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673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doc

篇一:

外滩考察报告

外滩考察报告

前言:

此次外滩之行收获甚多,我想选取比较主流的作品来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一、外滩简介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英文名称为theexoticbuildingclustersinthebandofshanghai。

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

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

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二、大楼展示

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

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

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

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

2、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

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

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

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

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

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

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

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

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3、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

1922年,大楼被拆除重建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

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

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

是上海最早采用框架结构的大楼。

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4、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

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幢大楼分为三段。

一、二层为第一段,三、四、五层为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

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窗框周围饰有浮雕。

属欧洲复古主义风格。

因大楼原属日清汽船会社所有,故称为“日清大楼”。

194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

日清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

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用。

5、元芳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行址为外滩6号。

该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东印度式”建筑,原是一家拍卖行。

因银行建筑对安全性能篇二:

上海苏杭考察总结报告

篇三:

上海建筑风貌调研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建筑07-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刘元平、王崇恩、李弢实习时间2012.5.9————2012.5.20实习地点上海

2012年5月24日

实习日常安排

5.10抵达上海5.11上海人民广场、外滩参观

5.121933工业园改造、m50艺术创意园区5.13上海博物馆5.14杭州象山校区参观5.17苏州博物馆参观5.18——5.19完成报告

实习内容及要求

通过参观上海国内重点或知名城市的建筑,让我们能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和深入理解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并通过建筑实习对城市及其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城市的建筑文脉,体会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分析其空间形式组合特点,借鉴、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并加深我们队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实习内容

一、

外滩

到达上海后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早晨伴着凉爽的清风我们众人来到了上海大名鼎鼎的外滩。

外太难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此处东临黄浦江,西面坐落着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来到这里站在对面看到那一群精彩绝伦的建筑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看到了世界建筑,犹如在国外一般身临其境。

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上海外滩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

到了近代,钢筋水泥框架在建筑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的建筑形式。

如今外滩的各个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它们的基本风格都保持不变,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

外滩该段的街廓建筑讲究个性,构成了拼贴的场景效果,单单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就异彩纷呈,英国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西班牙式等等。

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

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

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

解放前,外滩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

外滩原指旧上海县城至苏州河南岸的黄浦江西岸的滩地,1845年被辟为英租界,以后外国的洋行、银行等相继在此建立,至本世纪初,由于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上海遂成为旧中国的金融中心。

不少银行或财团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大厦。

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

这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恰恰是现代

化大都市上海风貌的真实写照。

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

外滩的建筑,出自许多位建筑设计师之手,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但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条的处理也是惊人的协调。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势。

著名建筑有东风饭店、外滩12号圆顶建筑、海关大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上海大厦等等。

夜幕中,巍峨的大厦在彩灯辉映下,更显得璀璨夺目。

外滩的建筑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895年以前,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2至3层楼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例如中山东二路33号,原来的英国领事馆就建于公元1852年。

第二阶段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10年,外滩的旧房大多被拆除,改建为3、4层楼的楼房,而且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

例如,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华俄道胜银行)等。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外滩的建筑群格局。

南至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畔,约1500多米长的一座座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现代建筑式、折中主义式、中西糅合式建筑组成的外滩建筑群,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而且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体十分协调,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

因此,国务院于1966年11月20日将整个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外滩就不得不提远东唯一的西班牙阿托奴博式风格建筑--气象信号台。

外滩的气象信号塔始建于1883年,当时只有一根木杆,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杆上有数根绳索,用以扯报风旗,为来往的船只预报气象。

外滩信号塔(天文台)塔楼建于1907年,高达48.8米,是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

建筑师使用的是当时先进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材料。

在那时,这座塔楼是亚洲最高的塔楼。

在1927年,又增建了观象台裙楼,这就形成了现在整幢建筑。

这里曾经是亚洲的时间、气象、天文中心,也是上海的港口灯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