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首件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挡土墙首件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挡土墙首件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基础
172.5
2
LK0+124~LK0+204右侧
衡重式路堤墙
80
4095.6
三、施工组织安排
3.1施工计划安排
根据本项目总体计划工期及控制节点工期要求,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人员设备组织安排等因素,挡土墙施工计划2016年9月22日开始,到2016年12月5日完成。
实际工期为2016年9月22日至2017年1月2日,比计较工期晚28天。
整体上不影响该段连络道路基施工。
3.2设备组织计划
施工设备计划表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HZS90型砼拌和站
90m3
HZS180砼拌和站
180m3
3
挖机
小松240
1台
4
电焊机
GT2-40B
2台
5
钢模板
180m2
6
砼罐车
8m3
4台
四、施工组织机构
我项目部专门成立由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质检部长和两名技术员组成的技术小组,负责对挡土墙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核工业华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河惠莞高速公路龙川至紫金段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项目书记
总工程师
副经理
工程技术部
计划合约部
安全环保部
质检部
物资设备部
财务部
工地试验室
综合办公室
路基防护队
主要管理人员
姓名
职务
彭旺
廖方谞
项目总工程师
杨钱
质检工程师
彭旭
计划工程师
欧阳龙顺
道路工程师
赖会亮
地质工程师
7
姜峰
环境工程师
8
高斌
试验工程师
9
李建辉
测量队长
10
侯亮
安全员
11
沈腾福
12
杨涛
13
余虎
14
杨宇
技术员
五、施工工艺实施过程
5.1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5.2测量放样
2016年9月20日,在施工前,利用复核后的导线点、水准点,用全站仪精确定出挡土墙基础中心线位置,然后按挡土墙设计尺寸放样打出控制桩。
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基础的边线,边线测设完毕后应进行校核,保证基础位置的准确。
继后每节每模随施工进度进行放样。
5.3基坑开挖
每节第一模在放线完成报检后,开挖至基底设计高程以上,保留20cm,采用人工清挖,找平至设计标高。
基坑挖至标高后及时核对基底地质情况,墙基位于斜坡时其埋入深度和距地面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倾斜基底时准确挖凿,不得用填补方法筑成斜面;
挡墙开挖后及时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有水地段做好排水措施,在基础范围外挖通长排水沟,将水排出,设集水井,将基坑槽内的水由排水沟排至集水井内,由潜水泵抽排水。
5.4基坑验收
挡墙基坑开挖后,采用轻便触探仪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设计要求承载力如下表,触探时通知监理或业主对基底进行现场检验,本段挡土墙基底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墙高(m)
地基承载力要求值(KPA)
200
100
150
250
300
350
400
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经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基础施工)。
5.5墙身施工
5.5.1模板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见下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土墙墙身浇筑边线,墙身模板采用钢模板。
模板支撑采用φ50钢管,纵横向分布不大于1m,支撑的横向钢管接头应错开,上下不得在同一条直线上,内外模的横竖带均采用双根钢管。
模板支撑好后,表面应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胶条,并采用预埋于上节φ16钢筋进行拉结(基础采用内外钢管支撑,内撑随浇随拆),拆模后剪断,并修整剪口砼。
墙身模板分多次立模,采用1m一次立模,直至墙顶。
5.5.2混凝土浇筑
墙身及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20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严格控制配合比,由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溜槽进行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并明确墙身的分段,设置好沉降缝。
混凝土浇筑时管段工程师检查以下几点:
(1)混凝土采用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滞留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式,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初凝时间;
(3)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及时处理;
(4)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5.6.3混凝土振捣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
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2)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3)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b)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c)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d)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e)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4)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5.6沉降缝设置
沿墙身纵向按段落划分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絮,填塞深度15cm,沉降缝线型应竖直,缝宽一致,无相互咬合或挤压现象,采用沥青麻絮在挡墙内、外、顶三面填塞密实。
5.7泄水口设置
砌筑时每隔2米梅花形设置泄水孔。
泄水孔用φ8PVC管,按泄水孔排水坡度砌于墙中(泄水孔设置为向外流水的斜坡,严禁倒坡)。
墙背泄水孔的进水口处用设反滤层,做法用反滤土工布包裹粗粒料(30mm厚砂加卵石),以防孔道淤塞。
为防止水侵路基及挡墙基础,在最下一排泄水孔底部以下设粘土隔水层,粘土隔水层以人工进行夯实、整平,进水口底部与粘土夯实层顶部齐平,泄水孔最下排出水口高出地面30cm处和衡重墙的衡重台上,
5.8拆模与养护
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除。
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以及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土工布覆盖、浇水。
通过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5.9墙背回填
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应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避免基坑积水,以确保墙体的质量。
基础回填及离墙背1米内回填采用小型冲击打夯机夯实。
墙体每增高1米回填一次,每次回填分层进行,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
压实度与该段路基压实度相同。
墙后回填部分不得过震,以免造成墙体变形和开裂。
挡土墙墙顶以下设50cm粘土隔水层,粘土隔水层以人工进行夯实、整平,挡土墙墙后两处粘土隔水层间沿墙身设置50cm厚砂砾反滤层。
六、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实施过程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
2或2:
5水泥砂浆修补;
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
(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º
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三)外形尺寸偏差。
1、现象: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2、产生原因:
(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3、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
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
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4、处理方法:
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
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
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本段挡土墙施工中,上述情况在可控范围内。
七、质量保证措施
各分项工程施工队(班组)在每一道工序过程及完成后,由技术员按设计图和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进行自检,对自检合格工程填写质检申请表,经质检组核实后报安全质量监察部质检工程师审查,质检工程师确认自检组的检查有效后签字报送现场(驻地)监理工程师申请检验,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的检验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7.1组织保证措施
本工程设立全面质量领导小组,下设专职质检机构--安全质量监察部,安全质量监察部内设各专项工程质检工程师及质检工程师助理,专司质量检查之职。
组成以总工程师为首,选派有多年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精心编制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杜绝因施工方案不当而引起工程返工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成立创优工作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任创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副经理和总工程师组成,组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点技术负责人组成。
7.2制度保证措施
按照企业法人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施工队主管领导、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质量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计划部门、物资、机械设备部门、班组作业层等质量责任制,建立各工程质量责任卡,并建立与各级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
7.2.1制定奖罚办法
(1)将质量管理目标分解细化,按项目和工序落实到人,实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奖罚责任制,同每人的工资奖金挂钩。
奖(罚)金额按月考核,逐月兑现。
(2)根据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内部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和工程质量检查评分办法。
项目部质量领导小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和评分,并将结果予以通报,此结果将是核实各工程队工资的首要依据,工程队质量质检小组每天进行质量小结,每周进行一次自检自评,并将结果报项目部的质量领导小组。
(3)实行全员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
施工项目达到创优目标的,除全额返还抵押金外,将按该项目投资额的5‰予以奖励;
达不到创优目标的,将全额扣除抵押金。
(4)出现质量事故时,除对责任人及所在施工队实行经济处罚外,还将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理。
7.2.2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当质量与进度等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质量后进度。
发生质量问题,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并酌情赔偿一定比例的损失。
对于关键工程质量必须采用双控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同意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2.3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采取各种途径,提高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利用雨天和施工间隙,请监理工程师或工
程师代表讲授技术规范和施工操作方法,组织技术比赛,并适当派员外出学习,及时掌握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每一新的分项工程开工后,均先做试验段,确定正确的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等,质量控制达到规范要求后,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讲评,提出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深入开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用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为主题的质量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进一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把搞好工程质量化作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7.2.4加强设备、材料的管理
经常进行施工设备检修、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材料的检验,确保机械设备完好率、使用性能、检测仪器的精度满足施工要求和确保合格的原用于工程中。
杜绝由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和材料原因而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
现场设备、材料的摆放要整齐划一、分门别类,堆码有序,不得出现混乱、杂乱无章的现象,避免误用设备、材料而导致影响工程质量情况的发生。
7.3技术保证措施
7.3.1施工准备阶段
(1)图纸会审。
对设计图纸认真审核,弄清设计意图,对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报告设计单位,予以澄清。
(2)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全面性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开工前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审查核实,是否切实可行,并做好开工前的各项技术交底工作。
(3)做好接桩复测工作。
对设计单位移交的桩橛,认真复测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
(4)项目部试验室,配合总包部的试验中心工作,准确选定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进行各种试验检验工作等。
(5)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工程质量预防措施,消除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消除质量通病。
7.3.2施工阶段
(1)严格做好技术交底。
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没有技术交底的项目不得开工。
(2)坚持旁站制度。
技术员、质检员、试验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工程关键部位以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实行“三班制”施工的项目必须有质检工程师守候现场。
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3)对于连续施工工序,交班质检人员就本班施工质量情况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向接班人员作详细说明,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4)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选派责任心强的检测人员,加强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控制,并确保各工序、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
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制度,坚持测量换手复测制度和测量资料复核制度。
(5)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订货、采购、运输、保管和供应。
经检查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清出工地。
对料场进行硬化,不同规格骨料分开存放。
严格按规定做好各项检验工作,建立健全自检体系。
要保证检验方法的正确和检验工具、检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能施工。
(6)每一工序完工后,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以免残留物质对下道工序产生质量影响。
(7)如出现质量事故,由总工程师或安全质量部长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缺陷修复方案和质量整改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对事故责任者将予以经济处罚,通报批评,直至限令其离开工地,以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8)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选准课题,攻克难关,克服质量通病。
(9)制定切实可行的冬雨季施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不受气候的影响。
(10)服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检查、指导和监督,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改进意见,积极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搞好配合工作,同时积极与相邻标段施工单位密切协作,共创优质工程。
根据合同条款的要求,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施工,并如实地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工程进度和质量情况。
每一批施工设备进场,先向监理工程师报送型号及性能,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场,以避免由于使用施工设备不当而影响工程质量。
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做好竣工资料的编制。
平时注意资料的积累,工程竣工时按建设单位的要求,提交竣工文件。
八、安全保证措施
8.1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安全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各职能部门和各专业班组均设置兼职安全员。
确立明确的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开路,制度确保”的方针,坚决杜绝人为重大事故。
组长:
副组长:
廖方谞
组员:
朱福松杨钱姜峰高斌李建军
常设机构:
综合办公室
8.2.建立安全保证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目标,采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奖罚办法,每月考核,月底兑现。
建立安全工作“日查月审”制度。
各专业作业班组都必须结合工程特点,补充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报项目经理批准后认真贯彻执行。
各种机械设备均由经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操作。
8.3.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设置
所有工种操作人员都必须加强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所有进入高空、预制场等危险施工区的人员,都必须配带安全帽和安全通行证。
施工驻地设立保安人员,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共同维护好施工区的治安管理。
在施工作业现场及运输道路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及各类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8.4.加强安全工作的物质保障
特殊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配发有关的劳动保护用品。
仓库及油库配备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用具。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不适宜从事高空、陡坡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撤换,对从事特殊条