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64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适宜技术25项Word格式.docx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常用的罐具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

治疗疾病咳嗽拔罐疗法、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拔罐禁忌症拔罐时间不宜长。

前心、眼部、溃疡处、刀伤处不可以拔罐。

中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有出血倾向、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极度衰弱、过度疲劳、饥饿状态、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皮肤破损、皮肤高度过敏、外伤骨折局部、孕妇腰骶部及穴位敏感部位等。

酒后、剧烈运动后不宜拔。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人视情况慎用。

4、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治疗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

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

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

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禁忌症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5、耳穴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

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

耳穴治疗疾病恶心、呕吐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呃逆腹泻肠胀气消化不良等等一系列病症。

耳穴禁忌症严重心脏病者不宜采用,更不宜强刺激。

外耳有明显炎症或病变,如冻疮破溃、感染、溃疡及湿疹等,应暂停治疗。

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或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用较强烈的穴位刺激方式(如割治、放血等)和过强的毫针手法。

妇女怀孕期间宜慎用耳针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则禁用耳针。

耳穴使用方法①毫针法②皮内针法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

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

⑥敷贴法:

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

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

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

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

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6、放血

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刺方法缓刺,速刺,挑刺,围刺,密刺。

治疗疾病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小儿咽痛。

注意事项首先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

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

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

1~3次为一疗程。

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

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7、艾灸

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

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等症。

艾灸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

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艾灸使用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

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等。

艾灸的禁忌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足浴

足浴是利用药力和热力的协同作用而发挥效用的。

药液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稍冷即应调换药液。

浴后,应立即擦干脚部的水,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足浴可以促进人体脚部血液循环,达到改善脚部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养生美容、增加抵抗力。

足浴禁忌症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

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严重心脏病患者;

脑溢血未治愈者;

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

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

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

严重血栓患者;

心脏病患者;

孕妇;

小孩(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

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9、中药涂擦

中医将中药制成水剂或药酒涂擦止痛、止痒、治疗皮肤病等

适应症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疮疡、肿痛等

禁忌症有皮疹、开放性伤口及感染性病灶者;

年龄过大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者;

对酒精及中药液中任一药物过敏者。

10、牵引

康复方法之一。

用特制的牵弓滞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

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

牵引禁忌症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颈椎骨质有破坏者、颈椎骨折脱位者、拟施行手术者、枕颈或寰枢椎不稳者,炎症全身急性炎症或伴有咽喉部各种炎症的患者慎用。

11、熏洗

是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降温时再洗)。

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熏洗法分为手熏洗法、足熏洗法、眼睛熏洗法、坐浴熏洗法。

常见病的熏洗治疗有霉菌性阴道炎、脚气、踝关节扭伤、骨折后遗症、冻疮。

熏洗的禁忌证有;

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重症高血压、严重肾病、主动脉瘤、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熏,恶性肿瘤、脓已局限的病灶禁用熏洗疗法。

妇女妊娠期和月经期,不宜进行熏洗;

尤其是坐浴法。

饱食、饥饿、大汗以及过度疲劳时,不宜进行熏洗疗法。

12、穴位注射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证大部分可以用本法治疗。

目前已运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神经,精神等临床各科。

实践证明,许多疾病用水针疗法可以获得痊愈,有些疾病用此法配合其他治疗,有缩短病程的功效。

用于各种类型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软组织扭伤及挫伤、坐骨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肝炎、神经衰弱、催产、过敏性皮肤病。

一般有针刺治疗适应证者亦可选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④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腹膜炎、肠梗阻等。

以上情况,都不宜使用饮食疗法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

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⑤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

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⑥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2] 

⑦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以免引起流产。

禁忌证有a.妇女妊娠期,禁刺腰腹部及引起强烈反应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

有流产史的孕妇忌针。

b.神阙、乳中穴及婴儿头部、幼儿囟门部位禁针。

c.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或应用肝素者)应禁针。

13、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治疗的疾病腱鞘炎、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非脑源性的)、手术损伤后遗症、病理性损伤后遗症、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各种因软组织粘连、挛缩、结疤而引起四肢躯干各处的一些顽固性疼痛、部分骨刺、滑囊炎、四肢躯干因损伤而引起的后遗症、骨化性肌炎初期(包括肌肉韧带钙化)

禁忌症smv大连建国医院a.诊断不明确以及不能合作者。

smv大连建国医院b.医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者。

smv大连建国医院c.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者smv大连建国医院d.有严重内脏病发作期患者。

smv大连建国医院e.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

smv大连建国医院f.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smv大连建国医院g.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smv大连建国医院h.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14、拔罐刺络

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分类a.局部扣刺拔罐:

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b.穴位叩刺拔罐:

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c.循经叩刺拔罐:

取疾病与脏腑络属相关的经络或循行经过病处的经络为主进行叩刺拔罐。

叩刺及拔罐的顺序应同经脉的循行路线相一致。

禁忌症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15、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之一。

因使用梅花针进行刺激而名。

即用梅花针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临床操作时,选定适宜针具和刺激部位予以消毒后,手持针柄以腕力进行弹扣或使滚筒来回滚动,先轻后重,着力均匀,由上而下,自内向外,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有微量出血为止。

每日或间日一次,7-15次为一疗程。

常用于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痛经、近视、神经性皮炎等。

适用于神经衰弱,脱发,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胃肠疾患,皮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以及年老、体弱、小儿精神紧张、惧怕针刺者,均可用本法治疗。

禁忌症有感染、溃疡、烧伤等的皮肤区域不宜叩刺。

方法及内容1.患者取坐或卧位。

暴露针刺部位,用75%乙醇消毒,术者以右拇、中、无名指握针柄,示指伸直压在针柄上,运用手腕的弹力叩刺,针接触皮肤后立即弹起,要求用力均匀,握针要稳。

2.一般先叩刺脊柱两侧(作为常规治疗部位),从颈椎至骶尾椎,每侧叩刺2-3行,行间距1-1.5cm,每行叩刺2-3遍,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叩刺病灶局部或有关穴位、经络。

叩针方向一般由上至下、由内向外进行。

3.刺激手法分轻、中、重三种,面部、老弱、妇儿、虚证用轻刺激;

痛点、慢性皮肤病局部病灶、实症用重刺激;

一般情况用中等刺激。

4.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16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治疗前检查针具,凡针面不平整、针尖有毛钩、锈钝者均不可用。

2.叩刺时针尖要垂直、避免斜、钩、挑等,以减少患者疼痛。

初次治疗患者宜予轻叩刺。

3.针后如皮肤有过敏样丘疹,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消退后可继续治疗。

4.重刺有出血者,先用干棉球将渗血擦净.

16、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操作方法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

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

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

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

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

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

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

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

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

也可以单捏不提。

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

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

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

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

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

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

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

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

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

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

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适应禁忌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

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之一。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17、小儿推拿疗法

用推拿防治某些小儿病证的方法。

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的特点,故小儿推拿也有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

手法应轻快柔和,常用的有推法、揉法、捏脊法和推脊法。

常用穴位有脾土穴、大肠穴、板门穴、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七节穴、龟尾穴、丹田穴等。

对腹泻、疳积、外感发热、小儿麻痹症及脱肛等病证的防治效果较好。

用于5岁以下小儿适宜,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常用手法1.推法:

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图2)。

2.揉法:

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图3)。

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3.捏脊法;

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图4)。

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

4.推脊法:

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

此法适用于高热。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脾土穴;

拇指罗纹面;

腹泻、呕吐;

用推法,推200~500次;

大肠穴;

自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成一直线;

食积、腹泻;

用推法,推100~300次;

板门穴;

大鱼际隆起处;

胸闷、呕吐、食积腹满、食欲不振;

用推法或揉法,50~200次;

三关穴;

前臂桡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外感怕冷无汗、营养不良;

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肘部,推200~500次;

六腑穴;

前臂尺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发热、多汗,虚证忌用;

用推法,自肘部向下推至腕部,推100~500次;

天河水穴;

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直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身热烦躁,外感发热;

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肘弯处,推100~500次;

七节穴;

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直线;

腹泻、痢疾、食积腹胀、肠热便秘;

用推法,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均可,推200~500次;

龟尾穴;

尾椎骨处;

腹泻、脱肛、便秘;

用揉法,揉300~600次;

丹田穴;

脐下2寸;

少腹痛、遗尿、脱肛、小便赤少;

用摩法或揉法,操作3~5分钟

18、中药蜡疗

1、蜡疗是一种利用加热的蜡敷在患部,或将患部浸入蜡液中的理疗方法。

”蜂蜡热容量大,导热率低,能阻止热的传导;

散热慢,气体和水分不易消失。

蜡疗时,其保温时间长达1小时以上。

蜡具有可塑性,能密贴于体表,还可加入一些其他药物协同进行治疗。

此外蜡中的有效成分,还有促进创面的上皮再生的作用。

现代蜡疗技术是把中药与蜡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加强细胞膜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使皮肤柔软并富有弹性,能改善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的生长,有利于创面溃疡和骨折的愈合,还具有镇痛解痉作用。

2作用消除肿胀、加深温热作用、松解粘连,软化瘢痕。

蜂蜡中的化学成分能刺激上皮组织生长,有利于皮肤表浅溃疡和创伤的愈合。

特别注意的是此处是蜂蜡不是石蜡,因为石蜡是化学提炼出来的,用的久了对人体是有伤害的,造成皮肤过敏、红肿、黑色素沉淀等等。

3、蜡疗的应用蜡疗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软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等一些肌肉韧带的慢性损伤更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变和粘连,并可反复发作。

通过蜡疗,可使局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加,减轻肿胀,消除疼痛,治愈率可达100%。

蜡疗在疤痕粘连中的应用。

蜡疗可促进上皮组织生长,软化疤痕组织,并恢复皮肤弹性。

蜡疗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

近年来,骨折病人多采用手术疗法,如术后早期适当应用蜡疗,能加快血液回流,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蜡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早期利用蜡疗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

蜡疗在关节炎中的应用。

蜡疗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4、特点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

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

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

标本兼治、对一些病情严重,病程长的疑难症有专用内服药物,可达标本同治之功效。

适应症状于肌肉、韧带、肌腱的扭挫伤,手术后粘连、瘢痕、烧伤、冻伤后遗症、腱鞘炎、滑囊炎、神经痛、肌炎、胃肠炎、各种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皮肤粗糙、精神萎靡等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5、蜡疗美容蜡疗美容是一种融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于一体的美容术。

所用美容蜡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在石蜡中加入含有多种动、植物活性成分的蜂蜡和一些与皮肤结构相似的小分子的磷脂、脂肪酸、固醇类、羊毛脂衍生物和柔韧滋润皮肤的水杨酸甲脂等而制成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是一些化妆品所不能比拟的美容。

先行软化肌肤角质层,再通过热传导渗透,向皮肤深层补充各种营养成分和水分,促进细胞更新,紧肤去皱,恢复皮肤弹性,高薄透的蜡脂膜留在皮肤表面还起到隔离和屏障外部污染的作用。

19、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用一些中草药或其他传热的物体,加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人体一定的部位上,作来回往返或旋转的移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葱熨法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取葱白150-250克,切碎,然后杵烂,并立即放火锅中炒热。

热度应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准,然后取出敷于施治部位上。

冷却后,可再炒热继续熨烙,如此反复2-3次。

葱熨疗法适用于跌打损伤后的陈旧性外伤疼痛、气滞血瘀,以及因受寒而引起的小便不畅、慢性膀胱炎、产后腰腿痛等疾病。

跌打损伤致肿胀疼痛等应用本法时,需在受伤24小时以后再行葱熨。

刚刚发生损伤时,不宜应用此法。

对于跌打损伤后瘀积不散,甚至血瘀化热,出现脓肿、全身发热比较明显的病人,也不适用葱熨。

麸熨法用麦麸或棉籽壳500克炒热,也可加入苍术50克、木香50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再炒l-2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