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26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册教案三四五六单元Word下载.docx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

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

“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

苑、碗、腕;

“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

傲、嗷;

“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

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

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

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

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

为什么?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

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

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

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

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

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

“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心心相通)

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桑娜渔夫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平静下来

(善良、乐于助人)

个人创意增减:

教学反思: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事例。

总课时:

1课时

一、初读课文,导入

  1、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齐读课题。

  2、质疑:

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

为什么要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互相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带着问题,精读指导。

  1、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课文:

(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

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表现了什么?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

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为什么急了?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

”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

“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2、随着“我”推开木板房的门而真相大白。

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心中在这一刻会想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课堂交流的内容把它写下来。

  2、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片甲( )( )( )( )大吉来之(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个人创意增减: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指名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理解词语。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

溢:

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

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

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

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

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

沮丧灰心)

四、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

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2、读熟课文,体会感情。

  

深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

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1)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

接着老妇人又讲: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

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2)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3)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

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4)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

“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

”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

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

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

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1、写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1 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4、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谁用心灵去倾听?

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正音。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

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2、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

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1、朗读背诵感受深刻的句子。

“我”知道电话里有一个小精灵

“我”第一次向小精灵求助

用心灵去倾听“我”和苏珊成了朋友用爱心帮助

长大后,约定见面,苏珊病逝

回顾·

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日积月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

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

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略

第四组单元分析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