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1558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

⑴、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⑵、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

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⑶、教育案例与教学实践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

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

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⑷、教育案例与教学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学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

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⑸、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的散文。

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

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⑹、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

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⑺、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①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

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②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

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

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③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

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

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⑴、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

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⑵、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

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⑶、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

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⑷、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

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⑸、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

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⑹、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

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⑺、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

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⑻、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

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⑼、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

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

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与叙事研究报告

⑴、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

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⑵、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

⑶、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

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

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⑷、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

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⑸、学位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

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

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

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

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⑹、叙事研究报告

①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②叙事研究报告是一种反思性叙述,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当时心理及其思考。

③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④叙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⑤叙事报告应该有自己的反思。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

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其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⑴、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⑵、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⑶、课堂观摩 

校内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解决方案。

⑷、专家会诊 

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⑸、行动研究 

为弄清教育领域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求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际的行动方案,教师与专门研究者合作进行专题的调查与研究。

⑹、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⑺、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

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常用的三种形式如:

⑴、反思日记,如我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有就是写出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使自己在今后吸取教训,让教学更上一层楼。

总之,记教学日记,以写促思,以思促写,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会有很大的收获。

⑵、教学后记,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本后面,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我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这种反思形式我天天坚持。

⑶、课堂观摩,学校组织“轮教互听”经常在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每周四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们形成共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

同时也能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提高。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叶澜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他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这话很有道理,也很让人思考。

刚开始当老师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要反思的,每天只知道备课、写教案、教学等,却不知道反思,不知道写作,不知道把自己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总结出来,结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而我从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认为是学生太懒,不想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直到一次公开课的评课上,很多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如我讲课语速过快,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来调整教学进度等等,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那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组长给我提了建议,要我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

但我并没有很好的实施下去,结果上课时,认真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

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总觉得自己也花了不少时间在备课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于是我就看一些有关教育的文章,很多文章都再阐述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于是我就学着作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

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

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

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

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

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

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

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

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

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

“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

”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

”老师提示他们:

“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

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这个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强调的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

这位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合作意识。

同时这位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里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而不是结果。

让学生在有疑难,有困惑中带着老师的启发去实践,去研究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样的结果学生是难忘的,同时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

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

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

“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

“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

“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

“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

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老先生的话可以说传遍了大江南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陶行知带给世人的宝贵财富有三:

一是伟大的学说和理论,二是伟大的实践和经验,三是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他的学说和理论,可以浓缩为三句话: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四块糖可以分成教育四步曲:

 

第一步:

”这是第一块糖的奖励。

陶行知首先先看到了他的第一个闪光点——守时,并对其进行表扬,使王友同学对陶行知先生有了一种亲近感,不再害怕,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第二步:

”这是第二块糖的奖励。

陶行知先生又发现了他的第二个闪光点——尊重人,并对其进行了表扬。

让他知道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第三步:

”这是第三块糖的奖励。

陶行知先生发现了他的第三个闪光点——正义感,并对其进行了表扬。

陶行知的“我已经调查过了”说明陶先生是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说出的话才有的放矢、感人肺腑,触击了孩子的心灵。

这与当前教育中倡导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异曲同工,表明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

第四步:

”这是第四块糖的奖励。

陶先生发现了他的第四个闪光点——用于认错。

既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教育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且陶先生没有正面批评他,而是通过表扬的方式,让他自己知错。

我想这次的教育一定会使王友记忆深刻,并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地影响。

陶先生用了循循善诱的四步曲,不仅教育了他,让他认识到错误,而且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让他在从中快乐的成长.

陶行知先生的这个小故事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对待学生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消极面中发现积极因素,及时鼓励,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问题。

同时,在教育中同样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陶先生仅凭“亲眼所见”,就神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那恐怕是既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陶行知先生是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说出的话才有的放矢、感人肺腑,触及了孩子的心灵。

这与当前教育中倡导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异曲同工,表明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

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

(要求:

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

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

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

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

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

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

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

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

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

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

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

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

另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