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501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与正常炉况相比,炉温波动较大,煤气流分布稍见失常,采用一般调剂手段,在短期内可以纠正的炉况,称为非正常炉况或异常炉况。

3.3.1炉温向热

3.3.1.1炉温向热的象征:

a热风压力缓慢升高;

b冷风流量相应降低;

c透气性指数相对降低;

d探尺下降速度缓慢;

e风口明亮耀眼;

f炉渣流动良好,断口发白,呈石头状。

g铁水明亮,火花减少。

3.3.1.2炉温向热的调节:

首先分析向热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调节的调节措施:

a向热料慢时,首先减煤1-2t/h,如风压平稳可少量加风;

b减煤后料速仍慢,可适当增加氧量0.5%-1%。

c炉温超规定水平,顺行欠佳时可适当降低风温50-100℃。

d采取上述措施后,如风压平稳,可加风50-100m3/min;

e料速正常后,炉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可减焦40-100kg/批,或加矿100-300kg/批;

f如系原、燃料成分、数量波动,应根据波动量大小,相应调整焦炭负荷;

g原燃料称量设备误差增大,应迅速调回到正常零位。

3.3.2炉温向凉

3.3.2.1炉温向凉原因

a原燃料成份波动。

b煤气分布失常、管道、崩料频繁。

c冷却设备漏水。

d料快。

e工艺秤不准确等。

3.3.2.2炉温向凉的象征:

a热风压力缓慢下降;

b热风流量缓慢升高;

c透气性指数相应升高;

d下料速度见快;

e风口暗淡,时有生降;

f炉渣流动性恶化,断口变黑;

g铁水暗淡,火花增多,有时伴有黄烟。

3.3.2.3炉温向凉的调节:

首先分析向凉原因,然后采取相应调节措施:

a向凉料快时,首先加煤1-2t/h,减风50-100m3/min;

b加煤后料速制止不住,高炉可减氧0.5%-1%;

c如风温有余,顺行良好,可提高风温50-100℃;

d采取上述措施,料速仍然制止不住,可再减风100-200m3/min;

e料速正常后,炉温仍低于正常水平,可加焦40-100kg/批,或减矿100-300kg/批;

f如原料全铁或焦炭(包括煤粉)灰分、水分波动,应根据波动因素和数量调整焦炭负荷。

g如称量误差,应迅速调回正常零点。

h如系风口漏水应及时更换,冷却设备漏水,可适当减少水量,严重时休风更换。

3.3.3管道行程

管道行程是高炉横断面某一局部气流过分发展的表现。

3.3.3.1形成原因: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原燃料强度变坏,粉末增多,风量与料柱透气性不相适应而产生。

b其次是低料线作业、布料不合理、风口进风不均及炉型不规则等造成。

管道行程象征:

a管道行程时,风压趋低,风量和透气性指数相对增大。

管道堵塞后风压回升,风量锐减,风量与风压呈锯齿状反复波动;

b炉顶温度和炉喉温度在管道部位升高。

中心出现管道时则炉顶四点煤气温度呈一线束,炉喉十字测温中心温度升高;

c炉顶煤气压力出现较大的高压尖峰,炉身压力管道部位降低。

d炉身水温差管道部位略有升高;

e下料不均匀,时快时慢,出现偏料、滑尺、假尺、埋尺等现象;

f风口工作不均匀,管道方位风口忽明忽暗,有时出现生降现象;

g渣铁温度波动较大;

h管道严重时,管道方向的上升管时常发生炉料撞击声音。

i炉尘吹出量明显增加。

3.3.3.3管道行程调节:

a当出现明显的风压下降,风量上升,且下料缓慢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减风5%-10%;

b富氧鼓风的高炉应适当减氧或停氧,并相应减煤或停煤,如炉温较高可降低风温50-100℃。

c当探尺出现连续滑落,风量风压剧烈波动时应转常压操作并相应减风;

d出现中心管道时,无钟高炉可临时装2-4批αc>αo的料或增加内环的矿石布料份数;

e若出现边缘管道时,可临时装入2-4批正双装,无钟高炉可在管道部位装2-4批扇形布料或定点布料;

f严重管道行程时要加净焦若干批,以疏松料柱和防止大凉;

g采取上述措施无效时,可放风坐料,并适当加净焦,回风压差要比正常压差相应降低0.01-0.02Mpa;

h如定向管道长期不能好转,应考虑休风堵管道部位风口,然后再慢风逐渐恢复。

i如有结构上的缺陷,在边缘不断产生管道,应将该管道处的风口、改小或堵死。

3.3.4边缘气流发展,中心堆积

3.3.4.1形成原因:

上下部调剂不适应、调节不当、鼓风动能太低、旋转溜槽磨损等,都会形成边缘气流发展,中心堆积。

边缘气流发展的象征:

a风压偏低,风量和透气性指数相应增大,风压易突然升高而造成悬料;

b炉顶和炉喉温度升高,波动范围增大,曲线变宽;

c炉顶压力频繁出现高压尖峰,料速不均,边缘下料快;

d炉喉煤气五点取样CO2曲线边缘降低,中心升高,曲线最高点向中心移动,混合煤气CO2降低;

炉喉十字测温边缘升高,中心降低;

e炉腰、炉身冷却设备水温差升高;

f风口明亮,个别风口时有大块生降,严重时风口有涌渣、自动灌渣现象。

g渣铁温度不足,上渣热,下渣偏凉;

h铁水温度先热后凉,铁水成分高硅、高硫。

3.3.4.3边缘气流发展的调节:

a采取加重边缘,疏通中心的装料制度,可适当扩大矿角或角差加重边缘负荷;

b批重过大时可适当缩小矿石批重控制料层厚度,或提高焦炭料线,以疏导中心;

c炉况顺行时可适当增加风量和喷吹量,但压差不要超过规定范围;

d边缘长期发展,上部调剂无效时可缩小风口面积,或临时堵1-2个风口;

e如因原料粉末过多而引起,要尽可能的搞好筛分效果;

f检查溜槽是否有磨漏现象,若已磨漏应及时更换。

3.3.5边缘气流不足,中心过分发展

3.3.5.1边缘气流不足的象征:

a风压偏高,风量和透气性指数相应降低,出铁前风压升高,铁后降低;

b炉顶和炉喉温度降低,波动减少,曲线变窄;

c炉顶煤气压力不稳,出现高压尖峰;

d炉顶煤气五点取样CO2曲线边缘升高,中心降低,曲线最高点向边缘移动,综合煤气CO2升高,炉喉十字测温边缘降低,中心升高;

e料速不均,中心下料快;

f炉腰、炉身冷却设备水温差降低;

g风口暗淡不均显凉,有时出现涌渣现象,但不易灌渣;

h上渣带铁多,铁水物理热不足,生铁成分低硅高硫;

3.3.5.2边缘气流不足的调节:

a采取减轻边缘,加重中心的装料制度;

b批重小时可适当增加矿石批重,但不宜太大以免影响顺行;

c料线低时可适当提高料线,但不宜高于1.10m;

d鼓风动能高时可适当减少风量和减少喷吹量,但压差不宜低于正常操作时的最低值;

e炉况顺行时可适当考虑扩大风口面积,但鼓风动能不得低于正常水平;

f炉况不顺时可考虑采取洗炉措施,炉渣碱度可适当降低,维持正常碱度下限水平。

3.4失常炉况及处理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炉况波动,调节得不到及时、准确和不到位,就会造成炉况失常,甚至导致事故产生。

采取一般常规调节方法炉况很难恢复,必须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产。

3.4.1低料线:

料面低于规定料线0.5m以上称为低料线。

3.4.1.1造成低料线的原因

a上料及炉顶上料设备发生故障;

b原、燃料供应跟不上;

c崩料、坐料后的深料线。

3.4.1.2低料线的危害

a炉顶温度升高,损坏炉顶设备;

b气流分布失常,影响高炉顺行;

c破坏炉料预热和还原,处理不当会造成高炉大凉,焦比升高;

长期低料线,加焦不及时到位,甚至会造成风口灌渣、炉缸冻结;

d成渣期波动,易造成炉墙粘结,甚至结瘤。

3.4.1.3低料线的处理

a由于原料供应不足或装料设备故障造成的低料线时,要及时果断地到风口不灌渣水平;

炉顶温度不大于500℃,低料线持续时间不大于1h,故障消除后首先装料,待料线有显示时再逐渐恢复风量;

b因设备故障,短时间不能修复要及时组织出净渣铁,出铁后进行休风;

c炉顶温度大于500℃时炉顶要进行打水或通入蒸汽,并进一步减风;

d低料线时,根据料线深度和持续时间调整焦碳负荷,首先加足净焦,然后再适当减轻负荷;

e赶料线接近正常时,风压升高,为保持顺行,可控制压差低于正常压差;

低料线下至成渣区,如顺行较差可适当减风;

低料线过后再逐渐恢复风量和调整炉温。

3.4.2连续崩料

3.4.2.1料尺停滞不动,而后又突然下降,称为崩料。

连续停滞和崩落,称连续崩料。

3.4.2.2连续崩料是炉况严重失常的前兆,危害极大,特别是下部崩料,能使炉缸急剧向凉,甚至造成风口灌渣以及风口砸入炉内事故。

故操作者必须采取及时而果断的措施,制止连续崩料的持续发展。

3.4.2.3连续崩料的象征

a炉顶煤气压力剧烈波动,频繁出现高压尖峰,炉顶出现不正常的响声。

b炉顶炉喉温度管道部位升高温度带变宽,严重崩料时,炉顶温度瞬时间可达800℃以上,上升管烧红。

c探尺连续出现停止和崩料现象,料面偏差大,出现假尺现象。

d风量、风压、透气性指数呈锯齿形波动,崩料前风压降低,风量增加,崩料后风压升高,风量减少,透气性指数降低。

e风口工作不均,部分风口出现生降,严重时风口涌渣,甚至烧穿。

f渣铁温度急剧下降,铁水出现高硅高硫,渣流动性变差,严重时放不出渣。

3.4.2.4连续崩料的处理

a迅速停氧停煤,相应减轻焦炭负荷

b高压转常压操作,相应减少风量到不崩为止

c集中加焦5-15批,改善料柱透气性和提高炉温

d炉温充足时可出铁后进行坐料,然后休风堵部分风口,少量回风。

e加强出铁出渣工作,尽量出净渣铁,涌渣的风口可在外部喷水,强制冷却,防止烧穿,赢得恢复时间

f崩料制止、炉温回升、下料正常、非崩料部分炉料下到炉腰以后,根据顺行情况逐步恢复风量,然后调整焦碳负荷,相应恢复风温和喷煤;

恢复时注意控制在规定水平的下限;

必要时短时间可采取适当疏通边缘的装料制度,待风量正常后再酌情恢复。

3.4.3悬料

3.4.3.1炉料停止下降,持续时间二批料不下,称为悬料。

连续两次以上悬料称为连续悬料。

3.4.3.2悬料的象征:

a探尺下降缓慢或停止,或风压突然冒尖,风量相应减少或锐减;

b炉顶压力降低;

c炉顶温度升高,且四点温度差别缩小;

d透气性指数显著降低;

e风口不活跃,个别风口出现大块;

3.4.3.3悬料的预防:

a低料线、净焦下到成渣区域,不许加风或提高风温;

b原燃料质量恶化时,禁止采取强化措施;

c渣铁出不净时,不允许增加风量;

d恢复风温时每小时不允许超过100;

e增加风量,每次不允许大于150m3/min;

f向热料慢加风困难时,可酌情降低喷煤量或适当降低风温,为增加风量创造有利条件。

3.4.3.4悬料的处理

a出现上部悬料征兆时可立即用改常压的方法处理;

出现下部悬料征兆时应立即减风处理。

b炉热有悬料征兆时,立即停氧停煤或适当降风温,并及时控制风压;

炉凉有悬料征兆时,还应适当减风;

c炉温高时可降低风温50-100℃,争取不坐而下;

d采取上诉措施无效时,联系鼓风机放风坐料,最好在铁后进行;

e放风坐料不下时联系热风炉和鼓风机进行休风坐料;

f连续两次以上的坐料,且仍不能消除悬料危险时,应在坐料后进行休风堵口30-40%,装5-10批净焦,炉凉悬料还要增加;

g顽固悬料,甚至休风不下,可回风烧焦碳,但风压不得高于正常风压,待风口区域烧出一定空间,再进行放风坐料;

风量和顶压为零的顽固悬料,则应取出渣口四套向炉外喷焦碳,待炉缸焦碳喷出一定空间,再进行放风坐料;

h坐料送风后,首先要补加足够的净焦,风量不宜太大,按压差操作,必要时可采取适当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

3.4.3.5坐料注意事项

a坐料前炉顶、除尘器通蒸汽,有N2设施的高炉除尘器可通N2气;

b坐料前停止炉顶打水;

c坐料过程除尘器禁止清灰;

d料未彻底坐下来,不允许换风口或进行其它作业;

e不允许用热风炉倒流休风坐料;

f坐料过程风口周围禁止人员来往,炉顶不准有人工作。

3.4.4大凉及炉缸冻结

3.4.4.1大凉及炉缸冻结的原因:

a突然停止喷煤,停喷前无准备;

b称量设备故障,误差高于正常规定;

c装料程序失误,或配料单写错,多上矿石少上焦碳;

d渣皮或炉墙大面积塌落;

e冷却设备烧坏,大量向炉内漏水;

f突然发生自然或重大设备事故紧急休风,来不及变料准备;

g长期休风或封炉对损坏的冷却设备漏检,大量向炉内漏水;

h低料线、连续崩料和顽固悬料处理不当,加焦不足等。

3.4.4.2大凉的处理

a查找大凉原因,根除形成大凉的因素

b停氧加焦并减轻焦碳负荷

c减少风量,高压转常压操作

d按压差操作,维持较低的风压,不宜强求风温和喷煤,如风口有涌渣危险应减煤或停煤

e尽量减少或消除风口烧穿事故,涌渣的风口外部喷水强制冷却。

如遇休风机会可临时堵40-50%的风口

f增加出铁次数,及时出净渣铁。

3.4.4.3炉缸冻结的处理

a查找冻结原因,根据造成冻结的因素,根据冻结程度,集中加焦10-20批。

b高压转常压操作,停止炉顶打水,停氧停煤,相应减轻焦碳负荷。

c如铁口不能出铁说明冻结比较严重,应及早休风准备用渣口出铁,保持渣口上方2个风口送风,其余全部堵死。

送风前渣口小套、三套取下,并将渣口与风口间用氧气烧通,并见到红焦碳。

烧通后将用碳砖加工成外形和渣口三套一样、内径和渣口小套内径相当的砖套装于渣口三套位置,外面用钢板固结在大套上。

送风后风压不大于0.03Mpa,堵铁口时减风到底或休风。

d如渣口也出不来铁,说明炉缸冻结相当严重,可转入风口出铁,即用渣口上方两个风口,一个送风,一个出铁,其余全部堵死。

休风期间将两个风口间烧通,并将备用出铁的风口和二套取出,内部用耐火砖砌筑,深度与二套齐,大套表面也砌筑耐火砖,并用炮泥和沟泥捣固并烘干,外表面用钢板固定在大套上。

出铁的风口与平台间安装临时出铁沟,并与渣沟相连,准备流铁。

送风后风压不大于0.03Mpa,处理铁口时尽量用钢钎打开,堵口时要低压至零位或休风,尽量增加出铁次数,及时出净渣铁。

3.4.4.4处理大凉和炉缸冻结注意事项:

a采用渣口或风口出铁,开口时应尽量用钢钎打开防止跑大流。

堵口时应放风到零位或休风,防止烧人。

b采用渣口或风口出铁,出铁的渣口或风口必须用耐火砖砌筑严密,加固结实,防止烧损风口大套和二套。

c采用风口或渣口出铁,禁止冲水渣,配备带壳或砌砖渣罐或铁罐,防止渣罐烧穿。

d处理大凉或冻结,首先要集中加足够的焦碳,然后再适当减轻焦碳负荷,保持炉缸温度充足,生铁含硅量控制在0.8-1.0%左右。

e控制开风口速度与出铁能力相互适应,不能操之过急。

f采用渣口出铁时,开风口应依次向距铁口最近的方向转移,铁口能出铁后,开风口顺序要依次向渣口方向转移,开风口要相应加风,控制压差稍低于正常水平。

3.4.5炉缸堆积

3.4.5.1炉缸堆积的原因:

a原燃料质量恶化,特别是焦炭强度降低影响最大;

b由于某种影响,长期慢风操作,风速不足,造成炉缸堆积;

c长期高碱度操作,或长期冶炼铸造生铁,加剧炉缸石墨炭堆积;

d冷却设备局部漏水,或长期堵风口作业,造成炉缸局部堆积;

e喷吹燃料太多,理论燃烧温度不足。

3.4.5.2炉缸堆积象征:

a接受风量,风压偏高,透气指数偏低,只能维持较低的风压操作,稍高即悬料。

b不易接受高压操作,稍高即出现管道行程。

c出铁或放渣前风压升高,风量减少,料速减慢,出铁过程料速加快。

d上渣量增加,下渣量减少,严重时提前打开渣口也可以放渣,后期渣中带铁增多。

e风渣口破损增加,边缘堆积先坏风口,后坏渣口,中心堆积先坏渣口,后坏风口。

f铁口深度稳定,打泥量减少,严重时铁口难开。

g风口工作不均匀,容易灌渣,严重时自动灌渣,烧穿风管。

h炉缸边缘堆积部位冷却壁水温差降低。

3.4.5.3炉缸堆积处理:

a改善原燃料质量,提高焦碳强度,降低入炉粉末。

b如冶炼铸造生铁,改为炼炼钢生铁。

c改善渣铁流动性,用均热炉渣、锰矿等洗炉,或适当降低炉渣碱度。

d如果由于煤气分布失常引起的炉缸堆积,可通过上下部调剂,将煤气分布调整正常,如缩小矿石批重,顺行欠佳时也可以适当缩小风口直径,喷煤量多时可适当降低喷煤量;

e风渣口等冷却设备漏水时,应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3.4.6炉墙结厚:

3.4.6.1炉墙结厚的原因:

a长期边缘过重,中心气流发展且不稳定。

b原燃料不足,长期堵部分风口,低冶炼强度操作。

c设备故障多,频繁的低料线作业,炉墙温度波动太大。

d冷却强度过大,水温差低于正常水平,或冷却设备局部漏水。

e喷吹量过大,热补偿不足,未燃煤增多,渣流动性恶化,软溶带透气性变差。

3.4.6.2炉墙结厚的象征:

a炉喉、炉身温度降低,且温度带分散。

b炉顶煤气压力有爆震现象,除尘灰增加。

c炉身冷却设备水温差降低。

d炉喉十字测温边缘降低。

e不易接受风量,风压偏低时炉况平稳,风压偏高时容易崩料或悬料。

f风口不活跃,炉凉时生降增多,堆积焦碳,渣温不足,严重时风口自动涌渣。

3.4.6.3炉墙结厚的处理:

a采取适当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相应减轻焦碳负荷10-15%。

b适当降低炉渣碱度,较正常碱度低0.02-0.05。

c适当降低结厚部位的冷却强度,漏水的冷却设备要减水或停水,外部喷水冷却。

d采用酸性料洗炉,或集中加焦进行热洗,采用偏高的炉温操作。

e改善原燃料质量,适当降低喷煤量。

f维持较低的压差操作,减少崩料和悬料。

3.4.7高炉结瘤:

3.4.7.1高炉结瘤的主要原因:

a原燃料强度变差,粉末多,矿石种类复杂,化学成分波动大。

b天然矿用量大,软化温度低,钾、钠等碱金属有害元素多。

c炉况不顺,低料线、连续崩料、连续悬料等长期得不到彻底根除。

d原燃料供应不足,长期堵风口慢风作业。

e冷却强度大,或冷却设备局部漏水长期得不倒彻底解决,造成炉墙粘结。

f炉型或装料设备有缺陷,影响煤气分布失常。

3.4.7.2结瘤的象征:

a炉身温度,若局部结瘤则结瘤部位炉身温度降低,其他部位则正常或偏高,若环状炉瘤则各方位炉身温度普遍降低,特别风量小时更低。

b炉顶温度,局部结瘤时温度相差大,结瘤部位偏低,差别约100-150℃,环状结瘤时各点温度差别小,约30℃左右。

c炉顶压力,时常出现高压尖峰,冶炼强度高时尤甚。

d风压高且波动,减风后趋于平稳,风压风量不对应,不接受风量且波动很大。

e探尺,结瘤部位下降慢,时有偏料,崩料,埋尺等现象发生。

f风口工作不均匀,结瘤部位凉。

4.出铁与出渣

出好渣铁是促进炉况顺行稳定、确保高炉安全、稳定高产的重要环节。

高炉工长必须切实地组织好出渣、出铁工作。

高炉设计每日出铁15-16次。

出铁前5-10分钟启动开口机打开铁口,开始出铁。

出铁完毕,泥炮堵上铁口;

泥炮在堵口位置停留25分钟再退炮。

4.1高炉生产过程中出铁管理

4.1.1出铁时间应按规定保持正点,如需临时改变出铁计划,一般应提前30分钟报告生产指挥中心。

4.1.2出铁前15分钟必须配好铁水包,如晚点应作记录,并报告生产指挥中心。

4.1.3出铁前应检查并确认炉前的出铁准备工作是否可靠完成;

铁水罐容量及位置是否正常;

铁口、大沟、撇渣器、小沟、沟嘴是否正常;

开口机、泥炮是否正常;

冲下渣水量是否正常等等。

4.1.4随时注意撇渣器工作情况,应做到渣中不带铁,铁中不带渣。

4.1.5正常情况下,出铁堵口应全风,遇以下情况应酌情减风,必要时应放风:

跑大流或铁口过浅有跑大流危险时;

铁口喷射异常,而铁水仍很多;

连续两炉渣铁未净;

堵口发生意外。

4.1.6渣铁出尽后应及时堵口,如出现危及安全的事故,可紧急堵口。

4.1.7堵口完毕及时通知调度,拉走铁水罐。

4.1.8炉缸存铁量接近安全容铁量时,禁放上渣。

炉缸堆积严重,应提前放渣。

炉量导致渣流动性差时,应暂停放上渣。

4.1.9昼夜出铁次数的确定

日出铁次数的计算公式

at×

pat×

p

n==

T安πd2

0.6*hzγt

4

n——高炉昼夜出铁次数,取整数

P——高炉昼夜出铁量,t

d——炉缸直径,m

hz——铁口中心线至渣口中心线高度m

γt——铁水比重,6.8-7.0t/m3

at——出铁不均匀系数取1.2

T——炉缸安全容铁量t

4.1.10每次铁间维护、操作允许时间:

1440p

t=-

nn*Vt

t--炉前维护操作允许时间,min

n—高炉昼夜出铁次数;

P—高炉昼夜出铁量,t;

Vt—出铁速度,t/min。

4.2铁口深度1#、4#高炉1600-1800mm

4.3铁口角度

指铁口孔道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铁口角度的大小视炉龄而定

炉龄

开炉

初期

中期

后期

铁口角度°

0-2

5-7

10-12

12-15

铁口角度由炉前工长或炉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报分厂审批。

炉前班长贯彻执行,炉长检查、监督、记录。

4.4炉前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