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750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文档格式.docx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图表 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四)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

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

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

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图表 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五)亚洲(除中国外)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

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日本的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分份额,如韩国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

其他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

图表 亚洲(除中国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二、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

(一)生产、出口增速加快回升

2015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兴经济体扩张偏弱,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

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尽管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趋势没有改变,但受汽车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前8个月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

9月和10月,汽车等行业快速回升,装备工业增速也实现企稳回升。

1-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

预计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将继续回升,但在投资需求收缩和外贸形势压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

出口方面,1-10月出口交货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累计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减小,同比下降4.32%。

预计全年出口形势仍将严峻,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

预计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国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将减小。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随着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实施和加快落实,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此带动下,2016年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

出口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同时因2015年出口基数下降,2016年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全年累计增幅在5%左右。

(二)汽车工业增速继续回暖趋稳

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加快转型,前7个月产销增速延续下降趋势,行业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进入8月份,随着国家政策实施效应开始显现以及新的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出台,汽车产销增速跌幅逐步减小,10月双双回暖为正增长。

1-10月产销1928.03万辆和1927.81万辆,同比增长0.02%和1.51%,较2014年同期虽均大幅减缓,但月度回暖趋势十分明显。

其中,乘用车产销增长较快,10月产销分别完成189.97万辆和193.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13.3%。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保持增长,1-10月实现销售675.71万辆,同比增长12.6%,占乘用车的销售比例比2014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持续攀升,1-10月累计生产181225辆,销售171145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

预计在政策推动下,年内汽车产销将持续快速回暖,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将达到4%和3%。

预计2016年,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稳及利好政策影响,汽车产销增速将保持较快回暖态势。

但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受环境保护、交通拥堵的限行限购不利因素影响继续加深,汽车回暖空间有限,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将逐渐趋稳,保持在7%左右增长。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重视及多重政策继续实施,各地政府为治理雾霾和节能减排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持续上扬,带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汽车加快发展。

同时,由“互联网”推动的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新型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在“十三五”开局取得新突破。

(三)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

2015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创新低,总体呈低迷走势,部分行业表现分化。

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7.3%,仪器仪表制造增长5.7%。

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如泵、齿轮、气体压缩机、风机等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

工程机械产量全线下滑,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4.5%、28.9%;

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5.8%;

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3%,中型拖拉机增长7.2%,但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15.5%。

预计2016年,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机械工业仍将经受严峻考验。

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机械工业下行态势也将逐渐企稳,加上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部分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将加快回升。

同时,一些机械行业将延续增长分化走势:

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化设备、常规发电装备等传统投资类产品以及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电线电缆、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将延续下降趋势,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现代物流设备等将加快增长。

(四)船舶工业将逐渐好转

2015年,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影响,船舶和海工增长压力较大。

虽然我国造船完工量年初实现企稳回升,但由于新承接船舶订单延续上一年度的疲软态势,同比持续大幅下降,导致手持船舶订单从3月份开始一直负增长,三大指标呈现一升两降的发展态势。

加上新船价格持续低位徘徊,船舶企业交船难、融资难等问题突出,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严峻。

1-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28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

承接新船订单量203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2.1%。

截至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2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

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出口交货值出现下降。

同时,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也出现较大程度萎缩。

预计2016年,国际船市新一轮大调整持续深入,产业调整周期的特征不断显现,需求结构出现一些趋向性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仍然乏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将企稳回升。

同时,受船舶能效和排放更高标准要求的影响,节能环保的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有望成为市场需求主体,LNG船、LPG船将保持旺盛需求,汽车运输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轮等需求增长将表现明显。

综合来看,受2015年的基数水平及“十三五”大环境的影响,2016年造船完工量增速将继续回升企稳,新接订单量同比降幅将大幅减小,手持订单降幅进一步收窄。

(五)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

2015年以来,智能制造受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重视。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等,重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合作迈入实际性阶段,经常性工作机制正式建立。

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

预计2016年,随着“十三五”将智能制造提高到新的高度,各领域智能制造推进路线进一步明确,以及中德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国家将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基础数据全方位共享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核心部件不断突破,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新型制造体系。

并进一步依托智能制造创新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培育出行业的新的增长点。

(六)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出现新起色

2015年,为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

目的是集中资源,统筹推进,突破瓶颈,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愈发明显。

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和支撑平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将加快布局,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将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将取得突破,带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三、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发展情况

(一)空间布局趋势

1、产业空间布局将从沿海向中西部进一步扩散

环渤海、长三角以及西部的很多地区和城市基于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布局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装备产业的高端比重持续上升,但是在土地等要素的硬约束下,高端装备产业存在向华中和西部其他区域扩散的态势。

个别细分领域,如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其布局的不稳定因素更大,在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产业格局很可能发生巨大改变。

2、重点新兴城市将持续涌现,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未来五年,湖南株洲、广东珠海等城市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特色凸显,有望成为区域性的热点城市,并在全国高端装备产业地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湖南株洲

株洲在轨道交通与航空装备领域的产业地位凸显。

株洲聚集了以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联诚集团、南车电机、九方装备、中铁轨道等重点轨道交通企业,并形成了以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铁路道岔、车载电气系统、铁路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多类别产品系列,拟以位于石峰区的田心高科园为核心,打造占地25平方公里的中国轨道交通城。

株洲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的建设于2010年12月取得了准入证,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同时,株洲已规划了面积45平方公里的航空城,拟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通用航空整机生产基地与中小航空发动机等航空产业链项目研发、生产基地。

(2)广东珠海

受益于珠三角经济一体化。

广东省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汽车、石化、钢铁、船舶、铁路机车和动车组、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制造、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成为工业发展主体力量。

依托重大项目引导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中下游配套产业,构建一体化的主导优势产业链,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建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中,珠海的发展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航空业有望得到较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得到突破。

3、研发总部与制造中心分离,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高端装备产业的布局将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工。

研发与总部环节将进一步集中到区域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周边区域及三线城市将进一步强化制造环节的招商引资,并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及国际装备制造产业转移。

东部沿海地区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而中西部地区在轨道交通、卫星和数控机床等细分领域将有更大突破,并有望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域。

(二)区域布局策略

1、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开展区域统筹规划。

加强区域、省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由国家或省主管部门牵头,科学地编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设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推进优势资源集聚,鼓励专业分工合作。

加强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向高端装备园区集中,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发中心等优势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

突出区域的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明确地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建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提升配套服务,推动产业集聚

注重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等一系列公共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产业联盟,从专业服务和集群发展角度提高园区的竞争力。

围绕龙头企业和技术输出重点机构,组织企业提供配套和转化服务。

要重视科技金融与风险投资体系的构建,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性强、资本需求量大、产业带动力突出的特点,建设完善的融资担保、研发保险、融资租赁等为核心的装备工业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风险投资和各类创业资本的行业准入门槛,优化区域创新机制,鼓励以资本、技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

3、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比较优势与产业关联关系是推动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各区域地方政府应按规律办事,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能力条件,形成与细分产业领域发展需求的对接。

抓好地区产业定位,全面考虑产业和项目的协作关联度,鼓励依托产业链环节开展专业分工。

各地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还必须要和当地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在不脱离现有装备工业基础的前提下,加快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与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形成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