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127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置现代教育报高中课程网栏目文档格式.docx

焦点二:

北京怎样推进高中新课程?

重建高中课程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建立学生自主选课的相关制度;

建立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

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对于北京怎样实质性地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市教委给予了明确的答复。

据记者了解,从2003年开始,市教委就委托北京教科院、首师大的有关专家紧密关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发展动向,并逐步制定既与新课程标准相符,又切合北京实际情况的高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实施方案,为正式出台北京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北京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首都基础教育实现内涵发展,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载体和契机。

汲取实验区的经验与教训,在高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由高代价的发展模式向低代价的发展模式的转换,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首先是对高中教育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和要素区分,找出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环节,以付出的发展成本和所导致的消极后果最小或最少、而发展收益最大或最显著为原则,整体设计课程、培训、教材、考试、校本等系统”。

“其次,是进行全员培训,我们的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

”该负责人强调。

为保证高中新课程的推进,市教委要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组织专门力量对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研人员、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相关人员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的主要问题在于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这也成为北京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

“尤其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该负责人对这此坚定不移,“我们将严格依据教育部所审查批准的实验教材目录选用各学科教材。

组织学科专家和教师代表遴选、推荐适宜在北京市使用的各学科实验教材各若干种,供区县和学校选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教委在如何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和管理教学的水平,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如何充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焦点三:

怎样与高考对接?

“实施高中新课程后,高考怎样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问题仍然是普遍关注的问题。

“现在的高中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办成了大学的预科,学校教育教学仍然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就看高考升学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校长告诉记者。

这显然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0年,北京高考怎样考?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高中新课程后,将对整个高中教育系统中的考试评价检测系统,特别是对高考和高中会考以及模块考试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制定相应的框加结构,既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又能够切实优化高中教与考的关系,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合理设置考试科目,严格按照新课标和市教委提出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确定考试范围。

“2010年高考将是新课改框架内的新方案。

既要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水平,又要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适宜的新生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不过在新方案的过渡中,现行的高考模式将保持最大程度的稳定。

详细报道链接8、9版

2007:

北京直面高中新课改

区县声音

制定切合本区实际的课改方案

——访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李燕玲副主任

本报记者黄佳熹

记者:

北京市高中即将进入新课改,您作为区县主管领导,如何认识新课程的理念?

李燕玲:

作为区县主管领导,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中课改,课改要改什么。

虽然北京一直没有进入高中课改,但是我们一直在关注课改试验区的动态,也一直将高中课改作为大事来抓。

此次北京宣布进入课改,我们将会把原有的对课改理念转化为行为,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

我们将会在深刻把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城区的实际,制定出符合西城区的课改方案。

首先,新课程的理念强调了给学生选择权。

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一是要多给学生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孩子设计不同的发展之路。

第二,新课程要做到减负增效。

真正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过重的负担也是新课改要承担的重要作用。

第三,新课改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新课改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作的空间,以前,我们的各种培训,关注课程教材的多,关注教师成长的少。

而实际上,教师从某种角度而言比教材更重要。

新课程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最后,新课改要求我们提高管理水平,要在管理上上升一个台阶。

总之,北京市应该在符合国家课改要求的标准上,办出有北京市特色的课改。

我们希望新课改能够让学生的选择多一点,负担减一点,教师阳光一点,管理水平提高一点。

西城区都做了哪些准备?

西城区已经组织了多批领导、干部、教师到课改试验区进行考察研究。

每次考察结束,都要求写出考察报告。

就在不久前,刚刚派了10位校长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高中课改校长研修班。

在海南召开的课改试验区经验交流会上,我们也派了21人参加,并且全程进行了录像。

我们已将本区研修中心作为龙头,进行研讨,研究课程、教材。

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以尽可能好的成绩、以最平稳的脚步、最实事求是的态度迎接高中新课改的到来。

本月的26、27日,我们将对全区的教学主任、德育干部进行课改培训。

同时,也将会启动对教师、教务、教学职员的各种培训,给大家理清一条清晰的线。

教育改革承受不起失败,所以我们一定会进行充分论证,慎之又慎,制定符合西城实际的课改方案。

目前有什么困难?

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协调教师。

下学期,我们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而接受培训的教师同时还在承担着一线教学的任务,如何协调一线教学与培训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学校探索

人大附中:

超前对接高中新课改

本报记者薛峰冉阳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是我们人大附中的不懈追求,进入高中新课程将为这一办学思想注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高中真正收获学习和成长的幸福。

”1月10日,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自信地对记者说。

据刘校长介绍,早在几年前,学校就组织干部教师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芬兰、美国、瑞典、英国等国学习、考察,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同时借鉴了先期进入新课程的外省市的经验,在理念、课程设置、管理、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

2004年第一批四省进入高中课改时,尽管北京市没有进入,但学校依然发给每位老师人手一册《高中新课标》,并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习。

2004年底,学校针对全体高中教师,开展了关于“每位老师能胜任本学科哪些模块”的专项调查,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培训。

2005年1月,在科研年会上请各学科教研组长解读新课标,通过录像课研究、网上论坛等形式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并要求每位教师在每个学期上一节研究课,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一直是人大附中的一大特色。

早在十多年前,学校就开设了选修课,在总结经验、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学校把选修课纳入三级课程管理中,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改革,特别是系统规划了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语言文学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4个领域的150门选修课程。

学校不仅注重加强学生选课前的指导,通过网络、发放选课手册、面对面咨询等方式,指导学生合理选课,还针对几千名学生选课、排课的难点,专门组织研发力量开发选修课网络管理平台,选修课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2006年1月,来自1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97.3%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置的选修课符合需要,96.3%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可以自主选择,97%的学生喜欢选修课的学习,93%的学生认为选修课能够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这表明,选修课在拓展学生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对于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刘校长说:

一是课程增大选择性和师资、教学场所有限之间的矛盾;

二是受到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可能适应不了新课程的要求;

三是打乱行政班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四是新的新的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但是办法也有的,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扩大教学场所解决场地问题;

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研究活动和监督机制进行校本培训;

通过建立和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策略强化班级管理。

“高中教育不仅承担着一定的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促进功能。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发展倾向和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

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摸索、前进,就一定能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刘校长坚定地说。

北京二中:

行走在高中新课改前列

2006年12月26日,北京二中举办了一个被校长钮小桦称为“为高中新课程预热”的论坛——“高中新课程改革论坛”。

此前不久被派到上海参加教育部课程中心举办的高中新课程校长培训班学习的王平、李建红、季亚利三位普通老师,成为此次论坛的主讲,她们将此行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全校老师一起交流、分享,让更多的老师对高中新课程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是校长钮小桦的第一步棋:

进行改革前的实质性预热——通识培训,让老师们真正了解什么是高中新课程。

因此,钮小桦大胆地将普通老师派去参加校长班的学习。

尽管这样做一开始还让主办方不太理解,但这样做显然收到了超常的效果。

回来的三个老师以切身体会让老师感受到,高中新课程的本质是通过课改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必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并不可怕。

“我们其实早就已经走到新课改的前列,没有实施胜实施。

”在他看来,二中这几年来在抓素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很多新举措,如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实际上与高中新课程是不谋而合的。

“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课堂单一的教学形式,真正解放老师和学生。

”他说,这一点也是二中一直探索和践行的。

记者手上有一份北京二中自己出的试卷,发现分数栏上有三个分值,即态度10%,方法10%,知识能力80%,试题内容上方还有两栏内容:

教师评语、家长反馈。

钮校长介绍,我们这样设置试卷的目的就是不唯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

这,显然与新课程倡导的不谋而合。

“‘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将在高中新课程中得到更好的诠释!

”对北京进入高中新课程,钮校长充满信心。

他说,下一步,二中将进一步加强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并定期组织干部、教师进行新课程实践的研讨,以减少磨合期,尽快制定相应的制度、方案,建立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

北京五中:

发挥传统优势迎接新挑战

“北京五中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就是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

五中要继续发挥学校优势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北京五中张斌平校长告诉记者,北京五中要在反思中高起点进入高中新课程。

新课改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学校的校长、干部、教师能否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五中要以最高的规格迎接新课改。

据张校长介绍,最近两年虽然北京没有进入,但是五中一直在强调。

应该说,五中教师已经能够用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来组织工作,只是缺少对新课程教材、课标的认识和把握。

从去年11月听说北京要进入高中新课改后,最近两个月学校利用全员教工大会的机会对教师们进行了预热。

去年12月,学校专门为实施高中新课程而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北京五中课程改革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由各学科中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够在本职工作基础上,承担新课程研究任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

这个工作室以研究具有校本化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提成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建设学习型课程改革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锻炼队伍,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学校管理机制创新为宗旨。

工作室成立以后,10位工作室成员已经开始了工作。

他们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促进学校顺利实施新课程。

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他们承担着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新课程不同版本教材体系、特点及实施中存在问题的任务。

同时,还要搜集实验区改革中的经验和问题,挖掘教育资源,制定学校的实施方案。

新课程对教师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战。

很多模块都是新的,需要重新学起。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在这点上,学校将会认真做好培训和引导工作。

今年,学校提出了“让教师走绿色健康发展之路”的理念。

下学期开始,将组织全校教师的读书会,同时还将成立多个教师社团为教师缓解压力。

相关链接

来自实验区的困惑

之一:

教育者的培训

“谁来为加入到实验中的教育者进行权威性的培训?

”对于先行进入高中新课改行列的省市来说,最初时都遇到过这个共同的难题。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指导一度是最令各中学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尽管在今天已得到较好解决,但仍然是正在实验和即将进入实验的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尤为重视的问题。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首先要先对教育者进行系统培训,彻底改变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之二:

教材的配套

“老师手上好几套教材,讲的时候不知道以哪个为准!

”——这种尴尬局面,也是先进行入实验的省市最初遇到的问题。

于是实际中出现课时不够、教师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等混乱状态。

显然,提前制订可供选用的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解读材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之三:

评价体系

“怎样量化评价标准?

怎样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公正?

”评价体系也好,考试制度也罢,其中的许多标准或许会或多或少地关系或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切身利益。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评价标准是否能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反映受教育者学习情况,成为迫切关注的问题。

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但显然这一标准还应该进一步量化统一,以确保客观、公平、公正

之四:

高考的面对。

“没有高考方案这个‘坐标’大家都茫然无措!

”这是在四省高考方案确定前所有实验区共同的困惑。

有人这样形容:

高考到底怎么考?

长期以来的高中教育都是以高考为目标,现在没有高考说明了,大家都觉得新课程的课堂像一艘船,在没有航标的大海中乱游,要么徘徊,要么赶快调整到来原航线上。

有教育专家指出,实行了二十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中学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

一些老师们已经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

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课改会逐渐变成说与做两张皮。

2007年四省首迎“新高考”

2007年,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山东、海南、广东、宁夏四省,将迎来第一轮新课程高考。

四省高考新方案中,海南的会考成绩10%计入高考总分、山东的引入选做题制以及广东的计原始分等变革,颇具意义。

■山东:

测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科均设选做题

在山东省2007年的高考改革新方案中,科目设置仍是“3+X+1”,但其中的“1”代表基本能力考试,测试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适应社会生活应具备的最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如观察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欣赏表达感受等能力。

考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东高考新方案还引入了选做题,试卷结构也作出了重大调整。

各科试卷分为卷I和卷II,卷I是必做题,主要考查必修内容;

卷II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主要考查选修内容。

■广东:

“标准分”变成“原始分”“文理分线”分类选拔

在广东省2007年的高考改革新方案中,最大的变化是将标准分变成原始分。

广东自1985年起高考改用标准分,2007年高考将改用原始分。

“文理分线”是新方案的另一变化。

广东考生将被分为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

■海南:

会考成绩的10%计入高考科目设置不再是大“拼盘”

2007年海南的高考改革新方案规定,海南省明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为:

“3+3+基础会考”,总分为790分,比以前增加了40分。

考试科目设置上将综合变成了单科,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文史类组合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组合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而“基础会考”则按卷面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

■宁夏:

仍采用“3+小综合”综合评价作录取参考

2007年宁夏的高考仍将采用“3+小综合”的模式。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小综合”指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将做出评价,在现有录取基础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供给高校录取时作参考。

专家共话“新课程”对接“新高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与现行的教育大纲不同,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素质教育,提出了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设计原则,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注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这些新的教育观念,对沿袭多年的高考制度提出了挑战。

高考新方案的出台,不仅关系到新课改省区明年、后年的高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高考的走向。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

四省区改革新方案中有一个亮点是强调基本能力考试,考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

显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新方案里是增加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

在以往大规模的考试中,笔试仍是主要形式,因此,“如何通过笔试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改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甚至制度设计才有可能做到的。

(本报记者雷玲综合报道)

编者的话

为帮助北京的高中教师、校长、教研人员、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进一步了解高中新课程,本报介绍了北京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整体思路,高中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今后,每周一出版的《现代教育报·

教师周刊》将继续全方位关注北京高中新课程实验,从区县启动、课标解读、专家解惑、各地实验区经验等各个方面进行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提供采访线索。

(《现代教育报》1月15日8、9版)

█校本自主选修模块不少于6学分█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可申请补考█考核方法不局限于笔试█各校需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以行政班为单位按学年进行选课

北京:

高中新课程将进入细则实施阶段

本报讯(记者雷玲)记者从近日北京教委召开的高中新课程干部培训会上获悉,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模块考核工作及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等问题,市教委方面已经有了相关指导意见。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北京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后,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从目前确定的方案看,对学分的认定权归属于学校,由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以保证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公正、合理性。

与以往高中课程有很大区别的是,高中新课程将按模块进行教学和考核。

记者发现,从目前确定的方案看,模块考核与以往考试最大的区别是:

成绩不按百分制而按等第划分,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

记者从指导意见中看到,对于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

补考合格后可认定学分。

补考仍不合格,允许其重修相关模块和改选其他模块。

对于模块考核方法,将一改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采取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实验、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

所取得成绩均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会上还对尽快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

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应在每学年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向每位学生提供《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并在学生入学后,及时为每位学生安排选课导师,由班主任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和个人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合理选择课程,并制定三年的个人课程修习计划。

记者还发现,与一些实验区按学段进行选课不同的是,北京在选课上要求学生原则上按学年选择课程,但可以按学期进行必要的调整。

学校应在每学期末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课程设置的变更情况,以利于学生及时调整修习计划。

意见同时强调,学校要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选课管理,班主任负责组织和协调有关导师做好本班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这也意味着有些实验区取消班主任的做法北京不会借鉴。

(《现代教育报》5月28日7版)

北京新高一教师:

全体总动员热身新课程

本报讯(记者雷玲)全市新高一教师学科培训序幕拉开。

在7月12日召开的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新闻发布会上,承接全市实验教师培训任务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王云峰主任说:

“从16日开始,全市9000余名新高一教师将历时14天,分批、分学科就近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