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21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明教育学》试题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 

A.强迫性 

B.民主性 

C.基础性 

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 

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二、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对)

答:

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错)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如今,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1)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6、一般所说培养人才,就是指培养大专毕业以上的专门人才。

7、我国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对)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

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

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学记》: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4、学校教育(狭义教育):

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的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26)

5、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17)

6、教育内容:

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7、现代教育流派:

建立一种崭新的成熟的现代教育体制-终身教育,普教与职教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结合,社会化与个性化结合,人人受教育和人人办教育结合。

8、教育活动方式:

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

四、简答题

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

(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

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2)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育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

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

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

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

民主性→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

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发展,重视人各方面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学校教育的普及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他将古代的少数人垄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

他既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强调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进步,但阶层的、种族的、性别的歧视仍未清除。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打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在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育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教育的早期,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了制度化教育的端倪;

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

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意义:

一方面,立足于社会发展现实趋势,促进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着眼于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更新人的现实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不断向前,教育也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增添新的内容,发展新的形式。

因此,明确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的主题或主旨在于,启发人的生存觉醒和生存智慧,使人能够批判地审视现有的生存境况,明智地选择有可能、有意义的未来生存走向,养成具有创造新的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致力于人的发展潜能的实现与提高,不断寻求对生活现状和自身现状的超越,成为社会历史生活的主体;

教育的建构和运行要直面人的现实生活的境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社会的前面进步和人的生存境况的改善与更新。

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要点:

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呢?

我认为是有两方面的内容:

老师的方面: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生方面:

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等

第二章教育功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DBCCA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

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

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

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是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的政治功能:

主要是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政治服务的。

三、简答题

1、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

(2)教育的文化创造和更新功能;

(3)教育可以整合、融合文化,增强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除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和生态的影响之外,教育亦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发展不同步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3、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1)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成“才”的教育,是成“人”的教育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在性质上不同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着眼于主体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人身心和谐完善的发展,是成“人”的教育。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

当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人”,但成“才”是成“人”的必要环节,同时,成“人”必须通过成“才”表现出来。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的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使之在社会实践中能迅速地适应环境。

另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这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

(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固然教人知识,但获得的知识有外在和内在的不同价值。

知识的外在价值在于转化为一种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或一种生产力,成为谋生的手段。

知识的内在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完满的自由人格,使人成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

所以,教育的享受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1、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2、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知识的传授,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了自由人。

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意志自由。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

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经济效益

五、案例分析题

1.《新疆,你怎么了?

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

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观看《“神童”流浪记》,思考:

是什么让董元元从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流浪儿?

从这个教育案例中,你有何感悟?

第三章教育目的

1.(A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 

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 

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 

B)。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9.首次将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到教育目的的高度的法规是(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2.素质教育是以(B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个人本位 

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1狭义的教育目的(83页):

狭义教育目的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89页)个人本位论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施加影响,以培养他们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知识并发展其认识能力的教育

三、辨析题×

√√√√√

(×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具体体现为:

一是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具有明确的规定。

二是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

三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四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一是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二是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三是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一是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二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上。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基本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

(2)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体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

主要有以下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能实现吗?

为什么?

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一)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素质教育计划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实。

但是,素质教育在取得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还很难实现

  第一,注重学生的物质需要,而忽略了其精神、情感、审美等的需要。

  有很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奖励的时候大多都采用物质奖励,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并不一定精神和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素质教育仍然缺乏共识。

  第二,只注重成绩,忽视了实践。

在素质教育中,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根本就没有考虑实践的问题。

封闭的传授知识的教育,从而限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机制实际上侧重智的评价,而忽视了德、体、美、劳等方面。

即使对智的评价,也往往只看成绩的高低,,致使素质教育难以有效实施。

  第三,人际交往并不乐观。

现阶段教育界中最普遍的现象是老师和家长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学习上,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不让他们把时间浪费在交往上,甚至是干涉他们的交往。

现存的高考制度,就是把升学率作为衡量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成为压在全社会教师、学生和家长身上的一道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

因此很多的学生现在有自闭症或者是孤独症。

  第四,学生个性发展的抹杀。

现在的教学大多数是填鸭式的教学”填鸭”式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使受教育者个人主动性、独创精神被束缚、限制甚至扼杀。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