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51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3)城市建设高速推进,将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14

2、行业市场规模15

四、上下游产业链分析16

1、上游情况16

2、下游情况16

五、行业进入壁垒17

1、资质壁垒17

2、技术壁垒17

3、人才壁垒18

4、品牌壁垒18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9

1、有利因素19

(1)经济、社会发展及投资增长19

(2)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提供助力19

(3)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持续市场需求20

2、不利因素21

(1)行业市场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1

(2)国内建筑设计行业高端设计人才储备相对缺乏21

(3)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本行业产生的影响22

七、行业风险22

1、宏观经济风险22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23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23

4、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影响的风险24

八、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24

1、行业竞争格局24

(1)行业内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竞争实力有所提升24

(2)行业竞争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25

(3)建筑设计行业内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5

2、行业主要企业26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1)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承担制订行业法规规章、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组织制订行业的资质标准、技术政策,对市场准入和从业人员实施严格管理并对业务活动进行规范指导;

负责城乡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以及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的监督管理。

(2)行业协会

建筑设计行业的协会组织包括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要职能为参与政府产业规划、政策的制订,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推进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市场交流和研讨,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与市场秩序等;

研讨建筑设计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组织建筑设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组织和参加国家间建筑设计理论与技术的交流等。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主要职能为组织制订工程咨询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拟订工程咨询法律和法规草案,研究和探讨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体制、政策、管理等理论和实际问题;

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和注册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

举办国内外有关工程咨询业务的研讨与培训活动等。

2、主要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为规范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具体情况如下:

(2)行业相关政策

(3)资质管理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以及《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勘察设计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

目前,我国工程设计资质划分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四个类别。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内企业主要资质类型及业务承接范围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行业发展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建筑工程从投资到最终实现中起承前启后的核心环节,是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将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要平台,是带动相关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行业发展的先导。

作为建筑工程从投资到最终实现过程中承前启后的核心环节,建筑设计行业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

1、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前景广阔。

总体来看,国内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建筑设计单位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明星企业。

根据住建部《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工程设计企业数量达14,982家,行业整体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未来随着行业内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分化,具备较强技术创新水平、设计质量以及综合特色服务能力的优质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原有区域外市场、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

2、房地产开发市场稳步增长,为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2006年至2015年,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额逐年增长,从1.94万亿元增长到9.6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44%。

其中,住宅建设投资从1.36万亿元增长到6.4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90%;

商业、办公楼等其他地产投资从0.5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64%。

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3-2015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分别为8.60万亿元、9.50万亿元和9.60万元,2014年和2015年分别较上年增长10.49%和0.99%,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发展趋势,为建筑设计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3、公共建筑领域投资规模扩大,带动建筑设计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数量逐年增加,以教育机构、文化中心、体育场馆、卫生设施等为代表的公共建筑需求日益增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管理、社会组织领域的固定资产总投资规模从2006年的6,985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27,4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4%。

这些投资中很大部分用于建设相关的公共建筑,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公共建筑设计市场。

4、受历史因素影响,行业呈现一定的区域、细分领域分割特征

在建国初期,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业务经营模式主要延承前苏联模式,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管理。

建筑设计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接收国家计划的设计任务,并严格按照行政区域、行业进行分类设置及管理,市场条块分割较为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已为建筑设计行业市场一体化进程提供了较好的机制保障,且主要设计单位已完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及转企改制等多轮改革,行业市场一体化呈逐步提速态势。

总体而言,统一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已成为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受行业历史发展特点等因素影响在市场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行业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规模

1、行业发展前景

(1)宏观经济保持增长,将为建筑设计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筑需求主要源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工程建设的市场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216,314.4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6,708.00亿元,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为建筑设计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直接拉动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发展

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位于工程建设业务链条的起始阶段,是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先导工作。

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均需由建筑设计企业提供包括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装饰设计等在内的技术咨询服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保持较高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06年11.00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56.2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0.77%。

此外,投资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宏观经济处于景气度下行区域时国家将通过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等多种手段拉动投资增长。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传导效应将拉动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发展。

(3)城市建设高速推进,将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44.34%增长到2014年的54.77%,城镇人口数量从5.83亿人增长到7.49亿人。

在城镇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2006年至2015年,我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从3.3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21万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3.18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16万平方公里,过去9年扩大了62.26%。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高速推进,建筑设计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6-2015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情况

2、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企业4,629家(不含建筑设计专项企业),累计完成合同额2,670.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92.22亿元,相比2006年的455.25亿元增长了645.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54%。

其中:

工程勘察收入55.73亿元、工程设计收入908.66亿元、工程技术服务收入35.82亿元、工程承包收入792.45亿元、工程施工收入1,426.82亿元以及其他收入172.74亿元。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建筑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四、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1、上游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主要从上游产业采购日常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以及效果图制作、打图晒图、模型制作等劳务服务,皆属于市场供应充足且质量趋同、价格较为公允透明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依赖特定供应商的情形。

上述用品和劳务不直接影响工程设计产品实现,行业与上游产业不存在紧密关联的关系。

2、下游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下游行业为工程建设的需求者,包括各级政府及所属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制造业厂商、基础建设投资商等。

下游建筑需求主要源于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需要,通过影响房地产开发、政府投资、市政建设、城乡规划等投入,从而间接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景气程度。

下游各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需求变化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牵引及驱动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居民住宅、公共建筑及其他功能建筑的需求将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对建筑设计行业形成长期利好。

五、行业进入壁垒

1、资质壁垒

建筑设计作为关系工程建筑质量可靠性的主导产业,资质是建筑设计市场准入的必要前提。

我国对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施行较为严苛的市场准入规定,要求行业新进入者在企业规模、经营业绩、技术人员构成、设备条件等综合要件较为规模化后,方可取得相应的资质许可承接相应等级相应专业的建筑设计类业务。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企业,应按照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勘察设计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

因此,行业新进入者因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相应的资质许可,而面临着较高的市场准入及资质壁垒。

2、技术壁垒

建筑设计是高度依赖专业知识的智力型行业,涉及高等工程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美学、建筑史学等众多学科,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技术水平是企业建筑设计能力的直观体现和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参与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如BIM、建筑智能化、节能建筑等领域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新进入者缺乏对进入产业的技术积累,只能从外部获取技术。

随着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大的建筑设计行业企业逐渐拥有了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相当的技术优势,采用新技术的成本较低。

因此,建筑设计企业的技术能力也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3、人才壁垒

建筑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而实现的载体正是各专业类别的技术人员,与建筑设计业务相关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专业人才,须通过国家组织的严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在主管部门注册,方能按执业范围开展工作,导致业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争夺较为激烈,其中,专业功底深厚、设计经验丰富、文化背景多元的设计人才往往是承揽业务、培养团队以及成就精品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人力资本是建筑设计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时也对其他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壁垒。

4、品牌壁垒

建筑设计企业不仅要向客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定制化要求的建筑设计作品,还要提供持续、完善的后期服务。

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已经逐步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业主对设计企业品牌影响力越来越看重。

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批通过业绩积累、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客户服务、品牌塑造等优势而建立起的优质品牌形象,该类企业在技术水平、人才层次、业绩影响、内部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也领先于行业内其他企业,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品牌优势为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拓展及订单的获取上提供了无形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及投资增长

目前,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宏观经济长期向好。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未来几年,我国GDP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

同时,受益于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2)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化率已突破50%,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化率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且与中等收入国家60%的水平、高收入国家80%的相对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以美国为例,其在1920年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至少仍有近30年的发展空间。

此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转换的过程,必然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建设需求。

目前,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由特大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到县城和小城镇的梯度推进,这样的推进模式决定了建筑设计需求是长期、可持续的释放过程。

(3)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持续市场需求

作为工程建设价值链的前端,建筑设计行业主要为商业建筑、科教文化、医疗养老、民居建筑等涉及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众多领域的投资建设项目提供相关设计咨询服务。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为商业建筑、科教文化、医疗养老、民居建筑等各领域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住宅投资68,704亿元,增长6.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未来,下游各领域建筑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势必向价值链上端传导,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稳定增长将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持续性的市场需求。

2、不利因素

(1)行业市场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建国初期,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业务经营模式主要沿用前苏联模式,各行政区域均设有当地建筑设计单位,隶属于所属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在该种经营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具有明显的属地化经营特征。

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一系列行业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以及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基本完成,建筑设计行业市场一体化水平已得到较大提高,但受历史发展特点的影响,少数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对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2)国内建筑设计行业高端设计人才储备相对缺乏

建筑设计行业是融合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结构力学、机电学、材料学、光学以及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智力密集型高科技服务行业。

作为轻资产型行业,人才对于建筑设计单位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于具备设计方案创作能力以及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以及注册结构师等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尚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高端设计人才的短缺将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本行业产生的影响

从2010年开始,针对我国房地产住宅市场中存在的房价、地价上涨过快,投机性购房活跃,有实际住房需求的购房者购房难等问题,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措施包括:

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

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

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等,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保障房建设、房产税、限购等政策。

这些政策在平抑房价过快增长,满足普通住房需求,保障安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对住宅建筑设计细分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公共建筑的新建和改造工程影响不大,公共建筑设计行业受影响较小。

七、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建筑设计行业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建筑及房地产业调控等宏观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市场增速下滑态势仍未根本改变,除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外,目前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楼市库存仍然偏高,在国家稳增长、去库存的基调下,未来房地产库存量将会下降,但房企还是面临较大库存压力。

未来几年内,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筑设计企业将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届时,将对整个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建筑设计行业是融合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结构力学、机电学、材料学、光学以及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智力密集型高科技服务行业,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员构成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设计行业技术含量较高,除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多年的行业实践经验,因此专业过硬且项目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通常会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

但由于目前设计企业较多,外加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在中国开拓业务,使得有一定业内声誉的优秀设计人员面临的职业选择较多,建筑设计企业往往会面临一定的人才流失风险。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我国工程设计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设计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设计企业资质管理的不断强化,行业内呈现出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上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面对上述情况,行业内企业需有效整合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方面的优势,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4、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影响的风险

建筑设计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存在较高的关联性。

2010年以来,我国住宅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控周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改善市场供求关系、规范市场秩序。

2013年底以来,我国住宅房地产行业进入量价齐跌的调整时期,一方面开发商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下降,另一方面开发商资金紧张加剧、支付能力降低。

2016年以来,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发挥房地产对国家经济的正面促进作用,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

未来,房地产行业政策将对建筑行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地产建筑及民居建筑等设计项目,公司面临调控政策带来的一定影响。

八、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内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竞争实力有所提升

我国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行业内企业数量有一定下滑。

根据《2012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统计资料汇编》,从2006年底5,122家下降至2012年底的4,756家,而乙级、丙级设计企业不断向甲级设计企业转变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2012年建筑行业甲级资质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为1,633家,占比34.34%,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35%,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行业内竞争愈发激烈。

(2)行业竞争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

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设计企业、民营设计企业、外资设计企业和中小设计企业,形成了以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为主,大量中小设计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

行业竞争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除传统国有设计企业外,民营建筑设计单位取得快速发展。

目前外资设计企业多以合资、股权收购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机制和设计理念。

(3)建筑设计行业内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行业竞争主体类型的增多、竞争主体实力的增强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由此也加剧了行业内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企业从过去的同质化发展转变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分化成为不同层次的企业,行业内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其中,大型国有设计单位、优秀民营设计单位以及大型外资设计机构采用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这些单位占据行业高端市场,主要通过全过程、业务集成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型设计单位采用特色化发展模式,充分体现在一些细分领域的优势,例如酒店建筑、医疗建筑等,或者在一些特色技术方面的优势,例如绿色节能技术、超高层技术等;

一些小型设计单位采用专精化发展模式,积极寻求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例如一些结构事务所、方案事务所、景观设计公司等。

2、行业主要企业

整个建筑设计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局面,参与主体包括国有大型设计院、民营设计企业、高校设计院、私人事务所、外资设计机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