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1523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下载.docx

(1)知

(2)过

(3)夫

(4)舍

3.掌握通假

(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

(2)是知也(知通“智”)

(3)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

(4)无欲速(无通“毋”)

(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

4.词类活用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前一个“过”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

(2)足食,足兵(足,使动用法,使……充足)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在对待“知”与“不知”的问题上,孔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解答】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

选文第1则: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

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选文第2则,孔子说: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

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

2.如何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详细解答】这句话说明在学习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儿虚假,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不要装懂,那才是真正的聪明。

其实,不单是在学习上,做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实事求是是关键所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诚实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口开河,说过也就忘了。

或许他承诺的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但对小事的失信却会使人怀疑其在大事上的信用。

不实事求是的人,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从害人始而以害己终。

3.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详细解答】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弘扬人,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地去实施仁义、道德之事,不要坐等别人对自己实施仁德之事。

其实,孔子在这里意在强调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反对以道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行为。

4.如何理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详细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

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恨。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如何理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详细解答】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

朱熹认为:

“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作为一个领导,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政绩来,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

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世来说,道理也是一样。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Y

1.孔子教育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

选文第5则:

“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即卜商(前507—?

),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

“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

“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

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

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

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

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

选文第3则: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

——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

宣公二年》所说: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2.文章中“子贡问政”一则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点?

“子贡问政”一则,孔子对政治概括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足食”次之,“足兵”最下,这种排列表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重要政治思想。

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先进的而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思想。

3.如何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这是一个比喻句。

大车是古代用牛拉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拉的车。

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

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木销子叫车兒,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销钉叫车兀。

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

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兒,小车没有车兀,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文章一开始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与“不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慧,紧接着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这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

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信的基本观点。

5.在“为政”方面,孔子的观点是怎样的?

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选文第8则。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

“宰”指城邑的长官。

“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他先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做了精要的解释。

“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

“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

“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

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

就如俗话所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吕氏春秋,孝行览·

义赏》篇说: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G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生存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

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

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

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观点,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更也,人皆仰之     更:

改正

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

通“纹”

C.人能弘道弘:

扩大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

信用

【详细解答】 文:

掩饰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A. B.

C. D.

【详细解答】 A代词,代车子/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

B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代词,代子路;

C均为动词,担任;

D一定/假使,如果。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详细解答】 A.信用,守信用/信任;

B.犯了错误/错误;

C.通“蚀”(动词)/粮食(名词);

D.均为“看见”的意思。

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孔子说“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老百姓没有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B.孔子主张要想做成一件事,只要在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就够了。

C.孔子所说的“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与他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相近。

D.孔子认为,品格卑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详细解答】 A“民无信不立”的意思是老百姓不信任,政府就无法站住脚;

B.孔子是说要想办成一件事,就必须付诸行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D.不是孔子的看法,而是子夏的言论。

5.下列有关古代地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

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D.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古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详细解答】 “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称为河”。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6~8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车兒,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贡问政。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子夏为莒父宰(城邑的长官)问政(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B.足食,足兵(使……充足)民信之矣(信任)

C.人而无信(却)其何以行之哉(靠)

D.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衰落)逝者如斯夫(消逝的时光)

【详细解答】 而:

如果。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思想,即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B.孔子用“大车无车兒,小车无车兀”的比喻,说明人在为人处世中,言而有信的重要性。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老百姓如果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时光易逝,教育人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详细解答】 如果老百姓对政府不信任,那么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车兒,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

【详细解答】 

(1)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2)人如果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世)。

就好像大车没有车兒,小车没有车兀,它靠什么行走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

辞过》)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①。

”(《论语·

述而》)

御孙谏曰: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左传·

庄公二十四年》)

注:

①孙:

同“逊”,恭顺。

不孙,这里是“越礼”的意思。

固:

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9.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圣贤是怎样看待“俭”的?

【详细解答】 ①墨子认为,俭与淫关系到国家兴亡;

②孔子认为,尽管节俭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③御孙认为,俭是美德之人的共有特点。

10.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俭。

【详细解答】 ①要结合材料中俭与奢的关系,讲到理性克制,身体力行,力除奢华等;

②要联系当前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奢糜浪费成风,节俭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等现实;

③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

一、夯实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诲(huǐ)女   是知(zhì

)也   更(ɡēnɡ)也

B.弘(hó

nɡ)道  薄(bá

o)责  莒(jǔ)父

C.无(wú

)欲速  无车兒(ní

)  无车兀(yuè

D.后彫(diāo)  逝者(shì

)  舍(shè

)昼夜

【详细解答】 A.诲:

huì

,B.薄:

,D.舍:

shě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详细解答】 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

3.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

【详细解答】 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详细解答】 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

A为:

①是,②治理,B.更:

①更正,②又,C.速:

①快,②招致,动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

逝者如斯夫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亡之,命也夫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夫战,勇气也

【详细解答】 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

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D.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详细解答】 代词/取独/结构助词

7.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详细解答】 《论语》不是六经,应为《春秋》。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8.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意思是,能正视自己的无知的人,就是聪明的人,是智者。

B.“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

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也没什么办法。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人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大道,而不是用大道来自我宣扬。

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阐明了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与人保持一团和气,不要轻易得罪人。

【详细解答】 “与人……得罪人”不对。

二、文本精品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由,诲女知之乎?

为政》)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卫灵公》)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详细解答】 ①②中的“过”,名词,过失。

③中的“知”,动词,知道,明白;

④中的“知”,形容词,聪明。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B.过也,人皆见之

C.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D.更也,人皆仰之

【详细解答】 例句与B、C、D三项中的“之”是代词“他(它)”。

A项中的“之”为取独。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

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过也,人皆见之;

D.小人之过也必文。

【详细解答】 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其他不是。

12.下列对选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学习知识应当虚心,实事求是,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B.孔子认为,碰到问题,不说“怎么办”,不主动想方设法去对付的人,他对这类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C.子贡认为,君子不要怕有过错,只要改正了,人们仍然会信任与尊敬他。

D.子夏说小人有过错,也一定是小过错,人们不必去计较他。

【详细解答】 子夏是说小人不愿承认自己有过错,也不愿意改正,所以必然要掩饰。

三、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

祖梦奇,户部侍郎。

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临丞,通判升州。

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上谓之曰:

“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

及列于位,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俾协于道。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

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俄丁内艰,起复。

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

至是,蒙正奏曰:

“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

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

今臣男始离襁褓,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至道初,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真宗即位,进左仆射。

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又封许。

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

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上谓蒙正曰:

“卿诸子孰可用?

”对曰:

“诸子皆不足用。

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

”夷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

一日白曰:

“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

”蒙正许之。

及见,惊曰:

“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

”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

言之子,即弼也。

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

其知人类如此。

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

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二十四》)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B.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C.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D.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户部为古官署,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

B.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

C.“陛辞”是指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详细解答】 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所以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吕蒙正为人厚道正直。

他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只要有不公允的,他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B.吕蒙正为官铁面无私。

前任宰相之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上奏反对,使卢多逊之子的官位止授九品京官,并被当作例制。

C.吕蒙正任人唯贤。

当皇上问他的两个儿子哪个可以重用时,他回答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并且推荐了有相才的吕夷简。

D.吕蒙正关心国政。

退休之际,他到朝廷辞别之时,还不忘向皇帝进言,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