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850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莱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2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语言联结学习

8: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

A、热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9:

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

判断题

10:

教育领域中主要运用的法律救济形式包括()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11:

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是()。

A、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

B、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C、科学的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12: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马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3: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14:

启发式教学是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15: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6: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献身教育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

儿童在知道“香蕉”“葡萄”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称做()。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8: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19: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年级

B、初二年级

C、初三年级

D、高一年级

20:

在班级人际关系的构成成分中,最主要的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21: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横向的维度。

22:

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3: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4: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25:

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26:

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

27: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28:

某小学语文教师李某,一次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何某未完成作业,李老师气愤地要求何某抄写课文十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李老师便大发雷霆,当众宣布让该生抄写课文一百遍作为处罚。

1.李老师的做法对吗?

()[单选题]

A、对

B、不对

29: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30:

家庭的教育功能包括()

A、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B、教导基本社会规范

C、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方面发挥影响

D、培养与定位儿童的社会角色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E、个人性格形成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31:

在教育法规实施中,作为准绳的是()

A、法律事实

B、法律规范

C、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

3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33:

教育活动要遵循__________身心发展规律。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

D、教学

34:

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选择和调节的过程是()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35: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

36: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可以分为()

A、单一课

B、讲授课

C、演示课

D、练习课

E、复习课

37:

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38:

与创造思维最密切的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39:

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

A、主体性

B、全体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40: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型课程

41: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42: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无意义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43:

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4: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4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

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形成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7:

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48: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互相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49:

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0:

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都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51: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

A、无专门教育人员和机构

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

D、教育内容简单

E、教育没有阶段性

52: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培养四有新人

C、贯彻教育方针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53:

下列历史事件中,揭开中国全面抗战序幕的是()。

【2013年上中学】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54:

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

A、肯普

B、利普新

C、科里.

D、迪克

55:

奖励与惩罚可以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56:

小刘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时看到前面有交警,立即回到非机动车道。

这是()

A、逃避条件反射

B、回避条件反射

C、刺激分化

D、刺激泛化

57:

下列哪一项属于“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58:

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种指导的方法是()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

59: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60: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目的

1:

答案C

解析分析方法是指将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或层次,分别抽取其个别属性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的思维方法。

2:

答案D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开始前,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总结性评价是结束后,答案是DDDDD(本解析由2008075106提供)

3:

解析由广义的教育目的定义可知,广泛意义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4:

答案A,C

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

5:

答案A

解析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是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

6:

解析《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7:

答案B

解析

8:

9:

答案正确

解析由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可知答案。

10:

答案A,B,C,D

解析在教育领域中主要运用的法律救济方式包括:

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和民事诉讼。

因此,本题选择ABCD选项。

11:

解析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

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12:

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3:

14:

答案错误

解析题干为合作学习的定义。

15:

解析略。

16:

17:

答案C

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先学习香蕉等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水果的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18:

19:

20:

21:

解析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横向和纵向的维度。

22:

答案A,C,D

23:

24:

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25:

26:

解析√

27:

解析如上题。

28:

29:

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30:

答案A,B,C,D,E

31:

解析法律规范是教育法规实施的准绳。

32:

33:

34:

35:

36:

答案B,C,D,E

37:

38:

解析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39:

解析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40:

答案A,D,E

解析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41:

解析ABCDE【解析】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故选ABCDE。

42: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接受学习中,有意义接受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的同化,所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3:

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一顿悟说。

44:

解析【解析】根据组织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

45:

解析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本解析由迟到的间隔年提供)

46:

47:

48:

解析此句出自《师说》,描述的是师生关系,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49:

解析D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50:

51:

52:

解析略

53:

解析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

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战役都发生在卢沟桥事变之后。

54:

55:

56:

57: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58:

59: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