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111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

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净水

B.海水晒盐

C.干冰降雨

D.粮食酿酒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用途

性质

二氧化碳

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D

氮气

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AB.BC.CD.D

9.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

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则取出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A.10mLB.大于10mLC.小于10mLD.无法判断

1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城市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1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熄灭酒精灯D.

取用粉末状药品

14.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已变质,可加入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15.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

1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17.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造食醋B.焚烧垃圾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8.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标签受损B.

不会产生氧气C.

灯内酒精燃烧D.

量得的液体偏小

19.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读出液体的体积D.

液体的取用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称量10.05g固体

液体加热D.

量9.5mL液体

2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22.醋酸CH3COOH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

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23.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B.

C.

D.

24.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枝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

25.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无

3.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氧气炼钢,氧气具有助燃性;

B、铜制作导线,具有导电性;

C、硫酸除铁锈,具有酸性;

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C

A.氨气显碱性,能溶于浓硫酸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错误;

C.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正对掌心,故C正确;

D.NaOH易潮解有强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故D错误;

答案为C。

5.C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6.D

蒸发时玻璃棒要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等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变为气态而析出溶质的过程,可用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故A正确;

B、实验室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故B正确;

C、泥沙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故C正确;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

故选D。

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内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7.D

A、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

D。

8.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A、由于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故A错误;

B、由于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

C、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A。

9.C

试题分析:

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由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实际比30mL小;

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实际大于20mL,所以取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选C.

考点:

量筒的使用

10.A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1.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12.C

A、霓虹灯发光的原理是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高压加到霓虹灯管两端电极上时,使气体的电离.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霓虹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只是物质的形状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由空气、水、食盐到纯碱和化肥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是将自来水中的杂质与水分离属于除杂类,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3.A

A、往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量筒倾斜,量筒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拇指不能按着试管夹的短柄,图中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图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而不应用手拿,以防污染试剂或腐蚀手,图中用手拿,故错误。

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

14.B

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

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

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5.D

A、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16.C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故A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故C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A、高粱酿造食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8.B

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加热固体氯酸钾,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可能导致试管炸裂,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可能会灯内酒精燃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19.B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操作。

20.C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酒精灯着火爆炸,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称量10.05g,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

D、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而不能选用100mL的,故D错误。

C。

21.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2.C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则两种质量相同的酸完全反应,因此设酸的质量都为m,生成的氢气分别为x、y,则:

显然二者的质量比不是6:

5,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说明镁完全反应,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说法错误;

C、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

乙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因此可以符合6:

5,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

乙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因此不符合6: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情况的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分析计算。

23.B

根据气密性的检查,保证装置中只有一个进出口进行分析解答。

A、用手握住试管,若燃杯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好,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短导管与空气相连通,无法进行气密性检验,图示错误,符合题意;

C、缓慢推动活塞,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不下降,则气密性好,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关闭开关,向长颈漏斗内加水直到形成一段水柱,且水柱能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图示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了多种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检查原理是装置要与空气进行隔绝,只有一个气体进出口,能够在检查中看到明显的现象。

24.D

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杯子内的气压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

25.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