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8665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审棉新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二铵20公斤、钾肥15公斤,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

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

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2

鑫秋1号

GK53(鑫秋1号)

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棉9418×

GK12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

株形紧凑,株高98厘米,果枝较短,茎秆坚硬、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6.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9克,衣分41.0%,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1.4%。

出苗较好,中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成铃吐絮较集中,吐絮畅,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29.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3公斤、92.7公斤和84.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8.1%、11.0%和9.1%。

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8公斤、94.5公斤和91.8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9.2%、12.5%和12.4%。

1.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时播种,地膜覆盖,中等地力棉田每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

2.足施底肥,重施花铃肥,多施有机肥,氮、磷、钾平衡施肥,后期适时喷施叶面肥。

3.科学化控,掌握少量分次的原则。

4.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大暴发年份酌情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国审棉2006003

国欣棉3号

sGK3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中棉所17系统选育而成

株形松散,株高98厘米,茎秆稍软,茸毛多,掌状叶有皱褶,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5.8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衣分38.6%,子指11.3克,霜前花率91.6%。

出苗早、苗壮,前期长势一般,中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后期叶功能好,成铃吐絮集中,吐絮肥畅,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毫米,断裂比强度2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5,断裂伸长率6.8%,反射率73.3%,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27。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7公斤、92.5公斤和84.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4.5%、10.8%和9.4%。

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7.1公斤、92.3公斤和90.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1%、9.9%和10.4%。

1.4月中下旬播种,适期早播。

2.中等肥力地块每亩留苗3000株。

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注意增施磷钾肥,早施盖顶肥。

4.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化控分别在盛蕾期和打顶后10~15天进行。

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大暴发年份酌情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4

鲁棉研29号

鲁2015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鲁735系×

168系杂交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

株形松散,株高96厘米,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4克,衣分39.4%,子指10.5克,霜前花率92.9%。

出苗较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后期叶功能较好,成铃吐絮集中,吐絮畅,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0.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9%,反射率75.1%,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7。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3公斤、91.5公斤和85.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1.0%、9.6%和9.5%。

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1.9公斤、93.0公斤和90.6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0.6%、10.7%和10.9%。

1.4月20日前后播种,每亩播种密度3000株。

2.选择中、高肥水地块种植,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遇伏旱应及时浇水防止早衰。

3.适时化控,一般情况下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1次。

4.二代棉铃虫一般情况下不需施药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各防治1~2次;

重点防治棉蚜、棉叶螨、烟粉虱和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5

冀棉958

冀1286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冀棉10号×

538)F1×

冀棉22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

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稍紧凑,株高102.5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苞叶较大,果枝始节位7.2节,单株结铃15.3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3克,衣分40.3%,子指10.4克,霜前花率86.3%。

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健壮、整齐,不早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2.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0%,反射率73.8%,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6.9公斤、87.5公斤和75.3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21增产10.9%、6.3%和2.0%。

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5公斤、94.8公斤和89.5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9.3%、16.6%和17.8%。

1.4月20~30日播种,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

2.每亩留苗密度3200~3500株。

3.初花期及时追肥浇水,重施花铃肥,补施钾肥。

4.根据棉田长势长相,适时、适量化控。

5.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6

邯5158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邯93-2×

GK12选系邯9598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全生育期136天。

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89.2厘米,茎秆较硬,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果枝始节位6.6节,单株结铃15.7个,铃卵圆形,铃壳薄,单铃重5.2克,衣分40.5%,子指9.9克,霜前花率91.6%。

出苗较慢,前期长势稍弱,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吐絮畅而集中,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7.7%,反射率75.3%,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0%,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3.4公斤、90.5公斤和82.9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21增产14.2%、10.0%和12.3%。

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0.1公斤、88.7公斤和84.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1.5%、9.1%和11.1%。

1.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15~25日播种。

2.适当加大行距,一般棉田行距7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3800~4500株;

高水肥棉田行距80~10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

3.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氯化钾15公斤。

初花期亩追尿素10~20公斤。

8月10日后酌情补追盖顶肥,亩追尿素5~8公斤或叶面喷肥2~3次。

4.洇地造墒,麦收前后浇一次关键水,开花后遇旱及时浇水。

5.7月10~20日打顶,强调早打顶、打小顶、促早熟,留果枝13~16个。

6.可以使用缩节胺进行全程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7.重点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叶蝉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中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7

邯杂98-1

GKz11(邯杂98-1)

邯抗1A×

邯R174

省级审定情况:

2005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三系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

株形紧凑,株高94厘米,茎秆茸毛多,叶片较大、淡绿色,苞叶大,果枝始节位6.6节,单株结铃18.6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7克,衣分40.7%,子指10.0克,霜前花率94.2%。

出苗旺,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较好,吐絮畅,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9.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5.5%,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0%,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1公斤、102.3公斤和96.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21.7%、24.2%和26.2%。

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4公斤、100.5公斤和98.3公斤,分别比中棉所41增产12.7%、15.5%和16.3%。

1.育苗移栽棉田4月上旬育苗,地膜棉4月中下旬播种,直播棉4月25日播种。

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棉田3000~3500株;

高肥水棉田2000~3000株,不宜超过3500株。

3.前中期适时化控,后期缩节胺用量宜减少。

4.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需化防,并注意地下害虫、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属三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8

国欣棉6号

GKz21

GK12选系0106×

82系

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6天。

株形松散,株高98.3厘米,茎秆坚硬、茸毛多,果枝多而长,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掌状叶有皱褶,缺刻较深,果枝始节位6.9节,单株结铃16.9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9克,衣分41.6%,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1.0%。

出苗较快,苗期较短,幼苗壮,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28.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4%,反射率75.7%,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2003~2004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4.3公斤、89.2公斤和81.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4%、15.6%和16.0%。

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1公斤、103.4公斤、100.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5.7%、18.9%和18.6%。

1.育苗移栽4月上旬、地膜覆盖4月中下旬播种。

2.每亩留苗密度2500~3000株。

3.足施底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适时喷施叶面肥。

4.根据长势合理化控,打顶10天后喷缩节胺,以利盖顶桃的生成。

5.棉铃虫重发生年份需注意三、四代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09

中棉所57

中杂3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棉所41×

中077

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

株形松散,株高100.4厘米,茎秆稍软,叶片较大、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1节,单株结铃15.8个,铃卵圆形,铃嘴尖,铃壳薄,单铃重6.3克,衣分40.7%,子指11.3克,霜前花率93.3%。

出苗较快,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吐絮畅,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29.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4.5%,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5.6公斤、100.0公斤和93.3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9.0%、21.3%和22.1%。

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7公斤、97.0公斤和94.3公斤,分别比中棉所41增产9.6%、11.5%和11.6%。

1.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氮肥的50%做底肥,50%做追肥,花铃期施入,磷肥和钾肥全部做底肥。

2.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每亩密度2000~2500株。

3.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控制旺长为宜。

4.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可摘去下部早蕾,防止烂铃和早衰。

5.中后期视田间生长情况,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

6.棉铃虫三、四代孵化高峰期需药剂防治,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10

冀杂1号

97H1

抗8×

冀棉18选系95-538

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全生育期135天。

株形较紧凑,株高95.1厘米,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4节,单株结铃16.2个,铃卵圆形,铃壳薄,苞叶大,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8克,衣分40.1%,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1.2%。

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健壮、整齐,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毫米,断裂比强度31.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4.2%,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4%。

2001~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8.9公斤、108.8公斤和101.6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8增产11.4%、13.1%和12.5%;

2002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8公斤、94.4公斤和83.8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0.4%、1.4%和减产3.0%。

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1公斤、88.2公斤和79.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7.5%、14.1%和9.5%。

1.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下旬播种。

2.中等地力田块亩密度2500~3500株。

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适时喷施叶面肥。

4.根据长势适时适量化控。

5.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11

邯棉802

邯郸802

(85-4.336×

中12)F1×

(85-0.044×

冀棉11)F1系统选育而成

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4天。

株形较松散,株高93.3厘米,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2节,单株结铃16.0个,铃卵圆形,铃尖明显,单铃重5.8克,衣分39.9%,子指11.8克,霜前花率95.0%。

出苗稍晚,整齐度较好,中期长势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31.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3.8%,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5.4%。

2001~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组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7公斤、93.0公斤和89.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13.7%、12.0%和13.7%;

2002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1.0公斤、96.3公斤和90.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8.1%、1.4%和7.6%。

2003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83.3公斤、71.2公斤和67.1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26.0%、16.2%和23.3%。

1.宽行密植,每亩种植密度4000株。

2.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发。

3.重施花铃肥。

4.早打顶,促早熟。

5.防治病虫害,合理化控。

属转基因抗虫常规麦套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中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国审棉2006012

鲁棉研28号

鲁272

(鲁棉14号×

石远321)F1×

(5186系、豫棉19、中12、中19、秦远142、鲁8784等混合花粉)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8天。

株形较松散,株高90.4厘米,茎秆坚韧、茸毛中密,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全株有腺体,腺体中密,果枝始节位6.8节,单株结铃15.7个,铃圆形,铃尖微突,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8克,衣分41.5%,子指10.8克,霜前花率88.6%。

出苗势一般,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稳健,中后期叶功能较强,不早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4%,反射率76.0%,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7。

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2公斤、96.2公斤和85.2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