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10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心里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人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代表的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         、  不断积累的          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     被试         .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大        与  年龄偏小             。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自然前提           。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社会条件              。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           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观察法           、 调查法            、    实验法         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发展的普遍性                  。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特色            、 发展速率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            、 问卷法            、    测验法          和      产品分析法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实证研究法            和  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答:

关键期概念的由来;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

横向法的焦点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

大规模样组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映的影响,如果研究者在组织样组时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纵向研究倾向于对一个人或一个组人的发展作连续的观察和说明。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出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类研究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

  1、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友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已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具体性和形象性       、       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      听力        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 身体          和  心理          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视力         。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  视觉偏爱          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自传体记忆           。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     得以协调          ,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组织起来           。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     气质       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幼儿期          。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噪音       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识记忆       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             随后,抽象逻辑思维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   听觉-视觉             、   触觉-视觉              、  动觉-视觉                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色盲         。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视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 先  上下       ,再   前后       ,然后是    左右        。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 变换      、易  冲动       、易  感染         、易   暴露     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

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   直觉性动性              的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六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  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视觉复述策略            、    特征定位 策略         、  复述策略               、提取策略                、       组织策略               。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去自我中心化                。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分离的表现痛苦情绪的负面影响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答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 10分,共10 分)

1、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感知、记忆方面对情感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情绪理解、情绪调控方面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方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2 分)

1、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5、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捏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6、移情:

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二、填空题(每小题0.5 分,共23 分)

  1、   教师       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六个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焦虑-回避型                、     安全性               、

    反抗性              、        絮乱性            。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蝌蚪人              。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    词汇       、     语法         、  口语表达能力          以及  语用技能            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前道德阶段           (0—2岁)、  他律道德阶段            (2—7岁)、

    自律道德阶段          (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            ,或者是 家长本身            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无目的游戏       、      功能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                      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适应性告知批评           、  嘲笑命令            、      请求            、    威胁回答        、     回答             。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   音乐的感知者       、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   工具性侵犯           ,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   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