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10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三维设计练习

纠错本

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评析、总结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等

拉力(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3.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温馨提示]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阶 段

特   点

A: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C: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

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废渣影响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问题导思]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夏季内涝严重,大街上一时积水很深,两旁建筑受到浸泡,人们戏称“海景房”景观。

你能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一些大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吗?

提示:

城市规模扩张,地面硬化面积增大,绿地面积减少,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增强;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

发展阶段

特点

问题

趋势

国家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反之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起步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图3所示:

[典题示例]

(2015·

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审答规范培养]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

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1.(2015·

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

选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错误;

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错误;

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2014·

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km附近B.4km附近

C.8km附近D.10km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1)D 

(2)D 第

(1)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

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km附近2010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

(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km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选D项。

3.(2013·

安徽高考·

节选)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选B 读图可知,2005~2010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35%提高至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人口比重在30%~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B。

4.(2013·

四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

(1)~

(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1)C 

(2)D 第

(1)题,由材料可知,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2)题,由材料可知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均逐年递增,居住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形式,城市新增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故A、B项错;

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以机械增长为主,故C项错;

城市用地逐年递增导致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D项正确。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 响

成 因

措 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

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

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

雨季回灌

环 境 污 染

大气

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

实行集体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

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 会 问 题

交通拥

挤、居住

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

公交优先;

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

难、社

会秩序

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特别提醒]

城市中心“岛屿”效应

热岛效应

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雨岛效应

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

原因:

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

市区凝结核多

干岛效应

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湿岛效应

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混浊岛效应

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

(1)~

(2)题。

(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

00       B.12:

00

C.14:

00D.18: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1)A 

(2)D 第

(1)题,根据图中拥挤的路段可以看出,在市区的拥挤最为严重,且出现双向拥挤,在郊区部分地区出现了单向拥挤,可以推断是上下班时间,故C、D错误。

根据“靠右行驶”的交通法规可以判断郊区道路中单向拥堵的是进城方向车流,因此判断为上班时间。

(2)题,要缓解“钟摆”交通现象,即需要减少郊区居民进入市区,“移业就民”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而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产业密度,加剧“钟摆”交通现象,所以B、C两项错误;

迁出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迁走就业岗位,仍然会存在“钟摆”交通现象,所以A项错误。

2.(2015·

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D 

(2)C 第

(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A项错误;

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B项错误;

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

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D项正确。

(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C项正确。

3.(2014·

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1)D 

(2)B 第

(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