投入,二者不能等同。

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价格中包含的最主要成分是生产成本和市场利润。

生产成本中又包含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流通成本,还有企业负债率、折旧率、现金流等因素。

除去成本,利润是按市场需求程度而定。

3市场取向

市场区是企业是否赢利、甚至是否存在下去的关键。

可以服务较大市场的区位,是企业追求的最佳区位。

在国际尺度上,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而公司在国内生产、并向这一国家出口时受交通运输成本影响,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受国家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影响时,公司便会选择在这一国家直接投资。

4要素取向

地方性原料对区位具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资源的区位差异,以及不同工业(企业)又有不同的要素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它国的资源优势,公司必然绘在相应国家跨国投资。

5公司战略取向

公司本身是一个生产组织系统,为了公司整体利益,有时公司会在战略重点区位投资建立相应生产或经营机构。

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

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经济中心区,多为信息通畅、各类经济活动集聚区,在此投资,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2集中于边界地区布局:

边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的地区布局:

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可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

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1公司总部

1.1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1.2公司总部的区位选择

位于重要大都市区(又称全球性城市、世界城市或全球经济的地理控制点)

2公司研究与开发(R&

D)机构

2R&

D的区位要求

根据R&

D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其区位要求主要有三点:

(1)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

便于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2)接近高素质劳动力:

便于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3)接近新产品使用者:

便于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23R&

D的区位选择

趋向于大都市和大科研集中区。

一般在母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R&

D机构

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母国、东道国都建有R&

世界市场型公司在全球的适宜区位建国际性R&

3公司生产单位

跨国公司不同类型生产单位区位选择的特点。

1全球集中生产型:

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2市场地生产型每个市场地(即国家)均建生产厂家,服务各自市场,几乎没有跨国界销售。

如:

饮料、食品等行业的跨国企业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很多地区都建有罐装生产线,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3专业化生产型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每个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产品供应世界市场。

例如: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海外的生产单位布局。

区域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大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

产品直接从自然界取得:

农业、畜牧业、林业、狩猎业等

第二次产业:

对自然物质资料进行加工取得产品: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煤气、电力、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