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260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Word下载.docx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

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槃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槃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涅槃”,就是佛教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

“灭”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幻灭的“灭”;

涅槃的“灭”,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

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

灭除之后的灭,就是名词的灭,代表寂灭无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

对于“涅槃”的解释,我们又可以从四方面来说它:

(一)从涅槃同义异名的诠释来解说

1、从否定意义来诠释涅槃:

像《法蕴足论》对涅槃的解释就有“无为、无边、无漏、无生、无住、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

《四谛论》则有“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忧……”等六十六种解释,这些都是从否定层面的观点来诠释涅槃的意蕴。

2、从肯定意义来诠释涅槃:

《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

《四谛论》则有“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态度……”等四十六种解法,这些都是从肯定的观点直接对涅槃作广义的诠释。

3、各种经典的说法-则各具经义上的不同风貌:

《大涅槃经》说:

“佛性”就是涅槃。

《华严经》上讲:

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

《法华经》里面说:

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槃。

在《般若经》里,“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

《楞严经》则说:

证显了“理绝动静”即是涅槃。

《维摩经》中的“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槃。

《胜鬘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是涅槃。

另外,禅宗的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涅槃。

各家经典对于涅槃的诠释,虽然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这个“清净自性、真实本体”。

我们学佛法,主要的是要净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实的涅槃。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涅槃呢?

我且提出四个题目来考考大家,从《杂阿含经》中对涅槃的四个定义,来看看自己印证了多少涅槃:

第一:

贪欲的心扫除净尽就是涅槃。

第二:

嗔恨的心清除涤尽就是涅槃。

第三:

愚痴、无明、邪见之心去除荡尽即是涅槃。

第四:

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尽即是涅槃。

四题一百分,请问大家得了多少?

及不及格呢?

如果对涅槃的境界把握得还不够,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紧修持了。

(二)从涅槃本身的意义来解说

《杂阿含经》中说:

“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可见涅槃首在破除贪嗔痴,断灭一切烦恼。

《大毗婆娑论》说涅槃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

三相寂,离诸趣。

”因此,一切烦恼灭尽,贪嗔痴三毒火止息;

解脱相、离相、灭相三相寂然,也就是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相亦无无相;

并且远离五趣六道轮回受生之苦,这种灾患永尽的境地就是涅槃的境地。

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

圆,指圆满,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

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都泯除了,这便是涅槃的真谛。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可是,在这个无常里面有一个恒常的涅槃。

人生是苦,而涅槃却是绝对的快乐。

人生无我,因为这个“我”不究竟,而涅槃有我,因为涅槃里的“我”是真我;

人生很污秽、烦恼,而涅槃是我们最究竟、最清净的本性乐土。

我们用最平易的话来说明: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槃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槃是人类思想最深究的探讨。

涅槃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

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

涅槃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涅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涅槃是常乐我净最美满的境界。

(三)从涅槃的特性来解说

我们知道涅槃是什么之后,再从各种的经典中,选取证悟涅槃的圣者对涅槃的描绘,来说明涅槃的特性。

从前人的圣言量里,我们知道涅槃有十大特性:

1、涅槃如莲花-莲花在佛教里被视为最洁净的花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足以代表君子的特质,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染。

涅槃也和莲花一般,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涅槃不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槃如水-涅槃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

涅槃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对爱欲的渴望。

3、涅槃如解毒药-涅槃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槃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槃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挂碍,这就是涅槃的“无爱憎”;

大海浩瀚无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槃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大海澄清,是芸芸众生的生长之地;

涅槃无垢,能灭尽烦恼染污,也是证得大自在、拥有大神力的大阿罗汉的安住处。

大海无法斗量,泛起朵朵浪花;

涅槃也无法计度,丛丛绽生妙华,盛开出种种广大、清净、智慧的解脱之花。

5、涅槃如食物-食物能维持我们的生命,使身体强壮康健;

能证得涅槃的人也没有老死,能享无量寿,使生命的光辉臻于永恒。

涵摄食物能增加体力,证得涅槃者,亦能增长神通力。

食物可以养颜滋容,使我们容光焕发,涅槃则能美化我们的道德容颜。

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槃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槃如虚空-涅槃就像虚空,不生、不死、不老、不去,不被征服也不为盗贼所夺,更不被任何东西挂碍。

所以涅槃的境界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足以让圣者自由自在行于其中的。

7、涅槃如摩尼宝珠-涅槃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出美丽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槃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希有难得的奇树,涅槃也如赤栴檀,拥有无与伦比的芬芳,能让圣者也为之赞叹。

9、涅槃如醍醐-涅槃的味道如何呢?

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

峰顶上土质坚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槃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

在佛经里面,涅槃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都各不相同。

我现在就把涅槃的种类,按照深浅的层次一一向各位说明:

1、庸俗的涅槃-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就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

“这就是涅槃!

”,生病的人病好了之后享受安乐,就说他涅槃了;

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槃境了;

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槃。

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槃,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槃。

世俗的涅槃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以前面提到的涅槃十大特性来看,勉强只具备十分之一二而已,这种庸俗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2、有余依涅槃-庸俗的涅槃只是小学程度,有余依涅槃就是中学水准的涅槃。

在有余依涅槃的境界里,虽然还有肉体存在,仍有饥寒苦乐,可是,心性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受饥寒苦乐的影响,平静安然面对人生世事,这就是有余依涅槃。

有余依涅槃虽已破除我执、断尽烦恼,但还不能真正进入无苦的天地,因为还有一个身体在,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会疲劳、会辛苦,易老、易病,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槃。

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即身体验到不生不灭的法味。

在世界各地,包括西藏甚至我们台湾,证得有余依涅槃的人还是有的。

我现在举出两位已证得涅槃的人介绍给大家:

一个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虽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物,但身体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大迦叶尊者奉了佛陀的慈命,捧着佛陀的袈裟衣钵,要等到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龙华三会时,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交给弥勒菩萨;

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在鸡足山大迦叶尊者涅槃的地方还见过尊者,并且皈依在他的座下。

另外一位是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也就是阿弥陀经中的宾卢颇罗堕尊者,他奉了佛陀慈命,要在末法时期度化痴迷众生;

我在中国的佛教高僧历史里,曾经三次翻到有关长眉罗汉的记载,如东晋时候的道安法师就曾经与长眉罗汉对答过,这两位尊者至今还住世接引大众,真是希有微妙的事。

3、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的境界是大学的阶段了,这时候,业报已尽,身体亦无,身与心的组合都离散了,不再引发新的身体、新的苦果,而能将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于造化之间,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无迹可寻,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就是说明这种通天人、合内外的无余依涅槃。

在《增一阿含经》中,曾经记载通天梵志尊者证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造化,如果有人指着一堆死人的骸骨请他辨认,他只稍略看一眼,就立刻可以断知这是某人某人的,死于某年某月,丝毫没有差错。

有一次,佛陀指着一堆骷髅要他辨认,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天上地下三世十方都辨认过了,就是看不出是谁,也不知死因及往生处所,佛陀才开示他:

“这是已经证悟涅槃的人,他的精神已经提升到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的光明世界,能够无生无死,契理契机,横遍十方,贯通法界;

所以,你无法从他遗留下来的骨灰中辨识出来,因为他就是东方世界普香山的南优陀延比丘!

”可见证得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是无法从肉身灭处来指认的,因为他早就业尽报息,完全不受凡身牵系挂碍了。

4、大涅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来的法身。

胜鬘经中说;

“法身即如来大般涅槃的体”,大涅槃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

《法华经》里面也有一段阐释解说:

“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说过了上面四种涅槃的层次后,我还要顺带讲说一下唯识家所讲说的四种涅槃。

这四种涅槃是: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德,可以无声无灭,澄明虚空,一览无遗。

这个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万物众生平等共有的,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证得这个清净自性。

2、有余依涅槃-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槃相同,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障,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但是种种烦恼都已经了断,不再受众苦交迫了。

3、无余依涅槃-能出离生死轮回苦海,烦恼既断,余依亦灭,所有微苦皆已离尽,和前面讲的“无余依涅槃”相同。

4、无住涅槃-如前面的“大涅槃”一般,此时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而应化世间,圆融无碍。

因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会贪着于涅槃境界的安乐,而能观照众生疾苦,倒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

有了真实的般若智慧,必然不会沾滞于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

经上说:

“因智慧故,不住生死;

因慈悲故,不住涅槃。

”能够证悟无住涅槃,就能悲智双运、染净俱超。

好比“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的“天”一样,包容一切而不自以为包容,拥有一切而不自以为拥有,这种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萨不住一法而善运一切法的涅槃妙境。

从以上各种涅槃的层次,可以了解涅槃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早已证悟了涅槃,只是还有身体的依报在,为有余依涅槃;

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寂灭证入的是无余依涅槃;

而佛陀五十年间行化各地、接应群机,过的是无著无染的无住涅槃生活,这种住而不住、应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槃。

我们讲完了涅槃的种类和层次以后,为了使各位能更深一层的了脱尘劳、求断嗔恚,我接下来还要讲“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

我们众生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槃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吗?

佛经里面说: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

”就是说涅槃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

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

不要怕!

因为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不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一种自在明星的天慧;

你如果懂得涅槃,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安住之所。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

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

“佛从何方来?

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禅师就回答他: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

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

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说: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

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

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槃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几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他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

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

土地公想想说:

“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

”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

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地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

“好啦!

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彻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炼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

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槃之后的实际生活面貌。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像六祖慧能大师悟真法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

每天虽然也随着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么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时候对猎人们宣说佛法慈悲大意。

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慧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

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

“我只吃肉边菜!

”这样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慧能过了十五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槃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2、随缘而住的生活-涅槃之后的生活,是一种随缘而住的生活。

像释迦牟尼佛,他虽然证得了有余依涅槃,可是依照金刚经的记载,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随缘而住的六度生活: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一段穿衣、托钵、乞食、用饭、洗脚、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却完整的显现了涅槃境界的随缘生活:

着衣,是身上放光;

托钵,是手中放光;

入舍卫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

吃饭,是口中放光;

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慧光。

像佛陀这样证悟涅槃的人,也一样要吃饭、睡觉,一样有行住坐卧,并不排斥世间生活,可是一粥一饭之中,早已泯除世间的贪爱痴迷,涵蕴着随缘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万象,是与平常人的吃饭睡觉不一样的。

3、随心自在的生活-证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经住于毕竟空境,对于眼前身旁的烦恼障碍,能够观照它的无常性空,自然不执取一法而生起爱憎心;

心平行直,无处不自在,就是火宅欲海也变成了清凉安乐的国土。

像《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

“虽处居家,不着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过的便是这种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

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怕是姹紫嫣红,唯有大乘根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4、随机应化的生活-真正的涅槃生活不是只求自己完成,能够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对境不起迷惑而已,还要积极的投入世间,以无上的智慧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成就有情。

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手持杨枝遍洒清凉,以甘露法水止熄众生热恼渴爱的火宅,这就是随机应化的涅槃生活。

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我们信仰佛教应该离群索居、遗世独立,众生也不管,社会也不管,国家也不管,每日茹素持斋、敛眉静坐就是佛教了,这种想法与佛陀随机应化的精神大相违背。

佛陀证悟之后,并没有耽住于涅槃的快乐境界之中,五十年间风尘仆仆地往来恒河两岸,踏着滚滚黄沙,走进众生的家中,把佛法的甘霖也带入众生干涸的心田。

今日我们佛教徒要秉持佛陀度众的大悲愿,走出山林投入社会,随机应化,回馈众生,使我们的社会更祥和利乐,充满幸福。

涅槃之后的应化生活,可以说是儒家“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

随机而应化的普济众生、绍隆佛法,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讲到这里,各位一听涅槃之后的生活是这样安然自在、自由逍遥的生活,一定也很希望证得涅槃,了脱生死苦海。

我现在就从怎样知道有涅槃开始说起,来跟各位谈谈求证涅槃的方法和实例。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有涅槃的呢?

这个问题很难具体答覆,就好像有人问你:

“大海的水有多少?

海里的鱼虾生物有多少?

”让人觉得有无从答起之苦,因为这问题浩瀚得超出了我们认识的领域,已经不是纯知识的问题了。

同样地如果有人问:

“涅槃的形态怎么样?

位置怎么样?

年数怎么样?

”这些问题也没有办法用譬喻、数目来表示,因为涅槃不是依靠俗世的任何事物形成的。

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

非前五根所能识别,涅槃超越有漏世间的一切对待,涅槃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能用语言文字来直接描绘的。

但是,经由对佛法层层渐进的证悟,我们还是可以体验到涅槃的存在。

就像我们不能用手捕捉风,可是我们确知有风存在;

同样地,我们虽然不能以色彩、形状来表示涅槃,却可以经由种种实证来体悟涅槃的存在。

涅槃如虚空无法把捉,不能限定,超越我们感官的经验世界,涅槃就是佛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在这个清净的大智心里面,我们可以真真实实地体验到涅槃的存在。

涅槃虽然不能经由经验世界的见闻觉知而获得,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性,譬如我们看不见微尘细菌,但是不能否定虚空中到处充塞着微尘细菌的事实。

我们虽然无法马上体证涅槃,可是从一些已经证得涅槃境界的圣者教示中,可以确信涅槃是真实存在的。

好比我们身体完好、四肢健全,但是当我们见到有人手脚被切除,痛苦得一声声凄惨哀号呻吟不绝时,便感同身受,觉得痛苦无比。

涅槃就像火一样,不住在东西南北上下,可是两木摩擦时火苗即生,我们的清净自性涅槃也一样;

当我们显发般若大智,以无限的慈悲之心,去感同众生的苦厄,解除众生的疑难时,我们的涅槃自性也能像火苗般熊熊烧起,遍满十方宇宙,无所不在。

因此从常存亘在的大悲心、大智心处,都可以印证有涅槃存在。

那么,我们又如何求证涅槃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点来跟各位说明求证涅槃的方法:

1、依于戒行——弥兰陀王问经里面有一段话,大意是:

求道者若安住于戒行,精进修行,无论住于何处,皆可实证涅槃。

如人有眼睛,立于何处,皆可看见虚空,涅槃以戒行为住所。

因此只要我们以戒为师,精进修持,假以时日,就可以证得涅槃。

2、依三法印修——我们要想求成佛道,必须遵循佛陀的教诲,谛观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教理,了解诸法的空幻,对于一切万有现象,心中不起丝毫贪恋畏惧之念,止灭一切尘沙般的烦恼,不执不取、能所俱亡,能够如此,便能到达诸法静寂、爱执坏灭的涅槃境界。

3、依三学、四摄、六度而学——欲修涅槃境,便要以“戒、定、慧”安止我们的身心,用“慈颜、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作为应化度众的方便法门,并且从日常行住坐卧生活的平易处,精进修持六度生活,日日摄心守正,时时转迷成悟,成就无量清净功德、无边殊胜力量,圆满了大般若智慧,具足种种利生弘法的妙用,同于大乘涅槃所行。

尽管求证涅槃的方法各自不同,但古德先贤证得涅槃的实例却是真实不虚的。

大家听到这里,也许会这样想:

那些都是道行高深的大德圣贤,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及得上他们呢?

如果各位有这种想法,那就好像认为大龙眼树结的果实像橘子大,小龙眼树结的果比葡萄小一样,是一种妄执的错觉。

在佛教里,人人可成佛;

涅槃也是一样,人人能修证;

我们从古德先贤证得涅槃的实例中,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