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43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名。

它们是前列腺素、血栓烷、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19、脂肪动员:

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0、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肪分解限速酶,在脂肪动员中起决定性作用。

活化形式为磷酸化形式,可直接作用与脂肪,使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

受多种激素调控,故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为脂解激素。

21、酮体:

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

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代谢物。

生成于肝细胞线粒体,被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线粒体利用。

22、脂蛋白:

一种与脂质复合的水溶性蛋白质。

通常根据其密度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极高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

每一种脂蛋白中均含相应的载脂蛋白。

23、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肝汁酸后排出体外。

参与此过程的物质称为胆固醇逆向转运体。

24、血糖: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25、呼吸链:

在线粒体内膜中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多个酶和辅酶所催化的链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

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26、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

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27、营养必需氨基酸:

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共8种:

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蛋氨酸Met、色氨酸Trp、苏氨酸Thr、赖氨酸Lys。

28、关键酶:

代谢途径中决定反应的速度和方向的酶称为关键酶。

它有三个特点:

1、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又称限速酶。

其活性决定代谢的总速度。

2、常催化单向反应,其活性能决定代谢的方向。

3、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

它常常催化一系列反应中的最独特的第一个反应。

29、转氨基作用:

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

30、肝中合成尿素的代谢通路:

由氨及二氧化碳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精氨酸,再由精氨酸分解释出尿素。

此过程中鸟氨酸起了催化尿素产生的作用。

31、鸟氨酸循环:

肝中合成尿素的代谢通路。

此过程中鸟氨酸起了催化尿素产生的作用,故名。

32、一碳单位:

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包括甲基-CH3、甲烯基-CH2-甲炔基-CH=、甲酰基-CHO、亚胺甲基-CH=CN。

来源于甘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辅酶为四氢叶酸。

33、从头合成: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

34、补救合成: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

35、氮平衡:

氮总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成人)

氮正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儿童、孕妇)

氮负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

36、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活细胞中代谢变化的研究领域

37、别构调节/变构调节:

酶分子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有些酶分子在空间至少有两个不同部位,催化部位和调节部位。

某些物质可以与酶的调节部位相互作用而使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催化部位,导致酶的催化活性改变,称为酶的别构调节,或称别位调节、变构调节。

38、生物有三个层次的代谢调节:

1、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2、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3、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39、化学修饰:

通过添加或去除蛋白质或核酸等分子上的某些功能基团而改变酶、蛋白质或基因活性的过程。

40、变构效应剂:

是指凡能触发蛋白质或酶分子发生变构效应的物质。

变构激活剂:

使酶活性增加的变构效应剂。

变构抑制剂:

使酶活性降低的变构效应剂。

41、信号转导:

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全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42、信号转导分子:

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膜信号转导是一细胞内网络系统。

构成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是一些蛋白质分子和小分子活性物质,这些蛋白质分子称为信号转导分子

43、反馈抑制:

一种负反馈机制,其中酶促反应的末端产物可抑制在此产物合成过程中起作用的酶。

这种抑制具有协同性、积累性和序贯性。

44、第二信使: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并不进入细胞内,但间接激活细胞内其他可扩散,并能调节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

如Ca2+、环腺苷酸、环鸟苷酸、环腺苷二磷酸核糖、二酰甘油、肌醇-1,4,5-三磷酸、花生四烯酸、磷脂神经酰胺、NO和CO等。

45、细胞通讯:

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信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46、受体:

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个别糖脂。

47、配体:

外源性信号分子,能够与受体特异结合的分子称为配体。

 

48、蛋白激酶:

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类,反应中需有高能化合物(如ATP)参加。

49、蛋白激酶A: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即蛋白激酶A。

活化后可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改变其活性状态。

50、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约95%胆汁酸可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胆汁酸,并与肝新合成的胆汁酸一道再次排入肠道,此循环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51、清蛋白:

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0%。

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PH等重要生物学活性。

52、生物转化:

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水溶性提高,极性增强,易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53、结合胆汁酸:

游离胆汁酸的24位羧基分别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生成各种相应的结合胆汁酸。

包括甘胆汁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

54、初级胆汁酸:

在肝脏中直接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

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酸与牛磺酸的结合物。

55、代谢组学:

56、黄疸:

胆红素为橙黄色物质,过量的胆红素可扩散进入组织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

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57、肝肠循环:

又称肠肝循环。

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的现象。

简答&

大题

1、简述影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因素:

1、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多肽链的局部主链构象

3、整条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4、亚基和亚基间得三维空间布局

2、蛋白质构象疾病:

若蛋白质的折叠发生错误,尽管其一级结构不变,但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仍可影响其功能,由此导致的疾病称为构象病。

3、试述DNA的分子结构特点:

1、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空间走向呈反向平行。

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的结构。

2、碱基配对关系称为互补碱基对。

DNA的两条链则互为互补链。

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3、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4、以血红蛋白为例说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改变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的执行。

正常人血红蛋白6亚基第六位氨基酸是谷氨酸。

而当谷氨酸变为缬氨酸时,导致红细胞变为镰刀状而极易破碎,产生贫血。

2、蛋白质的功能依赖特定的空间结构。

血红蛋白具有四个雅集组成的四级结构,可结合四个分子氧,血红蛋白亚基之间8个离子键使四个亚基紧密结合形成亲水的球状蛋白。

当血红蛋白的第一亚基与氧分子结合后,可依次影响其他亚基构象变化,促进亚基与氧分子结合。

这种效应使得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呈S型曲线。

即在氧分压较低时释放氧气,较高时结合氧气。

5、糖原分解与糖原合成的关键酶:

合成:

糖原磷酸化酶

分解:

糖原合酶

6、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为核酸的形成提供了核糖

2、提供了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1)NADPH是体内多种合成代谢反应的供氢体

2)NADPH参与了体内的羟化反应

3)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处于还原状态

7、试述氮平衡实验的几种情况及其意义:

摄入食物的含氮量与排泄物中的含氮量之间的关系。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

意义:

反应体内蛋白质代谢概况。

8、试述核苷酸的生物功用:

1、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2、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3、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4、参与组成辅酶。

5、活化中间代谢物。

9、试述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作为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并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是肌肉和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2)防止了血糖的过度消耗,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消耗。

10、试述人体内的主要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

NADH→复合体Ⅰ→Q→复合体Ⅲ→Cytc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复合体Ⅱ→Q→复合体Ⅲ→Cytc

11、试述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1、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①呼吸链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过程

②解偶联剂破坏电子传递建立的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

③ATP合酶抑制剂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生成

2、ADP是调节正常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

3、甲状腺激素刺激机体同时增加耗氧和产热。

4、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机体氧化磷酸化功能。

12、简述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化哪些重要物质:

1)胆汁酸。

2)类固醇激素。

3)VD前体。

13、试述一碳单位代谢的意义:

一碳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

【N10-CHO-FH4与N5、N10=CH-FH4分别为嘌呤合成提供C2与C8;

N5、N10-CH2-FH4为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提供甲基】把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联系起来。

14、试述影响人体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1、年龄、性别、营养、疾病、遗传等因素对生物转化有明显影响。

2、许多异源物可诱导生物转化的酶类。

15、试述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1、来源:

(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和胺类分解均可产生氨,前者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2)肠道细菌腐败作用产生氨。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的氨及尿素经肠道细菌尿素酶水解产生的氨。

(3)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

2、氨在血液中以丙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形式转运。

(1)通过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将氨从肌肉运往肝

(2)通过谷氨酰胺从脑和肌肉等组织运往肝或肾。

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3、氨在肝中合成尿素是氨的主要去路。

16、试述高等动物机体内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

二、激素通过作用特异受体调节代谢

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及神经-体液途径整体调节体内物质代谢

【1、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而实现的。

①通过改变酶结构改变其活性,发生较快;

②通过改变酶含量而改变酶活性,缓慢而持久。

酶结构的调节分为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

2、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特异结合将代谢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过程,最终表现出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分为膜受体激素和细胞内受体激素,前者与膜受体结合才能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部;

后者与胞内受体结合作用于DNA顺式作用元件,调控元件表达。

3、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指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间接调节代谢和直接影响组织器官代谢方式,使机体代谢相对稳定,适应环境变化。

17、试述血浆蛋白的性质与功能:

性质:

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2、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白体上。

3、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

5、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半衰期。

6、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下,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提高,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

功能: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维持血浆正常PH。

3、运输作用。

4、免疫作用。

5、催化作用。

6、营养作用。

7、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18、机体物质代谢有何基本特点:

1、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2、机体物质代谢不断受到精细调节。

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

4、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

5、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

6、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19、试述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1、肝是多种物质代谢的中枢。

①肝是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②肝在脂类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

③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

④肝参与多种维生素和辅酶的代谢

⑤干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

2、生物转化作用。

肝对非营养物质灭火、解毒,增加其水溶性和极性,使其易于随胆汁酸、尿液排出。

3、分泌作用。

胆汁酸等。

4、排泄作用。

排泄胆红素、胆素原。

20、试述糖在体内代谢概况:

21、试述胆红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一、生成:

①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的破坏

②血红素加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催化

胆红素的生成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分泌至胆小管,再

随胆汁排入肠道,是肝脏代谢胆红素的

限速步骤。

然后血红素在肠道内转化为

胆素原和胆素,少量胆素原可被肠粘膜

重吸收,进入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二、运输三、分泌

胆红素在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生成以后释①游离胆红素可渗透肝细胞膜而被摄取

放入血,在血浆中主要以胆红素-清蛋白②胆红素在内质网结合葡糖醛酸生成水溶

复合体形式存在和运输。

性结合胆红素

③肝细胞向胆小管分泌结合胆红素

22、试述脂肪动员与氧化过程:

23、试述氨基酸在体内代谢概况:

24、鸟氨酸循环

•1、NH3、CO2和ATP缩合生成氨基甲酰磷酸

反应由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催化

•2、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

反应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催化

•3、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

反应由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催化

•4、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反应由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催化

•5、精氨酸水解释放尿素并再生成鸟氨酸

反应由精氨酸酶催化

25、糖有氧氧化

包括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25-1、糖酵解:

糖酵解共分为两个阶段,一、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二、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1.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己糖异构酶)

3.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激酶-1*)

4.磷酸己糖→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

6.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7.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

8.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9.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激酶*)

11.

丙酮酸→乳酸(乳酸脱酸梅)

25-2、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AC)又称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有三个羧酸的柠檬酸。

概念:

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反应部位:

线粒体

TCA循环八步代谢: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a-酮戊二酸

(4)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关建酶:

1、柠檬酸合酶;

2、α-同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3、异柠檬酸脱氢酶。

生理意义:

(1)TCA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代谢通路(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2)TCA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3)TCA循环为提供生物合成的前提

(4)为呼吸链提供H++e

25-3、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6-磷酸葡萄糖在氧化阶段生成磷酸戊糖和NADPH

关键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经过基团转移反应进入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反应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酵解途径。

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

特点:

1.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

2.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

3.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

4.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在于生成NADPH和5-磷酸核糖

1.

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3)NADPH还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26、氨基酸糖异生路线:

(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二)1,6-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果糖双磷酸酶)

(三)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

27、底物循环

糖异生的调节是通过对两个底物循环的调节与糖酵解调节彼此协调

(一)第一个底物循环在6-磷酸果糖与1,6-双磷酸果糖之间进行

(二)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丙酮酸之间进行第二个底物循环

28、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

分解途经:

1、糖原的磷酸解(糖原磷酸化酶催化)

2、脱枝酶作用:

①转移葡萄糖残基

②水解a-1,6-糖苷键

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4、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合成途径: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焦磷酸化酶)

4、糖原n+UDPG→糖原(n+1)+UDP(糖原合酶)

28、乳酸循环

肌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放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就构成了一个循环。

(1)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

(2)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

29、胆色素肠肝循环

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30、ATP循环

ATP用于: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31、P450循环

32、r-谷氨酰基循环

γ-谷氨酰基循环过程:

先是谷胱甘肽对氨基酸的转运然后是谷胱甘肽再合成

谷胱甘肽作用:

谷胱甘肽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以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蛋白质和酶分子的巯基免受氧化使蛋白质或酶保持活性。

谷胱甘肽的巯基具有嗜核特性,能与外源性嗜电子毒物结合阻断其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保护机体免受毒物侵害。

谷胱甘肽还可以保护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

33、嘌呤核苷酸循环

氨基酸首先通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反应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经裂解释放延胡索酸并生成腺嘌呤核苷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