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869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春晓(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不觉晓: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

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

听见。

啼鸟:

鸟啼,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

不知有多少。

不知,表示推想。

3.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首)

山行(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沿着曲折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还要红。

寒山:

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

石子的小路。

斜:

为倾斜的意思。

生:

另有版本作“深”。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坐:

因为。

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作者: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夜泊: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

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

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

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渔火:

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

对愁眠:

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3] 

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

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3.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首)

望庐山瀑布(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是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诗人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香炉:

指香炉峰。

紫烟:

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前川:

一作“长川”。

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

笔直。

三千尺:

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

怀疑。

银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

极言天高。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一作“半天”。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绝句(作者: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一组即景小诗。

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

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

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

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黄鹂:

黄莺。

白鹭:

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 

西岭:

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

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4.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4首)

望洞庭(作者: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洞庭:

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

湖面的波光。

两:

指湖光和秋月。

和:

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峨眉山月歌(作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

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

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

月光的影子。

平羌:

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

今夜。

发:

出发。

清溪:

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

顺流而下。

渝州:

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元日(作者:

王安石·

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

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

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

“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

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

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诗人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绝:

无,没有。

万径:

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

人的脚印。

孤:

孤零零。

蓑笠(suōlì

):

蓑衣和斗笠 笠:

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

“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

独自。

4.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首)

江南春(作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莺啼:

即莺啼燕语。

郭:

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

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

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

循吏·

郭祖深传》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

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春日偶成(作者:

程颢(hà

o)·

宋代)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

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

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偶成:

偶然写成。

云淡:

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

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

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瀑布或河畔。

时人:

一作“旁人”。

余心:

我的心。

余:

一作“予”,我。

将谓:

就以为。

将:

乃,于是,就。

偷闲:

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池上(作者: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

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小娃:

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

船。

白莲:

白色的莲花。

踪迹:

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

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小儿垂钓(作者: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蓬头:

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

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lú

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

i):

一种野草。

苔:

苔藓植物。

映:

遮映。

借问:

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

ng):

回应,答应,理睬。

5.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4首,含词1首)

寻隐者不遇(作者: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寻:

寻访。

隐者:

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

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

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

回答,说。

云深:

指山上的云雾。

处:

行踪,所在。

所见(作者:

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是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振:

振荡;

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

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

想要。

捕:

捉。

鸣:

叫。

立:

站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所作。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

一代名胜黄鹤楼;

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

“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目送孤帆远去;

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

李白的朋友。

之:

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

辞别。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

尽头,消失了。

碧空:

一作“碧山”。

唯见:

只看见。

天际流:

流向天边天际:

天边,天边的尽头。

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词作。

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

作词牌名。

村居:

题目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

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

老翁、老妇。

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

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

)赖:

《汉书·

高帝纪》:

“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注云:

“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

趴。

5.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5首)

游园不值(作者: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

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

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

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

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表示猜测;

怜,怜惜。

屐(jī)齿:

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

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

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写了篱落、菜花、儿童、黄蝶,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头两句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

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

“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前两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

后两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

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