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6852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

①基本形势: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

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

(1)原因: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

①总路线:

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危害

①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②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内容: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误区警示]“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主题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1.“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1)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互相促进,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商业。

(3)它的实施,既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2)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

(3)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

(4)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材料一 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大改造》

(1)材料一“一五”计划中企业的发展反映了哪方面内容?

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一五”计划期间重大企业为什么会分布在东北地区。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1)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

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东北地区距苏联较近,接受援助比较方便。

(3)目的:

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①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4)①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图示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

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大跃进”: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

追求“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4)“文化大革命”:

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2.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材料一 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涉及的历史现象?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2)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3)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归纳为“一、二、三”

1.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说:

“我们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在三年五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事业可以完全恢复。

”建国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实际“恢复”于(  )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B

解析 大庆油田的建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故选B。

3.1953年毛泽东批示: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解析 1953年对资本主义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即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4.“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

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歌谣创作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D.抗美援朝

答案 C

解析 从文中的“黄河水倒流、泰山做枕头、赶上英国不发愁”等信息,不难看出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夸大,对应到选项中就容易得出答案。

5.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的“调整”主要是指(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解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看,“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二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强调了什么?

可以看到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忽视了什么?

这种指导思想导致实践中犯了怎样的严重错误?

(2)材料二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

你的理由是什么?

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1)材料一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追求高速度。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实践中的错误:

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

(2)实质是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并非事实,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出现异常严重困难的局面。

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倾错误。

基础巩固

1.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同志的本意是(  )

A.指出中国农业文明的特色

B.强调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优势

C.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

D.关心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解析 毛泽东的话前半部分说明了我国轻工业的优势,后半部分则突出强调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重工业十分必要。

联系工业化开端的内容,选C项。

2.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面这幅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B.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D.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解析 根据“公私合营”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3.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

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答案 D

解析 关键信息是:

“稻堆,上了天。

撕片白云,凑上太阳”。

由此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

故选D项。

4.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幅美术作品。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解析 图片实际上反映了“大跃进”运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但是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人民改变当时的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解析 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以及粮荒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所列出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由于“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故答案为C项。

能力提升

6.

右图是画家古元的作品《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参加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新中国版画巡展,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③全行业公私合营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鞍山钢铁厂的修复》正是这一计划的实施与体现,故①④正确。

②③虽然也发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但与图片信息无关。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体制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说明当时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C段到D段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的影响D.国民经济的调整

解析 C段到D段的时间是1960~1965年,城镇人口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从1960年冬开始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变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减轻城市人口众多给生活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

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

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l万吨。

……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

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

……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

原因何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答案 

(1)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

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

(2)没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

农业生产并没得到实际重视;

自然灾害严重;

中苏关系恶化。

(3)实事求是;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应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等。

自我测评(教材第85页)

1.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提示 社会制度包含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经济基础主要是通过三大改造,变各种形式的私有制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

2.在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提示 本题从宏观上考查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一长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和发展,在驾驭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理性认识并升华到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要求有较高的归纳概括能力和一定的理论水平。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抓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4)生产关系调整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5)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6)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