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750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专业建设方案.doc

XX高等专科学校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同时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XX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为了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抓住发展机遇,申报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专业为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本着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准,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原则,特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与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

当今社会,康复医学在世界各国正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治疗对象主要是残疾人以及各种因功能障碍导致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受到影响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患者。

康复治疗技术是迄今几十年来在国外形成的一种评测和克服残疾的专门技术。

在中国,康复治疗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其主动的功能能力训练专门技术与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而区别于其他治疗学科,在康复医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诊疗制度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致残率,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医疗和福利费用。

康复医师所开出的康复处方,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及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师来运作才能实现,康复治疗师只有岗位设置合理,才能充分保证和发挥康复治疗的效能。

因此,康复治疗技术岗位的设置是康复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残疾人、老年人大国。

目前,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

《2009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年均增长率达3.2%,几乎接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

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欠发达地区农村70%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3月28日)明确指出:

到2015年,要使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

到2020年,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

因此,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

若要满足我国康复服务需求,就必须大力加强康复服务人才的培养。

另外,每年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致残者约100多万人,另有7000多万老人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及生理功能障碍,也需要接受康复治疗服务。

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医院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社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据报道,2010年我国需要康复治疗师的人数估计是3.5万—6.9万左右。

而目前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人才缺口非常大。

目前世界各国康复技术人才数(以物理治疗师为例)与人口的比值大约平均为70人/10万人口,我国仅是0.4人/10万人口,按照国际水平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

由此可见,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广大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与康复指导,从而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

所以,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加快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以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另外,根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XX市常住人口有60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数量,总人口接近800万,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9.27%9.27%,近几年来,XX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康复治疗的服务需求呈快速增长,但与之不协调的是,XX市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非常缺乏,许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开设康复科,有的虽然设置了康复科,但开展的业务仅仅局限在针灸推拿。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指出:

今后将大力支持贵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

支持贵州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理工、民族医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

按照这一指示精神,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贵州省、XX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各级医院的康复科、社区康复机构及一些大型集团化医疗服务集团正在积极建设,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有着很大需求。

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也使得居家康复服务的需求迅速攀升,故本专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可以预见,康复治疗技术在未来将以人体功能康复需求为路径,深入到文化、艺术、美学等领域,而且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

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

康复治疗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有质量。

随着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必将大有可为!

(二)建设基础

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较雄厚的财政经费支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开发规划,每年都根据学校学生人数按比例给学校下拨经费,同时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学校的建设。

自学校挂牌成立以来,市政府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2010年5月,学校通过了XX省教育厅教育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0年7月,学校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荣获优秀。

学校是市级“平安校区”、是XX省唯一获得国家卫生部“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促进奖”殊荣的高校。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医疗帮校、文化建校”的办学理念,保持“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的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紧缺人才。

虽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校新办专业,但依托60多年的办学积淀,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本专业建设成为XX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专业。

1、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2人,占6%;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18人,占56%;中级职称10人,占32%;初级职称2人,占6%;双师型教师27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辅导员1人;另有高年资兼职教师15人。

教师已公开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40多部,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个。

教师们长期坚持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第一线,执教认真,大胆实践,致力科研,尽职尽责,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为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和科研方向紧密联系,文献收藏以本校各专业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文献、教学参考文献、科学研究参考文献等为重点,还签订了CNKI数据库,方便广大师生员工查询资料。

馆内设有采编室、流通部、期刊阅览室、、医学书库、文学类书库、外文书库、剔旧书库、过刊书库、报刊书库。

自修室4间,共165个座位。

电子阅览室2间,共80台电脑。

目前我校图书馆藏书26万册,图书中文纸质期刊393种。

其中,本专业藏书160多种,1000多册;核心期刊6种,能充分满足本专业科研、教学的需要。

3、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

(1)学校以校企合作方式在XX荣军康复医院建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室8个,配有各种实训设备,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各种临床康复技术训练,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课实验实训开出率可达100%。

(2)本校其它专业实验实训设施齐全,场地充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公共课、基础课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可与其它专业共用,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可达100%。

4、拥有稳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

我校拥有3所附属医院,一所为三级甲等医院,两所为二级甲等医院,另外还有一所校企合作共建的二级康复专科医院。

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是我校稳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而且这4所医院全部分布在XX市区,完全可满足本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需要。

5、拥有新的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新的发展规划,2013年,学校将迁到新蒲新校区。

拟新建面向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又可以对本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具备职业技能鉴定及康复治疗服务功能。

实现工学相结合,提升本专业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六个目标内容、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具体要求,以全面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服务XX市及周边地区康复保健事业发展的能力为核心,创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建立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改革考评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

细化各项建设项目,制定严谨的经费预算和管理措施,建立长效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按照预算编制使用资金,按照不低于1:

1的比例筹措配套资金,确保本专业的所有建设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完成。

(二)建设目标

通过积极建设,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现有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新建一个面向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

打造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把本专业建设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

1、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按照“1234”模式,培养和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2名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4名在行业有影响的兼职教师,建设具备“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2、课程建设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建立优质核心骨干课程,积极与其他院校和医院合作,开发特色教材和特色软件,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3、全面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双证书”为基本质量标准,建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体现出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特色。

4、完善本专业现有实验实训设备,新建一个与临床完全接轨的高标准实训基地,具有模拟仿真效果,既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又可以把特色转化为优势,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建成区域性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