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 流派纷呈的世界美术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 流派纷呈的世界美术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 流派纷呈的世界美术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有什么不同?
提示
(1)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浪漫主义: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2.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
提示
(1)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浪漫主义画家注重感情的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下面这幅画叫什么?
有何艺术特色?
提示 名称: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特色:
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二、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美术
1.印象派
19世纪下半叶。
主张用色彩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所处氛围。
莫奈的《日出·
印象》。
2.后印象派
(1)代表人物:
塞尚、凡·
高等。
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作品大多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趣味。
(3)影响:
启迪了现代主义艺术潮流。
(4)代表作品:
凡·
高的画作《向日葵》。
3.现代主义美术
(1)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专注于艺术家自己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为此不惜违背一般的透视原理,扭曲物体的形象。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挪威画家爱德华·
蒙克的《呼号》。
②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思维点拨] 以凡·
高、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反对印象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
由此传统美术开始向现代美术过渡。
4.下面的这一作品属于哪一美术流派?
这一流派有何特点?
《日出·
印象》
提示
(1)印象画派。
注重于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绘画之中,注重瞬间光色印象,捕捉对影像的真实即时印象,用绚丽大胆的色彩来表述。
三、罗丹和现代雕塑
1.地位:
罗丹被认为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2.代表作:
《思想者》。
3.创作特点:
关心人间的疾苦,歌颂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尊严。
主题一 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
史料
①《拿破仑加冕》
《梅杜萨之筏》(如图)是泰奥多尔·
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
②《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的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色,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教你读史]
①《拿破仑加冕》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
由于这幅画有一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和表情,具有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景效果和复杂色彩层次的把握,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
②从对《梅杜萨之筏》的介绍可以看出该画人物表情丰富,光感强烈,有层次,将主要表现的东西表现的淋漓尽致且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问题思考]
(1)《拿破仑加冕》反映了哪一美术流派?
为什么?
(2)《梅杜萨之筏》反映了哪一美术流派?
与《拿破仑加冕》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3)以上两种美术流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主题思想却有着鲜明的区别。
主要区别体现在哪里?
答案
(1)新古典主义美术。
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突出刻画英雄人物,体现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浪漫主义美术。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如“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悲剧气氛”。
色彩鲜明,使画面丰富多彩,注意画面整体的完整与统一等。
(3)①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活动,宣扬民主、平等,努力构建“理性王国”,鼓舞着人们为理想而斗争,所以追求英雄主义精神,强调理性。
②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从而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所以,不强调理性而注重情感表现。
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不同
新古典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
产生
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表现
形式
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
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主题二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1.现实主义美术
史料 油画《石工》满怀同情地表现了贫苦工人的艰苦劳动。
此画把无情的现实跟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化和虚假作了对照,正如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
看吧,贫困和不幸就是这样无遗留地表现出来了。
——艺术百科(艺术家)
《石工》
史料中的油画《石工》属于哪一美术流派?
与浪漫主义美术相比,两者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答案
(1)流派:
现实主义美术。
(2)相同:
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不同:
浪漫主义美术往往以现实的历史事件和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现实主义美术主要描绘普通下层人民生活的场面和真实的自然景物,反映当时的政治压迫和人们的愿望。
2.现代主义美术
史料一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由此诞生了现代主义美术。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流派形成的背景。
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深重伤痕。
19世纪末,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史料二 毕加索在创作《亚威农少女》后,有一句经典的格言:
“让优美绝灭吧!
”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美术有何特点?
答案 反传统、反理性;
注重表现主观感受和新的艺术形式;
多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等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美术和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从产生的背景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
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
从表现内容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从表现手法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
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2)联系
二者都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二者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是艺术家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的思想表露。
2.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兴起。
3.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毕加索是这一派别重要的代表人物。
1.(2018·
天津耀华中学高二检测)下图画面平静、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力求简单质朴,既无纷繁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
就此判断该幅作品应当属于( )
A.新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D.印象画派
答案 A
解析 该图是法国画家大卫的《马拉之死》,作品尽管表现的是可怕的暗杀,但是画家丝毫没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意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
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中遵循着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原则,力图保持更多的理性。
2.(2018·
合肥一中测试)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人间喜剧》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答案 B
解析 根据“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可知该作品属于浪漫主义作品。
A、C两项是现实主义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3.(2017·
重庆八中期末测试)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
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
这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了画家思念故乡之情。
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答案 D
解析 该幅画“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了画家思念故乡之情”,符合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
4.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最为著名的现代派画家是( )
A.塞尚B.高更C.凡·
高D.毕加索
解析 毕加索是著名的现代主义画家,擅长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5.现代主义美术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下列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是( )
解析 A项是《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
B项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C项是《日出·
印象》,属于印象画派作品;
D项是《格尔尼卡》(局部),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基础达标]
1.下图为雅克·
路易·
大卫于1800~1801年创作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该作品体现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从时间和人物上判断是新古典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描绘的是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历史事件。
2.“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
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
”这是对某幅画的评论。
由此可知,该画的艺术风格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
解析 从材料“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信息可知,该画想象力丰富,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其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B正确。
3.下图所示油画作品色彩强烈,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其创作者应是( )
A.莫奈B.贝多芬
C.凡·
高D.毕加索
答案 C
解析 凡·
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
灿烂。
4.“当每个人都能够用照相机创造出写实的风景或者肖像后,对于艺术家来说,用颜料和画笔吃力地做这些事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此画家开始考虑绘画不是复制实体。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据此可知因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被冷落的绘画风格是( )
C.现代主义D.人文主义
5.艺术大师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某画派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
这里评价的是( )
A.浪漫主义B.印象派
解析 “鬼打架”即以抽象的几何图形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说明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属于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
6.(2018·
洛阳高二月考)“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抹布。
”这段话描述的绘画风格应该属于哪种美术流派( )
解析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不难看出其风格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的特点。
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风格特征,故选D项。
[能力提升]
7.“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
”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大卫——《马拉之死》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高——《向日葵》D.毕加索——《格尔尼卡》
解析 印象主义画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属于印象主义作品的是C项。
8.毕加索在晚年尤其喜欢模仿过去古典大师的作品,但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变相的解读和重构,他从另外一个崭新的角度重读那些经典的画作。
最有名的例子是毕加索对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的仿制。
对下列两幅作品说法错误的是( )
A.前者属于印象派绘画,后者属于现代派绘画
B.前者属于现代派绘画,后者属于印象派绘画
C.前者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反映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追求
D.后者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绝望
解析 结合图文可判断出前者属于印象派绘画,后者属于现代派绘画,故B项说法错误。
9.(2017·
海南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
咱们在等待戈多。
——贝克特《等待戈多》
《格尔尼卡》
材料二 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哲学和文学艺术上。
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具有强烈的反理性倾向……文学艺术流派,它们以一种特别活跃的姿态,配合非理性主义思潮对西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不同侧面和不同形式的批判。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
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
残酷的现实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文学艺术。
(1)指出材料一中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
(2)据材料二,概括该艺术流派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艺术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
(1)现代主义。
(2)反传统;
反理性。
(3)科学技术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
经济危机的冲击;
严重的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