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678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过渡:

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

这些新式玩具呢?

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

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

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豁开疙瘩卡住冰棍孙悟空橡皮擦雕刻磕头

     跺脚颓然沮丧趴下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

     预设:

本课的生字比较多,有些还比较难写,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时,要对易读错字、易写错字进行点拨。

本课的四字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

     ◆需注意的字音:

      “凛”是前鼻音,“橡”是后鼻音,“筹”是翘舌音,“裁”是平舌音,“瘩”要读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混字:

裁—栽—载磕—瞌—嗑

      易错字:

“疙”被包围部分是“乞”,不是“气”。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你认为写得好或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能打动你,稍后举手交流。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相关语句。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去品读这句话,说课桌的“年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说裂缝“像黄河长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课桌破旧的特点。

而这样的课桌就是竹节人“大战”的战场。

   

(2)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节人比作健美的小伙子,“威风凛凛”和“叉腿张胳膊”又属于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竹节人的神采。

   (3)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用词的丰富、语言的幽默和描写的画面感。

如“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了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之强、乐趣之多,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同时趁机让学生找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多积累,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在课后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

(出示课件)

    词语归纳

     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呆头呆脑大步流星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前功尽弃

     叱咤风云得意扬扬弄巧成拙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咋咋呼呼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2)合作与交流。

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原因,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概述“我们”喜欢玩具。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

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

主要写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大家有没有心痒痒,也想动手做一做竹节人呢?

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对应的玩具,我想同学们从小到大肯定玩过各种有趣的玩具,它们也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

但老师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过精美,而且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体会到许多人围在一起玩某个玩具的快乐了,更何况那玩具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呢?

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斗竹节人的诸多乐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还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了品读。

我们这节课并没有就阅读策略进行学习,下节课,我们将接触一种新颖而有趣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2.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豁开疙瘩卡住冰棍孙悟空橡皮擦雕刻磕头

    跺脚颓然沮丧趴下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同学们看看,这是我找到的斗竹节人视频。

竹节人玩具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我竟然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也很难买到实物。

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要关注的内容

1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及玩法。

2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投入地做竹节人、装饰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

3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教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的内容,重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

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

若学生就这几自然段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重点阅读第8、9自然段,重点字词如“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

     ③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为什么用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来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呢?

     明确:

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所以说得详细,让读者有一定的了解,若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制作和玩竹节人;

二是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作者竟然还对竹节人的制作和游戏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竹节人曾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又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阅读任务二: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预设:

全文随处可见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说出“乐趣”即可。

    生1:

做竹节人看似简单,却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动手的乐趣。

因为大家都迷上了做竹节人,所以“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大家都乐此不疲。

    生2:

斗竹节人就更有趣了。

“(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没头没脑”“呆头呆脑”读来就让人觉得好笑,因为斗竹节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两个竹节人对打,但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却是孩子们对竹节人单纯、热烈的喜爱。

    生3:

我觉得给竹节人起名字也很有意思,我读到第11—13自然段的时候都笑了。

其貌不扬的竹节人被安上各种装饰,取上各种大名之后,仿佛真的很神气。

比如这句话: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溢于言表。

    ②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斗竹节人的有趣经历(第8—19自然段)。

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要按照斗竹节人的具体过程来写,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下课时”来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阅读任务三: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明确:

重点阅读第20—29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三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看。

    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

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

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

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一幕时,肯定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节人竟获得了老师的青睐,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

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了老师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而感到自豪。

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了。

   

(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三个小组有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分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但学生往往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来阅读全文,这样时间必然是不够的。

教师便可以在过程中相机指导: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

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

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题)

     l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  ),就成了手握(  )的(  ),号称(  )。

     l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  ),就成为手握(  )的(  ),号称(  )。

     l还可以用(  )剪一把(  ),用铁丝系一绺(  )做一柄( ),给竹节人装上。

    ②“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给你什么感觉?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比作古战场,从中可见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读第17—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①读一读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这三个词都是主谓式结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同时,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也就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

第18自然段中的一组拟声词让人联想到戏剧中渲染气氛的锣鼓。

这两段用简洁的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同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犹如武林高手过招,又似千军万马酣战的古战场,气氛活跃、阵势浩大。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

“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

发生了什么事,会令观众“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观众会说些什么?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一是“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这些侧面烘托与精彩的细节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学生可根据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进行补白,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

    玩竹节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当观众。

我不想当观众,要用竹节人来唱戏。

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艺,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

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的两个哥哥给我做了二十多个竹节人,有些竹节人的手上还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宝剑,甚至小锄头、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

我把这些竹节人装在一个小竹箱里,那是我最迷恋的玩具。

    木鬼戏听多了,我能记熟情节和戏词。

我常用这一班子竹节人立在一张长椅子上唱戏,全心投入进去,完全在戏中。

后来,我大胆地更改一些戏的情节。

再后来,我又试着把电影里看过的故事用竹节人演一演。

又再后来,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进去,每个竹节人扮演身边的人。

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诚观众。

任何时候,我在用竹节人演戏,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对面,目不转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铁杆戏迷的样子。

后来,多来了三条狗当观众。

再后来,就有了人当观众,多的时候能达二十多个。

有些人被我用竹节人演进去,他们也觉得骄傲。

没有被我演进去的人来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节人演一下。

有人喜欢看,我就有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作家王勇英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这篇课文妙趣纵横,极富乐趣,语言诙谐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2.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介绍游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记忆。

陪伴我们童年的玩具有哪些呢?

你对这些玩具熟悉吗?

(师出示玩具图片)而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家里没钱给他买玩具,他就和小伙伴自己动手做玩具,他做的玩具叫竹节人,作者是怎样玩竹节人的,围绕着这个竹节人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竹节人》。

    师板书课题:

竹节人

    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师:

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范锡林,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

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

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3、师动情述说:

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

那竹节人是怎么做的?

又是怎样玩的?

作者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积累的资源储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围绕题目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又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蹲风靡俨然破绽颓然沮丧前功尽弃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化为乌有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3、梳理全文结构。

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

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

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

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回答。

    师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安排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热情。

此外,教师在读后梳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分段及概括段意。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

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

第一部分直接点题,揭示“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斗竹节人。

   3、思考:

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生:

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师过渡:

那竹节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又是怎样做的呢?

斗竹节人的游戏又是怎样玩的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又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教学。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

    指名回答问题。

    出示课文片段:

把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展示竹节人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