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64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3光与光合作用押题专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

以下哪项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  )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验

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

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说明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其他实验均无法证明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故C项正确。

5.下列变化中,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是(  )

①H2O―→[H]+O2 ②ATP―→ADP+Pi+能量 ③C3―→C6H12O6+C5+H2O ④CO2+C5―→C3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A.增加、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D.增加、减少、增加

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

由于CO2的固定量减少,细胞内C3的合成速率减小,C3含量会减少,同时C5因消耗减少,其含量会增加;

而C3含量减少使C3的还原速率降低,ATP因消耗减少,其含量会增加,B项正确。

7.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a、b、c表示物质,甲、乙表示场所,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b可能是ADP和Pi

B.物质c直接被还原生成(CH2O)和C5

C.甲中色素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

D.乙中生理过程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物质c是CO2,它必须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然后C3被还原成C5和(CH2O)。

8.下图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C.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D.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9.某生物小组在适宜条件下用一密闭的无色透明玻璃钟罩培养番茄幼苗,在实验过程中(  )

A.叶绿体中C5化合物含量减少

B.装置中O2浓度一直升高

C.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到0

D.装置中CO2浓度逐渐降低到0

适宜条件下,开始时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应该保持动态平衡,随着CO2量减少,C5量会逐渐增加,A错误;

由于条件适宜,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O2含量一直上升,一段时间后,当装置内CO2含量降低后,O2浓度就不再增加了,B错误;

当CO2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时,净光合作用速率=0,C正确;

装置中CO2浓度不会是0,因为CO2浓度低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就停止了,而呼吸作用还在进行,D错误。

10.如图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的相关代谢过程,其中①②表示相关过程,A、B表示两种气体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光反应,过程②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物质A表示O2,物质B表示CO2

C.过程②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D.过程②的两个阶段都需要消耗过程①产生的[H]和ATP

11.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实验

组别   

光照时

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1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字母表示物质,其中物质B内含有活跃的化学能。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B为NADPH,C为ADP+Pi

B.构成类囊体薄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

C.光能被吸收并转化成B和ATP中的化学能

D.水在光下分解成A、H+,其中A将全部释放到空气中

由图可知,B为NADP+与H+和e-反应形成的NADPH,C为形成ATP的原料,即ADP和Pi,A项正确;

类囊体薄膜为生物膜,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B项正确;

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B(NADPH)和ATP中,C项正确;

水在光下分解为A(O2)、H+,其中O2首先被线粒体利用,剩下的才释放到空气中,D项错误。

13.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豆植株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叶肉细胞合成[H]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e点时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C.一天中有机物总量最少的是f点

D.在dg对应的时间段进行遮光处理,可提高大棚栽种作物的产量

选C。

图中ab段表明植株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有氧呼吸,故其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项正确;

e点时暗反应产生的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参与光反应,B项正确;

c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该点之前有机物消耗,之后有机物积累,故c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少,C项错误;

根据图示,可在dg对应的时间段进行遮光处理,可提高大棚栽种作物的产量,D项正确。

14.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下的大棚中,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在D点时,光反应最强,细胞中的ATP大量积累

B.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S2+S4

D.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

选B。

D点时光反应强,产生的ATP多,同时暗反应消耗的ATP也多,因此细胞中的ATP不会大量积累,A项错误;

B点时整株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有些部位如根等不见光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因此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B项正确;

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S1+S2+S4,C项错误;

大棚选用无色薄膜效果最好,D项错误。

1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16.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选A。

光下CO2的消耗量应为CO2吸收量与呼吸CO2释放量之和,35℃时消耗量为3.00+3.50=6.50,30℃时为3.50+3.00=6.50。

图中可见光下25℃时CO2吸收量最大,故25℃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25℃时,光合作用CO2的消耗量应为3.75+2.25=6.00,而30℃、35℃时都为6.50。

图中两曲线的交点应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17.如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d

D.以H

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18.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

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是光合作用的净产氧量,A错误;

在光下有气泡产生不能确定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错误;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C正确;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距光源不同距离,应设置不同装置,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D错误。

19.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图丙表示在种植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图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之间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种是____________;

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________阶段;

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____________。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b点将向________(填“左上”“右下”“左下”或“右上”)方移动。

(1)图甲中Ⅰ为强光照植物,Ⅲ为弱光照植物,最适合间作;

a点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而b点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两点时都可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图乙中Ⅰ、Ⅱ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Ⅲ表示细胞呼吸;

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H2O;

Ⅱ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图丙中a~b、c~d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b~c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图中b、c点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高于最适温度,麦芽糖酶的活性下降,催化速率降低,麦芽糖的消耗速率减慢,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1)Ⅰ和Ⅲ 线粒体

(2)三 叶绿体基质

(3)b、c (4)左下

20.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请回答:

(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中,H2O在光反应中分解为____________。

(2)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卡尔文循环中首先出现含14C的三碳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该三碳化合物在NADPH和ATP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给某植物提供C18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

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____________,H

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

(4)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_______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选填:

<、≤、=、≥、>)25℃。

≥25℃。

(1)类囊体膜 [H]、O2

(2)三碳酸

(3)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

O中

(4)光强度 ≥

21.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该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获得的数据处理成下面的柱状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常使用____________(试剂)研磨法来获取色素,为使____________,还可加入少许二氧化硅。

(2)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片光合色素的简便方法。

若研究者用该方法能否获得上述实验数据?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____________(色素类型)的含量减少。

(4)污染加剧导致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阶段,使其产生的____________减少,进而导致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光合作用的过程。

(1)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2)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含量。

(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变。

(4)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生ATP、[H]减少,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少。

(1)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研磨更充分 

(2)不能,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 (3)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光反应 ATP、[H] 减少 (5)CO2+H2O

(CH2O)+O2

22.落地生根可以通过气孔吸收CO2用于合成某种有机酸,气孔的开关情况直接影响CO2的吸收。

植物液泡中的这种有机酸可以运送至细胞质基质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产生CO2,进而参与卡尔文循环。

下图是落地生根的CO2吸收、液泡有机酸含量在24h内的变化,分析回答:

(1)植物细胞卡尔文循环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参与卡尔文循环CO2被固定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C3”或“C5”)。

(2)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的CO2,要参与卡尔文循环必须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

(3)与8时相比,2时的暗反应强度________(填“更高”或“更低”)。

在8时~14时CO2吸收量低是因为________。

(4)在20时~2时该植物的有机酸含量________,糖类含量________。

(1)卡尔文循环即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碳循环过程,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在卡尔文循环中,CO2与C5结合生成C3。

(2)有机酸经一系列反应产生CO2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卡尔文循环中消耗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由细胞质基质进入叶绿体基质需要穿过叶绿体外膜、内膜,共穿过2层膜结构,即4层磷脂分子。

(3)2时由于无光反应,因此暗反应强度更低。

由于气孔的开闭情况直接影响CO2的吸收,因此在8时~14时CO2吸收量低很可能是气孔关闭导致的。

(4)由题图可知,在20时~2时该植物的有机酸含量增加,由于此时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糖类等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1)叶绿体基质 C3 

(2)4

(3)更低 气孔关闭 (4)增加 减少

23.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该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获得的数据处理成下面的柱状图。

(1)提取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常使用________(试剂)研磨法来获取色素,为使________,还可加入少许二氧化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素类型)的含量减少。

(4)污染加剧导致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使其产生的________减少,进而导致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________。

(5)请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光合作用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研磨更充分 

(2)否。

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 (3)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光反应 ATP、[H] 减少 (5)CO2+H2O

24.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均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探究,A组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组培养在缺Mg2+的培养液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一段时间后,持续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检测并比较14C标记的有机化合物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6s后有十余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0.5s内只发现一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这种产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主要是指________(至少答两项)。

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此时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会________,(CH2O)/C3比值会________。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Mg2+的有无,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B组由于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弱,形成的(CH2O)减少,所以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与C5反应,生成C3,0.5s内发现的唯一的含放射性的物质应该是C3。

(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指的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照、pH等。

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消耗的C5也减少,导致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升高,C3减少短时间内有机物形成不变,故(CH2O)/C3比值也升高。

(1)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少,形成(CH2O)减少 (3)C3 (4)温度、光照、pH等(答出两项即可) 升高 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