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216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与市场接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为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根据县委安排,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委政研室、县林业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于9月16日—25日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实地核对等方式,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是一个农业大县,有保护耕地万亩,其中常用耕地60万亩;林地万亩,其中有林地109万亩。

历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积极引进项目资金,对内制定强农惠农政策,确立了“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基地示范、龙头带动,政策扶持、片区开发”产业开发思路,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的原则,着力实施“四片区”农业产业化开发,巩固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培植呈现四个特点。

  

(一)传统产业稳健发展。

一是粮食科技平稳推进。

坚持向科技要粮、向样板要粮,今年,推广“两杂”良种万斤,占年初任务的%;规划落实玉米高产示范样板万亩,占任务的104%;完成马铃薯起垄种植万亩,占任务的%。

二是“山区生态特色优质示范烟基地”成效明显,高标准移栽烤烟45760亩,占合同种植面积的%,烤烟已成为“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产业。

三是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建成投产野猪、土鸡、河鱼生态养殖示范点1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5个、示范场1个;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2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畜牧业科技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提升。

四是劳务经济加快发展。

上半年全县转移输出万人,实现务工收入亿元,净收入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二)优势产业不断状大。

按照“规划先行、规模发展、以奖代补”原则,确定优势产业发展目标:

自2016年至2016年,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完成林产业建设190万亩,其中竹子50万亩、核桃50万亩、花椒30万亩、天麻菌材林50万亩、木漆10万亩,确保“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人均林产业收入1000元以上。

  2016年完成万亩(核桃万亩,竹子万亩,天麻菌材林万亩);2016年完成万亩(核桃万亩,其中补造万亩;竹子万亩,其中补造万亩;花椒万亩;天麻菌材林万亩);2016年完成万亩(核桃万亩,其中补造万亩;竹子万亩,其中补造万亩;花椒万亩;木漆万亩;天麻菌材林万亩)。

  2016年计划营造62万亩,其中核桃20万亩(新造10万亩、补植补造5万亩、技改5万亩);竹子20万亩;花椒10万亩;菌材林10万亩;木漆2万亩。

今年春季已营造万亩,其中核桃万亩(新造万亩、补植补造万亩);竹子万亩(补植补造万亩);花椒万亩;菌材林万亩(补植补造万亩);木漆万亩。

  核桃主要分布在角奎、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钟鸣、牛街、龙街、奎香9个乡镇;竹子主要分布在小草坝、荞山、海子、钟鸣、两河、龙海、牛街、柳溪、洛旺、树林10个乡镇;花椒主要分布在角奎、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钟鸣6个乡镇;菌材林主要分布在荞山、海子、钟鸣、两河、牛街5个乡镇。

  (三)特色产业培育步伐加快。

紧抓市委、政府把天麻列为全市8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契机,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天麻产业开发领导组及天麻办,出台《**县天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划目标任务:

到2016年,栽植天麻菌材林50万亩,到2016年,力争实现天麻总产值20亿元;到2020年实现天麻总产值50亿元。

2016年,县财政预算安排天麻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向上争取扶持发展资金800万元,营造天麻菌材林10万亩,规范化种植天麻2万亩(400万塘),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

  按照“菌材、制种、种植、加工”4个基地建设思路,计划营造菌材林50万亩,目前已营造17万亩,其中今年营造万亩;按照天麻制种技术规范要求,现已建成天麻“两菌”及制种生产基地1个;根据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求,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天麻种植5条标准,现已建成天麻种植示范区1个(**县小草坝天麻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已规范种植天麻1万亩(200万塘)。

完善规划,争取投资,力争建设生物特色园区,目前,云南城投公司已有开发意向,准备入驻投资。

  (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稳步提升。

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先后引进、扶持发展涉农企业14家,其中1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1家超过500万元。

扶持发展农业综合服务社65个,农业专业协会7个,以订单收购、租赁、参股、自建等方式发展农户2万户(次),带动建设优质林产业种植基地3个(5000亩),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103个,建设“主导产业产值百万元村”20个。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与机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尚未对接起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差。

交通设施落后,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中低产田地比重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属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低,综合生产能力弱。

二是农民思想观念滞后,对农业产业化生产意识不强,经营农业的能力弱。

三是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分散、产业发展链条短缺。

四是农业生产体制机制不完善,生产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质量不高。

缺乏合同履约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共同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五是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不佳,农副产品深加工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低。

六是林产业培育在技术指导和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少,林农技术指导水平不高。

七是受冰、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去冬今春新栽种的万亩林产业,成活率仅在35%左右,树林栽种的竹子成活率更是在10%以下,全县林产业补植补造任务较重。

九是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结构老龄化严重。

十是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涉及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实行规模生产等方面涉及用地,土地征用及办理用地手续难。

  

(二)值得抓紧的机遇  第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机遇。

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我县列入省级的有4个(玉米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区、蚕桑生产加工示范区、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列入市级的有9个,其中:

优势农产品示范区建设4个(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区、玉米高产示范区、稻谷高产示范区、“双低”油菜生产示范区),特色农产品示范区建设4个(天麻产业示范区、高产优质小叶绿茶种植加工示范区、优质魔芋种植示范区、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区),烟、林支柱产业1个。

  第二、县级财力不断增强。

随着驰宏、天力、旺立达、华电、国电等大企业相继入驻我县,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拓展了县财政增收渠道,县财政收入明显好转,为农业产业开发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

  第三、独特资源优势不断凸显。

我县立体气候明显,洛泽河、发达河、白水江流域低热河谷区光热资源丰富,适宜蔬菜、水果种植,生姜、小香葱、紫皮大蒜、樱桃、柑桔等已具一定规模。

全县有不少优良地方畜禽品种,草场资源、农作物秸杆资源也较丰富。

小草坝天麻、竹笋、核桃、花椒等农产业也初具规模,因其生态、绿色、保健功能明显,市场发展前景好,部分龙头企业有入驻开发意向,必将拉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效益分析  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业产业将有极大发展:

  

(一)在优势产业方面。

培育地方优势品种和引进外来优良品种,种植核桃50万亩、竹子50万亩,花椒30万亩、木漆10万亩,农民人均林产业收入1000元以上。

  

(二)在传统产业方面。

推广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粮食种植70万亩,产量达到亿公斤,人均有粮800斤,两杂粮种推广全覆盖,创办高产示范样板45万亩;发展冬早蔬菜和夏秋冷凉蔬菜6万亩,实现产值9300万元,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烤烟4万亩,实现产值亿元。

稳健发展畜牧养殖,实现产值10亿元;强化技能培训,稳定劳务输出,实现劳务净收入10亿元。

传统农业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三)在特色产业方面。

科学种植天麻1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其中基地产值7亿元以上。

  四、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营模式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更应未雨绸缪、超前规划、提早动手,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提高思想认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各级干部及群众要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农业科技致富意识。

  

(二)改善基础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加大项目推介和争取力度,加快双河水库建设、尽快启动奎香水库、马腹水库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

全面完成通乡油路建设,着力提高乡村公路通达能力。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进度,尽快实现同网同价,农村加工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从土地出让金和水资源费中提取部分资金建立奖补基金,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制定奖补办法,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田间道路、引水沟渠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产业扶持力度。

不断加强高产农田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多予、少取”的原则,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县级财政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每年投入到农业的财政资金不少于财政收入的20%,投入资金的递增幅度不低于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

严格整合各部门涉农发展资金,对各种涉农资金实行归口管理,统一使用,各计其功。

金融部门要创新方法,鼓励企业转向投资,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干部职工入股开发农业产业。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措施落实。

实行一个产业有一个县级领导挂钩,有一个工作班子负责,有一个统一规划,有一套政策扶持,有一笔经费投入,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有一个基地辐射,有一套考核办法,使每个产业从规划布局、基地建设、品种引进、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有措施保证。

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对挂钩联系领导、责任单位和乡村责任人严格兑现奖惩。

  (五)高度重视农民的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十二?

五”期间,专业大户100%参加农广校或农函大培训,40岁以下农村劳动力80%要具有初级农业教育绿色证书。

  (六)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规模化经营。

尽快制定贷款贴息、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经济雄厚、技术力量强、具有稳定市场销售网络的公司入驻,开发天麻、核桃、竹子、花椒、畜牧等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采取转租、转包、转让、合作等形式,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地能手集中。

不断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强产销对接,农户利用土地、产品、资金等要素入股企业,使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用联结体;鼓励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农产业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形式,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

认真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求发展”原则,引导帮助农民建立产业专业社,提高产业培植组织化程度。

认真制定各项奖惩措施,扶持发展民间经纪人和营销组织,搞活农副产品市场流通。

  (七)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品牌知名度。

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提高以小草坝天麻品牌为主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宣传力度,健全信息服务体系,组建上下联通、内外相接、资源共享、反应灵敏的产业信息中心,完善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以市场供求信息指导产业发展,提高群众认知度。

同时净化小草坝天麻及其系列产品销售市场,严厉打击以其它产地天麻假冒小草坝天麻的行为,维护小草坝天麻品牌优势。

  (八)强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