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50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炒股一招制胜杀手锏5项投资逻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键。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2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

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

B.营运毛利;

C.负债水准;

D.资本支出;

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某种意义上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构成了巴式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

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

长期制胜的法宝:

远离市场

透彻研究巴式方法,会发觉影响其最终成功的投资决定,虽然确实与“市场尚未反映的信息”有关,但所有信息却都是公开的,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利用的。

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花费大量的金钱。

是运气好吗就像学术界的比喻:

当有1000只猴子掷币时,总有一只始终掷出正面。

但这解释不了有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参加的投资竞赛中,只有巴菲特一人取得连续32年战胜市场的纪录。

其实,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逻辑,不同的投资技巧。

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你其实能悟出深刻的道理,又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

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

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里去了他远离市场,他也因此战胜了市场。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在其最新一期文章中刊文介绍了巴菲特式投资的六要素,称巴菲特的神秘之处恰在于他简单有效的投资方式。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究竟有什么要素?

文章列举了6点供投资者参考:

  一、赚钱而不要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

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二、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

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

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三、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

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

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

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四、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

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

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

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五、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

但巴菲特不是。

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

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

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

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

富勒说:

“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

巴菲特的原则是:

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

威廉斯的话:

“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

”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

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巴菲特说道:

“我们的重点在于试图寻找到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未来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后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企业。

”这就所谓的巴菲特能力原则,巴菲特远离那些自己能力所无法把握的投资品种。

巴菲特尚且如此,我们一般投资者能够说看到新能源、看到新科技就能预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境内市场走到如今的点位,多少人觉得高处不胜寒,心惊胆战。

多少人在犹豫“是买还是抛”。

这些都是基于对于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思考。

因为我们的市场运行只有十几年,如果我们纵观美国市场几十年的历程就会发现,股票市场是不断的周期性向上突破的,新高在不断被创新,所以如果你投资指数在较长的时间里你是不会被套的。

但对于某家具体的上市公司来说,也许几年之后可能就在这个市场中消失了;

而在中国,不少企业的存活年限更短,所以公司的个体风险其实是最大的。

  巴菲特投资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

据统计,1990年—2000年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业绩优异的双重标准:

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20%,且没有一年低于15%。

这些超级明星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上的超级明星。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在10年前就达到持续盈利增长的竞争优势当然可以相信在未来能够更大地提高它的增长能力。

巴菲特说,我喜欢的是那种根本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够挣很多钱的行业,他们才是我想投资的那种行业。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就是这种行业,而可口可乐和吉列刀片都是巴菲特长期观察的在很长年限内具备持续竞争能力的企业。

  巴菲特在1998年对于网络公司投资的评价是他并非网络股的专家,当时他认为自己看不清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而通过网络泡沫的洗礼之后巴菲特慢慢认同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并认同新经济时代所产生的新兴行业开始步入收获期,已经值得投资,所以不熟不做也需要动态的考虑和观察。

当每个人工作中离不开电脑的时候,电脑产业也就是传统行业了。

  股指走到现在无法判断最高的点位在哪里,但投资者应该离开股指的困扰去研究自己有能力研究的公司,因为好的公司即使系统性风险降临最终还将走向更高的价格,而选错了公司如果被套也许几年后就血本无归了。

  我们可以发现巴菲特重仓锁定集中持有的股票都集中在金融、消费品、传媒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领域,而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利刀片、富国银行又都是每日所见的产品。

这些经验值得价值型投资者借鉴。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决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国股票的交易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记录还要多30%。

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忙得喘不过气来,这在它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

而且如此这般持续了许多天。

在1968年12月,道?

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又升到1000点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担心自己陷入对苦难不幸的哀叹,同时也担心所得的盈利付之东流,他最终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决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

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宣布退出:

“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

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选择是卖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国股市又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

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的、企业声名显赫的成长股上,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

  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恼。

1972年时,伯克希尔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巴菲特却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把84%的资金都投资于债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道?

琼斯指数也不断回落,市场摇摇欲坠。

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

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

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

“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

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而巴菲特却亏损20%,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相差41%,这是巴菲特40多年间业绩最差的一年。

  从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

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结果在1999年牛市达到最高峰时大败给市场。

  但巴菲特不为所动:

“1999年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

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而这种特质是取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保证。

偶尔有些时候我和芒格相信我们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起码是无法百分之百断定。

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

尽管我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这种普遍观点。

但在投资中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力判断出,在高科技行业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拥有真正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1999年度大会上,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不为所动。

  其实巴菲特早在伯克希尔1986年报中就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大牛市的看法:

“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

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

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

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

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结果证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确的。

2000、2001、2003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同期巴菲特业绩却上涨30%以上。

  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长远眼光,也不得不承认长期而言价值投资策略能够战胜市场。

  因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续,过高的股价最终必然回归于价值。

  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大牛市,请牢记巴菲特与众不同的投资信条: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

  我和查理?

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

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渠道,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而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顺应以所有者为导向的原则,我们自食其力。

  多数公司董事都将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净资产投入到公司中。

查理和我无法确保运营结果,但我们保证:

如果您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不论时间多久,我们的财富将同您的同步变动。

我们无意通过高薪或股票期权占您的便宜。

  -我们的长期经济目标:

每股实现内在商业价值平均年增长的最大化。

  我们并不以伯克希尔的规模来评价其经济意义或业绩表现。

我们的衡量标准是每股的增长值。

  -为了达到目标,首选是持有多样化的资产组合。

  我们的首选是持有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这些组合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持续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资产回报。

  -我们会报告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以及重要的数据。

  由于我们的双重目标以及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方法已难以反映真实经营业绩。

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事实上对这些数据视而不见。

但是,我们会向您们报告我们控制的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以及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数据。

  -账面结果不会影响我们的经营和资本配置决策。

  在目标资产的兼并成本相近时,我们宁可购买未在账面体现、但是可以带来2美元收益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可在账面上体现、收益为1美元的资产。

  -我们很少举债。

  当我们真的举债时,我们试图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

与其过度举债,毋宁放弃一些机遇。

查理和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两个百分点的额外回报而牺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我们不会让股东掏腰包来满足管理层的欲望。

  我们不会无视长期经济规律而用被人为操纵的价格去购买整个公司。

在花您的钱时,我们就如同花自己的钱一样小心,并会全面权衡如果您自己直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多样化投资所能获得的价值。

  -不论意图如何高尚,我们认为只有结果才是检验的标准。

  我们不断反思公司留存收益是否合理,其检测标准是,每1美元留存收益,至少要为股东创造1美元的市场价值。

迄今为止,我们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只有在收获和付出相等的时候发行普通股。

  这一规则适用于一切形式的发行——不仅是并购或公开发售,还包括债转股、股票期权、可转换证券等。

每一份股票都代表着公司的一部分,而公司是属于您的。

  -无论价格如何,我们都无意卖掉伯克希尔所拥有的优质资产。

  您应该很清楚,这是我和查理共同的心态,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财务表现。

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差强人意的业务,只要有望产生现金流,而且我们对其管理层和劳资关系还算满意,在决定是否出售时,我们也会犹豫不决。

  -我们将会坦诚地向您报告业绩,强调对估价有正面的和负面效应的事件。

  我们的原则是,要用一种换位思考的心态,将我们自己希望知道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您。

这是我们的义务,决不打折扣。

  -我们只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讨论证券买卖。

  虽然我们的策略是公开的,但好的投资点子也是物以稀为贵,并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取。

同样,对好的产品和企业并购策划,也同样得注意保密。

因此我们一般不会谈论自己的投资想法。

  -我们希望伯克希尔的股价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

  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希望伯克希尔的每一个股东在持有股份的期间内,获得的收益或损失,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涨跌呈相应的比例。

因此,伯克希尔的股价和内在价值,都需要保持恒定,希望是1∶1。

  研究巴菲特的书汗牛充栋,通常都是从股票投资的角度入手。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投资经理人詹姆斯?

奥洛克林这本的《沃伦?

巴菲特传》,就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资本管理者,民众领导者的巴菲特。

尤其是在揭示巴菲特模式的过程中,对强制性力量和能力范围的研究,发人深省。

  出人意料的是,奥洛克林说所谓巴菲特的模式本应是一种失败的模式。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

“他是如何把这么一种本该失败的模式转变为成功的模式的?

  物理学法则表明,大黄蜂根本无法飞起来,因为它的翅膀表面积太小而且扇动速度过快,无法产生足够大的推力从而产生所需的升力。

伯克希尔公司也一样,它应该长期业绩不佳,因为经验表明:

保险业只是理论上有吸引力,高度多元化的公司效率极其低下,用并购把一大堆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公司拼凑在一起简直是疯了,把公司全部现金用来再投资是危险之举,让经理们各自为战也是很危险的,在公司目标回报很高时持有现金和其他低回报率资产只是一种固定载荷。

但是像大黄蜂一样,伯克希尔不仅飞起来了,而且表现得那么不俗。

  奥洛克林富有说服力地解开了这个谜团。

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巴菲特懂得,当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靠内心养成而非自上而下制定时,那么人员管理便升华为个人动机。

”巴菲特发现,只有大胆放手,才能实现管理上的控制,使他的经理人像所有者一样行事,从而实现了老子式的管理——无为而治。

  另一方面,巴菲特认为自己是资本市场中的一部分,他的工作就是分配资源,使其能最有效地运用。

他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观性,将主观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通过把管理资本的领域落实到重要的和可知的方面,形成自己的“能力范围”,从而具备了客观性,大大提高了确定性和决策成功率,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资本分配模式。

  强制性力量

  巴菲特第一次遭遇强制性力量是1961年收购登普斯特?

米尔斯制造公司,他发现弥合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差距、使自己的利益和管理人的利益相结合并非易事,两年后他选择离开——抛售他的股份。

巴菲特此时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收购了另一家“雪茄烟蒂”企业伯克希尔,因为对纺织业作出了承诺这种先入为主的结论使他落入陷阱,为纺织业的经营活动所累长达20年之久。

  后来,在查理?

芒格思维模式的影响下,“通过对自己错误的分析,并将这些错误与管理伯克希尔公司?

哈撒韦公司时所遇到的挑战联系在一起”,巴菲特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无法回避的强制性力量在机构中是普遍存在的;

当它发挥作用时,理性往往退避三舍;

战略性规划是强制性力量的根源,因此管理者被剥夺或丧失了他们作为资金调拨者的洞察力。

巴菲特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强制性力量的作用:

(1)正如同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那样,一种制度总是会抵制其在目前方向中出现的任何变化;

(2)正如工作可充填可利用的时间一样,公司的规划和所得将会具体表现为吸纳额外资金;

(3)任何渴望在商业上成功的领导者,无论多么愚蠢,都会很快获得由他的属下所做出的详细的回报率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支持;

(4)竞争对手的行为,都会被人愚蠢地模仿。

  彻底搞清楚强制性力量后,巴菲特努力把伯克希尔改造成一家强制性力量无立足之地的公司,通过拒绝将战略性规划作为一种领导手段,确保用资本利润率目标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激励约束那些担任重要职务的雇员,即采取“资金调拨”的方式来抵制和化解强制性力量;

同时建立“像所有者那样行事”的企业文化来实现领导,给经理人充分的自由,使他们形成内在的动力,并且带给巴菲特最大的服从和回报。

  能力范围

  巴菲特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99:

1。

如此高的成功率背后,“能力范围”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所谓的“能力范围”,是指“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巴菲特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棒球的“击球区”。

  巴菲特的能力范围使他产生一种控制感,这是人类面临不确定情况时都渴望得到的。

控制感可以产生安全感,而且巴菲特的股东也是他的伙伴,加上安全边际的保护、伯克希尔基本上没有什么债务,所有可以想见的后果都是良性的,这就提供了安全感的第二重保证,促进了巴菲特在“击球区”保持情绪平衡,能够客观地评价提供给他的机会,消除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击球的命中率,使得他在资本管理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并且长盛不衰。

  奥洛克林认为,巴菲特在能力范围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三步走”的精神模式:

第一,确定他知道什么,其办法是鉴别真理、真理之后的动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保证他知道什么,其办法是来一次逆向思维,以证明他以前的结论有误;

第三,检查他所知道的,从他所做出决定的后果当中挑出反馈。

  第二步通常是大家所忽视的,而这一步对保证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十分重要。

牛根生曾说过他的养母对她的教育有一条对他影响甚大:

“要知道,打颠倒;

打颠倒,什么都知道。

”“打颠倒”不就是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过程么?

  奥洛克林一位好友读完本书书稿后感叹道:

“天哪,巴菲特什么都知道!

  巴菲特拥有这样的成功模式,并非因为是天才,而是因为他经历了作者所谓的“认识爆炸”,经过了不懈的学习、不倦的思索和勇敢坚定的实践。

富豪排行榜:

揭密中外富豪创富历程与奢华生活

  当今金融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

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长期稳坐排行榜的前两位。

他们曾联袂到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做演讲,当有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

“是习惯的力量。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

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

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

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

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

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

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

“生意不熟不做”。

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

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

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

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

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

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

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

巴菲特曾说:

“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