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
《K12学习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第一步方法作出=b,一定要保证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此处最易错的是把作成与b的方向相反.)
第三步:
作,即连接OB,在B处打上箭头,即为a+b.
作图如下:
(2)第一步:
在平面上a,b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依照前面方法过O作=a,=b;
连接AB,在A处加上箭头,向量即为a-b.
点评 向量加法作图的特点是“首尾相接,首尾连”;
向量减法作图的特点是“共起点,连终点,箭头指被减”.
作法2 (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以点A为起点作=a,
=b,以AB,AD为邻边作▱ABCD,则=a+b,=a-b.作图如下:
点评 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两种法则都应熟练掌握.
向量和差作图,要注意的是保证所作向量与目标向量“方向相同,长度相等”,最忌讳的是“作法不一”,比如作法中要求的是作=b,可实际上作的是=-b.只要作图的过程与作法的每一步相对应,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图形.
2 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以及数乘运算,在解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向量实施线性运算时,要准确利用对应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注意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一、化简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2-)-(-2);
(2)[3(2a+8b)-6(4a-2b)].
解
(1)(2-)-(-2)
=2--+2=2+++2
=2(+)+(+)=2+=.
(2)[3(2a+8b)-6(4a-2b)]
=(6a+24b-24a+12b)=(-18a+36b)
=-a+b.
点评 向量的基本运算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基于“形”,通过作出向量,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化简;
二是基于“数”,满足“首尾相接且相加”或“起点相同且相减”的两个向量进行化简,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这两种形式出现,同时注意向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的逆向应用.数乘运算,可类比实数积的运算方法进行,将向量a,b,c等看成一般字母符号,其中向量数乘之间的和差运算,相当于合并同类项或提取公因式,这里的“同类项”与“公因式”指的是向量.
二、求参数
例2如图,已知△ABC和点M满足++=0,若存在实数m使得+=m成立,则m=________.
解析 如图,因为++=0,
即=-(+),
即=+,
延长AM,交BC于D点,
所以D是BC边的中点,所以=2,
所以=,所以+=2=3,
所以m=3.
答案 3
点评 求解含参数的向量线性运算问题,只需把参数当作已知条件,根据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将问题中所涉及的向量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列出向量方程,对比系数求参数的值.
三、表示向量
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DE∥BC交AC于E,BC边上的中线AM交DE于点N,设=a,=b,用向量a,b表示、、、、.
解 因为DE∥BC,=,
所以==b,=-=b-a,
由△ADE∽△ABC,得==(b-a),
又M是△ABC底边BC的中点,DE∥BC,
所以==(b-a),
=+=a+=a+(b-a)=(a+b).
点评 用已知向量表示另外一些向量,应尽量将所求向量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利用向量共线条件和平面几何知识的一些定理、性质,如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再利用向量加法、减法法则,即可用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应用三技巧
技巧一 构造某一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若e1,e2为基底,且a=x1e1+y1e2=x2e1+y2e2,则用来求解.
例1 在△OAB的边OA,OB上分别取点M,N,使||∶||=1∶3,||∶||=1∶4,设线段AN与BM交于点P,记=a,=b,用a,b表示向量.
解 ∵B,P,M共线,
∴存在常数s,使=s,
则=+.
即=+
=a+b.①
同理,存在常数t,使=t,
则=a+b.②
∵a,b不共线,∴,
解之得,∴=a+b.
点评 这里选取,作为基底,构造在此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再根据相同基底的系数对应相等得到实数方程组,最后进行求解.
技巧二 构造两个共线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表达形式,用“若e1,e2为基底,a=x1e1+y1e2,b=x2e1+y2e2,且a∥b,则x1y2-x2y1=0”来求解.
例2 如图,在△OAB中,=,=,AD与BC交于点M,设=a,=b.
(1)用a、b表示;
(2)已知在线段AC上取一点E,在线段BD上取一点F,使EF过M点,设=p,=q,求证:
+=1.
(1)解 设=ma+nb,则
=(m-1)a+nb,=-a+b.
∵点A、M、D共线,∴与共线,
∴(m-1)-(-1)×
n=0,∴m+2n=1.①
而=-=(m-)a+nb,=-a+b.
∵C、M、B共线,∴与共线,
∴-n-(m-)=0.∴4m+n=1.②
联立①②可得m=,n=,
∴=a+b.
(2)证明 =(-p)a+b,=-pa+qb,
∵与共线,
∴(-p)q-×
(-p)=0.
∴q-pq=-p,即+=1.
点评 这里多次运用构造一组共线向量的表达形式,再根据共线向量基底的系数关系建立方程组求解.
技巧三 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λ1e1+λ2e2=0的形式(e1,e2不共线),根据λ1=λ2=0来求解.
例3 如图,已知P是△ABC内一点,且满足条件+2+3=0,设Q为CP的延长线与AB的交点,令=p,试用向量p表示.
解 ∵=+,=+,
∴(+)+2(+)+3=0,
∴+3+2+3=0,
又∵A,B,Q三点共线,C,P,Q三点共线,
∴=λ,=μ,
∴λ+3+2+3μ=0,
∴(λ+2)+(3+3μ)=0.
而,为不共线向量,∴
∴λ=-2,μ=-1.∴=-=.
故=+=2=2p.
点评 这里选取,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最终变成λ1e1+λ2e2=0的形式来求解.
4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应用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是处理直线问题的有力工具.由于直线和平面向量的学习分散在必修2和必修4先后进行,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下面对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灵活应用结合例子加以剖析.
一、直线的方向向量
1.定义
设P1,P2是直线l:
Ax+By+C=0上的不同两点,那么向量以及与它平行的非零向量都称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若P1(x1,y1),P2(x2,y2),则的坐标为(x2-x1,y2-y1);
特别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即x2-x1≠0,直线的斜率k存在时,那么(1,k)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
当直线l与x轴平行时,方向向量可为(1,0);
而无论斜率存在与否,其方向向量均可表示为(-B,A).
2.应用
(1)求直线方程
例1 已知三角形三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7,9),C(18,9),求AB边上的中线、高线方程以及∠C的内角平分线方程.
解 ①求中线方程
由于=(-25,0),=(-16,-12),那么AB边上的中线CD的方向向量为+=(-41,-12),
也就是,因而直线CD的斜率为,
那么直线CD的方程为y-9=(x-18),
整理得12x-41y+153=0.
②求高线方程
由于kAB==-,
因而AB的方向向量为,
而AB边上的高CE⊥AB,
则直线CE的方向向量为,
那么高线CE的方程为y-9=(x-18),
整理得3x-4y-18=0.
③求∠C的内角平分线方程
=(-1,0),=,
则∠C的内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为
+=,也就是,
因而内角平分线CF的方程为y-9=(x-18),
整理得x-3y+9=0.
点评 一般地,经过点(x0,y0),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x-x0)+B(y-y0)=0;
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B(x-x0)-A(y-y0)=0.
(2)求直线夹角
例2 已知l1:
x+3y-15=0与l2:
y-3mx+6=0的夹角为,求m的值.
解 直线l1的方向向量为v1=(-3,1),
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v2=(1,3m),
∵l1与l2的夹角为,
∴|cos〈v1,v2〉|===,
化简得18m2+9m-2=0.解得m=-或m=.
点评 一般地,设直线l1:
y=k1x+b1,其方向向量为v1=(1,k1),直线l2:
y=k2x+b2,其方向向量为v2=(1,k2),当1+k1k2=0时,两直线的夹角为90°
;
当1+k1k2≠0时,设夹角为θ,则cosθ==;
若设直线l1:
A1x+B1y+C1=0,其方向向量为(-B1,A1),直线l2:
A2x+B2y+C2=0,其方向向量为(-B2,A2),那么cosθ=.
二、直线的法向量
直线Ax+By+C=0的法向量:
如果向量n与直线l垂直,则称向量n为直线l的法向量.因此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则n·
v=0,从而对于直线Ax+By+C=0而言,其方向向量为v=(B,-A),则由于n·
v=0,于是可取n=(A,B).
(1)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3 已知直线l1:
ax-y+2a=0与直线l2:
(2a-1)x+ay+a=0.
(1)若l1⊥l2,求实数a的值;
(2)若l1∥l2,求实数a的值.
解 直线l1,l2的法向量分别为n1=(a,-1),n2=(2a-1,a),
(1)若l1⊥l2,则n1·
n2=a(2a-1)+(-1)×
a=0,解得a=0或a=1.∴a=0或1时,l1⊥l2.
(2)若l1∥l2,则n1∥n2,∴a2-(2a-1)×
(-1)=0.解得a=-1±
,且=-≠2.∴a=-1±
时,l1∥l2.
A1x+B1y+C1=0,l2:
A2x+B2y+C2=0,它们的法向量分别为n1=(A1,B1),n2=(A2,B2),当n1⊥n2,即A1A2+B1B2=0时,l1⊥l2,反之亦然;
当n1∥n2,即A1B2-A2B1=0时,l1∥l2或l1与l2重合.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4 已知点M(x0,y0)为直线l:
Ax+By+C=0外一点.
求证:
点M(x0,y0)到直线l的距离d=.
证明 设P(x1,y1)是直线Ax+By+C=0上任一点,n是直线l的一个法向量,不妨取n=(A,B).则M(x0,y0)到直线l:
Ax+By+C=0的距离d等于向量在n方向上投影的长度,如图所示.
d=||·
|cos〈,n〉|
=
=.
∵点P(x1,y1)在直线l上,
∴Ax1+By1+C=0,∴Ax1+By1=-C,
∴d=.
点评 同理应用直线的法向量可以证明平行直线l1:
Ax+By+C1=0与直线l2:
Ax+By+C2=0(A2+B2≠0且C1≠C2)的距离为d=.
证明过程如下:
设P1(x1,y1),P2(x2,y2)分别为直线l1:
Ax+By+C1=0,直线l2:
Ax+By+C2=0上任意两点,取直线l1,l2的一个法向量n=(A,B),则=(x2-x1,y2-y1)在向量n上的投影的长度,就是两平行线l1、l2的距离.
d=|||cos〈,n〉|=
==.
5 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
平面向量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学习向量的应用,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的应用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典例 已知=λ+μ,其中λ+μ=1.求证:
A、B、C三点共线.
思路 通过向量共线(如=k)得三点共线.
证明 如图,由λ+μ=1得λ=1-μ,则=λ+μ=(1-μ)+μ.∴-=μ(-),
∴=μ,
∴A、B、C三点共线.
思考 1.此题揭示了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向量方法,点O具有灵活性;
2.反之也成立(证明略):
若A、B、C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满足=λ+μ,且λ+μ=1.揭示了三点共线的又一个性质;
3.特别地,λ=μ=时,=(+),点B为的中点,揭示了△OAC中线OB的一个向量公式,应用广泛.
应用举例
例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M是AB的中点,点N在BD上,且BN=BD.利用向量法证明:
M、N、C三点共线.
思路分析 选择点B,只须证明=λ+μ,且λ+μ=1.
证明 由已知=+,又点N在BD上,且BN=BD,得==(+)=+.
又点M是AB的中点,
∴=,即=2.∴=+.
而+=1.∴M、N、C三点共线.
点评 证明过程比证明=m简洁.
例2 如图,平行四边形OACB中,BD=BC,OD与AB相交于E,求证:
BE=BA.
思路分析 可以借助向量知识,只需证明:
=,而=+,又O、D、E三点共线,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且λ+μ=1,使=λ+μ,从而得到与的关系.
证明 由已知条件,=+,又B、E、A三点共线,可设=k,则
=k+k,①
又O、E、D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
使=λ+μ,且λ+μ=1.
又=,
∴=λ+μ,②
根据①②得解得
∴=,∴BE=BA.
点评 借助向量知识,充分运用三点共线的向量性质解决问题,巧妙、简洁.
6 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
在三角形中,“四心”是一组特殊的点,它们的向量表达形式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不仅考查了向量等知识点,还培养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四心”作如下介绍:
1.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它到三角形顶点距离与该点到对边中心距离之比为2∶1.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设点G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则当点G是△ABC的重心时,有++=0或=(++)(其中P为平面任意一点).反之,若++=0,则点G是△ABC的重心.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若G,A,B,C分别是三角形的重心和三个顶点,且坐标分别为G(x,y),A(x1,y1),B(x2,y2),C(x3,y3),则有x=,y=.
例 已知△ABC内一点O满足关系+2+3=0,试求S△BOC∶S△COA∶S△AOB的值.
解 如图,延长OB至B1,使BB1=OB,延长OC至C1,使CC1=2OC,连接AB1,AC1,B1C1.
则=2,=3.
由条件,得++=0,
∴点O是△AB1C1的重心.
从而S△B1OC1=S△C1OA=S△AOB1=S,其中S表示△AB1C1的面积.
∴S△COA=S,S△AOB=S,S△BOC=S△B1OC=×
S△B1OC1=S.
于是S△BOC∶S△COA∶S△AOB=∶∶=1∶2∶3.
点评 本题条件+2+3=0与三角形的重心性质++=0十分类似,因此我们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个三角形,使点O成为辅助三角形的重心,而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连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三等分,从而可求三部分的面积比.
引申推广 已知△ABC内一点O满足关系λ1+λ2+λ3=0,则S△BOC∶S△COA∶S△AOB=λ1∶λ2∶λ3.
2.垂心
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H是△ABC的垂心,则·
=·
或2+2=2+2=2+2.反之,若·
,则H是△ABC的垂心.
3.内心
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内心就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I是△ABC的内心,则有||·
+||·
=0.反之,若||·
=0,则点I是△ABC的内心.
4.外心
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外心就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O是△ABC的外心,则(+)·
=(+)·
=0或||=||=||.反之,若||=||=||,则点O是△ABC的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