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
《《幽径悲剧》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径悲剧》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浩劫(jié
)嗅(xiù
)到玫瑰(guī)
D.摇曳(yiè
)愚氓(mé
ng)万斛(hú
)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8分)
(1)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贯,对它有点漠然了。
()
(2)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映象:
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3)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蔚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4)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辩。
3.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句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饰方法。
(6分)
例句: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写:
4.用下边的词语造句。
(1)萧索……
(2)林林总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青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鲁殿灵光:
(3)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等闲视之:
(4)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猬集:
6.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很深,让我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2)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7.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能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5分)
8.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6分)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
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
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儒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
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
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
(2)这几段文字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的呢?
每个方面写景有什么特色呢?
(3)选段第二节写景有什么特色呢?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4)“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写夏和冬的语句来说明这点。
夏天:
冬天:
综合题
1.本文写的是“幽径悲剧”,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那么,这种悲剧效果是怎样得到表现和加强的呢?
2.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是全文的中心,理解本文的中心,应该注意哪些内容,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本文的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雅致,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2.
(1)“贯”改为惯
(2)“映”改为“印”(3)“蔚”改为“慰”(4)“辩”改为“辨”3.示例:
我不是挺立在天地之间的巨人,而且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为社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4.
(1)示例:
汽车进入山区,远远便可看见山边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
(2)示例:
在林林总总的动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充满灵性的燕了。
5.
(1)比喻高的地位
(2)这里指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3)像平常一样对待(4)比喻众多6.
(1)显示了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激起了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
(2)说明藤萝无论是在作为客观世界的燕园,还是作为主观世界的“我”的心灵,都占据着不可替代也无可替代的地位。
7.提示:
既要写出你所在校园景物的特色,又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且要运用课文中以不同季节为中心的描写方法。
8.
(1)写幽径四季之美。
(2)是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的美。
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
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3)这一节是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合写冬天景象。
作用是表明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更突出幽径的浓烈的勃发的生机。
(4)夏天:
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1.
(1)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
(2)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仅外在美,而且有内在美,藤萝愈美,被毁坏后,悲剧也就愈突出。
(3)着力描写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欲哭无泪。
(4)美被愚氓毁灭,十分可悲,发人深思。
(5)对悲剧的气氛反复渲染,增强了悲剧效果。
能答出三点以上,并且语言表述清楚,等第是优;
能答出三点以上,但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的,等第是良;
能答出一二点,且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的,等第是中;
所答内容两点以下,且语言表述不清,等第是下。
2.应该注意两点。
一是藤萝很美,而且兼具真、善、美;
二是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浩劫”,又不仅是“十年浩劫”。
十年浩劫毁灭燕园其他地方的藤萝和一些古丁香树,而这棵古藤萝则毁灭于“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十余年,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能答出两点内容,且语言表述准确到位,等第是优;
能答出两点内容,但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或只答出其中一点,但语言表述准确到位,等第是良;
只答出其中一点,且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等第是中;
所答内容与要点无关,且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等第是下。
3.本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又雅致。
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且语言表述流畅清楚,等第是优;
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但语言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楚,等第是良;
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但没有谈出自己的理解,等第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