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42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Word下载.docx

30年代中国农村 

30年代中国城市 

20年代中国城市 

40年代中国乡村

13.《西厢记》的作者是

关汉卿 

马致远 

王实甫 

郑光祖

14.下列出自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是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爱这美丽的中华

这是我的中华,是的,是的!

这是咱们的中国

15.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借代  

拟人  

拟物

16.《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17.《选择与安排》选自朱光潜的论文集

《悲剧心理学》

《谈美》

《谈文学》

《诗论》

18.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

散文家、小说家

学者、作家

诗人、小说家

政论家、散文家

19.“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拟人

夸张

反复

20.“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一语出自

培根

莫泊桑

富兰克林

契诃夫

2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对偶、用典

排比、比喻、夸张

对偶、拟人、用典

拟人、对比、对偶

22.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排比

鼎足对

2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

夸张、比喻、用典

夸张、比喻、对偶

对偶、比喻、拟人

用典、比喻、对偶

24.屠格涅夫的《门槛》所赞颂的革命者的主要品质是

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

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

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

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25.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的主张是

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

格律美、音韵美、语言美

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

思想美、形式美、节奏美

26.《风波》开头所描绘的“田家乐”景象的主要意义在于 

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

嘲讽文人的不合时宜

衬托后文的风波动感

启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7.《风波》中描写七斤:

“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

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28.《宝玉挨打》中描写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说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个人物是

黛玉

宝钗

王熙风 

袭人

29.《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遇事一句口头禅:

“一代不如一代”

夏天吃饭不点灯

30.苏轼《前赤壁赋》主要描写的景物是

清风、明月、江水

明月、山川、湖泊

江水、孤舟、晚霞

小岛、孤舟、清风

31.《陈情表》写作的朝代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32.《谈时间》的文体是议论性

笔记

随笔

消息

辞赋

33.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左传》

《史记》

《战国策》

《国语》

34.古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论语》

《孟子》

35.“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拉封丹

伏尔泰

36.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王安石

梅尧臣

37.《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柳宗元

韩愈

刘禹锡

李贺

38.《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司马迁

39.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五代史伶官传序》

《答司马谏议书》

《谏逐客书》

《报刘一仗书》

40.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41.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史论

奏疏

小说

42.《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43.《礼记》是一部

法家著作

道家著作

墨家著作

儒家著作

44.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庄子》

《韩非子》

45.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书信

词赋

46.贾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与小旦琪官交往

淫辱母婢金钏

贾环的拨弄是非

背离封建礼教

4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8.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求田问舍

49.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是

借代

50.鲁迅小说《风波》在总体上采用了

比兴手法

铺陈手法

白描手法 

对比手法

51.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对偶

排比、比喻

对偶、拟人

拟人、对比

52.下列词句中,表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是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中具有转折作用的一句是

把酒问青天

今昔是何年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5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富有哲理的词句是

55.《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是

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

56.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采用的手法有

对比、比喻

对偶、对比

57.马致远《天净沙·

58.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不学无术

装腔作势

愚昧无知

梦想复辟

59.《死水》的作者是

60.“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一句出自

《炉中煤》

《发现》

《我爱这土地》

《再别康桥》

6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尽西风、季鹰归未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62.《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   

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

?

姚纳和姚尼奇

杰姆和德拉?

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

6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悼亡词 

中秋词 

端午词 

爱情词

64.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茅盾

老舍

65.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骆驼祥子》 

《茶馆》 

《龙须沟》 

《月牙儿》

66.《米龙老爹》的故事背景是

1848年革命  

1870年普法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67.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是

《猛虎集》

《北方》

《死水》

《女神》

68.《米龙老爹》中的米龙老爹的身份是

法国军人

普鲁士士兵

法国农民

法国市民

69.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事业无成,时光流逝的词句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70.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创造社

新月社

文学研究会

语丝社

71.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采用典故?

采用口语

用经史语?

化用前人诗词成句

72.屠格涅夫的《门槛》中的“门槛”象征

革命征途的艰难险阻

囚禁革命者的监狱

革命者的秘密组织

敌人设下的陷阱

73.辛弃疾《水龙吟》下片所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

象征

用典

74.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所描绘的秋日黄昏行旅图的中心画面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75.《麦琪的礼物》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

制造悬念

避免重复

强化矛盾

留有余地

76.辛弃疾《水龙吟》中运用典故表达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感伤之情的是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77.《炉中煤》所运用的拟人化手法体现在

将五四以后的祖国称作年青的女郎

让炉中煤来倾诉对年青女郎的热爱

作者用炉中煤来作自己的化身

用炉中煤的燃烧来暗示爱国激情

78.“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一语出自

《六国论》

《论气节》

79.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五十步笑百步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80.《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中国的奴隶制度

81.李密的《陈情表》所要陈述的情是

忠君之情

孝亲之情

手足之情

夫妻之情

82.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崇奉国粹

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热心复古

创造第三样时代

83.“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84.孟子和孔子同属

儒家学派

道家学派

法家学派

名家学派

85.《灯下漫笔》是一篇

散文

文艺性论文

报告文学

8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刘向

左丘明

战国史官

87.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美

《春秋》

88.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孔子和孟子

庄子和老子

荀子和韩非子

孔子和老子

89.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小说家

诗人

政论家

散文家

90.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抒写羁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事

寓情于理

9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出世归隐的词句是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2.《炉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这种表现方法是

托物言志

侧面烘托

象征暗示

对比反衬

93.《再别康桥》是一首

咏物诗

政治抒情诗

借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

山水诗

94.《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

慷慨激昂

平易质朴

含蓄委婉

刚柔相济

95.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主旨的是

寡人之民不加多

申之以孝悌之义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6.鲁迅指出: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是

咱们向来就是很好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汉族文化发达的时代

“古已有之”的时代

97.《谈时间》主要论述

时间的作用

要挽住时光的流逝

如何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时间的珍贵

二.阅读分析(26题计40小题)

(一)阅读《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第1、2、3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

1.“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是什么?

2.说出“我”的双重身份。

3.“重见天光”有哪些寓意?

(二)阅读《风波》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第4、5、6题: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

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

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

“辫子呢辫子?

丈八蛇矛。

一代不如一代!

皇帝坐龙庭。

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

谁能抵挡他?

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请回答:

4.七斤为什么忧愁?

5.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七斤怎样的性格特征?

6.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七斤形象的?

(三)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7.

(四)阅读《灯下漫笔》作品片断,回答这段话揭示了旧中国社会怎样的社会本质?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8.

(五)阅读《论学问》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这几种读书方法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

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

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

9.

(六)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证这一论点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10.

(七)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一段,然后回答第11、12、13题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描写箫声的?

12.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中的哪个方面?

(八)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下列问题,然后回答第14、15、16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该词语言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16.该词描写了哪几种残秋景物来抒发愁情?

(九)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文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语?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

(十)阅读《论学问》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

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

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

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

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

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

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

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18.

(十一)阅读《大同》中的这一段文字,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9.

(十二)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这一段文字,回答:

作者是用什么道理和方式来阐明观点的?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

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

排定岗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

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

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20.

(十三)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21.举:

莫:

(十四)阅读《秋水》中的这一段文字,将这段文字中的“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译成现代汉语。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22.

(十五)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这段话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3.

(十六)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满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