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55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娄底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又称秦末农民战争,地点大泽乡,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的农民起义。

  10.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赤壁之战的影响;

根本原因则是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基本处于均势状态。

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定国号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形势图(位置、都城)

  11.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北方人口南迁经历了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三次高潮)

  12.随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度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14.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15.“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

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

他还整治吏治,严格执法。

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713~741年)。

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6.唐与吐蕃的交往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

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③821年,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17.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辽(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西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史称西夏)、金(完颜阿骨打做了女真族首领后,率从抗辽,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1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两宋时,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即经济重心南移。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

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

②“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出现了占城稻和棉花由南往北、小麦由北往南推广的现象。

③纺织业:

民间丝织专业户;

苏州、杭州、成都官营织锦院;

棉纺织业南方逐渐普及。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商标。

④陶瓷业:

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⑤采煤业:

采煤技术领先世界,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⑥造船业:

宋朝造船业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海船装有指南针。

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⑦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⑧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宋代城市,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

⑨城市周围出现的集市,逐步发展为市镇。

  19.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20.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①元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②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③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1.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制度。

③八股取士。

  22.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①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②康乾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3.清朝疆域图

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包南沙群岛。

  24.司母戊鼎图

它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25.东汉的《九章算术》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是当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26.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比欧洲早1100年。

  27.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所处朝代及主要医学成就

华佗:

东汉名医,精通炙和外科手术,他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张仲景:

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写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李时珍:

是明朝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该书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28.《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者及著作类别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在第一部内容完整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宋应星编写的,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9.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及图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秦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0.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1.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像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3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①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轻视。

②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不义战争。

③道家学派的代表是庄子,他鄙夷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权力集中,以法治国。

⑤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强调战前做好准备。

  33.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

  34.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杰出的代表。

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圣——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琵琶行》(唐朝时他的作品最多)

  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李清照是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如梦令·

昨夜雨蔬风骤》;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明清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思想性和文学性最高)

  35.《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价《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36.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古代书法:

东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标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兰亭序》,它号称天下行书第一。

唐朝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张旭(“草圣”)、怀素的草书。

  古代绘画: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稀有的珍品。

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初画家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

盛唐画家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吴带当风”,被后人尊为“画圣”。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元朝的赵孟fǔ是当时的画坛领袖,《秋郊饮马图》。

明朝徐渭创泼墨花卉,《墨葡萄》。

清朝郑板桥的画以竹、兰最负盛名。

  古代雕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

北朝时,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艺术的最高成就。

隋唐时期的敦煌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是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理解篇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

  主要内容:

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推行县制。

  影响: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的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

①实行官吏奉禄制,严惩贪污。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遣唐使:

日本、大食、天竺、新罗等国派遣使节来唐朝。

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大食派使节来唐达30多次。

  玄奘西游:

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印度)取经,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他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六渡东海,双目失明,历尽艰辛到达日本。

他不仅学问高深,而且为弘扬中华文明和佛教文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

明成祖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②目的:

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③时间:

1405~1433年。

④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⑤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⑥影响:

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6.戚继光抗倭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

  16世纪,明政府派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倭寇是指日本海盗。

戚继光先平荡了浙江倭寇,接着又与俞大猷共同平定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7.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

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

  8.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运用篇

  1.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第一、政治方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揽大权。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合称“三公”。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第二、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第三、文化方面,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第四、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第五、民族关系方面,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

  2.汉武帝的大一统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和削夺列侯爵位,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②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统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③军事上,反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3.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什么叫“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外交往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内容:

(1)政治方面:

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所以政治清明。

②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权力。

③合并州县,精简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2)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3)教育方面:

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发展教育。

  评论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哪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处理好君与民的舟水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以民为本的思想。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实行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

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教育。

实行民族开明政策,有“天可汗”尊称。

对外关系实行开放政策。

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局面。

  4.“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表现: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

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的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

  解读:

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将缴获英美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虎门销烟图

  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1840年6月,英国船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圆明园残迹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最多)

  5.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①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迎战。

②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冲向敌舰的吉野号,壮烈殉国。

  7.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美、日、德、法、意、奥)发动侵华战争。

  8.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洋务派。

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同等为代表。

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福州船政局(最大的造船厂)等。

70年代,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最大的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9.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及其人物像

主要革命活动:

①建立兴中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

②建立中国同明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③提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组织成立中华民国,制定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1912年。

  10.1911年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①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中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②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④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2.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运动的斗争,它的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③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④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3.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凯为党表。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恽代英任教官。

  1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重要战役:

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在湖北取得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

  1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6.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

时间:

1927年8月1日。

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17.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8.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①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被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后来又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19.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1年,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0.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21.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中共“七大”:

1945年4~6月,在延安召开。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选举产生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22.重庆谈判双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签定的文献

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陪同下,飞达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进行谈判。

签订了《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4.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及示意图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称为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

①1948年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②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

③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示意图。

  25.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著名企业

张謇(jiǎn)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26.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

  27.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詹天佑:

铁路公程师。

在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路轨,这是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

化学家。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

他主持生产亚洲第一批纯碱,注册商标为“红三角”。

  28.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用以抵御外国的侵略。

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译述《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去探索西学,救亡图存。

《天演论》宣传的进化论成为当时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理论根据。

  29.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1905年。

  30.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文艺成就

鲁迅:

著有《呐喊》《彷徨》等小说集,其中《阿Q正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徐悲鸿:

《奔马》融会中西画技,独具一格。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战后,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2.中日《马关条约》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