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17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____终结。

(3)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香港防务。

(4)0时40分,刚刚参加了____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A.序幕 宣告 接替 交换

B.序幕 宣告 接管 交接

C.帷幕 宣称 接替 交换

D.帷幕 宣称 接管 交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9分,每小题3分)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影响很大。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

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家族尤其是仕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

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

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

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

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

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

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

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

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

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

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

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改编自马泓波《宋代家训的特点》)

5.下列对宋代家训的特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宋代家训专著与单篇计百余种,是家训史上数量最多的,有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

B.注重家庭经济管理。

治生、制用是宋代家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叶梦得的《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与陆九韶的《居家制用》分别是其代表。

C.注重家庭教育。

宋代家训通过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以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

D.与法律有相互依赖之处。

宋代家训的内容基本上都谨守法律的规定,支持法律;

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一些家族尤其是仕宦家族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了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积极地纂述家训,家训因此而繁荣。

B.宋代家训把俭朴当做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倡辩证的节俭,以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但对公益事业则要求尽力而为,不能吝惜财产。

C.宋代家训重视道德教育,尤其重视科举教育,以提高子孙素质。

家训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D.宋代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同时又采取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惩罚方式。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内容丰富,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B.宋代家训适应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重视治生、制用,以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对科举进行经济支持。

C.宋代家训的篡述虽然主观上只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繁荣、兴旺,局限于家族的利益,但在客观上对治国平天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家训着眼于教导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宋代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因此迥然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16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节)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夜溃围南出溃:

突围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

属于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

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遭受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嗔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5分)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四.名句默写(7分,每空1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每空1分,丢、错、漏、倒均不得分。

1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1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13.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1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15.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6.又前而为歌曰:

“,。

五、古代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注:

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

17.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分)

18.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六、文本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

……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

……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

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

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

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

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怎么变?

朝哪一方向变?

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

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

这个问题,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

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

“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习”是能改造“性”的。

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

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

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

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

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

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

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

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

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

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

八年啊,八年!

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

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

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

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

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

“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

德华长我四岁。

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

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几年不在家;

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

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

”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

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

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

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11个春秋。

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他没有!

直到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

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

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

朱光潜先生说: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

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损人而不利人”的捣蛋鬼。

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D.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E.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愧疚之情。

20.季羡林的人生遗憾有哪些?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表达(18分)

22.朱光潜先生的话“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和季老说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联系实际作简要探究。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亲情是一首在夜空里飘荡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亲情是一场在旱地上洒落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亲情是一束在寒冬中普照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4分)

本报讯 (杨凡 记者洪克非)近日,湖南省耒阳市副市长殷苌茗带队,组织公安、建设、工商、消防、城管、市场管理局等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对耒阳市金山服装城的违章搭建雨棚、占道经营摊位等进行强制拆除。

据了解,金山服装城老区存在许多重大火灾隐患,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通道被堵塞。

经营户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装修,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部分线路老化,消防安全管理严重滞后,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尤其是大量违章搭建的遮阳遮雨棚,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

此前,金山服装城(老区)曾被衡阳市政府挂牌督办,但该市场未彻底整改且进展缓慢。

(摘自2012年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八、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老人,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雏鹰,这只鹰长大后,在老人一次喂食的时候逃走了。

几天后,老人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

老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理解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河曲中学高一语文训练题一答案

从小在红色家庭接受“正能量”教育的李天一,在青春期遇到两件看似偶然的事件之后,十几年来积累起来的“正能量”不堪一击,变成了负能量,李天一会唱歌、会弹钢琴、会打冰球,假如不出这样的意外,用不了几年,他就会成为各种媒体和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是很不幸,他两次摔倒在同一个地方,一次比一次严重;

幸运的是,他可以到监狱里矫正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在将来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

其实,毋庸讳言,我们这个社会“潜伏”着大量的这样的孩子,他们琴棋书画、各种技艺无所不通。

但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是做人,他们的父母和家庭却没有给予。

人格的缺陷会导致类似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旦遇到诱惑或者冲突等突发事件,无法把握自己,变成“危险品”、“易碎品”。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别是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把孩子出事动辄推给社会或学校是极其不公道的,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土地就长什么苗,平素注意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长大成人,不管遇到什么复杂情况,大概都不会离谱出格。

这里我只举两个李天一成长的过程中的例子,分析一下他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是李天一十三四岁时候,父母就给他买了一辆宝马车,尽管他的个子已经发育成人,但是法律的刚性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的公民不准驾驶,他的父母置若罔闻,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满足了了儿子的不正当的要求;

李天一就读过的某小学的多位同学证实,其在三年级时,曾将一名二年级同学推下楼,但后来这事儿“秘密解决,不了了之”。

谁都有护犊的心态,碰到这样的事情,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哪一点做错了,怎么改正,每一次犯错都不收惩罚,父母在处理这样事情形成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势必造成他们是非观念的淡薄,他们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即使出了事情也照样有人为我摆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