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9513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什么》等第三四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了吗?

(4)小组汇报:

(5)小结: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壁而凝结成小水珠(露珠),壁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便结成细小的冰粒,即为霜。

3.造雾实验,探寻雾的成因。

(1)雾,大家也见过,你知道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雾是怎么形成的?

(6)小组汇报: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多春秋季出现。

雾分辐射雾和平流雾。

4.总结:

概括地说,雨、霜、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降温而凝结形成的。

三.总结:

1.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多姿的形态?

(雾凇、雪、雾、雨、冰、云、露、霜、雹)

2.通过探究学习,你知道雨、霜、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四.作业:

1.等待机会观察雨、霜、雾、露。

2.把下雨、下雪、下雾、结霜的原理解释给小同学听。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探究空气中水的来源,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1.我们知道了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那么空气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2.看图片,讨论:

(1)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2)太阳照射水面,水会怎么样?

天空中的云是怎么来的?

(3)阅读资料,认识蒸发和凝结现象。

3.小结:

空气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测: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汇报学案中的实验情况:

(1)实验要求:

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察水的变化。

(2)汇报实验情况:

水有什么变化?

哪个盘子里的水最先蒸发完?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蒸发面积大小有关、与周围温度有关、等)

(3)小结:

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大小有关、与周围温度有关、等。

3.对比实验:

在黑板上用水图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块,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汇报实验结果:

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什么扇扇子的干得快?

这个实验说明蒸发快慢还与什么有关?

(4)汇报讨论结果:

这个实验说明蒸发快慢还与空气流通程度(即风的速度)有关。

4.总结汇报:

概括地说,蒸发快慢还什么有关?

(与蒸发面积大小有关、与周围温度有关、与空气流通程度)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

1、分组探究:

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气态

 

液态 

固态

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3.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4.小结:

自然界中的水呈液态、气态、固态,三种形态的水会发生不断地循环转化现象。

四、总结

1、通过探究,我们知道水的蒸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2、自然界中的水呈哪三种形态?

水是怎样循环转化的?

五、作业设计

1、继续观察自然界中水的蒸发、

板书设计:

气态

第3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过程与技能

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事实。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物体发声时变化。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材料:

食品保鲜待、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集中话题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

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学生的汇报

师:

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人为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

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

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2.师:

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

[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

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

[活动一]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

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

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C.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学生汇报

[活动三]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

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

是不是这样呢?

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

摩擦碰撞等。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

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

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

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

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人为自然

.橡皮筋钢尺音叉

2.声音的传播

能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声音的传播问题,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获得一定的科学结论。

科学知识: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可以在各种物质中进行传播但在不同的物体中声音传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声音离开物质就不能传播了。

情感态度: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及细致认真的重要性,乐于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比较物质的传播效果。

教学准备:

水槽、水、音叉、金属小球、塑料小锤、课件。

分组材料:

水槽、水、音叉、带线金属小球、塑料小锤、木尺、塑料尺、铝箔尺、。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一.教师情景导入:

1、同学们!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刚才那美妙的歌声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

想一想!

歌声和我们的耳朵中间有没有隔着什么物质呢?

(空气)对,刚才我们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声音在这过程中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过来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板书:

声音的传播)

二、认识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观察:

敲击的音叉放入平静的水中的现象。

2、汇报观察结果。

3、讨论:

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的现象。

4、讲解:

(出示声波模拟动画)这就是由于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时产生的波,科学上叫做声波。

声波)刚才就是声波带动了水的振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物体向四周传播的。

三、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一)、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1、预测:

声音能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引导:

可不可以想办法用事实来证明大家的猜测?

比如,设计一个声音能在固体中进行传播的实验!

3、交流各自方法,根据学生的方法,教师进行引导:

怎么实验,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4、分组实验。

5、实验交流:

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能证明大家刚才的预测吗?

6、小结: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都证明了声音确实可以通过木尺或课桌或其它的固体进行传播!

固体)

(二)、实验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1、引导:

怎样也用事实来证明声音是否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为了便于大家研究,李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小锤、带线金属小球和一盆水。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吗?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学生交流实验方法,一个同学说方法并演示、进行实验指导。

实验提示:

①小球悬在水中间。

②控制锤子敲击力度,不要碰到槽壁和槽底。

③其他同学倾听是否有敲击声。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

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传播了吗?

液体)

5、小结:

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声音就是以波的形式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

第二课时

一.提问:

声音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但是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本领一样吗?

2、引导填写预测结果,并交流。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交流介绍实验方案。

5、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细化研究方法。

6、分组实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了解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9、小结: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尽管声音能在各种物质中传播,但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二认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提问:

那离开了物质,声音还能传播吗?

2、播放录象短片。

(媒题播放)

3、提问:

通过两个短片你知道了什么呢?

(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

4、小结:

声音离开了物质就不能传播了!

5、讨论:

月球上的两个宇航员离的的很近,但是讲话要用到无线电耳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总结与拓展

1、学生总结谈上课收获。

2、机动活动:

玩一玩土电话。

3、结束教学

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介质是声音传播的条件。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科学知识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向学生渗透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细沙

一课时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

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

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

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

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

一学生拿着音*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

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

当学生拿着音*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当学生拿着音*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3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我国颁布了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

为防止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四、总结:

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4.不同的声音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2能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3能够观察到声音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弦的变化。

4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

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

2.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高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2.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1.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

小鼓、三角铃、橡皮筋、空盒子、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吸管、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今天到一个新的环境来上课,高兴吗?

(高兴)

老师也很兴奋。

在座的有许多的领导和专家,大家一定要好好表现哦!

今天啊,还有几位明星前来捧场呢!

现在,我们进入“听力大比拼”:

仔细听一听,谁来了?

(播放课件)学生很轻松地猜出了几位明星。

2、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呢?

(因为他们的声音各不相同)

3、是啊,同样是声音却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

二、声音的强弱

1、师:

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声音!

(说话时两次的音量不同)

问:

这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2、生:

(1)声音的大小不同。

(2)声音的强弱不同。

(师板书强弱(大小))

3、师:

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生有的拍桌子,有的拍手,有的敲文具盒……)

4、那么,声音的强弱会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想一想、猜一猜。

猜想)

5、生:

(1)和发出声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

(2)和距离声音的远近有关。

6、师:

你能用实际行动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

验证)

(生制造声音)

其他学生也动手实验验证。

7、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声音的强弱的确和发出声音时用力的大小以及距离声音的远近有关。

结论)

8、在科学中,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9、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音量是可以控制的。

那么,在生活中,那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自己的音量呢?

(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三、声音的高低

1、声音除了有强弱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

(师弹奏古筝,两组音高低不同)

有的音高,有的音低。

3、那么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师边说边敲击大小不同的碗、粗细长短不同的金属管给学生暗示)

4、生:

(1)和材料的大小有关。

(2)和材料的长短有关。

(3)和材料的粗细有关。

6、同学们觉得声音的高低和材料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想,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做实验)

7、是啊,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先来看一下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小组讨论,明确要验证的猜想和所需要的材料,并填好实验报告单一、二项。

(2)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填写分工表

组长材料领取员记录员材料整理员汇报员

(3)动手实验,填好实验报告单。

8、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请各小组想办法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观察音调变高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

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师介绍乐器,生总结这些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理。

2、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声音有强弱的不同(音量),还有高低的不同(音调),把这些不同的声音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就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曲子。

其实,声音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研究,把你们的发现、想法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地和老师、同学交流。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教后反思:

第4单元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学习用简单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2.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用简单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1) 

学生的准备:

① 

留心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

② 

白纸、彩色笔——制作补充用的食物卡片。

(2) 

教师准备:

① 

分组材料——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

挂图、投影片、多媒体课件——人类需要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课时。

一、揭示课题。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吃什么》。

(揭示课题:

我们吃什么)

二、新授。

(一)探究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从小到大,我们吃过许多各种各样的食物。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2、了解学生经常吃的食物

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很好,那么你们经常吃什么食物呢?

指名说说,教师随即贴出相应卡片。

你还吃过什么不同的食物?

谁来补充?

(面粉类、南瓜、大白菜、苹果、西瓜、青菜、马铃薯、猪肉、鸡肉、鱼、鸡蛋、牛奶、黄豆、山芋、大米类、萝卜、缸豆、豆油、色拉油等卡片)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常吃的食物的卡片。

你们想知道是哪些食物的卡片吗?

请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食物卡片,让小组成员看一看。

(面粉类、大白菜、西瓜、苹果、马铃薯、猪肉、鸡肉、鱼、牛奶、黄豆、大米类、萝卜、豆油、鸡蛋、色拉油等卡片)(同时出示幻灯片)这么多的食物卡片,我们来用分类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好不好?

(二)指导学生给食物分类

各小组先讨论,你们准备按什么分类,想一想怎么分才既快又好?

各小组给食物分类。

2、小组汇报。

(指名小组代表把本组分的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也来展示一下。

教师小结:

给食物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大家的分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从营养学角度来分类,怎么分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0页,自学P40-P41。

同时思考:

事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哪些?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看书学习,你们知道事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哪些?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同时板书。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来找一找。

哪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