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07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4160Word格式.docx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9,名著阅读。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

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2)“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

“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3)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

10,综合实践。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倍受关注。

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

“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

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

“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宋朝的铁木真。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秦朝。

李世民。

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黄河、长江。

(1)探究一下,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有人说,歌手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也有人说,术业有专攻,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

你怎么看?

11,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

请从下列名著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出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

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②武松斗杀西门庆③卡洛飞雪球误伤老人④西西洛看护“爸爸”

⑴精彩片断:

⑵情节概述

起因:

经过:

结果:

⑶体验或感悟:

12,你们小组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五个成员分别研究下面人物:

A.老子,B.孔子,C.郑成功,D.施琅,E.余光中。

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⑴一个同学找到下列两幅对联,请在括号内帮他填上相关人物。

①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

②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⑵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上述郑成功、施琅、余光中等都跟台湾有关。

此次北京奥运圣火在泉州传递就是以闽台缘博物馆为起点的,这有何特殊意义?

说说你的看法。

13,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同学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两段评语。

要求:

(1)指出平分析存在的问题;

(2)请就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谈一点看法。

(80字以内)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

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鱼丝湿润了我燥热的心。

(1)

(2)

14,阅读《远去的歌声》一文,完成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

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

“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A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

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

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B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C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

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

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

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

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

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

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

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

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

D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

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

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1.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何妙处?

2.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像力这副眼镜”。

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像?

(写出两例)

3.本文语言隽永优美。

请从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品析。

(角度自选,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描写手法,或从感情色彩……)

4.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

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的?

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

(不能抄袭文章原句)

15,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

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

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本文记述的

(战役名)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

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战于长勺生于忧患

C.登轼而望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战则请从民弗从也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B.肉食者鄙

C.下视其辙D.牺牲玉帛

4.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B.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劝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C.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6,阅读《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选文,回答

①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

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且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

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

由于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

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③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

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

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④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整理)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其中②-④段主要从、、

和等四个方面来介绍。

(用四字短语概括)

2.“祥云”火炬具有哪些优点?

试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对“祥云”火炬的研发过程及使用方法没有作介绍。

B.第④段中加点的“主要”说明“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成分除了碳和氢外,还有别的成分;

“只有”则说明燃烧后的物质除了二氧化碳和水外,没有其他物质,不会污染环境,这两个词都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来介绍“祥云”火炬,显得条理晰。

17,阅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

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敬业”的意思。

(不超过10个字)

2.两个文段从三个方面论述“要敬业”这一观点,请用三个问句加以概括。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段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对现有职业要有敬业的精神,更应该有乐业的态度。

B.第一段中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第二段中举木匠和政治家、挑粪的和军人两组例子,都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C.文段语言通俗浅显,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引用古语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引用不少名言警句,作者也提炼一些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D.“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为了生存必须去劳动,而劳动又创造了生活。

4.“业”在文章中指“职业”,也指做一件事情。

请你谈谈,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业”?

18,阅读《白鹅》(丰子恺),回答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我一看这姿态,想道: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

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

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

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

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

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

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

这是表示对人惧怕。

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

那鹅就不然:

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

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

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

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

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

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

真是架子十足的!

1.选文是从哪四方面来写白鹅的?

其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①特点:

②特点:

③特点:

④特点:

2.选文②③④段都写到鸡、鸭、狗等家禽,这有何作用?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作者在行文中如何体现对白鹅的喜爱?

请归纳两点并举例说明。

4.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白鹅虽然有些可笑,但很可爱;

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B.第③段写到白鹅“不怕人,看不起人”,所以最容易被“捉住”,意在指责白鹅的狂妄没有好结果。

C.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

D.文中“左顾右盼”“空空如也”、“小心翼翼”、“大模大样”等成语并非都是用来描写白鹅的。

19,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遍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

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

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

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

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2,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

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

言山之高峻,则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状道之险阻,则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3,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