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614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3.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中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章溶液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教学内容: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

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3.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4.溶液的沸点升高

5.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及其应用

6.溶液的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要求

1.掌握溶液的各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的意义及公式。

2.熟悉蒸气压、电离度和离子氛的概念。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熟悉用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应用;

掌握1级反应速率方程及药物有效期计算。

1.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等概念。

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要点,一般介绍实验活化能的概念。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阐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经验方程,一般介绍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原理和酶催化的特点。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的意义。

2.熟悉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要点;

阿仑尼乌斯经验方程的应用。

3.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原理和酶催化的特点。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了解体系和环境、状态函数及热、功和热力学能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熟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掌握运用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内能等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及二者关系,重点阐述焓的概念;

一般介绍反应进度、热力学标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及书写注意事项,利用盖斯定律、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吉布斯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一般介绍自发过程的特征、熵和混乱度;

由反应物和产物的标准熵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熵变;

重点阐述由封闭体系的标准自由能变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由反应物和产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的改变值,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估算一些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自发进行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1.掌握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内能等基本概念;

热、功和内能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焓的概念;

利用盖斯定律、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等温等压下由封闭体系的标准吉布斯能变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

由反应物和产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的改变值。

2.熟悉热力学标准状态、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及二者关系;

自发过程的特征、熵和混乱度;

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估算一些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自发进行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3.了解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及书写注意事项。

第五章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熟悉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计算

1.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写法,重点阐述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能变的关系,一般介绍多重平衡规则。

2.化学平衡的移动重点阐述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般介绍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等两方面来选择合理的生产条件及生物体系中的稳态和内稳态的区别。

1.掌握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

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写法;

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悉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能变的关系。

3.了解多重平衡规则;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选择合理的生产条件;

生物体系中的稳态和内稳态的区别。

第六章酸碱平衡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熟悉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和难溶电解质的特点;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及有关计算,了解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熟悉同离子效应的概念及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有关计算;

1.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意义、与Kw的关系及具有共轭酸碱关系的两物质Ka和Kb间的关系;

一般介绍路易斯酸碱概念。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及[H+]、[OH-]与Kw的关系。

3.弱酸弱碱电离平衡一元弱酸(碱)溶液中[H+]([OH-])的近似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多元弱酸(碱)的分步质子传递概念和[H+]([OH-])的近似计算,两性物质溶液中[H+]([OH-])的计算。

4.缓冲溶液详细讲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的机理,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缓冲体系的选择和溶液配制,一般介绍人体正常pH的维持与失控。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

Ka和Kb的意义、具有共轭酸碱关系的两物质Ka和Kb间的关系及它们与Kw的关系;

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溶液中[H+]([OH-])的计算;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的机理,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

2.熟悉缓冲体系的选择和溶液配制。

3.了解路易斯酸碱概念;

人体正常pH的维持与失控。

第七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

熟悉沉淀的生成、溶解,并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1.溶度积原理溶度积概念;

重点阐述溶度积规则及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同时沉淀、分级沉淀、沉淀溶解和沉淀转化;

一般介绍沉淀反应中的速率问题。

1.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及其与摩尔溶解度的关系;

同离子效应对摩尔溶解度的影响。

2.熟悉沉淀的生成,沉淀平衡中的盐效应,同时沉淀、分级沉淀、沉淀溶解和沉淀转化。

3.了解沉淀反应中的速率问题。

第八章氧化还原

熟悉氧化值、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熟悉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的关系;

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掌握Nernst方程式、电极电势的应用及有关计算;

了解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进行的方向。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元素氧化数的概念和确定氧化数的一般规则;

一般介绍氧化与还原的概念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2.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原电池的组成、符号和工作原理,电极电势的产生及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应用;

一般介绍常用电极,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关系。

3.氧化还原平衡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能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计算。

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溶液酸度及加入沉淀剂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一般介绍元素的电势图;

利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标准状态下歧化反应的自发性。

6.电势-pH图一般介绍电势-pH图及其应用。

1.掌握标准电极电势及其间接计算,判断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标准状态下歧化反应的自发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电池电动势的关系,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pH和沉淀剂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熟悉原电池的组成、符号和工作原理;

常用电极;

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关系;

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关系;

3.了解电势-pH图及其应用。

第九章原子结构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基本特点,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规则;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和主族元素及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玻尔的氢原子模型玻尔模型建立的基础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2.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假设、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及其解。

量子数与轨道数,波函数的的角度分布、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径向分布图及电子云图。

3.多电子原子结构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及多电子原子中的能级交错,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则。

4.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周期与族、周期表的分区。

5.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的电离能、原子的电子亲合能及元素电负性在同一周期和同一族中的变化规律。

1.掌握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和s、p、d原子轨道的形状;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周期与电子层,各周期元素数与相应能级组轨道数,族与价电子数。

2.熟悉波函数和轨道,核外空间某点电子出现的概率和概率密度,量子数及其取值范围和物理意义,量子数与轨道数;

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及其极大值数;

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及其造成的能级交错;

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在同一周期和同一族中的变化规律。

3.了解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电子衍射实验和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波动方程及其解。

第十章分子结构

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熟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共价键的类型;

熟悉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以sp、sp2和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的空间构型;

掌握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概念,并说明其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1.离子键离子键的成键条件和特点及离子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

离子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

2.共价键经典路易斯学说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重点阐述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

3.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分子的磁性和极性。

4.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和氢键(分子内和分子间)。

5.离子极化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影响离子极化作用和变形性的因素及离子极化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6.晶体结构晶体的宏观特性及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1.掌握离子键的成键条件和特点;

杂化轨道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2.熟悉离子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

离子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

晶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3.了解分子的磁性和极性;

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影响离子极化作用和变形性的因素及离子极化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晶体的宏观特性及晶体的微观结构。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有关基本概念,能对简单配合物按化学式命名,或按名称写出化学式;

熟悉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

熟悉溶液中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熟悉螯合物的概念及其特殊稳定性以及配合物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

1.配合物的组成、命名中心原子、配位体和配位原子、配位键和配位数,配位单元的书写与命名、内界与外界、单齿配体与多齿配体。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配位平衡配位平衡常数,重点阐述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及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配位平衡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4.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及常见的配合物药物。

1.掌握配位平衡的基本计算技能,同类型和不同类型配合物相对稳定性的比较;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配位平衡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2.熟悉中心原子、配位体和配位原子、配位键和配位数,配位单元的书写与命名,内界与外界,单齿配体与多齿配体;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中心原子价层轨道的杂化类型和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内/外轨型配合物的磁性和相对稳定性;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3.了解螯合物和生物体内的大分子配位体。

第十二章非金属元素

熟悉卤素、氧、硫、氮、磷、碳、硅、硼元素的单质或重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

熟悉药典中常见阴离子的一般性质及鉴别反应;

了解含非金属元素的常见药物。

1.卤素介绍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卤素的氢化物及氢卤酸、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卤素离子的分离鉴定及无机含氧酸的性质与结构,一般介绍卤化物及卤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2.氧族元素氧族元素的通性;

氧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氧族元素离子的分离及鉴定,一般介绍硒及其衍生物及氧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3.氮和磷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氮磷元素离子的分离及鉴定,一般介绍氮磷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应药物、无机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

4.碳、硅、硼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通性、碳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硼及其化合物、碳、硅、硼元素离子的鉴定,一般介绍碳、硅、硼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和相关药物。

1.掌握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的通性。

2.熟悉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卤素的氢化物及氢卤酸、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卤素离子的分离鉴定及无机含氧酸的性质与结构;

氧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氧族元素离子的分离及鉴定;

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氮磷元素离子的分离及鉴定;

碳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硼及其化合物、碳、硅、硼元素离子的鉴定;

3.了解卤化物、拟卤素;

卤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硒及其衍生物;

氧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氮磷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应药物;

无机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

碳、硅、硼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和相关药物。

第十三章金属元素

了解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铝和砷分族元素的单质或重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

了解含金属元素的常见药物。

1.碱金属碱金属的通性、碱金属单质、碱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碱金属盐,一般介绍碱金属配合物,钠、钾离子鉴定,钠和钾的生物学效应。

2.碱土金属碱土金属的通性、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盐类、镁、钙、钡离子的鉴定,一般介绍钙、镁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3.铝和砷分族铝及其化合物,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铝、砷、锑、铋离子的鉴定,一般介绍铝和砷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常用药物。

1.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通性;

铝、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

2.熟悉碱金属单质、碱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碱金属盐;

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盐类、镁、钙、钡离子的鉴定;

铝、砷、锑、铋离子的鉴定。

3.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其分类,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碱金属配合物,钠、钾离子鉴定,钠和钾的生物学效应;

钙、镁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铝和砷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常用药物。

第十四章过渡元素

了解过渡元素通性,并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

熟悉常见阳离子的一般性质及鉴别反应。

1.过渡元素的通性过渡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征,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变化特征,一般介绍过渡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2.铬和锰铬和锰的基本情况、性质、用途及铬、锰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3.铁和铂铁及其化合物,铁(Ⅱ、Ⅲ)离子的鉴定,铁元素的生物学效应,铂及其化合物,铂类配合物的抗癌药物。

4.铜、锌、汞一般介绍铜、锌、汞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铜、锌、汞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1.掌握过渡元素的通性;

铬、锰、铜、锌、汞的重要化合物。

2.熟悉过渡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征,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变化特征,过渡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铬、锰离子的鉴定;

铜、锌、汞离子的鉴定。

3.了解过渡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铬和锰的基本情况、性质、用途及铬、锰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铂及其化合物,铂类配合物的抗癌药物;

铜、锌、汞单质的性质及用途,铜、锌、汞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

由药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

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

实验分组(25人/实验室),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

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四考核办法: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

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溶液

5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6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五章

化学平衡

4

第六章

酸碱平衡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

原子结构

第十章

分子结构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第十二章

非金属元素

第十三章

金属元素

第十四章

过渡元素

合计

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