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326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生物学Word格式.docx

奠基者效应是遗传漂变的一个特例,指仅由少数个体建立并发展种群时,这些少数个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能完全反映其源种群的遗传信息,而导致由此发展起来的新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现象。

最小可存活种群:

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viablepopulation,简称MVP),指的是一个能够容忍某种程度的环境冲击而继续存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的最小生物种群。

灭绝的各个层次含义:

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即被认为灭绝了。

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他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即称为野外灭绝。

地方灭绝——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即被认为是地方灭绝。

生态灭绝——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减少到对同一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则被称为生态灭绝。

生境破碎:

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一块大的、连续的生境不但面积减小,而且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断的过程。

边缘效应:

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

Allee效应:

许多广为分散生活的动物种群,如熊和鲸,一旦其种群密度低于一定数值,它们就不能找到配偶,这就是已知的Allee效应。

灭绝旋涡:

种群变得越小,越容易受统计变化、环境变化和遗传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

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已被拟为一种旋涡效应(vortexeffect)。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以及由这些生物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也就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有机体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人为划定的、需加以保护的特殊地理区域。

迁地保护:

exsitu/offsiteconservation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就地保护:

近亲繁殖(Inbreeding):

指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个体互配繁殖、生育后代的现象。

近交衰退:

近交导致个体的遗传杂合性下降,产生近交衰退,表现为存活率和繁殖力下降。

印痕:

刚出生的个体在行为上容易受到亲密接触的另一个个体的影响,产生追随模仿这一个体的行为,这一行为模式成为印痕。

湿地:

wetland,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最大持续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MSY)是指对种群的发展不会产生危害的最大可收获量。

其理论基础是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

最优持续产量:

如果能根据长期的最大的经济效益来确定某种生物资源的生产量,那么这个产量就称为最优持续产量。

简答

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灭绝

2、进化的潜能: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3、群落和生态系统

4、生境的恢复

5、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

6、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资源的价值:

1、直接价值:

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

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

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2、间接价值:

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

物种—面积关系:

1、现象:

Darlington在对西印度群岛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中发现,在这些岛屿范围内,面积缩小10倍的岛屿,其物种数减少一半。

2、物种—面积关系曲线:

岛屿上物种与面积的关系在多数情况是一种曲线关系:

S=CAZ

其中S为物种数;

A为岛屿面积;

C,Z均为无单位的参数。

邻近生境的作用:

1、为一些迁徙性很强的种类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水源、食物等资源。

2、为一些濒危种群补充一些个体,防止已处于灭绝危险边缘的小种群的灭亡,这一作用也有人称之为“营救效应”。

岛屿生物群落的影响因素:

面积的大小

地形的复杂与否

距离大陆块的远近

邻近地区生物的复杂性

生物种类的差异

外来物种的入侵及生物的灭绝

自然选择的模式:

稳定性选择:

即淘汰少数极端个体的选择。

定向选择:

指有利于某一极端性状的选择。

分裂选择:

指淘汰中间值而选择极端值的选择

小种群的形成方式:

1)一些野生动植物种群在某些生态因子的作用下数量锐减,最终形成了小的种群。

2)通过遗传漂变(geneticdrift),在原来种群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种群。

最小存活种群的含义:

?

第三章ppt

1、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viablepopulation,简称MVP),指的是一个能够容忍某种程度的环境冲击而继续存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的最小生物种群。

Shaffer(1981):

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的任一物种的隔离种群,即使是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0年。

定义的理解:

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小可存活种群的临界值

力求保护尽可能多的生物,而不应以此值为限

2、估算方法:

MVP的估算方法

ΔF=1/(2Ne)

ΔF:

遗传基因变异度的损失率,在这里是1%;

Ne:

有效种群大小(effectivepopulationsize),指的是种群内可以产生子代的个体数目。

物种灭绝的原因:

一、内因:

1)体形较大:

能量需求高。

2)种群密度较低:

在绝灭过程中物种都经历从多—少—灭绝。

3)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导致种群负增长。

4)扩散能力较差:

难于离开不利的环境,而到最好的栖息地中去生活。

5)食性出现特化,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例如,大熊猫。

二、外因:

非人为因素:

1)天体运动:

恐龙——小行星撞击地球

2)地质活动:

火山爆发

3)气候变化:

白垩纪气候干旱

人为因素:

栖息地(生境)的破坏

过度开发

外来种的入侵

污染

疾病的传播

容易灭绝物种的特征: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

生态价值

科学价值

美学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加剧

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

形态学水平

细胞水平

生化水平

分子水平

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

1、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

(1)低纬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高于高纬度地区

(2)地质历史古老地区高于年轻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3)地形气候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都有影响

2、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这12个国家占全世界60-70%的生物多样性。

10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马达加斯加、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厄瓜多尔西部、哥伦比亚乔科省、西亚马孙河高地、喜马拉雅山东部、马来半岛、缅甸北部、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

海洋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海洋生态系统:

盐沼生态系统

河口生态系统

红树林生态系统

珊瑚礁生态系统

上升流生态系统

深海生态系统

海洋渔业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过度捕捞—-海洋哺乳动物、海鸟、海龟和大型鱼类更为敏感

环境污染—-“三废”排放、海岸工程建设、海上船舶、石油勘探开发、海难事故、海洋倾废,以及大气沉降等途径的污染物。

生境丧失—-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海岸河口筑堤、海滩挖沙、采矿和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等

生态入侵—-我国海域的外来生物有几百种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上升、珊瑚礁遭到破坏、沿海湿地面积减小、海水变淡等

濒危物种等级的划分: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标准

CITES附录标准

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标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标准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1)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2)珍稀、濒危及重要资源动植物

3)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4)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类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

自然保护区主要类型:

1、国际上对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

I绝对自然保护区与科研保护区

II国家公园

III自然纪念物保护区

IV自然保护区或野生生物禁猎区

V保护性景观

VI多种经营管理区与自然资源保护区

特殊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人类学保护区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

1)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生物型自然保护区

3)自然历史遗迹型自然保护区

4)自然风景型自然保护区

5)养殖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1、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保存基地

2、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

3、监测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良好的基地

4、良好的科研基地

5、宣传教育基地

迁地保护的作用:

(1)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

(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3)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提高的途径之一;

(4)为物种提供最后的避难所;

(5)对重要经济动植物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6)为在新的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物种资源;

(7)是进行公众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教育的主要基地。

迁地保护的基本条件:

1)当物种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状,或原有生境不复存在;

2)当物种的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找到配偶时;

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变化而面临生存危机时;

4)IUCN建议:

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只时。

饲养繁殖和再引入:

第六章ppt

可持续性发展:

一、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现阶段的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既满足现代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1)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古已有之;

2)《寂静的春天》

3)《人类环境宣言》

4)《世界保护策略》

5)《我们共同的未来》

6)地球首脑会议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代际公平——时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

制约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

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目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国际性的合作:

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空洞等;

全人类的问题,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基本原则: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生物资源开发量与其更新速度相适应的原则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

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即研究保护生物各个层面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

因此,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生态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世界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表现:

(1)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使得全球多数重要的海洋渔场都濒临瓦解边缘。

(2)过度捕捞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过度捕捞导致渔获结构低值化

(4)鱼类栖息地破坏和危险的渔业习性

(5)气候变迁的影响

(6)渔船的影响

(7)入不敷出

渔业保护措施:

1、个别可转让配额(简称ITQs)制度

2、限制大型渔船在近岸水域作业

3、实行限制捕捞方法的法令

4、强制采用选择性渔具

5、限制破坏性养殖、促进健康养殖

6、利用市场机能排除对有害环境的捞捕方法和其产品的需求

7、渔业背景数据的了解

8、禁渔期和禁渔区

湿地最要类型:

湿地的功能:

(1)提供水源,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2)清除污染物、净化水质,保留营养物质

(3)防止盐水入侵

(4)改善气候条件,营造小气候

(5)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湿地的作用:

1、湿地的经济效益

(1)提供可被利用的丰富动植物产品

(2)提供矿物资源

(3)提供能源和水运的便利

2、湿地的社会效益

(1)观光与旅游胜地

(2)教育与科研场所

(3)综合价值

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