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026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陇西县秸杆饲料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定稿3文档格式.docx

一、产品原材料19

二、公用工程19

三、生产定员及人员培训19

第六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20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20

二、目前常见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方法22

三.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技术原理23

四、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营养成份25

五、秸秆生物颗粒饲料加工的化学意义27

六、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特点28

七、生产工艺流程29

八、生产设备30

第七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30

一、建设期限30

二、进度安排31

第八章环境保护31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2

一、估算依据及说明32

二、项目资金筹措32

第十章经济效益分析34

一、饲料加工效益分析34

1、每公斤秸秆发酵饲料的成本34

2、每公斤全价生物饲料成本35

3、饲料厂效益35

4、销售收入估算35

5、利润测算35

二、板材加工效益分析35

1、秸秆板材每平方米成本36

2、年销售及利润测算36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36

一、销售收入估算37

二、项目利润测算37

第十二章项目社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7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38

一、结论38

二、建议3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三、项目主管单位:

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

四、项目实施地点:

陇西县乔家坪

五、项目主办单位:

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六、项目负责人:

石雷

七、项目建设期限:

1年(2009年)

八、项目建设规模:

建成年产万吨农作物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生产线一条,生物颗粒饲料车间一座,大立方生物循环发酵池20个,建成玉米秸秆及粉煤灰等有机化合物为成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防火板材生产线一条,建成存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规模化养殖基地一座。

九、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88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补贴资金80万元(省级财政补贴资金64万元,市级财政补贴资金8万元,县级财政补贴资金8万元),企业自筹600万元。

十、项目效益估算:

项目投产年销售收入3100万元,实现利润690万元,年可带动陇西当地农作物收购范围内农民户均增收200元。

十一、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2、《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2008年7月27日);

5、陇西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0年);

6、陇西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7、陇西县旱作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还浪费资源。

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产业化加工,国务院于2008年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加工企业利用秸秆为基料,生产优质饲料;

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墙体建材及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

陇西县常年种植粮食作物面积达9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就达25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秸秆70万吨以上,加上其他作物,仅县内年产农作物秸秆达200多万吨。

除三分之一的秸秆用于家用燃料和牛羊粗饲料外,其他大部分均燃烧于田间地头,生物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农民也并没有因秸秆而增收,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成摆在县委、县政府的当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根据《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要求,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特申请建立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

1、政策环境背景

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使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面向西部地区启动的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生产水平为目标的战略性工程,其中,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是其主要内容,核心是推动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家先后调整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启动了生态建设工程。

同时,我国加入了WTO,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对发展畜牧业展现了良好的潜力。

这些形势为解决全县贫困区的深层次问题,引入先进的畜牧业经验管理机制、技术和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提供了大好机遇。

二是国家把发展畜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在200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

“加快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种”,“提高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等,明确了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重点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环境已经成熟。

三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把甘肃建成草业大省、畜牧强省的奋斗目标。

2003年,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草业大省、畜牧强省发展规划》,把项目区划为中东部种草养畜重点产业布局区域。

因此,项目设计方向符合省上的产业发展布局和方向。

2、市场背景

甘肃省是全国牧业大省,牛羊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主导产业之一。

甘肃秸秆资源较多,牛羊品种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

近年来,甘肃省又把肉牛羊产业的开发作为产业机构调整地重点项目,各级政府十分重视。

陇西县是我省的重要农牧结合地带,畜牧业历史悠久。

但是,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天然草地垦殖严重,地方财政困难,群众自筹资金能力低,未能从根本上走出靠天吃饭的局面。

因此,实施科技兴牧,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走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养殖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道路,实现项目区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已成为陇西县产业开发的必然选择。

3、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土地承包法》、《草原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法规的实施,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使草畜业的优势凸现。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困、落后的生产方式,寻求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

由于陇西县地处陇海经济建设带的重要地理位置,境内铁路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各级政府对陇西县率先脱贫的信心十足,具有实施科技项目的基础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农民要求掌握畜牧业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技能的愿望强烈,实施项目的群众基础较好。

4、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年产便于收集的农作物秸秆就达6-7亿吨,除部分作为农村家用燃料、饲料和返田有机肥料外,相当一部分都烧荒于田间地头。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对秸秆的需求越来越少,近年来倡导的秸秆还田,因受土壤消化能力和病虫害防治的限制,还田份额不大;

有价值的商业化利用和高品位燃料的转化尚停留在研究阶段,用量十分有限。

大量的秸秆只有烧荒于田野。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实施是探索科技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开发式扶贫示范基地的需要

陇西县是甘肃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

在国家“八七”和省上“四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已有31万农业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但因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返贫回流情况严重,加上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相对贫困人口。

目前,该县相对贫困人口10.23万人,占总人口的20.9%。

陇西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甘肃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其贫困形成的机理和贫困特征在西部地区的贫困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陇西县地处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畜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是“中国腊肉之乡”,“陇原三绝”名扬四海,陇西火腿是中国的三大传统品牌火腿之一,陇西金钱肉(蝴蝶肉)地方特色突出,是传统保健食品。

加之畜产品市场发育较好,培育特色、保健和绿色畜产品加工基地独具优势。

因此,陇西县依托科技进行扶贫产业开发潜力独具,具有广泛的示范指导意义。

2、项目实施是扩大经济文化协作与交流的需要

陇西县是华夏第一大姓李氏文化的发源地,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陇西县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

近几年来,陇西县作为李氏文化的重要活动基地,有大量的李氏后裔和海外华人纷纷前来寻根问祖,尤其是台湾同胞,追怀故里,不断加大与陇西县及周边地区的进行经济文化协作与交流,陇西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加快陇西县产业开发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是展现我省乃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3、项目实施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区农民致富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规避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的中心任务。

目前,我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

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既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地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农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依靠农产品提价的增收空间几乎没有,要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改变现有的增收格局。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积极发展草食畜,形成较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逐步增加草食畜牧业的比重,使农、林、牧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项目实施通过大力发展人工饲料基地建设、舍饲育肥及草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调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有效发挥我县在畜牧业方面的基础优势,通过规模养畜及加工业的培育,带动全县农业结构、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推动全县农业向产业化深层次迈进。

因此,通过本项目实施,引导农民掌握畜牧业新技术,培育新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小康社会进程显得尤为迫切。

陇西县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比较优势与地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地缘优势。

因此,本项目实施将为全县牛羊育肥业、畜产品加工业夯实更加雄厚的发展基础,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4、项目实施是转变农村传统经营方式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传统耕作农业占主体的发展基础下,项目区畜牧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存栏”观念,主要经营方式是养“老羊”、“老牛”、“吊架子”,因此,基本没有效益可言。

这种状况在贫困户中更加突出。

通过本项目实施,一方面从饲料上帮助贫困户更换养殖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把生产的重点从生产环节转向经营环节和开拓市场。

同时,对农民从土地种植结构、养殖规模到技术应用各个环节的技术配套、管理模式组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素质和科技信息素质,彻底地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5、项目实施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尽管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明令禁烧农作物秸秆,并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近年来由于露天焚烧秸秆造成机场和高速公路停运的事件在新闻媒体中仍屡屡出现,严重污染环境,既浪费资源,又影响交通安全,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西安周边大量焚烧玉米秸秆漫天浓烟威胁飞行安全》一文上批示:

“此事强调多年,仍未得到解决。

看来,关键要给秸秆找个出路。

农业部要予以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治本的措施。

”对此,农业部党组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了部长办公会议,逐步推广应用其他各项综合利用措施的思路。

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部的重点工作和为农民办的11件实事之一,并作为“农业科技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陇西县概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

位于东经104°

18'

48"

至104°

54'

26"

,北纬34°

50'

24"

至35°

23'

54"

之内,北靠安定,东接通渭,西邻渭源,南为漳县和武山。

县界域南北宽52km,东西长64.1km。

总面积2408km㎡,耕地面积118.57万亩,人均占地2.73亩。

现辖9个镇、8个乡,215个村,1292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总人口49.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3万人,农村劳动力19.17万人,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

2.自然资源条件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年平均降水量445.8mm,蒸发量1440mm。

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h。

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d,春夏干旱少雨,秋季气温高、降水多。

3.社会经济条件

陇西县为甘肃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绝对贫困人口1.3万人,低收入人口10.23万人,经过多年的努力,贫困面在不断下降,全县大部分乡镇已全面进入小康建设阶段。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9亿元,年均增长11.5%。

财政收入于2003年突破亿元大关,2007年达到17600万元,年均增长7.7%。

粮食总产量12.75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比“九五”时期最高的1999年增加20kg,达到294kg,为历史最高水平。

4.交通运输条件

陇西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16国道横贯全境,多条县乡公路交汇,乡村公路是村村通汽车,漳陇公路、马陇公路、定天公路都以陇西县为咽喉。

天定高速、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公路、铁路运输十分方便。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研制、生产、推广应用及规模化牲畜养殖的科技型企业。

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县政府、县农发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2006年正式成立,是甘肃地区第一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公司,2007在日本成功引进酵素菌技术。

生产基地总投资800余万元,占地50亩,在日本专家及公司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个完善了整套酵素菌生产技术。

创建了企业标准,现有大型板材车间一座,发酵车间一座,规模化养殖温棚七座,2009年将正式建成年产万吨农作物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生产线一条,建成玉米秸秆及粉煤灰等有机化合物为成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防火板材生产线一条,大立方生物循环发酵池20个,建成存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规模化养殖基地一座。

秸昱人以坦诚的胸怀,实用的技术,优惠的条件,一流的服务,愿与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竭成合作。

三、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石雷,男,1973年出生,甘肃省陇西县人,大学文化程度,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2006年筹建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成功地从中国农科院引进全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以农作物秸秆为来源,充分应用循环经济,将玉米秸秆开发生产成优质的生物颗粒全价饲料;

发展以秸秆及其他化工材料为原料的人造墙体建材及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

为企业带来200多万元的年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当地农民户均增收200多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个人业绩得到了省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第四章市场调查及需求预测

玉米秸秆是我国最广泛、最价廉的饲草作物,加工成的秸秆生物颗粒饲料体积小,含水率低、利于包装,便于储存、运输,便于防火;

不易变质、饲喂方便。

全价生物颗粒饲料完全可以当商品饲料供规模化养殖户使用。

此饲料饲喂牛、羊、猪,其料、肉(奶)比例降低,不但不会加大成本,还会因为饲料营养成分增加,饲料配方改变,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效益。

国内市场: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头牛每天需要粗饲料10kg,一只羊每天需要粗饲料3.3kg,我国每年共需要粗饲料约8亿吨。

而我国草地退化十分严重,二十世纪90年代的草地面积仅为60年代的50%,草食类家畜的饲养量每年增加,而草地面积逐年减少,从而造成我国粗饲料十分短缺,仅内蒙古自治区锡盟2000年就缺少饲草300万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大中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奶牛业,对粗饲料需求非常大。

国内市场广阔,对粗饲料需求稳定,并有逐年提高之势。

国际市场:

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东地区,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干草和饲料用粮,以满足本国畜牧业的需要。

仅日本北海道地区每年就需要粗饲料550万吨,现在主要靠进口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干草来弥补粗饲料的短缺,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干草价格较贵。

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由于传统习俗,畜牧业就是饲养草食类家禽,中东地区又是沙漠地区,饲草极其贫乏,也是靠进口粗饲料来支撑自己的畜牧业。

秸秆饲料具有和干草近似的质量,而价格却比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干草便宜,很容易被这些国家和地区接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畜牧业有一定冲击。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扩大,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式的传统的户育户养模式在国际畜牧业中将越来越失去竞争力。

由于中国农民传统的饲养方式所限,所产牛、羊各项指标达不到国际认可标准。

因此,走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之路,将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目前,影响牛、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因素是饲草饲料问题。

过去农户饲养牛、羊都是自备饲料,普遍观念是自己有草才能饲养牛、羊。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饲草饲料商品化。

秸秆生物颗粒全价饲料的推广,就能够解决牛、羊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的饲草饲料问题。

近年来,秸秆生物颗粒饲料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饲养厂认可,并出口韩国、日本。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牛、羊数量急剧增加,对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秸秆生物颗粒饲料作为商品饲料对畜牧业的壮大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牛、羊饲喂秸秆生物颗粒饲料是必然趋势。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

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建成年产万吨农作物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生产线一条,生物颗粒饲料车间一座,建成玉米秸秆及粉煤灰等有机化合物为成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防火板材生产线一条,大立方生物循环发酵池20个,建成存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规模化养殖场一座。

一、产品原材料

1、主要原料

(3)其它配料:

玉米面、胡麻油粕、动物蛋白、骨粉100吨;

(4)用于板材内的粉煤灰及菱镁材料:

2000吨;

2、 

辅助材料

水1000吨,电20万度。

二、公用工程

场区占地最低30亩,约20000平方米,场地平坦,水、电、路通,无其它特殊建筑物。

总建筑面积:

1860平米

其中:

车间600平米

仓库800平米

办公室560平米

三、生产定员及人员培训

本项目实施,需人员40人。

加强技术成果的研究推广和人员培训。

项目建设实践中,将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成功的技术和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组装,形成各种有效适用,便于掌握,在项目区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态农业技术,从而进行示范推广。

项目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还应加强自身以及项目区农户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管理和监测。

在项目准备阶段,就应特别注意和加强项目管理的能力建设,在技术引进、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应尽早安排实施。

第六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酵素菌是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有益微生物,将其组合发酵形成,包括细菌、酵母菌、丝状菌三大类二十余种能产生活性分解酶的微生物群体组成的产品,经各国科研机构几十年的开发研究,二00五年以后日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人体保健食品行业。

目前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开发研制成功并推广,都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酵素菌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多种菌混合相生互补,发酵工艺简单,易于掌握,原材料丰富价廉,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产品活菌含量高,酶活性强,质量性能稳定,常温干燥,菌体呈休眠状态,长期存活,易于保存,便于运输。

酵素菌是好气性微生物群体,具有很强的发酵力。

在发酵的过程中,多种有益菌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有益代谢物质,分泌出多种活性分解酶,这些酶具有很强的催化分解能力。

首先,它能催化分解农作物秸秆、树叶、杂草等有机物,形成腐殖质;

酵素菌制成发酵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养殖业,能充分发挥微生物制剂和酶制剂双重添加剂的双重功效,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20-40%,粗蛋白增加2.5倍,粗纤维减少50%,糖类增加10%,同时酵素菌的菌体蛋白可直接做为畜禽的重要蛋白源.此外,还能消除和预防畜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使畜禽生长快,肉、蛋好,产量高,优化无公害。

酵素发酵饲料的喂养效果。

以养鸡、牛为例:

⑴提高产蛋率:

产蛋率提高10%-20%。

⑵减少坏蛋:

破损蛋率减少到0.5%。

软皮蛋率减少到大约2%以下。

⑶死亡率:

由于传染病和发育不良而造成的死亡率几乎为零。

⑷早期育肥:

酵素菌发酵饮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成份均衡,所以早期肥育的效果很好。

⑸减轻粪便的嗅味:

不仅改善臭味,而且改善环境。

⑹提高耐病性:

由于酵素菌的各种效果使家畜体力大幅度增强,从而抑制了传染病的发生。

⑺改善了蛋质:

使用酵素发酵饲料十天后,改善了蛋的营养成份,味道鲜美,同时减少了鸡蛋的异味。

⑻改善肉质:

发酵饲料使营养所需达到平衡,从而生产出味美鲜嫩的肉质。

⑼延长产蛋期:

产蛋期可延长,从产蛋开始到580天左右,根据品种不同,也有维持到610天的记录.

⑽提高孵化率:

因为成鸡的营养状态良好,所以受精率提高,也因孵化蛋的营养平衡好,提高孵化率.

(11)减少营养添加剂用量:

酵素发酵饲料中,存在着比混合饲料中添加营养剂还多的营养成份,而且消化吸收率很高,因此可以大量养活营养剂量。

(12)驱除病原菌:

由于长期使用酵素菌发酵饲料,使整个鸡舍都有驱除病原菌的有益菌。

二、目前常见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要对秸秆饲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

一般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物理性加工方法,包括切短、粉碎、揉搓、热喷和制粒等;

第二类为化学处理方法,即利用一些化学物质对秸秆饲料进行浸泡或喷洒处理,常用的有碱化和氨化;

第三类为生物处理方法。

益生素(又称活菌制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

它是用动物体内含有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活菌制品,包括饲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益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