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30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一袋面粉重25千克。

……

小结:

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

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

二、探究体验

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2、认识感知1千克。

(1)掂一掂。

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找一找。

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

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

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①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②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③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3)请每个小组汇报。

小组1:

这筒面约重1千克。

小组2:

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包装纸上有提示。

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

(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

(4)认识盘秤。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

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

3、认识感知1克。

(1)感受1克有多重。

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

告诉学生: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

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

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

校徽大约重1克。

3粒玉米大约重1克。

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

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

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

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

一包药大约是1克。

一包茶大约是1克。

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

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

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

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

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

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

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

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

(正中间)那说明什么?

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

这10小袋味精和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

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

1千克=1000克。

5、知识拓展。

(1)认识秤。

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

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

在哪儿见过它?

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

学生明确: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gkg

轻:

克重:

千克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每小袋大米100克10袋→1000克=1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

一、谈话引入,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

一块香皂重125克。

一袋鸡精重100克。

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

(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

1千克苹果有几个?

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对比探究

1、问:

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

(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

(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苹果。

活动: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

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对比探究。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

为什么?

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

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

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

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

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

三、揭示问题,深入推理

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该怎样知道呢?

(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

那么第三个问题呢?

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

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4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

教师质疑:

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

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

(引导学生说出:

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就比4千克重。

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

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4=5(千克)

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首先要知道什么?

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

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

3=8)千克;

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

4=6)千克。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第三课时:

克和千克练习课

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基本练习

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克3000克=()千克

4千克=()克5000克=()千克

2、在〇里填上“﹥”“﹤”或“=”。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7题。

出示: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练习二十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

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

独立找,并记下来。

预设:

①左边:

3000克+3千克右边:

1千克+200克+800克

②左边:

3000克+1千克+200克右边:

3千克+800克

……

(2)师:

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生: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

三、拓展练习

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

①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2=3(千克)

②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3=2(千克)

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提示:

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自我评价

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你学得怎么样?

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

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推理

教材第109页例1与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PPT课件

一、谈话引入

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1:

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从小丽说:

“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

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

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

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

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

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

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

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

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

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

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课堂作业

老师读题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抽学生读题,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解答。

引导:

小松的话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小东呢?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后思考

思考题:

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例1帮小动物找家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小丽拿的是(英语)书熊猫、羊、兔、猫、鹿

简单推理(数独)

教材第110页例1与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一第4—7题。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

小刚说:

“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

”小林说:

“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

”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

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是几?

怎么想的?

B是几?

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数学书P110的“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

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练习二十一第4题)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C各是几?

(练习二十一第5题)

3、动笔练习:

完成数学书练习二十一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简单的推理

3

2

4

1

A4

B1

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11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

统计,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

(一),有余数的除法。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分析推理”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万以内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数、写数大小比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归纳推理能力。

2.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一句口诀熟练计算两个除法算式。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4.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单元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综合练习。

帮助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第一课时复习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教学目标: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你在本学期学会了哪些有关除法的知识?

能用“我学会了”说一句话来概括学习收获吗?

二、基础知识

1.观察联想:

42÷

7=40÷

8=18÷

9=

你是怎么想出得数的?

还能想到相关的哪些知识?

师相应板书:

用除法口诀求商。

2.课堂练习教材114页第1题。

(1)选择除法算式,并计算。

(2)集体讲评。

除法算式的读法,(指名读算式)和用什么方法求商。

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小结除法的两种意义。

除法的含义:

①总和除以每份数;

②总和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

(3)发给学生空白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整理学过的表内除法算式,学生分别按有余数除法和没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整理。

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复习笔算除法的方法。

用竖式计算。

40÷

4=42÷

6=30÷

8=36÷

7=

学生独立做,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做,集体讲评。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对于有错的题目,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训练提示

1.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认识,可以用手势展示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分别从总和、份数、每份来分析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2.训练口诀

只有熟练掌握口诀才可能进行准确和迅速的计算,教师要训练好学生的基本功。

复习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72÷

8=53÷

9=48÷

6=

读作:

口诀:

意义: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内容:

课本第114~119页的第1题,练习二十二的第4、5、6、13题。

复习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