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26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及工业文明的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租佃制

C、均田制D、雇佣制

解析“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指的是政府将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这是北魏至唐初的均田制。

答案C

5、“千年田,八百主”是自宋元一直到明清所流传的谚语。

“百年田地转三家”,明代湖南出现“湘田十年,而五六易其主,且就芜焉。

民无十世之族,而散于四方,皆自此起”的局面。

这反映出()

①土地买卖频繁②土地流转加快③封建社会末期财产的不稳定性增强④贫富分化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千年田,八百主”“湘田十年,而五六易其主”的现象,说明土地所有权变化频繁,①②说法正确;

同时也说明土地财产所有权的不稳定性,③正确;

材料不涉及财富分配的比例,无法得出④的结论。

6、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

“假设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假设邢瓷类雪,那么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青瓷最早出现于东汉晚期,白瓷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7、结合图片下的提示,按该技艺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图1在图案与素地接合处微显高低,呈现一丝裂痕,犹如镂刻而成②图2该彩瓷以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③图3陶土经过淘洗,轮制,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④图4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在记忆手工业成就基础上对各种制造工艺的理解。

①指唐朝出现的缂丝技术,②指明代创造的五彩瓷,③指古代先民烧制的黑陶,④是出现于清代的粉彩。

8、“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臣本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这里的“布”是指()

A、丝织品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D、麻织品

解析在古代,丝织品不被称为“布”,据此可直接排除A项。

东汉末年,棉花还没有在内地种植,毛很少被用于纺织。

当时“布”的原料主要是麻葛之类的纤维。

9、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说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象无可奈何。

这说明()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③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④“侵街”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侵街房廊钱”的征收对象是市民,不是农民,故①错误;

从政府征收“侵街房廊钱”可知宋代“侵街”现象严重,城市规划出现失控的苗头,“市坊”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10、李文治在《论明清时期农民经济商品率》中,具体计算了明清各类地区,各类农户的商品率,指出高者可达60%~70%以至80%,低者亦有20%~30%。

从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

A、农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农户商品率高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C、农户商品率程度在全国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D、家庭手工业副业产品在农户商品率中占重要地位

解析农户商品率的提高导致自然经济解体,而非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农户商品率高,B项颠倒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11、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

“大抵徽商……其所积蓄,那么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D、注重多样化经营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十九在外”说明徽商90%的积蓄用于扩大投资。

12、诗句“玉腕竹弓弹吉贝(棉花),石灰荛叶送槟榔。

泉南风物良不恶,只欠龙津稻子香”出自福建泉州诗人林凤的《泉南风俗》。

其创作不可能早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吉贝(棉花)”。

宋末元初以来,棉花种植迅速向内地传播。

1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巨大的地图徐徐展开,中国古代陆地和海上的友谊纽带——丝绸之路借助现代光影科技恢宏再现。

这两条丝绸之路最好地印证了中华民族()

①广交朋友②互通有无③殖民海外④礼尚往来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丝绸之路是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它加强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友好交往,并非进行海外殖民。

14、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

德·

卡蒙斯曾经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

“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居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解析从诗中“大海,在这里才开头”的“开头”二字,可以分析出表述是航海一事。

葡萄牙是最早探索新航路的国家。

14、有唐诗云: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③唐政府征收茶税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解析从“茶商闹”来看,茶叶的商品化程度较高,从“通宵”来看,唐朝商业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另外,诗句无法反映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唐政府是否征收茶税。

15、“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

A、西班牙B、葡萄牙

C、意大利D、英国

解析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迅速下降,因此意大利不是“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

16、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

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

英国获得这些文物的方式主要是()

A、殖民掠夺B、和平购买

C、仿真复制D、高价拍卖

解析英国作为殖民帝国,通过殖民掠夺的方式从中国、日本、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掠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17、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

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

书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

以下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题干材料表达的正是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的罪恶的黑奴贸易行为。

18、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

“自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解析蒸汽机的大量使用,推动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以土地为主要财富的贵族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力迅速下降,其政治地位也逐步丧失。

由此可见,A项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19、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而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表达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发昌机器厂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D、创办开平煤矿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反映出李鸿章认为“富”是“强”的基础。

A项不属于李鸿章的活动,B、C两项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军事力量,而不是“求富”的活动。

20、如图《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在外商企业里劳动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唯一出路

B、这种雇佣与被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是中国经济领域里的新现象

C、在外商企业里劳动可以掌握先进的技术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D、要真正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国家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

B项所述错误,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项从图片中反映不出来;

图片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压迫与剥削,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前提是推翻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

21、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那么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那么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解析“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及对外来经济侵略的抵制。

①③不符合题意。

22、(2017·

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联考)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那么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那么强,少机器那么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

解析材料说明康有为提倡剪辫子,因“辫发与机器不相容”。

题干要求回答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应是吸收世界文明。

23、(2017·

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1896年11月,《纽约时报》记者在江苏省的镇江采访了一家新建的丝厂,那里安装了最新型的机器设备,还新竖了一个高达90英尺的烟囱。

“烟囱对中国人的封建迷信是个重大打击,是对所谓风水观念的极大挑战。

此前,中国民众是多么崇尚迷信和风水呀!

毫无疑问,现在他们连句抗议的话都没有说。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中国近代经济已经追赶上世界潮流

B、中国封建迷信在近代化过程中消失了

C、中国民众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有所改变

D、中国工厂开始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解析从时间上看,19世纪末期,中国近代经济还落后于世界,A项错误;

中国封建迷信并没有完全消失,B项错误;

“他们连句抗议的话都没有说”说明他们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有所改变,C项正确;

19世纪60年代中国工厂就已经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了,D项错误。

24、交通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蒸汽动力的使用,推动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B、内燃机的应用,标志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C、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D、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解析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

25、据《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礼记》成书于春秋时期,由此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

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那么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道: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发展的举措。

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3)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作者说它“实那么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你认为马嘎尔尼的感慨符合历史实际吗?

为什么?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解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内容。

答案

(1)状况: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举措:

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水利工程等。

制约:

过分依赖自然,生产技术简单,天灾人祸。

(2)指商品经济。

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瓦肆”、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

突破性:

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指封建经济繁荣与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政治依据:

西欧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却长期延续。

典型事件: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影响。

马嘎尔尼的感慨:

①符合实际。

原因:

英法美爆发革命确立起民主政治;

工业革命在欧美迅速扩展。

而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延续。

②不符合实际。

中华帝国经济繁荣与发展;

多民族国家巩固等,清朝成为当时富有的大国。

而世界其他地区处在战乱和动荡中,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7、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观察下图,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

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观察下图,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以上三题,请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析此题主要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解题时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1)人力、畜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早期火车。

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4)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8、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解析此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家庭的作用和家庭观念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时要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理解家庭的作用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以及影响家庭观念变化的原因。

答案

(1)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2)变化:

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民族危机的加深。

(3)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新变化: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念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