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64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

11.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2

11.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2

11.4.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12

11.5.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13

12.改良土填筑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3

12.1.注意事项13

12.2.防治及措施14

1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5

13.1.注意事项15

13.2.主要防治措施16

14.路基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7

14.1.现象17

14.2.原因分析17

14.3.防治措施17

15.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0

15.1.注意事项20

15.2.技术措施21

15.3.质量控制措施21

第二篇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23

1.人工挖孔安全技术措施23

1.1.防坍塌安全技术措施23

1.2.孔内通风安全措施23

1.3.孔内防落物措施23

1.4.挖孔桩混凝土浇注不震捣23

2.钻孔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23

2.1.坍孔23

2.2.钻孔偏斜24

2.3.掉钻落物25

2.4.糊钻和埋钻25

2.5.扩孔和缩孔25

2.6.梅花孔(或十字孔)26

2.7.卡锥26

2.8.外杆折断27

2.9.钻孔漏浆27

3.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28

3.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28

3.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28

3.3.灌注过程中坍孔29

3.4.导管拨空、掉管29

3.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29

3.6.灌注高度不够30

4.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30

4.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30

4.2.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

30

4.3.滑丝与断丝31

4.4.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31

4.5.波纹管漏浆堵管32

4.6.张拉钢绞线延伸率偏差过大32

4.7.预应力损失过大33

4.8.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密实33

4.9.预应力孔道灌不进浆34

5.钢筋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34

5.1.钢筋的除锈34

5.2.钢筋的调直34

5.3.钢筋的切割34

5.4.钢筋的弯曲成型35

6.钢筋的连接接头35

6.1.接头形式35

6.2.电弧焊接接头36

6.3.钢筋闪光对焊37

7.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8

7.1.蜂窝38

7.2.麻面38

7.3.孔洞39

7.4.露筋39

7.5.缝隙、夹层40

7.6.缺棱掉角40

7.7.表面不平整41

7.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41

7.9.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致42

7.10.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42

7.11.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43

7.12.混凝土跑模或胀模43

8.桥梁墩帽或其它结构物各中予埋件遗漏43

8.1.现象43

8.2.原因分析43

8.3.防止措施43

第三篇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44

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施工通病44

1.1.施工通病44

1.2.预防及处理办法44

2.洞门施工通病44

2.1.洞门施工通病44

2.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44

2.3.预防及处理办法44

2.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45

2.5.预防及处理办法45

3.开挖施工通病45

3.1.开挖施工通病45

3.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45

3.3.预防及处理方法45

3.4.塌方原因分析46

3.5.预防及处理方法46

4.初期支护施工通病46

4.1.初期支护施工通病46

4.2.喷射混凝土病因分析46

4.3.预防及处理办法46

4.4.锚杆施工病因分析46

4.5.预防及处理办法47

4.6.拱架施工病因分析47

4.7.预防及处理办法47

5.衬砌施工通病47

5.1.衬砌施工通病47

5.2.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47

5.3.预防及处理办法47

5.4.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48

5.5.预防及处理办法48

5.6.衬砌厚度不够病因分析48

5.7.预防及处理办法48

5.8.衬砌渗漏水病因分析48

5.9.预防及处理办法49

5.10.衬砌开裂病因分析49

5.11.预防及处理办法49

5.12.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病因分析50

5.13.预防及处理办法50

5.14.排水沟排水不畅病因分析50

5.15.预防及处理办法50

 

第一篇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1.换填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现象

换土后的地基,经夯击、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1.2.原因分析

⑴.换土用的土料不纯;

⑵.分层虚铺厚度过大;

⑶.土料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⑷.机具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能达到有效影响深度。

1.3.防治措施

◆1.3.1.土料要求

1.3.1.1.素土地基

土料一般以粉土或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粘土为宜,不应采用地表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质土、膨胀土及杂填土。

1.3.1.2.灰土地基

土料应尽量采用就地基槽中挖出的土,凡有机质含量不大的粘性土,都可用作为灰土的土料,但不应采用地表耕植土。

土料应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

石灰必须经消解3~4d后方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mm,且不能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灰、土配合比(体积比)一般为2:

8或3:

7,拌和均匀后铺入基坑(槽)内。

1.3.1.3.砂垫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地基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卵石或碎石,以及石屑、煤渣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如采用细砂,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卵石或碎石。

砂石材料不能含有草根、垃圾等杂质。

◆1.3.2.含水量要求

⑴.素土地基必须采用最佳含水量;

⑵.灰土经拌和后,如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晾干或洒水润湿。

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其方法为:

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

此时灰土基本上接近最佳含水量;

⑶.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可按所采用的捣实方法,分别选用最佳含水量;

⑷.掌握分层虚铺厚度,必须按所使用机具来确定

2.塑料排水板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1.现象

施工中塑料板与钢靴脱开,塑料板通道堵塞。

2.2.原因分析

⑴.插板沉管时遇到硬物;

⑵.塑料板与钢靴未连接牢固;

⑶.排水孔道细小水流阻力系数大,造成较大的水头损失,滤水膜透水阻力随时间迅速增长,很快失去滤水作用;

⑷.插板机件可靠性差;

⑸.钢靴发生问题,起不到遮盖作用,泥砂进入空心套管内发生堵塞。

2.3.防治措施

⑴.遇到硬物及管道等,应予以清除,或移位沉管;

⑵.与钢靴连接要精心操作,无误后方可施工;

⑶.改进塑料板锚固方式;

⑷.通道被堵时应重新插板。

3.强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现象

夯击过程中地面出现隆起和翻浆现象。

3.2.原因分析

⑴.夯点选择不合适,使夯击压缩变形的扩散角重叠;

⑵.夯击有侧向挤出现象;

⑶.夯击后间歇时间短,空隙水压力未完全消散;

⑷.有的土质夯击数过多易出现翻浆(橡皮土);

⑸.雨期施工或土质含水量超过一定量时(一般为20%内),夯坑周围出现隆起及夯点有翻浆的现象。

3.3.防治措施

⑴.调整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使之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为准(视不同的土层、不同机具等确定);

⑵.施工前要进行试夯确定:

各夯点相互干扰的数据;

各夯点压缩变形的扩散角;

各夯点达到要求效果的遍数;

每夯一遍空隙水压力消散完的间歇时间;

⑶.根据不同土层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连夯或间夯等);

⑷.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垫层,以利空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

⑸.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空隙水的消散时间。

4.碎石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碎石桩加固地基成桩偏斜,达不到设计深度

◆4.1.1.现象

成桩未能达到设计标高,桩体偏斜过大。

◆4.1.2.原因分析

⑴.遇到地下物如大孤石、大块混凝土、老房基及各种管道等;

⑵.遇到干硬粘土或硬夹层(如砂、卵石层);

⑶.遇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接处,造成桩尖向软弱土方向滑移;

⑷.桩工机械底座放置的地面不平、不实,沉陷不均匀,使桩机本身倾斜;

⑸.钢套管弯曲过大,稳管时又未校正。

◆4.1.3.防治措施

⑴.施工前地面应平整压实(一般要求地面承载力为100~150kN/m2),或垫砂卵石、碎石、灰土及路基箱等,因地制宜选用;

⑵.施工前选用合格的钢桩管,稳桩管要双向校正(成90o角,用锤球或经纬仪),控制垂直度不大于1%;

⑶.放桩位点时,先用钎探找出地下物的埋置深度,挖坑应分层回填夯实(钎长1~1.5m),非桩位点可不作处理;

⑷.遇有硬粘土或硬夹层,可先成孔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沉管,或边振沉边注水,以满足设计深度;

⑸.遇到地层软硬交接处沉降不等或滑移时,应与设计单位研究,采取缩短桩长、加密桩数的办法。

4.2.碎石桩加固地基桩身缩颈

◆4.2.1.现象

成形后的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

◆4.2.2.原因分析

⑴.原状土含饱和水再加上施工注水润滑,经振动产生流塑状,瞬间形成高空隙水压力,使局部桩体挤成缩颈;

⑵.地下水位与其上土层结合处,易产生缩颈;

⑶.流动状态的淤泥质土,因钢套管受较强振动,也易产生缩颈;

⑷.桩间距过小,互相挤压形成缩颈。

◆4.2.3.预防措施

⑴.要详细研究地质报告,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⑵.每根桩用浮漂观测法,找出缩颈部位,计算出桩径,便于采取补救措施;

⑶.套管中应保持足够的灌石量,至少有2m高的石料(用敲击桩管确定管中石料部位);

⑷.采用跳打法克服桩相互挤压现象。

◆4.2.4.治理方法

⑴.控制拔管速度,一般为0.8~1.5m/min(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拔管速度)。

要求每拔0.5~1.0m暂停拔管,原地振动10~30s,反复进行,直至拔出地面。

⑵.用反插法来克服缩颈。

可分为:

①.局部反插:

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多往下插入1m;

②.全部反插:

开始从桩端至桩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m,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m反插0.5m,直至拔出地面。

⑶.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①.局部复打:

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同样超深1m;

②.全复打:

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4.3.碎石桩加固地基灌量不足

◆4.3.1.现象

碎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灌量。

◆4.3.2.原因分析

⑴.同“桩身缩颈”的原因分析;

⑵.开始拔管有一段距离,活瓣被粘土抱着张不开;

孔隙被流塑土或淤泥所填充;

或活瓣开口不大,碎石不能顺利流出;

⑶.碎石不规格,石料间摩阻较大,造成出料困难。

◆4.3.3.预防措施

⑴.同“桩身缩颈”的预防措施

(1)、

(2)、(3);

⑵.严格控制碎石规格,一般粒径为0.5~3cm,含泥量小于5%;

⑶.确定实际灌量的充盈系数,按规范为K=1.1~1.3(根据不同地质选用;

⑷.调节加大沉箱的振动频率,减小碎石间摩擦,加速石料顺利流出管外。

◆4.3.4.治理方法

⑴.同“桩身缩颈”的治理方法

(1)、

(2)、(3);

⑵.用混凝土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石量;

⑶.灌料时注入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的泵压,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4.4.碎石桩加固地基密实度差

◆4.4.1.现象

碎石挤密桩经过测试,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4.4.2.原因分析

⑴.土层过软或地下水位较高呈流塑状,桩间土承载力增长达不到设计要求;

⑵.碎石灌量小于设计灌量;

⑶.产生局部缩颈或断桩现象;

⑷.表层加固效果差,主要是上部覆盖压力小,土体加固时产生纵向变形。

◆4.4.3.防治措施

⑴.认真分析地质报告,找出不密实的原因,以确定补救措施;

⑵.用加密桩的办法减小桩间距,一般为2.5d~3d(d为桩径或边长),采用梅花式布桩(等边三角形布桩),每平方米范围内应有一根碎石桩;

⑶.控制拔管速度,“桩身缩颈”的治理方法

(1);

控制桩管贯入速度以增加对土层预振动;

⑷.控制碎石的含泥量在5%以内,不得有有机物质掺人;

⑸.控制施工注水量(在灌料时注少量水,拔管时停止注水),或采用不注水而加大沉桩机激振力的办法;

⑹遵守成孔挤密程序,先外围后里圈,并间隔进行(跳打法)。

5.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1.现象

搅拌施工中有抱钻或冒浆出现。

5.2.原因分析

⑴.工艺选择不适当;

⑵.加固土层中的粘土层(特别是硬粘土层)或夹层,是设计拌和工艺的关键问题,因这类粘土颗粒之间粘结力强,不易拌和均匀,搅拌过程中易产生抱钻现象;

⑶.有些土层虽不是粘土,也容易搅拌均匀,但由于其上覆盖压力较大,持浆能力差,易出现冒浆现象。

5.3.防治措施

⑴.选择适合不同土层的不同工艺,如遇较硬土层及较密实的粉质粘土,可采用以下拌和工艺:

输水搅动一输浆拌和一搅拌;

⑵.搅拌机沉入前,桩位处要注水,使搅拌头表面湿润;

地表为软粘土时,还可掺加适量砂子,改变土中粘度,防止土抱搅拌头;

⑶.在搅拌、输浆、拌和过程中,要随时记录孔口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硬层情况、注水深度、冒水、冒浆情况及外出土量等);

⑷.由于在输浆过程中土体持浆能力的影响出现冒浆,使实际输浆量小于设计量,这时应采用“输水搅拌一输浆拌和一搅拌”工艺,并将搅拌转速提高到50r/min,钻进速度降到1m/min,可使拌和均匀,减小冒浆。

6.路基填筑不密实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1.土路基碾压不密实

◆6.1.1.病例

在碾压过程中,出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松软现象,表层起皮,象“橡皮土”,不能压实,严重时土体液化泌水。

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的水份更往上积聚,“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6.1.2.防治措施

发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找出发生弹簧土原因,积水不排除,带泥水回填,回填土含水量偏大;

淤泥不清除;

土料中含杂物较多。

土中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3%等,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⑴.因地下水位高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挖深沟截断地下水;

处理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土体含水量。

如工期允许也可采用晾晒后再进行碾压;

⑵.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的排水沟、排出积水、疏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换土,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量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坑)吸收水份。

要连续作业,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边坡防护及时跟上;

⑶.土路床填土前要清除干净地面杂草,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用人工捡出,对土中挟带的大混凝土块、石块等要捡出,禁止使用带有垃圾,有机物质的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的话可进行晾晒,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回填进行碾压密实,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⑷.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池塘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

⑸.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土时利用轻型井点可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再停止降水,拆除井点。

无论是粘性土,还是粉质土,都不能一次性填筑过高,填筑过高也易引起弹簧。

6.2.土路床干燥碾压不密实

◆6.2.1.现象

含水量太小,粉质土颗粒松散,粘性土结硬块。

◆6.2.2.防治措施

当土路床干燥时,应进行洒水湿润,直至路床土层0-30cm全部湿润,待含水量合适后再碾压密实。

7.路基超厚填筑与倾斜碾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带水回填均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7.1.超厚回填

◆7.1.1.现象

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

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柏填平。

◆7.1.2.危害

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7.1.3.原因分析:

⑴.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⑵.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⑶.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7.1.4.治理方法:

⑴.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入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⑵.要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

⑶.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

惩戒有意偷工者。

7.2.倾斜碾压

◆7.2.1.现象

在填筑段内随高就低,使碾轮爬坡碾压。

◆7.2.2.原因分析

在填筑段那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内填筑高度不一,使碾轮在帶有纵坡的状态下碾压。

◆7.2.3.危害

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

◆7.2.4.治理方法

⑴.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入员和操作人员了解规范压实的意义;

⑵.要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碾压按照有关规定及试验段参数进行碾压施工。

8.高填土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8.1.现象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

8.2.原因分析

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施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

8.3.防治措施

⑴.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⑵.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⑶.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

⑷.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

⑸.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⑹.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9.路肩、边坡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9.1.路肩、边坡的作用及质量要求

路肩的作用是保护路基稳定和路面完整,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加固,可以保护路肩的稳定,防止水侵蚀路基。

要求路肩要碾压密实,横坡适度,边缘顺直平整。

不允许出现积水、沉陷等问题。

由于路肩是道路的备用通行空间。

因此,不允许有堆积物。

边坡要求坡面平整、坚实、稳定,不允许边坡出现冲沟、缺口、及坍陷等现象。

9.2.路肩、边坡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9.2.1.路肩、边坡松软

9.2.1.1.现象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撤。

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

9.2.1.2.原因分析

⑴.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⑵.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松土填垫路肩,又不经压实;

⑶.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9.2.1.3.危害

⑴.路肩松软,会危及路面边缘结构的稳定性,路面易造成掰边损毁;

⑵.路肩松软,会使走在路肩上的机动车轮下陷。

严重时会造成翻车;

⑶.边坡松散易造成冲刷、风蚀,使路基变窄;

⑷/路肩边坡松散,高填方路段,易发生滑坡。

9.2.1.4.治理方法

⑴.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路肩的密实反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⑵.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粒科,其边坡应予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率,一般应大于1:

2;

⑶.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⑷.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

⑸.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

其最小宽度>200mm。

⑹.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

前者用于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

⑺.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

◆9.2.2.边坡过陡

9.2.2.1.现象

主要指填土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率,即土质边坡小于1:

1.5。

9.2.2.2.原因分析

受拆迁占地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而路基顶面又要满足路基总宽度,便形成了边坡小于设计坡率。

9.2.2.3.危害

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易于滑坡。

见下面图1-2-2。

9.2.2.4.治理方法:

⑴.要按照设计边坡坡率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1:

⑵.如受条件限制,边坡小于1:

1.5时,要护砌砖石护坡。

边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

◆9.2.3.路肩积水

9.2.3.1.现象

即路肩横向反坡,或路肩与路面接茬处形成沟糟,造成积水。

9.2.3.2.原因分析

⑴.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

⑵.或虽经碾压,但未经修整,高低不平或路肩横向反坡。

9.2.3.3.危害

路肩下沉或反坡,会造成路面边缘部位积水,经因渗浸泡路基和路面结构,引发路面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