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一中道德课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新郑一中道德课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郑一中道德课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学习,明白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是不道德的;
明白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构建道德课堂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本学期开始,结合我校长期以来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有效教学”的探究和尝试,现将我校“探究有效教学,构建道德课堂”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也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加指导,不吝赐教。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文化立校、注重细节、养成习惯、规范有效”的办学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教研活动,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围绕新高考研究,以打造道德课堂为目标,以构建有效课堂为核心,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切入点,以探索“导学法”为主的分课型教学模式为抓手,注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狠抓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握规律性,使教育教学工作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研究定位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发挥多元教育元素的积极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完善规划,制定策略,明确学校文化建设核心
“文化是一种实力,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是一种态度,文化是一种精神。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遵循并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价值追求、行为方式的综合,它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与生机,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传承和创新着新郑一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文化立校、注重细节、养成习惯、规范有效”的办学指导思想,继承并弘扬老一辈一中人所具有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争一流”的精神,加快推进物质文化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更为舒心的生活环境和便捷的工作条件;
创新管理文化,使学校管理能更好地体现科学与民主的管理理念,更加求真务实,更加精细和高效,更具人文关怀;
完善行为文化,提升我们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起我们新郑一中师生的良好形象;
建设好课程文化,改革和创新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教师文化,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丰富教师的生活内涵,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体会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搞好学生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焕发生命的激情,在学校文化的阳光雨露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建机制、抓落实,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我们坚信“没有规范有效的教学常规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建立了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制度、教育教学工作三级巡查督查制度、教学常规月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周四业务研究制度、教学工作周计划制度、作业设计明细制度等,并有专人负责落实,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每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调研,学校成立教学调研小组和三级巡查督查小组,深入课堂、级段、班级和教研组,采用了常规评比、课堂观察、学生座谈、教师交流等方式,从常规落实、课堂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深入挖掘潜在的发展空间,有效地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抓好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等环节的管理,实施了学生作业详细计划制度,包括上课时数、当天作业内容、批改方式和作业效果等,学科组周前计划、设计作业,教师按学科正课时数、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反馈问题等合理科学地布置作业,班主任协调学生做作业时段,任课教师和课代表督促检查,一周一汇总,确保各学科作业量适中、有效,作业批改做到了及时、规范、不过夜。
3、在教学调研和三级巡查督查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实行了教学常规“月评”制度,一月进行一次检查和评比,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了等级评定,并对教学常规的共性问题作出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4、按照教学常规和校本教研制度要求,各学科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有研讨主题的“四定一有”集体备课制度,教导处有专人督促,确保集体备课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
每周四的业务研究活动除以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为主要内容的听评课外,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
5、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由语文组主办的“博雅”文学社、英语组主办的“英语角”、体育组主办的体育特长生训练队、理化生实验探究小组、政史地的学科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各学科竞赛等有效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
三、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历来重视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在教师自我修养方面,我们结合“道·
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和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提出了“德能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十六字基本素养。
2、引导教师树立专业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强调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引导教师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提高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
上课要讲究艺术性,要有语言表达艺术、板书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优化艺术等;
课堂教学要语言规范准确,科学严密,条理清楚,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有感染力,有幽默感,达到最佳视听效果……
3、营造学习氛围,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过程。
为此经常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新课程标准讲座,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引导教师在教学工作上从保守型向开放型发展;
在教研层面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向终身型发展;
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
为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我们除了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以外,开设了“教师讲坛”,创办了《教研通讯》和《育人》两种校本期刊,交流教学心得,共享教育智慧。
鼓励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优质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学习进修等。
4、把教师培养作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也作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工作。
我校把教师培养贯穿于备、讲、批、辅、考、评等常规教学各环节中。
充分利用现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级名师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师徒之间传帮效果的考核。
在全校各类骨干教师中选出“师傅”,年轻教师做“徒弟”,进行双向选择结对,一个师傅可以选带几个徒弟,一个徒弟也可以选择几个师傅。
在教导处的组织下,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签订的合作协议对指导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和被指导教师必须做到的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
每学期让徒弟给本教研组上2~3次汇报课,教研组评课研讨。
每学期教导处组织评估,通过汇报课和优质课比赛对被指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做出定性的总结和评价。
此外,我们还实施教师培养“四个一”工程:
每个教师每个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做一节研究课,拟一套考试题。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实现新手到能手快速转换,使教师脱颖而出的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组内评课的方式,让教师在互动互助中锻炼成长。
我们还在集体备课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实施“五固定”:
一固定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人员。
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二固定备课内容。
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等;
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
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打印,在本周末分发到组内教师。
四固定修改。
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
五固定反馈。
除常规形式外,我校增加了反馈环节:
在下周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周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这样集思广益写出“再教设计”后,每人每堂课都可以拿最佳方案授课,省时高效。
如此师师互动、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方法与氛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成熟。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成才,除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师徒结对子等形式外,还搭建了使教师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我校每年一次的“年度优质课比赛”,分学科、年级层层推荐,全员参与,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创造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对于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反思教学模式的应用培训、案例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等。
实践证明: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四、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推进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对每个班级尖子生、临界生、学困生实施高中三年全程跟踪管理。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推出了“力促尖子生、力推临界生、力帮学困生”的策略。
高一新生入学,班主任和科任就给每个尖子生、学困生建立了跟踪管理档案,并制定了相应配套措施,档案随学生流动而流动。
进入高三,增加了各层临界生的“力促”工作,实行“导师制”,加强全面辅导。
2、重视拔尖人才培养,为尖子生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从高一起对尖子生群体进行动态管理,成立了“尖子生教学交流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小组成员定期集中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交流教学体会,组织课例观摩研讨,经常互相听课。
进入高三,实行隔周科任教师协调会制度,进一步细化教育和教学管理措施,研究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
五、立足学情,探索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每位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习研讨并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着眼课堂效率的提高,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结合新课程的推进,我们采取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我们掌握到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点:
当学生感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和探索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与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高度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为此,我们采取如下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中所确定的目标,要能准确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帮助学生确立的而且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
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对关键性知识和规律原理,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交流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第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设计教学问题,渗透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第四,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使学生体会亲历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
第五,通过问卷调查、评教评学、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六、瞄准课改,向课堂教学实施要效益
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总结方法和规律,注意教材使用的合理性、思维教学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严密性;
同时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知识的系统性;
注重训练求异思维的发散性,同时鼓励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体现在:
1、探索并实施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
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升每一堂课的课堂质量,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灵活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识记和总结,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规律。
例如:
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小结。
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
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很快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
理化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归纳结论,教师只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政治课、史地课,均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讨论为主,教师补充、更正为辅。
即我校的“诱-探-点-练-悟”五环节开放型导学课堂。
这样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2、以课题立项的进一步探索“导学法”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
在学习“导学法”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我校“诱探点练悟”五环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各学科研讨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流程,并立项研究(新郑市教体局教研室统一组织课题立项),校内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全校教师参与实验,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推进过程中注重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课前),一头抓当堂的达标检测和学生训练的计划性(课后),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的生成过程(课中)。
“诱-探-点-练-悟”五环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三个周期的赛课验收,立足课堂,狠抓落实,探究共性问题,逐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着我校课堂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有14项课堂模式立项课题获新郑市教研室批准,有5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奖励,有4位教师获得郑州市级奖励,其中李新红老师参加河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技能比赛获得河南省一等奖。
3、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的过程是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因此,反思教学是每个教师,尤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并要求教师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后记”。
通过这种教育行动研究法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成熟。
平时我们的教学反思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写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写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写教学机智,捕捉偶发事件中的瞬间灵感;
写学生创新,丰富教学材料,拓宽教学思路;
写“再教设计”,摸索规律,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正如田局长在讲话中所言:
“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教学的课堂,还应该是理念、价值观的课堂,是道德的课堂。
所以,在关注课堂的规范、追求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方法之外,我们更应该倡导和构建的是课堂中的伦理精神与道德价值。
这也正是我们新郑一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回顾过去,我们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
春催千树发,日染万象新。
今天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也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又一个新起点。
我们坚信,在专家们的精心指点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攀高峰,继续书写新郑一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最后,我再次代表新郑一中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新郑一中
20XX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