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791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雇佣关系盛行

10.(2012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幅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教学图片,你认为它反映出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是

A.描绘了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魅力的自然风光

B.反映“夜市”出现和交子广泛使用的情景

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这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的风俗生活图

11.(2012年11月北京西城区)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12.(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2题)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13.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14.(2012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一模)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

“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

”桑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15.(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12月长春市调研27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

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播种面积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魏晋

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

“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

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19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6分)

17.(2011年11月烟台期中22题)(15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状况却发生了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制作的表格,请按要求将其补充完整。

经营形态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特点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

②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③部门增多,分工日细,技术进步;

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1)请按顺序填写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①

②③(3分)

(2)该同学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的整理不全面,请你从其内部力量消长及发展前途方面再补充两条。

材料二(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可见一斑。

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

(4分)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A 

解析:

直接观察即可作出“青铜器”的判断。

2.B 

3.D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历史时空。

此题主要体现史地综合,考查识记能力。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

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

4.D 

解答本题注意对题中材料的理解,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为“杨三志”要通过经商来改变家境贫困的现状。

5.A 

此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项是唐末以来官营手工业中生产关系的变化。

6.C 

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ABCD都能从俗语中反映,但题干有限制词:

本质。

因此,与题意相符的只有C。

7.B 

8.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

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9.B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

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

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

10.D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11.C 

青花瓷是元代发明的,不可能出现在汉代墓葬里。

12.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对教材相关内容有很好掌握。

A项说法错误,司母戊鼎大方鼎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但反映的是商朝的铸造工艺水平。

B项说法错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但不能反映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C项错误较明显,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制品,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D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13.C 

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反映了清代盛浙镇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注意本题不能选A,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雇佣关系出现,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

14.C 

从材料中“以建本抑末、绝兼并之路”可知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15.A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16.

(1)粮食亩产量提高;

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

全国耕地总面积增加;

南方经济逐渐发展;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但仍占有绝对地位。

(2)促进纸币流通;

经济城镇兴起;

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

地域商人出现。

(3)作用:

茶叶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2分)原因:

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

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4分)

17.

(1)①家庭手工业 

②官营手工业 

③私营手工业(3分)

(2)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并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极其缓慢。

(3)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

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

手工业成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

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

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答案A

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

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答案B

8.(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A.开始使用铁器

C.尚未推广牛耕

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11.(2011年海南高考5题)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答案

1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30分)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

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

《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8分)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10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12分)

答案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

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

劳动工具。

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

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

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

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

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

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

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

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

2010年高考题

1.(10年广东卷)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C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疑:

“庄园”一词,是不是北魏之后出现的?

汉代的豪强地主没有庄园么?

2.(10年新课标卷)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3.(10年四川卷)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回答16~17题。

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答案】:

D

【解析】:

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10年四川卷)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

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

A

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

5.(10年上海历史卷)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B.南朝C.北宋D.南宋

此题考察第3分册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是北宋。

故选C。

6.(10年上海历史卷)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

此题考察的是第2分册第15课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在课文中有。

选项中的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路,故选A。

7.(10年上海历史卷)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1课第1自然段:

距今1万年年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故选A。

8.(10年浙江卷)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

“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答案】B

9.(10年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