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36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宋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南朱北王”——王士禛和朱彝尊。

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

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浙派的领袖。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

社会关系:

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禛的甥婿诗学观点:

查慎行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

赵执信则对王士禛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主张取法晚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二、代表作家:

顾炎武1、杰出思想家与著名学者,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

2、题材主题:

拟古、咏史、纪游、即景,贯穿着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描叙了易代之变的深重灾难以及抗清志士悲壮之举,具有史诗色彩。

如《秋山》、《京口即事》抒写了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思和坚决复国的豪情壮志。

如《海上》、《精卫》3、特色:

继杜甫,内容充实,感情充沛。

诗风沉雄悲壮,苍劲刚健,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精卫》:

以精卫精神寄寓恢复故国的决心始终不渝。

前四句——问,突出填海之艰难。

次四句——答,突出言语坚决,意志坚定。

尾二句——叹,凡鸟反衬精卫精神崇高伟大。

钱谦益1、一生都随政治风云起落沉浮,进退失据、状态尴尬2、内容特色:

坎坷心路历程的写照:

《初学集》(明亡之前所作)——抒写对党争阉祸的愤慨,倾吐宦海失意的郁闷,表明作者是始终关注着时代的内忧外患的。

《有学集》(入清以后所作)——熔民众的疾苦与家国的变故于一体,其中也不乏对自己降清的沉痛自责与真诚忏悔。

《投笔集》(晚年之作)——更流露出浓重的故国山河之思,其内容大抵与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军国形式有关,被称为“明清之诗史”。

3、代表作品:

《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4.艺术特色:

初学盛唐服老杜,后转益多师崇宋元,广泛继承上创新出奇,故自成一家。

“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思雄”,骨力苍劲,托旨遥深,成情辞沉郁、词藻富赡的诗风5、影响:

受钱氏影响,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后秋兴》之十三

1、主旨:

感桂王被三桂俘于缅甸的流言而作,抒写悲愤的忠君爱国之情2、句意:

前二联——借南宋亡于元之事咏南明亡于清之实。

第三联——写清军南进山河之变。

尾联——用嫦娥月宫之事,寓己哀悼明亡桂王朱由榔被俘之事3、特色:

广采经史及神话传说,诗意含蓄,沉郁悲怆吴伟业与梅村体1.早年春风得意,其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2、主题:

描绘山河破碎、人生离乱的广阔图景,反映历史变故,抒写亡国遗老之慨表现失节忏悔以求心灵自赎的悲吟3、代表作品:

《圆圆曲》、《捉船行》、《楚两生行》、《鸳湖行》等。

著有《梅村家藏稿》。

4.渊源风格:

尊崇唐调,开创了清诗宗唐之风;

近体诗华艳动人、声律妍秀,有特色;

七言歌行兼收众家之长,自成一家面目,在清初独擅胜场,被称为“梅村体”。

5、“梅村体”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一,融元、白叙事诗的善于铺排和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使其歌行既沉郁苍凉,又气势磅礴,既笔意纵横,又韵致深曲,在古代叙事诗里独具一格。

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称擅。

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

6、影响:

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着示范的作用。

受吴氏的影响,在其家乡太仓产生了娄东诗派。

《圆圆曲》欣赏

1、主题:

以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现了明清之际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融注了诗人的社稷兴亡之感、世事沧桑之叹,既有对红颜薄命的同情,更有对吴三桂献关降清的冷峻讥讽。

有“诗史”之誉。

2、艺术特点:

(1)打破了古典叙事诗严格遵循时空逻辑直线发展的通例,交互运用倒叙、插叙、顺叙等叙事方法。

(2)词藻绮丽,音调流转,富于音乐美、韵律美。

(3)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抒写深沉的亡国之痛。

王士禛与神韵说1.康熙诗坛之盟主,标榜“神韵”之说,成一大宗派、“清代第一诗人”。

2、“神韵说”:

定义——要求诗歌应追求一种意味含蓄空灵,境界缥缈清远,语句隽永清秀,韵致冲淡蕴藉的诗境。

不足——虽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但易流为空调、掩却性灵,促进诗坛脱离严肃沉重的人生的倾向3.风神独绝的神韵诗:

奉王孟韦柳等人的山水田园隐逸闲适之作为典范,多写模山范水、批风抹月的的写景纪游之作,点缀升平,表现了“盛世之音”4、影响:

以亲身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成为神韵诗派的开创者5、代表作:

有《秋柳》四首、《秦淮杂诗》二十首、《再过露筋祠》、《真州绝句》五首等。

著有《带经堂集》,有选本《渔洋山人精华录》等

秦淮杂诗(其一)

表面意思:

一二句——长于扬州任职,去年八九月偶职金陵,但梦中常忆;

三四句——今春重返,却天气不佳,心中难免郁闷。

深沉含义:

诗意空灵,未及伤逝之情,但透过客观之景营造出了笼罩全组诗的伤逝之气氛。

《秋柳》之一

借咏大明湖柳遥指南京白下门之柳,以杨柳之盛衰象征南明王朝之兴亡2、句意:

首联——问答,点明西风残照之“白下门”是令人伤感之处;

颔联:

对比,写杨柳今昔之变,寓故国之思;

颈联:

用典,扣杨柳,流露深沉的失望与痛苦;

尾联:

用典,告诫诸位亡国失君本已哀恸至极无需再论。

3、艺术特色:

诗是咏物,但不为物囿,感情诚挚悲凉,一股哀怨之情,流荡于诗外。

诗笔清丽,意味含蓄,体现诗人“神韵”说的特点。

清代诗——中期

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

2、具体:

(1)沈德潜——格调说

(2)厉鹗——延续了查慎行标举宋诗的方向,他是当时浙派的盟主(3)翁方纲——肌理说(4)袁枚——性灵说:

“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5)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二、代表作家:

沈德潜与格调说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2、“格调”说——提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强调诗人的性情要合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儒家诗教,诗歌创作要中正平和、委婉含蓄,使诗歌为封建纲纪政教服务,企图以此来弥补神韵派忽视内容的不足;

强调学习“诗法”,亦即诗的“体格声调”,讲究诗格的高古雅正,声调的和谐浏亮。

3、影响:

格调说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风行一时,体现了他复古主义的诗歌主张。

4、创作:

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无奇。

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

著有《沈归愚集》《春草》:

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翁方纲与肌理说1、原因——“肌理”以补二者之偏,给复古诗论注入新的生机2、内容:

肌理——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肌理说——要求以学问作为作诗的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思想和文辞谐和,做到外表空灵,内容质实3、目的——以学问考证的质实,补救神韵、格调之失(空泛,食古不化)4、影响——以学为诗,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5、著作——《复初斋诗文集》袁枚与性灵说1.“性灵”说:

(1)基本观点:

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诗由情生,性情是诗歌的本源和灵魂。

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须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

诗人的真性情还要以高度的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反对摹唐拟宋。

(2)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反映了艺术的创新要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反封建倾向,对于解放受神韵、格调、肌理诸家诗说束缚的清诗,促进其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一味强调性灵而不强调产生和决定性灵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片面性2、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学演进的历史征兆

(1)内容特征:

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的气息。

(2)艺术特征:

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

但有时写诗不假思索,在空灵新巧中有点浅薄甚至浮滑。

写景诗——能表现出诗人刹那间的感受,笔调轻快,意境明晰,颇有飘逸玲珑之妙咏史诗——能在旧题中翻出新意,设想别致,识见不凡,做到了浅近与精警的和谐统一。

(3)代表作品:

有《马嵬》、《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湖上杂诗》等。

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等。

《马嵬》之一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主题:

将帝妃之死别与百姓之生离对比,认为百姓之痛苦远胜帝妃,表现了“君为轻,民为贵”思想。

评价:

“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表现了“性灵”主张

清代初期、中期词

1、总貌:

填词一时蔚然成风,呈现出流金溢彩的壮丽景观,被人称为词的中兴。

2、发展情况:

(1)明末清初:

陈子龙——占有开山地位,在风流婉丽之中寄托了历史兴亡之感遗民词人王夫之、屈大均——以词诉亡国悲哀,表复国信念,使词作向现实靠拢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代表着清初词坛的三种不同流派和风格,清词中兴的首个高潮

(2)中期:

厉鹗——领衔的浙派,笔调疏淡细巧,意境清幽空灵,又讲究声律词藻,颇得姜夔之长,可惜内容贫乏,意蕴浅薄。

吴锡麟、郭麐——推波助澜,清空而流为薄滑,柔婉而近于纤巧,难扭浙派没落的命运黄景仁、蒋士铨、洪亮吉——沾染了阳羡的余韵流风,以其愤世嫉俗之情、郁勃苍凉之作,矫正词坛的软弱疲沓(3)嘉庆、道光年间:

张惠言、周济——常州词派。

力图廓清积弊、挽转颓势,把词的创作和理论推向尊词体、重寄托的阶段,是清词中兴第二个高潮;

独立门户的词人——道光时项鸿祚词幽艳哀断;

咸丰年间的蒋春霖沉郁悲深,词风与纳兰性德相仿佛,是“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献《箧中词》)二、代表词人、词派阳羡词派1、定义:

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崇尚苏辛而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de词派。

以江苏宜兴(古称阳羡)人陈维崧和与之风格相近的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为代表。

他们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

后来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2.陈维崧

(1)成就:

阳羡词派的领袖,师法苏、辛,使豪放词大放异彩,今存词一千六百余首,创作之丰,为历代词人之冠。

(2)词学观念:

他推尊词体,强调词的独立价值,以词并肩经史,摈弃词为小道、词为艳科的传统意识,将词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创作内容:

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大量反映民生之哀,大胆抒发亡国之痛,大力表现乡土之情,特别是把明末清初的重大社会问题写进词中,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是古代词史上的一大创举,无愧“词史”之誉。

(4)艺术成就:

以豪放为主,风格雄浑恣肆,“精悍”“横霸”,工壮语,有气魄,长调小令,莫不纵横如意。

长调——用歌行手法,骨力劲拔而神思飞扬,意脉连贯而顿挫分明,有吞天地、走风雷之势,从苏、辛处得益颇多。

小令——反常规,以浑厚雄肆之气开辟“旷古绝今”之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慷慨高歌,豪情满怀,丝毫不为形式所拘,显示出词人的独创之处(5)代表作品:

有《醉落魄·

咏鹰》、《点绛唇·

夜宿临洺驿》、《贺新郎·

纤夫词》等。

著有《迦陵词》等《点降唇·

夜宿临洺驿》: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盈,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

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1、主题:

写北国之秋,道人事之感2、层意:

上片——登临所见:

山川境界阔大而苍凉,大地寒意逼人而萧瑟。

下片——怀古抒情:

历史悲剧令人惨然,怀古之情通感于自然,极具神情3、特色:

笔力雄健,气质豪放、想象其特:

有强烈的苍桑感,怀古的内容却比较涵浑;

景语抒情,更使此词耐味三、朱彝尊与浙西词派1.浙西词派

(1)定义:

清代重要词派,兴起于康熙盛世开始出现之际。

此派的创始人是朱彝尊,为浙江秀水人,由于他的词论和词作影响极大,浙西词人李良年、李符、龚翔麟、沈岸登、沈皞日都与他相互倡和,号为“浙西六家”,后由龚翔麟选辑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又名浙派)。

(2)特点:

崇尚南宋的格律词人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注重词的声律、技巧,既适应统治者歌颂升平的需要,也迎合文人安于逸乐的心态,故能风行一时,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乾隆末年。

2.朱彝尊

(1)词作特征:

以姜、张为宗,走婉约一路,其词构思精巧,描写细密,讲究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力求使词具有蕴藉空灵的格调与疏淡清远的意境。

但由于偏重形式,有时不免失于细巧、空疏。

(2)创作分期:

前期他参与抗清,依人远游,其词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吊古伤今、体物寄怀都有独到之处,格调也较为激越;

后期躬逢盛世,出仕清廷,歌颂太平、咏物集句则成为词作的主流,情绪也趋于平和。

(3)著名作品:

独具风韵的爱情词——记录了他与妻妹刻骨铭心却又难以遂愿的婚外恋情,大都深婉细腻,哀艳缠绵,而又欲言又止,意在言外。

代表作品——《卖花声·

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长亭怨慢·

雁》等。

著作——《曝书亭集》等。

《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装各自寒。

词描写作者自己早年的一次婚外恋。

2、内容:

在明朝灭亡之初,曾经同他所恋的女子一起乘船沿浙江西北部的富春江逃难。

这首词即以回忆的形式,追述了这段往事。

3、特色:

清空、骚雅——婉约:

“青蛾”一词似喻山也似指人,点到了词中的女主人公,其他都写得十分含蓄,使人很难发现它的情爱内涵。

最后两句描写男女双方的爱情,但既没明说,更不像其他艳词那样俗气,只是说秋雨中雨入共睡一船,却不同被,以致各自彻夜不眠,清寒难忍。

《雨花台》衰柳白门湾。

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

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阑。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这首词是他登临南京雨花台时凭吊故国之作,其主题是通过多种有关亡国景象的叠现来加以反映的。

2、层意:

上片——写故都景象萧瑟,繁华荡然无存。

下片——绘雨花秋色,注兴亡之感、黍离之悲。

3、辑评:

谭献《箧中词》称其“声可裂竹”;

陈世焜则赞此词“气韵沈雄”、“结得妙,妙在其味不尽”(《云韶集》)。

纳兰性德1.人物特色:

身为满洲贵族公子,未染汉族士人陋习,为人豪爽任侠而又多情善感。

2、词作:

(1)题材大都为家庭生活、身边琐事、儿女私情以及塞外风光,绝少涉及社会重大问题;

(2)内容:

多写离情别绪和个人的哀怨闲愁,情调凄婉感伤。

(3)代表作:

悼亡词——追思亡妇、忆念旧情。

哀感顽艳,凄伤缱绻,声泪俱随,若不胜情者,情感深厚悠长、赤诚真挚,有三四十首,最多,《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边塞词——以小令反映边塞生活,写自己对边塞奇异风光的一种体验和一番感受,与前人的边塞吟咏大不相同。

有《饮水词》。

3.特色:

当行本色

(1)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以南唐后主李煜为法。

(2)作品——大都个性鲜明,沉挚自然,表现出真实而深切的人生感受,绝少矫饰做作。

(3)写法——纯用白描。

直抒胸臆,出语天然,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任感情在笔端奔泻。

(4)体制——小令受人称道,长调声情兼备,既擅婉约,又能豪放。

4、影响:

为清初的中原词坛吹进了清新的气息,同时也给词这种越来越失去自然本色的文体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王国维推许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5、代表作品:

有《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等。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写军旅生活,道思乡之情2、评价:

夜深千帐灯-境界壮阔的代表(王国维)《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张惠言与常州词派1、定义:

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

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

2、观点:

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

张惠言——从正统文学观念出发,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

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

文辞要深美闳约,风格要低徊幽眇。

周济——发挥张氏之说,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

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

3、评价:

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

常州词派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并影响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

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

清代散文

侯方域一、概况(1618——1654),字朝宗。

由明入清的散文作家。

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称“四公子”。

《清史稿》说“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二、散文1、体裁_主要是书札、传记。

2、特点:

传记散文生动简洁,寥寥数语,便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书札则含蓄委婉,说理圆通。

二者均显示了他不凡的才情。

3、传世名作: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黄宗羲一、作者:

(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二、散文:

1、见解大胆——《原君》激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政治,认为皇帝将天下视为私产是“天下之大害”,并明确地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的观点。

赞扬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

散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以内容的深刻见长顾炎武一、作者:

(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

江苏昆山人。

早年入复社,参加抗清。

明亡后,游历北方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为恢复故国作准备。

晚年隐居著书。

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

1、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2、内容特色:

或褒扬抗清志士,或针砭风衰俗弊,或纵论历史得失,均有的放矢,不尚空谈。

具有浓厚的学者气。

顾炎武学问渊博,因此,他的散文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言必有据,许多见解独特的散文其实就是学术论文,非深于学问者不能,如《郡县论》、《生员论》等。

王夫之一、作者:

(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曾隐于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

湖南衡阳人。

明亡时,举兵反清。

失败后,隐居著述。

有《船山遗书》、《船山诗文集》二、散文:

1、最有特色的是史论,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宋论》2、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独抒己见,不同凡响。

与明末清初某些空谈心性的散文迥然不同桐城派一、定义:

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

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

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

二、桐城派的理论:

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

它们尊奉程、朱道统,并以继承秦、汉以至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

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

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

三、散文特点:

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

 

四、代表人物:

1、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

方苞最先提出“义法”的理论,为桐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义法”说,其义:

即言有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基本观点。

其法:

即言有序,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等。

2、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以神气论文,毕竟太抽象了,于是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

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

3、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

五、理论特色与影响1、承古而有别:

“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

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

2、影响:

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乾隆后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恽敬、张惠言师承“义法”理论,在写作风格上变桐城派作文的拘谨为放纵,世称阳湖派。

六、桐城派的代表作:

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

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

汪中及其他骈文家

一、汪中1、(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骈文家2、特色:

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3、代表作:

《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

文笔清丽自然,凄婉动人。

著名学者杭世骏为之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