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29088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原料涨价推动盈利能力改善29

2、钴:

嘉能可的阳谋34

(1)铁矿石的寡头垄断34

(2)类比铟锌历史价格关系,铜价上涨无碍钴价上行36

3、锂:

盐湖提锂的危与机38

五、看好资源-正极一体化模式,关注高镍化进程42

积分制开启乘用车时代,三元路线凝聚共识。

双积分制加速新能源乘用车趋势成长,三元电池路线以高能量密度优势成为乘用车配套共识,直接受益乘用车上量。

考虑积分制实施,2018-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可达80万辆、124万辆和194万辆,相应拉动三元电池需求量30GWh、51GWh和89GWh,经折算未来三年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分别为5.2万吨、8.2万吨和13.7万吨,则对应电动车用三元正极市场规模为114亿元、163亿元、245亿元,合计市场空间超五百亿元。

行业玩家:

电池厂商、资源企业、第三方。

目前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可主要分为三类:

①下游电池企业以参股或内部化方式布局,利用研发协同性降本增效;

②上游资源企业,掌握矿产或回收资源,进军正极新兴产业;

③独立正极企业,包括从钴酸锂起步发展起来的传统企业以及跟随动力电池成长的新兴企业,上下游合纵连横。

长期市场地位演变:

高镍进展决定下限,资源掌控决定上限。

据高工锂电数据,相比2016年钴酸锂成熟市场CR4为68%,三元材料行业2015年和2016年CR4仅为42%和53%,三元产能正在加速投放,竞争不断激化,企业可通过推出高镍产品获取客户粘性,从而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目前宁波金和、贝特瑞、天津巴莫已经率先量产NCM811/NCA有望跻身第一梯队。

随着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上游原材料获取能力成为扩张瓶颈,因此钴锂资源掌控能力将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中短期盈利能力如:

资源涨价、高镍趋势助推价量齐升。

历史复盘研究可得资源价格上涨而非需求井喷是推动正极材料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

钴环节嘉能可寡头垄断边际供给刚性,锂环节新增盐湖供给上量难度较大,资源价格整体来看仍将高位震荡上行,从而支撑三元材料价格稳步向上。

新能源汽车高能量密度趋势下高镍产品将结构性高增长,从而价量齐升将助推2018年三元材料行业盈利性持续改善。

看好资源-正极一体化模式,关注高镍产品推广进程。

中期来看,正极厂商快速推广高镍产品将有望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而长期来看,与资源企业深度绑定甚至通过外延(被)并购或内生自产实现一体化整合则兼具进一步成长为三元材料龙头潜质;

短期而言,钴锂价格持续上行将助推三元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仍将趋势性增长,预计2018年三元材料行业将价量齐升推动盈利改善。

因此我们看好资源-正极纵向一体化模式,并关注企业高镍化进展,建议关注上游钴锂相关标的,尤其具备下游延伸潜力标的华友钴业(二股东收购天津巴莫)。

一、新能源乘用车趋势成长,高镍三元方向明朗

1、正极材料是锂电成本最大构成

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为电芯,而电芯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

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关键的原材料,约占锂电池电芯成本的36%,是锂电池最大的成本来源,主要影响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性能。

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为前驱体和碳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前驱体决定。

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不同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等。

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各有所长,适用不同细分场景。

目前按正极材料来分锂离子电池主要有四类:

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循环性能最好,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主要应用于风电与太阳能储能市场和电动大巴动力市场;

三元材料的理论容量278mAh/g、实际容量160mAh/g都为最高,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物流车;

钴酸锂有较好的体积能量密度,主要应用于小型消费电池;

而锰酸锂的循环寿命较低,电池容量较小,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

2、积分制开启乘用车新时代,高镍趋势确立

2017年9月28日下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经工信部审议通过,并经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审议同意,予以公布,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这标志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积分组合制度即将正式实施,政府将以积分组合制度建立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缓解补贴资金需求。

(1)考核油耗积分和新能源车积分,油耗正积分结转下年或转让给关联企业,油耗负积分可通过结转、关联企业转让和购买新能源车积分抵扣,而新能源车正积分可对外出售,负积分只能购买新能源车正积分抵扣。

这意味着传统车企即使对燃油车型节能改造达到油耗标准(获得油耗正积分),也仍须给予新能源车企补贴(购买新能源车正积分),这将从供给侧大幅提升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车积极性。

(2)正式版本明确新能源汽车积分将延后一年考核并且2019和2020年合并考核——对2018年新能源汽车积分不作考核,2019和2020年比例保持10%和12%不变,并且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等额(100%)结转至2020年,负积分可以使用2020年抵偿。

逐步加严的油耗积分考核以及新能源车积分考核为新能源汽车在生产端提供动力。

根据我们测算,2018至2020年,燃料消耗量积分充分转让后需要抵偿的燃料消耗量负积分约为95万、147万、250万。

结合新能源积分比例的要求,2019-2020年所需的新能源积分为275、344万分。

合计每年需要满足的新能源积分就是95、422、594万分,如按单车平均新能源车积分3分粗算,2018-2020年双积分抵扣归零所需的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约为32、141和198万辆。

2017年6月13日,工信部就《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比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对新能源乘用车单车积分标准未予调整,以函数0.012×

纯电动续驶里程+0.8计算积分,同时设定积分上限维持为5分。

正式版本依然延续鼓励高续驶里程车型以及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政策引导方向,代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路线在乘用车中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三元高镍化以及软包电池等提升能量密度产品有望逐步推向市场。

双积分的推出同时表明政策的大方向是择优扶强,引领行业走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的技术发展路线。

依据三种元素的摩尔比不同,镍钴锰三元材料分为不同体系,包括NCM111、NCM523、NCM622、NCM811。

随着镍含量的增加,克容量也会相应提高,电池组能量密度及新能源车续驶里程也会提高。

现阶段国内三元电池仍然使用NCM523为主,随着乘用车品质改善,续驶里程不断提升,未来NCM622甚至NCM811/NCA等高镍电池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二、三方势力角逐动力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已成为正极材料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

据高工锂电统计,2017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为21万吨,同比增长3成,其中三元材料8.6万吨、磷酸铁锂5.8万吨、钴酸锂4.5万吨、锰酸锂2.1万吨,三元材料接替2016年磷酸铁锂成为2017年增速最高的正极材料,受益乘用车接替客车成为新能源车重要增量。

新能源乘用车趋势成长打开三元正极五百亿市场空间。

考虑积分制的实施,2018-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可达80万辆、124万辆和194万辆,相应拉动三元电池需求量30GWh、51GWh和89GWh,经折算未来三年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分别为5.2万吨、8.2万吨和13.7万吨,则对应电动车用三元正极市场规模分别为114亿元、163亿元、245亿元,CAGR超过6成,合计市场空间超五百亿元。

目前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可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独立的正极企业,包括从钴酸锂起步发展起来的传统正极企业杉杉股份、当升科技等,以及跟随动力电池成长进入正极领域的新兴正极企业湖南升华、贝特瑞等;

第二类是上游资源企业,掌握矿产资源或拥有回收资源,例如华友钴业、格林美、金川科技等,向下游延伸进入正极领域;

第三类是下游电池企业,包括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全国前三大动力电池企业以参股或内部化方式布局正极材料。

布局三元正极着力降本提效

进入2017年,金属钴价格暴涨,二季度开始碳酸锂价格高位震荡上行,三元正极材料应声上涨,面对迅速攀升的成本压力,电池厂商利用正极材料技术协同纷纷向三元正极材料布局,缓冲原材料涨价冲击,并且掌握上游资源。

(1)原材料涨价趋势不减,电池企业向上游延伸控制成本。

2016年末开始,金属钴价格迅速攀升,碳酸锂也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三元材料NCM523型从2017年初15万元/吨上涨至7月18.75万元/吨,涨幅约为25%,目前已达22万元/吨。

电池企业面临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巨大。

对正极材料的成本控制加强电池企业成本优势。

正极材料是电芯成本最大来源,布局正极材料降本效果显著。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大幅退坡,由于终端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补贴退坡的部分需要由购车人、电池厂以及上游材料企业共同承担,于是动力电池普遍降价近30%,巨大的降价压力加速电池企业向正极材料延伸控制成本。

(2)钴矿资源供应稀缺性、不稳定性高,前端前驱体到正极材料是电池闭路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电池回收利用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钴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刚果、澳大利亚、古巴等地区,钴矿的供应商分布非常集中,嘉能可、自由港和欧亚资源是全球主要的钴矿生产商,占全球钴矿供应50%以上,巨头拥有极强的定价权。

为保障规模扩张的原材料供应,电池厂商开始切入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打造动力电池闭路循环系统,利用回收资源解决钴矿资源难题。

(3)形成技术协同性,正极材料与电池研发共同升级。

正极材料的性能对于电池品质有重要影响,电芯参数如电压、型号等一旦改变,正极材料需要重新寻找并选择。

电池技术和电池材料选择有互通之处,理解电池能更好研发正极材料,理解正极材料也能有助于研发电池。

正极材料进入电池厂商存在一定的壁垒,对于国外客户一般有1-2年认证期,而对国内客户也有0.5-1年认证期。

电池厂发展自己的正极材料能够紧密配合电池研发节奏,加快电池产品升级。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处于洗牌期,龙头企业市场地位开始逐步形成,而三元正极行业目前仍然比较分散,仍然处于扩产期。

预计2018年三元正极行业将进入洗牌期,而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电池厂商实现三元正极内部化将获得更大规模效应。

(1)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于三元正极行业,电池厂商内部化获取规模效应。

目前动力电池厂洗牌加速,龙头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2017年3月发布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动力电池厂商的产业规模做出了要求,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GWh,形成产销规模在40GWh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CATL和比亚迪在2016年已经占据全行业半壁江山,随着电池行业加速分化,低端落后企业退出市场之后,龙头电池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而目前正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远低于电池企业龙头。

下游电池企业自产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可能超过现有第三方正极企业,在原料采购等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2)资本投入较轻,能以自建等方式迅速切入三元材料,甚至进一步直接获取贵金属资源。

动力电池行业技术壁垒高,资产较重,电池企业普遍资金实力雄厚。

目前电池单位GWh投资约为5亿元,假设正极材料都为NCM523产线,1kWh电池约需要正极材料1.74kg,可推算出正极材料单位GWh投资额约为1亿元,仅为动力电池产线五分之一,同时扩产周期普遍在6-9个月左右,产能释放速度较快。

综上理由所述,目前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向上布局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业务,预计电池企业向上游延控制成本。

2017年8月,国轩高科发布公告拟与中冶集团、比亚迪、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签署股东协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93684万元,布局三元前驱体,其中中国中冶股权比例51%、国轩高科30%、比亚迪10%、唐山曹妃甸发展9%,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建设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

其中一期项目设计生产NCM523三元材料前驱体4.8万吨和NCM622三元材料前驱体4万吨,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两种型号的产品产量,项目二期将增加一条同等处理能力的生产线。

在同等条件下,各股东对合资公司的主产品享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

中冶集团隶属于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公司在巴布内新几内亚有巴新瑞木镍钴项目。

公司最终控股67.02%子公司瑞木镍钴于2005年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三家公司合作开发经营瑞木镍钴项目,瑞木镍钴拥有该矿85%的权益。

巴新瑞木钴镍项目所在的矿山红土镍矿总资源量(JORC标准)达1.432亿吨,镍平均品位1.01%,钴平均品位0.10%。

项目生产镍钴中间产品,折合金属当量约为镍31000吨/年,钴3000吨/年。

电池巨头CATL于2015年收购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并指定邦普供应前驱体。

湖南邦普是邦普集团的循环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和高端电池材料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

CATL更直接从上游获取钴矿产品,2016年10月与矿业巨头嘉能可与CATL达成协议,四年内嘉能可向CATL供货2万吨钴产品。

中游延伸拓展市场渠道

上游资源企业掌握锂钴资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速发展过程中拥有主导权,然而周期属性决定盈利水平受价格因素影响很大,为了获得业绩持续性增长,资源企业开始向中游延展前驱体行业,利用资源优势进军正极材料新兴成长行业。

减少价格波动性影响,进军成长确定性环节。

资源企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波动较大。

华友钴业的主营业务为钴产品,在金属钴价格维持低水平时,华友钴业钴产品毛利率也维持10%左右的低位。

2016年末以来金属钴MB报价持续上升,涨幅一倍以上。

而华友钴业钴产品的毛利在2017年上半年上升至38.3%。

而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的需求将得到确定性增长机会,上游企业进入正极材料领域将缓和钴价格波动带来的盈利水平变化,业绩增长将会更加稳健。

资源企业通过自建或并购等方式延伸至正极材料,发挥材料成本的规模效应。

正极材料营业成本中90%以上来自于原材料,上游企业在成本上能够和正极材料发挥协同性,并能从冶炼的角度提升产品工艺,形成成本优势。

华友钴业在原料采选、冶炼领域深耕多年,在刚果(金)有钴、铜矿采选,收购及加工钴、铜矿料的子公司。

同时华友钴业有自己的贸易、运输团队,钴产品金属当量产能2017年达到2.4万吨。

华友衢州是公司钴新材料基地,生产三元前驱体所需的硫酸钴等原材料由自身供给,无需向外采购。

而格林美主要从事电池回收业务,从废弃的动力电池中回收钴、镍等金属,并和嘉能可有钴矿的贸易合作。

上游资源企业在矿石原料上成本优势显著,因此在正极材料业务上可以取得更高毛利。

通过正极材料对接电池厂商,锁定客户保障产销。

上游资源企业向下延伸可以进入近千亿级市场规模的正极材料市场,而通过收购正极材料企业可以迅速获取技术优势及客户渠道,直接面向体量庞大的电池厂商,联合电池客户保证自身产销消化。

例如,华友钴业第二大股东华友投资拟收购全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天津巴莫42.02%股权,利用其品牌地位顺利切入国际电池厂商,并积极开拓国内动力电池客户。

上游合作维持盈利,下游绑定拓展份额

随着电池企业和资源企业迅速开拓三元正极及前驱体领域,独立正极行业开始寻求上下游深度合作,以第三方的专业性构筑行业护城河。

与上游资源企业相比,第三方正极企业的材料成本处于劣势,因此向上游发展前驱体业务能甚至是获取一定的资源控制权将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面对电池客户,以技术专业性充分把握终端需求。

由于第三方正极企业规模较小,内部化上下游环节难度较大。

2017上半年,上游企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净利润约为6.1亿元、6.7亿元,下游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坚瑞沃能净利润分别达到4.5亿元、4.7亿元,而主营正极材料的杉杉能源和当升科技在2017上半年净利分别为2.8亿元、1.8亿元。

上游资源型企业和下游电池企业拥有更大资产和利润规模,并且拥有极强专业性,第三方正极企业很难完成自建或并购。

第三方正极企业普遍以战略合作或参股等方式进入上下游领域。

杉杉股份自产三元前躯体,与洛阳钼业深度合作获取资源优先使用权。

杉杉股份宁夏石嘴山二期高镍三元及前驱体项目已开工建设,公司预计在2018年建成投产,自产三元前驱体为三元材料一体化配套以提升三元产品毛利率。

2017年7月,杉杉股份出资18亿元认购洛阳钼业非公开发行股份,用于巴西铌、磷资产收购项目和刚果(金)铜、钴资产收购项目。

同时公司与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洛阳钼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洛阳钼业对Tenke进一步扩产的情况下,同等合作条件下洛阳钼业将优先考虑与杉杉股份或其指定关联方共同完成上述扩产,其所出产的钴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供应予杉杉股份,有效期至2020年6月30日。

洛阳钼业间接持有TenkeFungurumeMiningS.A.(TFM)56%的股权,TFM拥有的TenkeFungurume矿区是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产之一,长周期、低成本。

当升科技澳洲寻矿获取优先使用权,降低原材料成本。

当升科技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CleanTeQHoldings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Scandium21PtyLtd于2017年8月30日签署《产品承购协议》。

Scandium21将在Syerston项目正式投产后向当升科技持续提供5年该项目出产的硫酸镍、硫酸钴产品用于生产锂电正极材料,且每年供应量占该项目计划产量的约20%,若当升科技未来在Syerston项目上获得不少于25%的股权,将获得与矿山寿命相同的长期承购资格。

Syerston项目是世界上钴品位较高的镍钴矿之一,同时该矿拥有丰富的钪、锰资源,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以西,目前已获得资源开发、环境、用水等许可批文。

湖南瑞翔与金川集团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三元前驱体公司。

2015年7月,金川集团和湖南瑞翔新材料达成合作意向,“十三五”期间建设年产高镍三元材料3万吨以上规模,继续扩张产能实现60%以上市场占有率。

湖南瑞翔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60%以上的产品销售到海外,是国内唯一获得3M专利授权的正极企业。

而金川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钴产量全球第三,年生产能力10000吨,镍产量也位居全球第三。

合作上游资源,建立对接下游电池厂商的渠道优势。

在上游涨价和电池降成本的压力,第三方正极企业寻求矿产资源合作外积极开拓电池客户。

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开始进入洗牌期,电池厂商之间加速分化,绑定优质客户将可以迅速放大产销增速,提升市场份额。

因此,第三方正极企业向上游合作布局有助于形成成本优势、维持盈利能力,同时绑定下游电池客户获取市场份额将可获得较大业绩增速。

三、高镍抢跑,进军龙头

1、扩产提速,优质产能结构性短缺

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开始趋势性成长,受益于此三元材料开始大规模扩产,进入企业逐渐增多,包括传统主营钴酸锂、磷酸铁锂企业纷纷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底国内第三方三元材料产能仅为7万吨,至2017年底达15万吨以上,2018年底将达到近30万吨,而上游的华友钴业、金川科技以及下游的比亚迪、国轩高科都仍在积极布局三元正极材料,预计2018年开始三元正极行业将竞争加剧。

考虑产能爬坡及有效产量因素,2016-2017年动力电池厂初步转向三元路线,供需格局维持弱平衡,高镍产品仍供不应求,预计2018年高镍三元优质产能市占率将迅速提升。

注:

总产能包含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以及锰酸锂

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和细分领域较多,整体集中度仍然相对分散。

目前行业龙头企业厦门钨业、杉杉股份、天津巴莫等仍然以传统钴酸锂业务为重要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客车市场超高速增长带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北大先行、湖南升华等磷酸铁锂材料厂商迅速晋级行业前列,而乘用车上量后正极企业开始转向投建三元产线,长远锂科、当升科技等快速跻身主流正极材料厂商,钴酸锂龙头厦门钨业、湖南杉杉也着力布局三元维持原有市场地位。

目前在三种主要正极材料中,钴酸锂经过长期洗牌,市场集中度最高,已经形成天津巴莫、湖南杉杉、厦门钨业的寡头格局,合计占据钴酸锂半壁江山。

CR4从2015年62%进一步提升至2016年的68%。

磷酸铁锂经过2014-2015年高速增长,贝特瑞、湖南升华等新兴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而由于2017年以后客车行业增速放缓,市场开始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015年和2016年CR4产量分别达到54%、46%,维持在较高水平。

由于磷酸铁锂毛利较高,2016年约在30%-40%,进入者仍在不断增加。

三元材料的竞争格局较为松散,2015年和2016年CR4产量占比仅为42%、53%,竞争相对激烈。

目前传统钴酸锂企业天津巴莫、厦门钨业等以及磷酸铁锂企业湖南升华等纷纷转向三元材料并加速扩产,市场竞争格局仍有待优化。

钴酸锂的市场集中度最高,磷酸铁锂其次,而三元材料竞争格局最为分散。

钴酸锂成长高峰已过,毛利率逐渐回归常态,进入成熟期;

磷酸铁锂在2014-2016年经历成长高峰,由于新能源客车行业接近天花板,并且三元材料在乘用车上对磷酸铁锂的替代趋势显著,正极材料企业纷纷转向三元材料。

2、高镍卡位高端客户,保障产销上量

高镍三元技术领先将获取客户粘性。

正极材料性能要求主要是首次重放效率90%以上、容量、高温储存、控制气涨等。

目前国内三元材料约70%采用NCM523,约20%左右采用NCM111,不到10%采用NCM622,而NCM811和NCA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随着镍含量提升,研发难度也在加大。

随着竞争者的不断加入,同质化产品的毛利将不断走低。

NCM111和NCM523较为低端,多数正极企业都能做,竞争者众多,因此毛利较低,而NCM622/811在市场上具有技术领先性,将能获得技术领先的溢价,提高公司毛利水平,优先掌握高镍三元正极技术并能稳定供货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三元正极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实现产品升级。

2016年,杉杉能源和当升科技正极材料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4亿元、0.7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46%、5.53%,正处于高研发投入阶段。

领先正极企业已在积极布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目前宁波金和、贝特瑞、天津巴莫已经投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能,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当升科技在江苏海门二期工程第二阶段项目将有产能4000吨,可生产NCM622/811,三期工程合计规划正极材料产能18000吨,可共线生产NCM622/811/NCA,预计2019年投产;

杉杉股份宁夏工厂二期在建5000吨NCM811三元前驱体产能及5000吨NCM811三元正极产能,将于2018年初投产。

国际一流电池企业、正极企业也在布局高镍路线。

松下生产的NCA电池供货特斯拉。

SKI于2017年8月宣布,首次在韩国开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