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7014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简史的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发源于黔北。

氵舞阳河:

发源于黔中苗岭。

清水江:

苗侗的聚集区。

都柳江。

  (3)主要山脉:

乌蒙山,大娄山(主峰娄山关),苗岭(主峰雷公山),武陵山(主峰梵净山)。

  2、贵州省的民族状况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大约有万人,全省有4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苗、布依、

  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毛南、蒙古、畲、仫佬、羌、满共17个。

超过10万

  的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

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

  贵州的各少数民族主要由四大族群演化来:

濮、夷、蛮、越

  贵州的汉族主要有几次较大的迁移:

A春秋:

楚灭了小国后,把小国的人流放在贵州。

B汉代:

  汉武帝时期迁三蜀大姓来贵州C明代:

卫所来的人有6、7十万。

不同时期进入贵州的汉族有

  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文化具有时代性。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贵州

  一、贵州境内的古人类

  1、黔西观音洞文化:

因其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独具特色,因而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2、“桐梓人”:

其年代晚于黔西观音洞文化,在洞中发现了大量用火的痕迹,可以说是迄今为止

  华南地区已知的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

  3、水城硝灰洞:

此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其石器的打制方法—“锐棱砸击法”。

从对其石器的年代考

  证中,发现它是它是最早使用该方法制造工具的文化遗址。

  4、盘县大洞:

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与动物化石,其遗址规模巨大,又保存完好,内涵丰富又别树一

  帜,堪与国内同一时期某些文化遗址相伯仲,所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列为1993年全国

  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猫猫洞遗址:

发现用火遗迹,距今14600年。

  6、普定穿洞文化:

“亚洲文明之灯”

  7、安龙观音洞:

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遗址

  总结

  云贵高原对于以及人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1)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适宜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地形复杂多样,动植物呈立体分布,易于古人类谋取生活资料

  (3)大量洞穴,为古人类提供了天然住所。

  (4)喀斯特地貌发育,岩石的出露面积大,为石器制造提供石料。

  二、原始文化

  1、原始信仰与崇拜:

  

(1)自然崇拜

  主要对象:

日、月、星辰、山川、土地、江河、岩石、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

  

(2)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原始自然崇拜的继续与发展,盛行于母系氏族社会。

在超现实观念的支配下,每

  个氏族都认为是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和无生物,因而它既是氏族的族号或标志,也是氏族的保

  护神或祖先。

  (3)祖先崇拜:

原始人类把人的肉体和精神分离开来,以为人的精神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侗族——祭萨苗族——吃牯藏

  (4)巫术:

巫术是灵魂观念的产物,原始社会的先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无能为力幻

  想通过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客体。

长期流传的有以下四种:

  

(1)模拟巫术

(2)接触巫术(3)诅咒巫术(4)占卜巫术

  2、丧葬习俗:

(1)岩洞葬

(2)悬棺葬(3)土葬(4)套头葬

  3、取名方式:

(1)彝族——顺推正连法

(2)苗族——逆推反连法(3)侗族

  4、原始艺术:

(1)原始造型艺术

(2)人体装饰(3)岩画

  5、神话以及诗歌

  

(1)神话:

神话的特点是自然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以思想、感情和各种行为。

  苗族:

《开天辟地歌》《枫木歌》《洪水滔天歌》《跋山涉水歌》

  布依族:

《十二层天,十二层海》

  侗族:

《捉雷公》

  彝族:

《竹的儿子》

  仡佬族:

《阿仰兄妹制人烟》

  

(2)诗歌

  诗歌起源很早。

原始人在劳动中不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虽没有歌词,却有优美的韵律。

  随着语言与思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音节分明,并能表现感情的诗歌,与舞蹈结合在一起,谓

  之“投足以歌”。

侗族大歌:

《布谷催春》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贵州

  一、夜郎地区

  1、滇、黔以及川西北一带的族群

  在古文献中最早记录夜郎情况的是《史记·

西南夷列传》。

司马迁把当时分布在滇、黔以及川

  西北一带的部落方国,就其居住区域、社会习俗划分为夜郎、滇、邛都、昆明、笮都、冉、白马

  等七个族群,同时其经济类型有三类:

一是耕田有邑聚。

二是随畜迁徙。

三是土著,或迁徙。

  但就其族属源流关系看,大体可分为濮人和氐羌(夷)两大族系。

其中夜郎、滇、邛都就是第一类

  型的三个濮人族群。

  2、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几个部落方国:

夜郎、且兰、句町、漏卧、同并、进桑、龞、僰

  二、牂牁郡的设置

  1、五尺道

  是秦时通往西南的一条通道。

其以巴、蜀为基地,依托五尺道经营“西南夷”。

其路线:

宜宾——高县——拱县——筠连,入云南境过盐津——大关——彝良——昭通,又入贵州境过赫章——威宁,再入云南境走宣威——曲靖。

  3、唐蒙出使夜郎结果:

夜郎划归犍为郡管辖

  4、移民充实牂牁郡

  

(2)移民的来源:

  三蜀——蜀郡、广汉郡、犍为郡

  (3)主要迁入的大姓及分布

  龙氏:

安顺、清镇、平坝

  傅氏:

晴隆、六枝

  董氏:

兴义

  尹氏:

黔南的独山、平塘,黔西的普安、盘县、兴仁

  三、四大族群的发展与演变

  在今贵州境内的居民,除了回、满、蒙三族是元、明、清时期从北方迁入,其他各族先秦时期分属于南方的濮、夷、蛮、越四大族系。

在这四大族系中,战国、秦汉时期往往又把濮、夷族系的各部概称为“西南夷”

  1、四大族系

  我国南方的民族,大都源于古代的四大族系,即氐羌、百越、苗瑶和濮人。

现今南方各族与四大族系有深厚的族属渊源,而且在语言系属上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操藏缅语的民族,如藏族、羌族、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拉祜族、土家族等,均出自氐羌族系,即古书中所说的“氐类”。

  操壮侗语的民族,如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傣族、黎族,均出自百越族系,古称“越人”。

  操苗瑶语的苗族、瑶族和畲族,皆属苗瑶族系,古称“南蛮”。

  濮人的后裔,如仡佬、羿子、拉基等,其语言大抵属仡基语族。

  2、四大族系在地域上的变化

  

(1)、濮人势力的衰落

(2)、夷人的东进(3)、“五溪蛮”的西迁(4)、越族的北上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大姓势力的兴起

  1、南中大姓:

  

(1)南中——大抵是原先的“南夷”地区。

汉代在南夷地区设立牂牁、益州、越巂、永昌四郡,其地包括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大部分及广西北部边缘地区。

  

(2)南中大姓

  南中大姓”是指汉、晋以来盘踞在“南中”地区的豪门大族,著名的就有三四十姓。

南中大姓系由三蜀大姓和原住南中地区的土酋结合面成,造成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

据《华阳国志·

南中志》记载:

  建宁郡:

焦、雍、爨、孟

  牂牁郡:

龙、傅、董、尹、谢

  朱提郡:

朱、鲁、兴、高、李、孟

  永昌郡:

陈、赵、谢、杨

  2、南中大姓的来源(简答!

  主要来自于内地移民及后裔,有三种情况:

  

(1)通过政府有组织的迁移,由内地经巴、蜀而入南中。

  

(2)由于三蜀地区的社会动荡,一些强宗大姓移入南中地区

  (3)秦汉政府开发西南夷,设郡置吏以及对南中的征讨,使一大批官僚地主和征发者留居南中,而后子孙繁衍为南中大姓。

  二、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

  1、诸葛亮平定南中

  

(1)起因:

公元223年,南中夷帅乘蜀汉政权不稳之机,加紧反叛,雍闿、高定元等于此年合力反抗蜀汉,一时“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同年,牂牁太守朱褒也在雍闿、高定元反蜀后,起兵响应。

  

(2)经过:

  南征的军队由成都循岷江而下,至今宜宾后兵分三路:

  诸葛亮率主力进入越巂

  李恢自道率部进军益州郡,向南至盘江,与诸葛亮的主力遥相呼应。

  马忠进军牂牁,并到达南盘江流

  2、诸葛亮治理南中

  

(1)治理南中的方针

  A、平定南中以后,在如何治理南中的问题上,诸葛亮坚持和抚方针。

  B、“若留外人,则当留兵。

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

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

  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

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2)治理南中的策略

  A、增设郡县,健全统治机构。

由汉代所设四郡扩大为南中七郡,即牂牁、越巂、建宁、云南、永昌、兴古、朱提。

七郡由降都督总管,治所在平夷。

  B、重视当地大姓与各民族上层人士的作用。

  迁徙南中富豪至成都。

将南中一些富豪迁往成都,并将一部分青壮年补充为兵士,使南中社会进一步稳定。

  C、选拔有才干的官员到南中任职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贵州

  一、乌蛮壮大的情况

  东爨乌蛮地区是笃慕俄家族的统治区域,笃慕俄有六个儿子——慕雅枯、慕雅切、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后来繁衍成武、乍、糯、恒、布、默六个支系,这六个支系早在东汉时期已遍及滇、川、黔。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先后建立了许多奴隶制政权

  布系

  ①播勒家:

贵州安顺,又称冷冷格

  ②乌撒家:

贵州威宁,又称纪俄格,慕克克第七代阿德布时最盛,故称。

③阿佐赤家:

云南沾益

  ④古苦格家:

云南宣威

  默系

  ①阿于支家:

云南东川

  ②阿者家:

贵州大方,又称慕俄格,慕济济第二十五代子孙妥阿者时最盛,故称③阿旺仁家:

贵州普安

  ④芒部家:

云南镇雄

  恒系

  ①乌蒙家:

云南昭通

  ②扯勒家:

四川叙永,贵州金沙

  二、羁縻州的特点

  

(1)由于羁縻州多设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其建置范围以各土著首领所献地为基础,即以土官治土民,保留原来的部落组织,不改变当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2)朝廷任命土著首领为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其统治,但要由朝廷封赐册命,受封的酋长要恪守礼制,忠于王朝,定期朝贡,率领本部兵卒守边卫土,服从朝廷的调遣。

  (3)羁縻州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又比较松弛,王朝往往对其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政策。

  (4)羁縻州人口、赋税“不入版籍”,与经制州有明显区别。

  三、播州地方势力的形成

  1、南诏与唐王朝的战争

  2、杨端入播

  四、佛教的传入(唐初传入贵州)

  第五章两宋时期对贵州的管理

  一、两宋时期对贵州的管理

  1、两宋时期对贵州的管理

  2、贵州的地方势力

  思州、奖州、珍州——田氏

  播州——杨氏

  清州——水东宋氏

  南宁州——龙氏

  西南七姓蕃——今惠水、平塘

  抚水州——蒙氏

  红水河流域——王氏、黄氏

  3、贵州的民族政权

  

(1)罗施鬼国——水西家

  

(2)罗殿国——播勒家

  (3)自杞国——阿旺仁家

  二、贵州文化

  1、教育

  

(1)黔北的教育受四川的影响

  

(2)播州杨氏重视教育(杨光荣的《遵义府志》、《大定府志》、《贵阳府志》《安顺府志》四大地方名著

  (3)科甲逐渐兴盛

  2、宗教:

(1)佛教、

(2)道教(三清观印江)。

  3、石雕艺术

  4、贵州文化的外传

  

(1)罗殿国的文字

  

(2)贵州民族歌舞

  三、元代对贵州的管理

  1、元代贵州的土司制

  2、元代设置于贵州的土司

  

(1)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

  篇二: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后感

  关于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等的人种为何不能竞争过智力水平或者身体强壮程度反而不能及的智人,作者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是想象现实让智人这个人中可以超脱基因的限制形成大规模的超网络合作模式,从而在大规模的竞争中打败其他人种。

  作者在行为结构中包含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时间的变化,另一条暗线则是智人因为想象现实出现而带来的种种变化。

时间的变化上表现的是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社会的联合统一,科学革命。

智人因认知革命,即想象现实的出现,形成了大规模的合作模式从而打败了其他人种,也因此席卷全球导致了第一次的生态毁灭,这一章末尾的标题很好的总结了这种扩散模式——洪水般的人类。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无疑想象现实的出现时有利于我们智人种的DNA扩散的,所以从宏观角度说,智人种族是快乐的。

但是我们拷问自己的灵魂,很难对现在的生活满意,这种个人上的痛苦同样也是想象现实带来的。

  在我们冥冥中觉得缺失什么的时候,作者提问了,回答了,发现了,想象现实带来的自农业革命以来,到人类联合统一,人类社会所建立的基础完全是基于抽象的相信上。

商人相信金钱得以交易,教徒相信基督得以信仰,人民相信国家得以纳税,但这一切带来的不仅仅有人类种族的繁荣,也有个人的痛苦。

物质的发展,生产环境的改变,都是源于人类改进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是因为人类相信这会带来好处,但正如书中所说,人类预料不到行为最后的结果。

我们开始耕作,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会带来稳定的食物,但结果是农民生活比采集社会更加痛苦;

我们用电子邮件替代了信件,却不得不每天立马回复电子邮件以免我们的社交关系受到影响。

人类种族不停在发展,而个人却依旧痛苦。

从这点上看,我们与我们蓄养的家畜并无区别,基因得以扩散却朝生暮死痛苦一生。

  这痛苦涉及到社会学的问题,

  篇三: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读书笔记

(一)

  字数2265阅读3459评论0喜欢4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人类:

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1.智人一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仿佛整个科就只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远近亲戚,而且最重要的是:

没有父母。

  2.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

  3.人类深深迷恋着我们自己的高智能,于是一心认为智力当然是越高越好。

  4.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

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更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

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

  5.因为大脑较大,远古人类付出的代价有两种:

首先是得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

  6.手能做的事情越多,可以说人就变得越厉害;

于是人的演化也就越来越着重神经发展,也不断地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

  7.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

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

  8.相较之下,人类的婴儿只能说没用得很,许多年都得当个啃老族来被抚养、保护和教育。

  9.一直要到40万年前,有几种人种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而要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

  10.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

  11.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12.宽容可不是智人的特色。

即使到了现代,不过是因为肤色、方言、宗教等等微小的差异,就足以让智人彼此大动干戈、非要把对方赶尽杀绝。

  13.不论智人是否是罪魁祸首,但每当他们抵达一个新地点,当地的原生人类族群很快就会灭绝。

  14.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

  第二章知善恶树

  1.究竟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

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

于是,我们就能吸收、储存和沟通惊人的信息量,并了解我们周遭的世界。

  第二种理论,也同意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的信息的方式。

然而,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关于狮子和野牛,而是关于人类自己。

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

  2.“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

  3.人类的社会本能也和黑猩猩没有什么不同,只适用于比较亲近的小团体。

等到这个团体过大,社交秩序就会崩坏,使团体分裂。

  4.即使到了今天,人类的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的数字影响。

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论是社群、公司、社会网络还是军事单位,只要靠着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够运作顺畅,而不需要规定出正式的阶层、职称、规范。

  5.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6.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7.从认知革命以来,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种双重的现实之中。

  8.自从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整行为。

这等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

走上这条快速道路之后,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远远甩掉了其他所有人类和动物物种。

  9.过去想要改变社会结构、发明新科技或是移居到新的地点,多半是因为基因突变、环境压力,而不常是因为文化的理由。

正因如此,人类才得花上几十万年走到这一步。

  10.认知革命之后生物学和历史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整理成三点:

a.基本上,生物学为智人的行为和能力设下了基本限制,像是定出了一个活动范围,而所有的历史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发生。

b.然而,这个范围非常大,能让智人有各种惊人的发挥空间。

因为他们有创造虚构故事的能力,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复杂的游戏,代代相传也就不断发展精进。

c.因此,想了解智人的行为,就必须描述人类行为的历史演化。

  第三章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1.演化心理学近来发展蓬勃,认为现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早从农业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形塑。

这个领域的学者认为,即使到了现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都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维。

  2.泛神论的一个特点,在于所有的灵都位于当场当地,不是什么万能的神,而是某只特定的鹿、某棵特定的树、某条特定的小溪、某个特定的鬼魂。

  3.如果我们连宏观景象都难以重建,想要重塑特定事件就更是难如登天。

  第四章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1.在历史上,人类首次抵达澳大利亚绝对算是大事一件,重要性不亚于哥伦布抵达美洲或是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狩猎采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亚海滩的那一刻,就正式在这片大陆登上食物链顶端,也从此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

  3.澳大利亚巨型动物灭绝,有三大证据显示气候很难成为借口,而人类难辞其咎。

第一点,虽然澳大利亚气候确实在45000年前有一场改变,但规模幅度并不大。

我们现在常常把很多事情都推给气候,但事实是地球的气候从来不会静止,而是每分每刻不断变化,史上不管哪个事件,都多少会碰上一些气候变迁的情形。

特别是地球早就有过许多次的冷却和暖化循环。

然而,澳大利亚巨大的双门齿兽早在150多万年前便已出现,活过了至少10次的冰河期,甚至连7万年前的那次冰河期高峰也安然无恙。

但为什么到了45000年前就突然灭种?

  第二点,如果是气候变迁导致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受到的冲击通常不亚于陆地生物。

然而,我们找不到任何证据显示在45000年前海洋生物有显著的灭绝情形。

但如果是因为人类的影响,就很容易解释为何这波灭种潮只席卷了澳大利亚陆地,而放过了附近的海洋。

虽然人类的航海技术已经大幅提升,但人类毕竟主要还是生活在陆地上。

  第三点,类似澳大利亚这种生物大灭绝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几千年还不断上演,而时间点都是在人类又再次移居外面世界的时候。

这些情况,都证明智人罪证确凿。

  4.物种的第一波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接着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

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

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5.如果有更多人了解了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种灭绝浪潮,就不会对现在自身所处的第三波浪潮如此漠不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