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02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与解题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2、解题思路:

反复研读,读懂材料,抓准关键词,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

【高考再现】

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1.(2010·

广东文综·

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答案】B

2.(2012·

22)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关键信息:

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

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

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

【答案】C

3.(2013·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考点】重农抑商

【解析】“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

“比”是差不多的意思。

因而选C项。

A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

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

D项过于绝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

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

D认为世界不可知;

B“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C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从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A项排除;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于1956年提出的,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项排除;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因此D项排除。

【答案】B

3.(2014·

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

【解析】1895年,德国处于第二帝国时期,结合1871年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德国议院的权力较小,A项强调议院的权力较大,不符合德国政体的特点,故A项错误;

B项强调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不符合德国政体的特点,故B项错误;

C项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美国政体的特点,故C项错误;

D项强调虽有议会,但君主的权力仍然很大,这与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特点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题型二概念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的能力。

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词语是“内涵是”“表现为”“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

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

题干概念类、选项概念类、隐形概念类。

要注意剖析概念,这就是做题关键。

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

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解析】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2.(2010·

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B、C选项提法刚好与之相左。

【答案】D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

故选C。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是民主的。

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2.(2011·

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

故选A。

3.(2012·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来判定选项。

浪漫主义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盛行,从题干中的“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因此A项正确;

从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上看,BC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4.(2014·

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

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

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

“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

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历史概念。

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解析】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

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

2.(2013·

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

12)“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汉字的起源演变——甲骨文

【解析】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

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B项错误;

“宗”,是一个会意字,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

”像宫室屋宇之形,则“

”表示祖先牌位,故C项正确;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

题型三图表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图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

读懂图表数字和曲线变化趋势,寻找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

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解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

B项明显可以排除;

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

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份

农会会员数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766

8144

38,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000

1927年6月

700,000

4,517,140

2,502,600

382,617

360

245,500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

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

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民革命的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才会呈现出湖南、湖北、江西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

故选C项。

题型四图片型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多以历史人物、文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准确观察,注意图片各类信息,包括时间、引文出处、图片标注(文字、符合、箭头、线条)等,找到有效信息。

1.(2011·

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

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等入手,可以年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

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

【答案】A

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

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获取材料的相关信息,从材料中可知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1958年。

B项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项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C、D三项均与图片时间不符,故不选。

1958年党发动了大跃进,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成为该运动的主要标志,与题意相符,故选A项。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

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

ABC项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

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4.(2013·

17)

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这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故排除A、D。

中国并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错。

5.(2014·

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维新变法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与题干时间“1917年”不符,故A项错误;

从题干中“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的信息可知县长仍是科举制出身,说明辛亥革命后,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再从题干中“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以看出,县长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说明辛亥革命后,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大,故B项正确;

题干的信息表明旧思想依然存在,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

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题型五因果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事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是因为”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是”“结果是”等。

一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

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

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此地关,故选D项。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D.计算机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

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来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故C项正确;

1946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题型六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从形式上看,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不同”“共同点”“相似处”等词语出现;

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①“求同型”思路:

明确比较对象,找准对比角度,归纳共性;

排除非共性选项;

②“求异型”思路:

明确考查核心概念,对比找出表现其特性的特点或特征。

1.(2008·

广东单科·

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解析】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

AC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