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919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溪市桓仁县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24、中国著名品牌

25、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26、本溪市优秀新产品奖

27、本溪市第五批技术中心通报

28、本溪市高新技术企业

29、首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30、林业产业重点项目示范基地

31、明星企业

32、辽宁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33、真实性声明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年产300吨山参粉精加工扩建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和特点

扩建,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四平村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桓仁巨户沟森涛山参基地

公司性质:

个人独资企业

法定代表人:

张涛

注册资金:

300万元

桓仁巨户沟森涛山参基地位于素有“山参之乡”之称的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巨户沟。

巨户沟山参已享誉170余年,是东北山参的主要产区。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为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00万元,资产总额5300万元,现已发展为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新型企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研发出“森涛”品牌的“山参系列”、“鹿茸系列”、“蛤蟆油系列”、“高丽参系列”、“虫草燕窝系列”、“土特产系列”等产品,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公司的主打产品为秘制速溶山参粉,以上产品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并结合现代科技精制而成。

公司同时开发、组建“西洋参基地”、“移山参基地”、“鹿系列制品基地及深加工”、“山野菜深加工”、“蛤蟆油提纯”等拓展项目,目前正向着集团公司化发展。

主营业务:

山参等中药材(国家限制品种除外)购销;

保健食品经销,土特产品、罐头加工、销售。

主导产品:

“森涛”品牌的“山参系列”、“鹿茸系列”、“蛤蟆油系列”、“高丽参系列”、“虫草燕窝系列”、“土特产系列”等产品。

人员结构:

现有职工6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名。

企业主要业绩、荣誉:

已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2005年本溪国际博览会上,一举荣获“优质产品奖”。

几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知名品牌”、“辽宁省名牌产品”、“辽宁省三A级企业”、“辽宁省最佳诚信企业”、“为家乡做出贡献企业”、“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是全国唯一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参茸企业。

2008年公司山参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在全国拥有160多家连锁店,在2010年达到400多家。

在国外主要有韩国、日本、印尼等十多个东亚国家。

公司财务运转良好,财务管理规范,管理严格,资产状况良好,每年按时交纳税收、社会保险金、发放工资。

法人代表张涛,出生于1975年7月20日,大专学历,农业专业,专长人参种植加工,曾获荣誉:

2004年被评为“桓仁县团代表”,2005年被任命为桓仁县经纪人协会会员,2005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为“高级农艺师”,2005年末第七届十次常委会被任命为常委委员,2005年被确认为辽宁省市场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企业家”,2006年被本溪市工商业联合会授予2005年度工商联工作优秀会员,2007年被本溪市工商业联合会授予2006年度工商联工作优秀会员,2007年被任命为桓仁县工商联常委,2007年被任命为桓仁人参协会监事长,2007年被任命为桓仁山参协会会长。

1.3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通知》国农办[2009]223号

2.2009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3.中共中央(2008)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4.2008年10月12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2008]168号文件》

7.《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10年)》

8.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2008一号文件)规定

9.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

1.4项目建设方案

1.4.1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300吨山参粉精加工。

建设内容:

综合车间(包括高标准的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等);

综合办公楼及试化中心;

公用工程设施(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站、泵房及消防水池等)及厂区管网;

山参粉加工设备。

1.4.2技术、建筑物

为了克服人参服用方法繁琐耗时和自身燥性大不易久服等问题,该企业通过与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公关,开发出适合当前简约快捷的时尚人参类保健品,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参深加工产品速溶山参粉,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去除了人参的燥性,使得原来只能在冬季且不能长期服用的人参可以在一年四季服用,效用明显。

1.4.3主要建筑物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新建厂房建筑面积

m2

2800

2

新建实验楼建筑面积

400

3

新建仓库、晾晒房建筑面积

800

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

4000

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720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65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00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资金7200万元,由企业自筹资金2610万元,银行贷款4200万元,申请资助390万元。

1.6项目建设进度

2011年4月—2012年10月。

1.7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实施后,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要。

同时,通过本项目建设,对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采用的技术和工艺具体可行,建设单位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

项目建设地区的资源优势明显,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良好。

综上所述,项目设计规模合理,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先进;

产品适合市场需求;

工艺技术、设备和工程方案可行;

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建议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桓仁县总面积354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28万亩,水域面积16.8万亩,耕地面积41万亩,森林覆盖率72.9%,社会经济状况良好。

全县总人口3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7万人,农业户数6.2万户,农村劳动力10.3万人。

2005年全县GDP实现38.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200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45668万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9.55%,2007年各项指标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亿元。

由于多种原因,桓仁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省政府多年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为人参系列产品加工项目,项目关联产业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保健加工业。

中药材种植业:

本溪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经普查,本溪市拥有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1117种,其中植物类974种。

到200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达70余万亩,其中,桓仁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是辽宁省“五大药材基地县”之一,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

中药保健加工业:

本溪现有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10余家,生产的中药保健品主要有:

鹿胎滋补膏、蛤蟆油、洋参蛤士蟆营养胶囊、蛤士蟆油营养饮品、熊胆粉、鹿茸血酒、鹿茸胶囊、喜蛙珍品、喜蛙珍液、东北三宝酒和保健饮料等几十种,畅销国内外。

综上所述,当地人参资源丰富,本溪市中药保健品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为本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本项目的实施。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中医保健市场繁荣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

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占15%左右。

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的占70%。

即将生病却还没有生病的这个阶段,患者自己能感到状况不好,可是到医院里却查不出来毛病,因为各项指标都正常,对现在以西医为主的医院来说,自然找不到合适的西药来治疗,只有借助患者自身的调解,加上功能食品的辅佐才能抵御其进一步发展。

保健食品和药品根本的区别在于其安全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药品都不能长期食用,因为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食品是可以长期食用的,保健食品不允许有毒副作用。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相关规定,保健品必须是纯天然的、全方位调理的、无依赖的产品。

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这说明老百姓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城镇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提高,为中国保健品行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而目前我国政策环境趋于平稳,政府监管部门分工明晰,为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品,如参类产品,质量一般较好,假冒伪劣产品相对较少,由于其纯天然、毒副作用小,其功效也早已深入人心,此类产品有望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全球有70%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表现为身心疲劳症状的占到80%以上。

未来,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将会成为市场的宠儿。

人参有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加强心肌收缩力等。

人参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体弱或病后虚弱者。

在我国民间一直有通过服食人参来调理和强健身体的习惯,但由于原始的服用方法繁琐耗时和价格较高,难以适应当今追求简便快捷的时代要求,服用人群呈现萎缩的态势。

2.3.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拓展高效农业

桓仁地区特定的气候、地理位置、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野山参的种植和发展,目前,全县山参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10万公斤。

大部分仍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种植户以原始状态出售,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保证不了农民的稳定收入,也保证不了质量,限制了人参产业的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深加工企业的介入,通过企业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模式,与种植户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保证农户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

同时开发符合当前大众消费习惯,适销对路的人参深加工产品,以使桓仁山参这个农产品优势产业得到大发展,使桓仁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争取早日使农民脱贫致富。

2.3.3加速主导产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桓仁森林覆盖率75.6%,山地海拔范围120~1310米,年降水量800毫米,境内盛产人参、五味子、细辛、人参、串龙骨、黄柏等中药材300余种,已成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是辽宁省“五大药材基地县”之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已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提出了坚持“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促龙头”的思路,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企业到桓仁县投资、建厂,以此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

作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基地规模,提高建设质量,通过加强中药材统一操作规程和技术推广,强化质量监督检测,实现中药材种植的精细化、产业化和规范化,以绿色为标志,开发新产品,培育地方知名品牌,从而形成规模、形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2.3.4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与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无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结构由适应性向战略性调整;

二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加快“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尽快形成规模,形成特色。

三是抓好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原料来源;

四是健全经营机制,通过签订农业订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本项目建成后,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3.1.1建设地点选择

选址原则、依据:

①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产业发展布局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

②符合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③位于原料生产主产区;

④远离粪池、垃圾场、工矿区、省道、国道及其它污染源;

⑤有利于带动和辐射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桓仁巨户沟森涛山参基地位于素有"

山参之乡"

之称的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巨户沟。

3.1.2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桓仁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从东向西横贯全境,形成东起东营坊、兰河峪,经草河掌到南部连山关的东南屋脊地带。

全县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都分布在这里,平均高度海拔600米左右。

位于千山山脉南麓的草河城、草河口一带,为南部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左右。

县境中部为太子河大断裂带。

两岸形成许多羽毛状的小断裂,构成以太子河谷为中线的沉积小平原,平均海拔不足300米。

县境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势较缓,平均海拔450米上下。

俯视全县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

县内最高山峰是东营坊乡小东沟村的出不来沟顶,海拔1310米;

最低绝对高为120米,是偏岭镇北三家子村太子河出境处。

气候:

桓仁县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

年平均温度为23.1℃。

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日为4月20日至30日,终日为10月2日至9日,其间隔日数为156~172天。

在季风环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较充沛。

全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

除冬、夏期间季风一年一度交替,季节雨如期而至外,各地还时常有地形雨、对流雨滋润田园,虽然干、湿季节分明,却无久旱无雨之年。

初春积雪融化,解除了春旱,保证了春播墒情。

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

春秋次之,各占15%、20%;

夏季最多,达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1%,集中在七八月份。

境内季风特点比较明显,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湿热的偏南风。

由于桓仁县地处山区,峰峦重叠,森林茂密,构成天然防风屏障,因此风速较平原地区偏小。

全年平均风速仅为2.5米/秒,3~5月份风速最大,可达3.6米/秒。

水资源:

桓仁县的深山丛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泉水溪流汇成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

境内有长度在5公里以下的小河1297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条。

其中较大的河流有5条。

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减少,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

大部分河水流经地方岩石坚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盖,故河水含沙量较少。

山区河床比降较大,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3.54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达10万千瓦。

土地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3.3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9.9%。

其中水田0.1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41%;

旱田3.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6.59%。

全县中低产田2.4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5%。

全县的土壤可划分为棕壤、草甸、水稻、沼泽4类型,7个亚类,36个土属,63个土种。

棕壤土类,多由残积质和坡积质形成,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分布广、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1/2以上,多在山地上,呈垂直分布。

草甸土类土质为淤积物,分布在河流漫滩处,或冲积平地、山间平地。

水稻土类,是由多种自然土壤种植水稻以后,在淹水灌溉的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形态。

3.1.3社会经济状况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55亩,玉米种植面积930亩,大豆种植面积400亩。

村主要产业以畜禽养殖为主,规划建设了比较合理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区,现有规模肉鸡养殖户(存栏5000只以上)6户,黄牛育肥户(年出栏200头以上)2户,绒山羊圈养户62户,畜牧散养户多达200余户。

工业主要以木制品加工、人参加工、饲料生产、豆制品生产加工为主,现有全县木制品加工集中区一个,占地200亩,共有木材加工企业19家,人参加工企业2家,饲料、豆制品等生产加工企业7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两家,分别为桓仁东方饲料有限公司(年生产饲料2万吨,产值4000万元)和东源木业公司(年加工板材10万立方米,产值500万元)。

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3.2建设条件

3.2.1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分别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同时,从辽宁省到桓仁县政府,都非常重视中药保健品产业的发展。

本溪市在6年前就把现代中药业列为了全市三大接续产业之一,对发展本溪中药产业从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服务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上给予很大支持。

对重点项目引进短缺、急需的专业人才,在职称评定、安家落户、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放宽政策。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税收、财政、土地等方面为本溪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支持。

桓仁县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促进当地中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2.2资源条件

中药材讲究地道品种。

这是传统,也是优势。

本溪有人参、辽细辛、五味子、桔梗、黄芪、黄柏、龙胆草、穿龙骨、北沙参、北柴胡、平贝母、北防风、党参等地道药材。

本溪有14个中药材种植GAP试验基地,重点对这些地道药材进行栽培试验、示范、规模化种植。

规模种植的种植方式克服了药农分散零散种植,自产自销的落后的小农经营形式,适应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的要求,也适应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丰富的地道药材储量和按照国家标准的药材种植使本溪有条件以丰富的药用植物作为后盾,通过规范种植,实现高产、优质,解决药用植物的质量稳定问题。

目前,本溪市中药材种植达70余万亩,其中,桓仁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是辽宁省“五大药材基地县”之一,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

3.2.3市场优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保健品方面的消费占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目前是0.07%,人均保健品消费大概是31元钱,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保健品的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我国保健品消费总额将达到1300亿元,即达到人均100元的消费水平;

到2020年,保健品消费总额将达到4500亿元。

尤其是我国5000多年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传统在国际上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开发中药保健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参具有增加氧吸收量、抗炎、镇痛、怯湿止痛、抗疲劳、补虚弱、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并具有活血作用等功能,因此,人参茶、人参酒等中药保健品市场前景良好。

3.2.4科技开发能力

本项目建设单位现有职工64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12人。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均具有良好的相关专业理论基础并具有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技术力量较强,尤其是在中药材繁育、种植、加工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公司下设有保健食品研究所和化验室。

因此,本项目的技术力量雄厚,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3.2.5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的主要障碍因素是林下参生长周期较长,且项目区天然林下土壤水份保证率较低,对林下参产量影响较大。

本项目拟通过新增水利灌溉措施、看护以及进行墒情和病虫害监测预防等措施加以解决。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保健品行业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保健品行业开始进入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保健行业重新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

保健品市场容量在2000年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达到辉煌的顶峰。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保健品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

直到2003年突然到来的非典,才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保健,促使保健品行业开始回暖,整体销售额达到300亿元;

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趋势,增长率达到13%,销售额为340亿元;

2005年保健食品市场份额为470亿元。

但是在2006年,再次出现了负增长情况,销售额只有450亿。

2007年保健食品销售额恢复到500亿元。

中国保健食品历年销售额

人参的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工培养的,通常被称为园参,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绝大多数人选用的“家”参;

而另一类是天然野生的称为山参,人们习惯以野山人参相称。

野山参(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种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参)由于生长年限长,有效成分要比园参高。

野山参在我国应用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越来越稀少,是一味难得的天然绿色补品。

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也是销售和出口大国。

人参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供药用,被列为上品,素有“国宝”之美誉。

人参及人参产品已成为我国中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