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82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周长》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许多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是要通过观察来帮助和理解的。

低年级学生认识新知识离不开操作活动,他们也喜欢操作活动。

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算一算”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4.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数学。

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加强了联系实际的教学。

创设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交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交通中的数学问题,并和同学一起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课时安排:

9课时

1、周长……………..5课时

2、交通与数学……..1课时

3、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4、单元检测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认识周长。

理解周长的含义。

2.测量并简便地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线、直尺、皮尺、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蚂蚁爬过树叶边线一周的过程,并动态地画出边线,让学生观察。

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的过程就叫什么呢?

(周长)周是指什么?

长是指什么?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边线

教材44页描出树叶的边线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边线。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

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

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边课件演示)

找一找物体表面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指什么?

四边形的周长指什么?

五边形的周长指什么?

六边形的周长指什么?

多边形的周长指什么?

三、学习应用 拓展延伸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周长。

(2)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描一描。

教材45页的练一练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

、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

从“描”到“量”,又到“摸”、“选”,最后再“量”。

其次,我为学生创设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如:

多数学生理解“一周”不够深入。

本节课是概念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悟与理解,而不再过分地强调学生口头表述上的严谨与完整。

对于“一周”的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突破口。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突破得不够好。

如果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是怎么理解一周的?

”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游园

图形的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

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课件。

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

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

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简便?

教师小结图形计算方法,强调单位的问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小结:

公园的周长实际上是环绕公园一圈的各个数据之和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教材46页算一算

4、量一量,算一算图形的周长

5、量一量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

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3、思维训练

五.作业

第46页算一算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认识,明确定义之后,对周长的实际计算方法的探索。

本课结合具体情景游园体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

首先结合秋游活动,引出课题,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六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肯定评价激励学生独立去解决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拓展练习中,特别引出中间有对角线的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

不足的是学生对用简便地方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仍然比较困难,有待多训练。

 

我感觉课堂节奏有点快,本以为设计的内容较多害怕会讲不完,可是等我讲完两个主要内容时发现还有时间,所以我又减慢了速度并加了一个课堂练习的小环节。

在语言表达上我还是觉得不够明了清楚。

课堂还没有完全放开,测量周长那个环节要是给学生准备好道具,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比单纯的看课件听讲解要好的多。

再一点就是,整个课堂语言比较平淡,应该多一些鼓励和表扬,随时用语言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进这两个缺点。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长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一、出示课件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

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

我不知道要多长的花边?

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花边有多长”教学情境图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花边有多长的意思,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2+12×

2=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12)×

5、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6、讨论:

哪种算法简便?

为什么?

教师小结: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课本第47页)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计算时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维训练:

沿足球场跑两圈的问题;

课本49页的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两圈的意思。

四、小结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作业

一块菜地,长8米,宽4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边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2、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在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的点拨和反敲不够,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和宽这两个条件,造成应用知识,拓展思维环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分米,长比宽多3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这道题的准确率较低。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

从中我反思到一堂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学生的学是“画龙”的话,那么教师的教就是“点睛”。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掌握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理解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的算理。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

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

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

提示课题: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

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

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

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

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

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

用边长乘以4。

方法3:

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提问:

哪种方法简便?

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得出方法

2、归纳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思维训练:

修一条绿化带,用彩色线在周围一圈,求长度(3面)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

举例说一说

五、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反思;

在学习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之后,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求地砖的周长导入新课正方形周长的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至于怎么计算正方形周长,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性的计算公式,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结合与他人的交流比较出计算的最优方法。

力求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又通过引导学生对方法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第五课时

数学活动交通与数

教材第52、53页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同学们,

每天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呢?

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2页——53页“交通与数学”练习题第1——4题。

A:

解决第1题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

如可以问:

“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

2、学生独立解答第

(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1)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大约走多少米?

(3)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大约走多少米?

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4)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用12秒,他在1分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B:

解决第2题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理解在一定的里程范围内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C: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

其中的第

(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

找一找最近的路的方法

二、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

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哪些不认识的路标?

三、谈谈小学生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四、小结作业:

谈谈交通与我们的关系。

结合此实际情况,更便于孩子们自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也便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开课前我有意识提问:

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

生1:

我家离学校不远,十多分就到了。

生2:

我家离学校也就是体育老师测验一百米那么近,一会儿就到了。

生3:

我得乘车,等车加坐车得用20分。

从车站到学校还要走10分,半个小时能到。

师:

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

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起到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之中,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

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图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本节课让学生讨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从图表里能看出什么?

”先让小组提问、交流,再全班进行汇报、讨论,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第六至七课时

单元复习检测(见试卷)

第八至九课时

单元检测评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