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543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M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5、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6、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

1.七色光混合后成()。

A.黄色B.红色C.白色D.紫色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

2.地球内部存在塑型流动的岩浆的是()。

A.地核B.地幔C.地壳D.地表

B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三个圈层。

最外面的圈层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小,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的下面是地幔,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叫莫霍界面。

在地下80--400千米深处(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熔融状态的固体圈层,叫软流层。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下列光源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蜡烛B.灯泡C.荧火虫

一般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光源,通常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蜡烛、灯泡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4.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有()。

A.月亮B.镜面C.萤火虫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

以上选项中的物体是光源的有:

萤火虫。

月亮、镜面不是光源。

5.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A.任意物质中B.在空气中

C.在同一均匀物质中D.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

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一均匀物质中。

6.观察下图:

如果两面镜子间的夹角变小,镜子中的像会()。

A.变多B.变少C.没变化

A

镜子里像的个数:

两面镜子的夹角为90度时有3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为60度有5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为30度有9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多。

所以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子中成的像越多。

7.画报纸上有“爱科学”三个字,用滴管在“科”字上滴一滴水,并透过水滴看字,看到的是()。

A.

B.

C.

D.

根据题目所知,水滴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正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分析判断。

玻璃板上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报纸上的字处在水珠(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8.潜望镜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A.光的直射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潜望镜是两面平面镜组合到一块可以从水下观测水面的物体,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

潜望镜里有个平面镜,都与水平面成45°

的夹角,主要是为了观察方便。

9.阳光透过红色的玻璃纸后,会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

A.黑影B.白光

C.红光D.彩虹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吸收的光色决定。

阳光透过红色的玻璃纸后,红色的玻璃纸是透明的,吸收红光,白色的墙壁反射所用颜色的光,故会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红光。

10.下列不属于七色光的是()。

A.红色B.黑色C.绿色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根据对太阳光组成的认识,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其中没有黑色。

11.太阳光透过什么镜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B.凹透镜C.三棱镜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

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2.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所以A符合题意。

13.戴着蓝色眼镜的同学看到的白色瓷砖是()。

A.蓝色B.绿色C.红色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

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所以看到的白色瓷砖也是蓝色的。

14.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现象。

A.直线行进B.反射C.折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像是与实物相符,但像是倒立的。

根据对小孔成像实验的认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5.下面不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 )。

A.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到墙壁上

B.大雨过后太阳马上就出来了

C.晴朗无风的天气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

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大雨过后太阳马上就出来了、晴朗无风的天气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七色光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七色光现象。

16.下面有光物体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B.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出的光决定的。

C.物体的颜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决定的。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B.物体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早晨,太阳还没有升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平线以上时,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光亮了,这是因为()。

A.月亮所致B.太阳光的传播速度很快C.太阳已经升起,只是还被云挡着D.太阳光照在天边的云层上,形成光的反射和散射。

D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早晨,太阳还没有升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平线以上是,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光亮了,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在天边的云层上,形成光的反射和散射。

18.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十五的月亮B.闪电C.点燃的蜡烛

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闪电、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形成月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19.下列物体中,()属于是自然光源。

A.激光B.篝火C.萤火虫

激光、篝火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B.萤火虫C.拧亮的手电筒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萤火虫都是自然界的发光体,属于自然光源。

拧亮的手电筒属于人造光源。

21.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可分为()。

A.岩石圈、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幔、地壳D.地壳、地核、地幔

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中心层是地核;

中间是地幔;

外层是地壳。

从地核到地幔到地壳,温度递增,密度递增,所以温度最高的是地核,密度最大的是地核。

2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2900千米B.17千米C.3400千米

地球内部的构造十分复杂,科技家通过对于地震波的探究,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分为地壳、地幔与地核三部分。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

23.地球的圈层()依次是:

地核、地幔、地壳。

A.由里到外B.由外到里C.由近到远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地球的圈层由近到远依次是:

24.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教室里迅速躲到课桌下

B.在家里,可以钻到床下、桌下、卫生间等

C.在外面,向空旷安全处疏散

D.高层住户马上乘电梯下楼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原因主要有:

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

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当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不能乘坐电梯下楼。

2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A.黑B.红C.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反射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透过的色光。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的。

26.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大脑 

B.神经 

C.脊髓

【答案】B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本题考查神经的作用。

2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的___________引起的。

A.外部运动B.人类活动C.内部运动

【答案】C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

28.火山喷发,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而沿着的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9.我们在完成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首先做的是()。

A.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B.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C.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答案】A

【分析】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我们在完成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首先做的是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

实验时我们会看到:

有热气冒出,土豆层开始微微震动,然后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

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

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30.下面关于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尽快跑到空旷处

B.从楼上往下跳

C.躲在桌子旁边,等第一次地震波过后,迅速撤离

D.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来临时,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来不及逃生就近躲在桌子、床等比较结实的物体下面或躲入卫生间、厨房、墙角等空间较小的地方,不能都到有通气管道的地方;

从楼上往下跳,那样会有生命危险。

31.地震和火山爆发主要发生在()。

A.地壳板块边缘B.地壳板块中间C.与地壳板块没关系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由于板块交界处运动比较活跃,当板块与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就会使地球的内能释放,从而形成火山和地震。

32.()会发生地震。

A.地壳岩层在断裂时B.地壳岩层在褶皱时C.地壳岩层在平静时

地壳岩层在断裂时会发生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A选项符合题意。

33.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的神经是()。

A.感觉神经B.运动神经C.传出神经

神经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34.从脑出发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A.躯干和四肢B.头部和内脏C.头部和躯干D.头部和四肢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

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35.大脑表面像核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有利于()。

A.大脑快速地生长B.更好地保护大脑C.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

36.大脑表面像()一样。

A.苹果B.核桃C.草莓D.瓜子

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

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

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

37.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发生弯折了B.铅笔变细了C.铅笔没变化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光在真空中偏折角度最大)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从侧面看铅笔发生弯折了。

38.我们大脑的软硬程度与()差不多。

A.面包B.豆腐C.西瓜

人的整个大脑看上去就像一团核桃仁,软硬像豆腐,非常柔软。

故选:

39.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的运动B.事物的运动变化

C.事物的内部结构D.事物之间的异同

火山是由于地下的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模拟的是事物的运动变化。

40.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

A.大脑B.心脏C.脊髓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心脏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

41.神经越多的地方,皮肤的敏感性越( 

)。

A.强 

B.弱 

C.都一样

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的躯干和四肢。

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神经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是有区别的,有的敏感些,有的迟钝些。

神经越多的地方,皮肤的敏感性越强,所以A符合题意。

42.吴刚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腰椎(腰部附近脊髓)受到了严重伤害,你认为他身体的哪些部位的感觉以及行动会受到影响()。

A.脖子以下B.胸部以下C.腰部以下

由于外伤使神经损伤后,受神经支配区域的运动、感觉等均会发生障碍。

吴刚因车祸腰部脊髓受到严重伤,身体腰部以下的部位以及大小便等区域的运动、感觉就会发生严重障碍。

因此,他的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

43.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这样记载: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这是发生了()。

A.地震B.火山C.泥石流D.洪水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

当断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这样记载:

”这是发生了地震,所以A符合题意。

44.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形成的。

A.分离B.碰撞C.拉张

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的变化。

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表隆起,往往形成山脉、山峰。

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

45.地壳深处和地幔中的物体大多是________。

A.低温固体状B.高温粥状C.高温气体状

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个液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46.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层的是()

A.大气层B.地壳C.地幔D.地核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层的是地壳,所以B符合题意。

47.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A.地壳B.地幔C.地核

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所以A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地震,要求学生掌握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48.万一发生地震,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来不及跑到屋外,就尽量躲藏在靠近角落的地方。

B.跑到窗边大声呼救,等别人来救你。

C.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当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不能乘坐电梯下楼,不能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49.人类不会改变地表的活动是_______。

A.拦河筑坝B.种植庄稼C.开采矿石D.围海造田

拦河筑坝、开采矿石、围海造田都会对地表造成巨大的破坏,只有种植庄稼是人类不会改变地表的活动。

50.人脑比电脑复杂体现在()。

A.记忆能力比电脑强B.运动能力比电脑强C.创造能力比电脑强

人类的大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